《金剛川》凝聚電影人敬意 七炸七建再現一座橋鋼鐵意志

2020-10-26 浙江融媒體

《金剛川》海報

《上甘嶺》《奇襲》《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這些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喻戶曉的電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英勇事跡和不怕犧牲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從10月23日上映至今,集結管虎、郭帆、路陽中國三大導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明星,傾力打造的戰爭片《金剛川》已在影院熱映了三天,高燃的劇情,志願軍戰士偉大的犧牲精神震撼人心。

《金剛川》以1953年戰爭最終階段金城戰役為背景,以戰地小人物的視角,呈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景象,講述為向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戰士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修補金剛川上木橋的事跡。

近日,錢江晚報記者採訪了《金剛川》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和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聽他們聊了聊電影艱辛的創作經歷。

取材自真實戰役

7次修復炸毀的橋

《金剛川》劇照

金城戰役,不如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等為人熟知,但這是當時最後一次戰役,也是達成停戰協議的關鍵性戰役。

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大部隊和軍用後勤物資等根本無法通過,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敵人用飛機、炮群嚴密封鎖。

電影主演之一的原型人物叫張振智,著名的「工兵英雄」。他與戰友當時接到的任務是8天內,在平均每天落彈300多枚的情況下,在水流湍急的金剛川巖裡渡口上架起一座載重橋。

工兵連冒著敵軍飛機的不斷轟炸,用7天7夜架起了這座載重橋。

但很快被敵人發現,四架「黑寡婦」飛機飛來,兩個小時內投下700多枚炸彈,把這座橋炸得只剩下兩孔。

危急時刻,張振智第一個跳下河,指揮全連官兵二次架橋,雖然頭部、肩部多處受傷,但他堅持不下火線,繼續指揮架橋。

金剛川上這座橋成了炸不爛的「奇蹟之橋」。炸壞了就修,再炸壞再修,張振智帶領著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的橋。

美軍為炸毀這座橋,總共投放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但面對志願軍用鋼鐵意志和血肉之軀築起的這座生命之橋,終未能得逞。

三位導演聯合執導

各有擅長配合默契

《金剛川》10月23日正式上映後,口碑票房都不錯。在中國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金剛川》是管虎(《八佰》導演)、郭帆(《流浪地球》導演)、路陽(《繡春刀》導演)三位導演首度聯合執導。

三位各有所長的導演合作一部戰爭大片,在行業內亦是一次新鮮的嘗試。

管虎說:「我們這次完全是一個故事,不同角度。郭帆導演有點理工男風格,特效方面非常擅長,所以他主控轟炸這一塊,難度極高。路陽導演是大部隊當中一個小士兵的視角,情感因素拿捏得比較準確。而我除了綜合兩位的東西,把它捋順以外,還要完成戰爭比較慘烈的部分。挺慶幸能遇到這二位的。」

對於三人合作,郭帆表示:「影片的難點在於我們每個人負責的部分還是有交互的,前期後期都需要有大量的溝通……」

路陽則告訴錢報記者,主創團隊有一個巨大的微信群,還有各種分組的群:「拍攝現場經常沒信號,只有到收工的時候,下山趕緊去查信息,然後再跟兩位導演分享當天的工作進度,問一下有什麼需要配合的地方……」

每個人的犧牲都有價值

「劉關張」三兄弟讓人淚目

《金剛川》劇照

《金剛川》是一部讓人感動落淚的電影。用戰地小人物的視角來講述這場戰爭,是管虎想了很久做的決定。「我們的主題是犧牲。這場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憑的是勇氣和犧牲。」

管虎說,《金剛川》是比較疏離比較孤寂的。「他們離戰場很遠,隆隆的炮聲一直在遠方,他們所從事的這一切,就是應付突如其來的襲擊……他們是不被常人看得見的犧牲。我覺得對那些先烈,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紀念。因為確實有很多人,你並不知道他不是在前線犧牲的。電影的價值,我覺得在這裡。」

為更好還原70年前志願軍戰士的作戰狀態,演員張譯、吳京提前半個月接受高射炮操作訓練,摸爬滾打了很久,李九霄、魏晨也紛紛身體力行,學習使用槍械甚至攀爬施工塔吊。

《金剛川》中,張譯飾演的張飛,吳京飾演的關磊,李九霄飾演的劉浩,三人在戰場上的兄弟情感人至深。

說起片中的這三個男人戲,管虎頗有感觸。「張譯是個有文化的剛入伍不久的兵,有點瘦弱,戲裡的名字叫張飛。他稱呼吳京為師父,所以吳京老擠兌他,說你叫什麼張飛。但最後張譯表現出了張飛極為剛勇、血性的一面,我們認為張譯的完成度非常高,把我們給帶進去了,挺動人的。」

而張譯和吳京則直接透露,他們演的就是「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我一開始以為管虎導演是在開玩笑,後來發現劇本真的是這麼寫的,『劉關張』象徵著桃園三結義,代表我們中國軍人團結一致、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

吳京更表示,不僅「劉關張」,整個劇組都很團結:「無論遇到什麼問題,大家一窩蜂地就上去了,以最快的速度去解決。拍攝時,我們趕上百年不遇的颱風,橋都被淹了,大家就一起搬東西……我們電影人的誠意,都在這裡。」

(《七炸七建,一座橋的鋼鐵意志 <金剛川>凝聚電影人的敬意》。編輯 袁華明)

相關焦點

  • 原聲出鏡的《金剛川》:炸不毀的,是中國軍人鋼鐵般的意志
    2020年10月23日,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人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上映。該片講述了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金城戰役中,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的真實故事。據悉,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場景,演員鄧超首次挑戰家鄉方言對白。
  • 電影《金剛川》—炸不垮的不是橋,而是志願軍的「意志」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本來是衝著電影的名字去的,既有「金剛」,又有「川」,覺得應該是一部很熱血的戰爭大片,但是看完之後,覺得很「失望」,這裡面既沒有「金剛,也沒有「川」,有的是一群普通的人,和一條阻擋道路的河。
  • 這不是一座普通的橋,是一首英雄的讚美詩
    這一片青綠,遼闊而壯美,是電影《金剛川》開始的地方。 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獻禮,電影《金剛川》近日在全國上映。而當我們走進影院,會發現,這是一部「非典型」戰爭電影。整個故事只圍繞著一個點——橋,金剛川上的橋而展開。志願軍要渡河,必須建橋;敵軍要阻止渡河,多次炸橋。
  • 中國人民的「金剛」意志,全在這座「永遠炸不斷的橋」上
    「為什麼這座橋就是炸不斷呢?」如果沒有電影《金剛川》,或許這座令美國飛行員匪夷所思的木橋不會如此深刻地鐫刻在所有人的腦海中——簡陋粗糙,卻在密集炮火的圍攻中一次次奇蹟般地「生還」。這個凝結著血與火的謎底,在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攜手拍攝的電影中被一點點揭開,過程充滿震撼,結尾透著悲壯。
  •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 電影金剛川的主角原型介紹
    《金剛川》電影講的什麼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新片速評 |《金剛川》:一群可愛的人,一座堅固的橋
    ,正如影片剛開始八連的戰士接到任務,最後過橋需幫助工聯兵修橋時士兵大聲抗議,「我們不是來修橋的,是打仗的」,高連長那句鋪墊臺詞:「沒有橋打什麼仗……」,接下來工兵爭分奪秒修橋、步兵時刻掩護轉移、炮兵阻擋吸引偵察機火力、通信兵的隨時報告橋況,對於我方志願軍來說,這是「生命之橋」,過橋時被敵方空軍數次轟炸,炸完修橋再過橋,反反覆覆,炸斷的是橋,炸不斷戰士們內心堅固的橋;
  • 《金剛川》:那座「血肉」築成的「人」橋,讓美軍都喪失了戰鬥的意志
    《金剛川》於10月23日正式上映了。 對於這部影片,許多網友都抱有極高的期待。因為作品組合太炸了,首先三位導演,都是國內一流導演,就拿管虎來說,最近的一部《八佰》同屬軍事題材,狂攬31億票房。 其他兩位導演郭帆、路陽水準也非常高,拍攝了不少優秀的影片。
  • 《金剛川》:歷史在人與橋中再現
    電影《金剛川》的故事由老兵的回憶展開。影片與以往戰爭片表現那些著名戰疫的殘酷廝殺不同,《金剛川》瞄準了抗美援朝戰爭金城戰役關鍵一戰——金剛川,著重刻畫了護橋之戰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架橋、護橋、修橋、過橋,戰士們的戰場都圍繞這座橋展開。影片中,工兵連耗時七天七夜架起一座大橋的經過被一筆帶過。時間維度被壓縮到任務下達到大部隊過橋的半天的時間內,在此,雙方展開了一場較量。一面是志願軍冒死修橋,一面是敵軍狂轟亂炸。修了,炸。
  • 電影《金剛川》解析
    此役共殲敵5萬餘人,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 影片《金剛川》的故事背景處於夏季攻勢的第三階段,也就是在金城戰役的大背景下展開,此時我方處於戰略攻勢。空間背景解析 電影《金剛川》取名於一條江名--北漢江,也就是漢江的最主要的支流。
  • 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 主角原型是連雲港人
    電影《金剛川》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而這個地名、這個事件讓人不禁想起一個名字——張振智,這位來自連雲港市東海縣駝峰鄉曹浦村的志願軍工兵英雄,他,正是這部影片的主角原型。 館長樊振精通中國近現代史與中共黨史專家,他告訴記者,江蘇省參加抗美援朝犧牲的烈士是8444人,其中連雲港市是805人。而張振智是其中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個人物,他祖籍是東海縣,1922年生人,46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曾經擔任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
  • 《金剛川》看到戰士們搭起的那一座人橋,我淚流滿面
    no=A202010260838053331445256 昨日參加了客戶的觀影會,有幸的在金剛川上映第二天觀看了這部片子,感觸太多。南京》這部電影。人到了三十以後,慢慢的步入了輕中年生活,肩上扛的擔子太重太重。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給我們壓的喘不過氣。每天一起床就需要面臨著房子的壓力,車貸的壓力,老婆生活生活費的壓力,還信用卡各種金融貸款的壓力。
  • 新片速評 |《金剛川》:共和國軍魂和國威的形象演繹
    影片選取抗美援朝戰爭戰爭最終階段中的一個關鍵節點,聚焦於金剛川上那一座決定抗美援朝戰爭勝負的「橋」。昔日抗美援朝電影多是嶺山陣地的爭奪戰,這部電影巧妙擇取空戰、炮戰之中的「橋」的修、炸、修,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在敵我力量懸殊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誓死捍衛金剛川上交通要塞——金剛橋的英勇事跡。
  • 「光影新時代」主題微影評|一座人橋的脊梁
    一座人橋的脊梁   轟炸機下的炸彈聲震耳欲聾,金剛川上的一座「人橋」寂靜挺立。電影《金剛川》的結尾,一邊是美軍強大的空中力量,一邊是志願軍無畏的血肉之軀,極大的反差對比,既令人倍感無奈,又令人更加敬佩。   這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選取了志願軍在金剛川下遊渡口與敵人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被炸橋,一次又一次架起橋梁,成功保障了志願軍運輸線路暢通的故事。
  • 金剛川的「人橋」裡 藏著戰爭勝利的密碼
    《金剛川》選擇的並不是公眾熟知的那些著名戰役,頂多算是大戰的前奏,一個敵我雙方並不直接拼殺的戰場:在一場決定性的大戰之前,志願軍要準時抵達前方戰場,必須通過在水流湍急的金剛川上架設的一座木橋。而敵軍想要獲勝,同樣也要盯住這座橋,利用空中優勢炸橋。電影的焦點就放在雙方修橋、炸橋的反覆較量上。
  • 評抗美援朝戰爭大片《金剛川》:再現英雄壯舉,謳歌獻身精神 | 名家
    ,冒著敵人狂轟濫炸的炮火,一次次修補被美軍飛機和遠程炮彈炸毀的木橋,最終用血肉之軀架起一座「生命之橋」,讓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到達前線,既創造了罕見的驚人奇蹟,也取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值得一提的是,該片敘事的獨特性在於,它沒有直接描敘金城戰役激烈的敵我雙方對峙和戰鬥進行的具體過程,而是選擇了另外一種視角,即講述了金城戰役背後的故事——金剛川大橋的爭奪戰。當時,湍急的金剛川河流上其他橋梁都被炸毀了,只有志願軍某部工兵連新修的一座木橋成了從後方通往前線的必經之路。
  • 真實的金剛川,遠比電影要精彩,這是意志和智慧的較量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告訴我們: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你戰鬥意志再強,別人一輪炮彈打下來人就沒了,就算有頂上天的意志力,也就沒有了。所以以弱勝強是很難的,你不會打是贏不了的。電影《金剛川》,不,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的國內商業戰爭題材電影都沒體現出來的就是我軍在作戰過程中的戰鬥智慧。
  • 《金剛川》特輯揭秘「人橋」幕後 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圍繞這座人橋,片中志願軍戰士們和幕後工作人員都以堅強的意志,詮釋了「血肉之軀築起中國長城」的精神內核,也使得人橋成為中國精神傳承與對話的橋梁。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定檔 銀幕內外排除萬難只為通過一座橋
    電影海報特意選用了一張場記板的照片,既是向《金剛川》中修橋護橋的志願軍幕後英雄們致敬,也是感謝眾多電影幕後工作者的付出。片長122分鐘的《金剛川》整個製作周期不到三個月,其創作歷程為電影工業化提供了許多寶貴經驗。在《金剛川》裡,為了保證大部隊在凌晨5點前到達金城前線,所有志願軍必須排除萬難通過一座橋。而拍攝《金剛川》的電影人們有著和電影中戰士們一樣的使命:他們必須在短短3個月內完成這樣一部戰爭大片的拍攝,在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之前完成這部影片。
  • 《金剛川》:歷史再現與政治抒情的高度統一
    《金剛川》將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再現銀幕,謳歌了英雄們為國為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情操上個世紀50年代的悲壯慘烈的支援戰爭,在歷史長河中可能就是一瞬,但其中積澱和迸發的民族意志、國家精神、軍人風骨歷久彌新。
  • 《金剛川》「人橋」幕後,是血肉之軀搭建的英雄橋
    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截至11月3日票房已突破7.5億,連續11天穩坐單日票房首位,吸引了近兩千萬觀眾走進影院感受歷史光影。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