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0日,鍾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前往武漢再次掛帥出徵。而在同一天朝陽醫院傷醫事件讓人心痛不已。作為醫生要對抗的不止是細菌,病毒等疾病,還要對抗醫鬧等傷醫事件。儘管如此,我還是想說:來生我還是想做醫生。
其實,來生我還是想做醫生的,並不是為了能有多大的名譽,只不過是為了那曾經莊重的誓言:
平等仁愛,關愛患者,無論患者民族、性別、貧富、宗教信仰和社會地位如何,一視同仁;患者至上,尊重患者的權利,維護患者的利益;真誠守信,敢於擔當救治風險,不因其他因素隱瞞或誘導患者,保守患者私密;精進審慎,探索促進健康與防治疾病的理論和方法,嚴格遵循臨床診療規範,審慎行醫,避免疏忽和草率;廉潔公正,不取不義之財,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為患者提供有效適宜的醫療保健服務;終生學習,持續追蹤現代醫學進展,不斷更新醫學知識和理念,努力提高醫療質量。
我聽過這樣一句話:醫生這個職業,既是是黑白無常的敵人,也是站在生命線上的人,醫生本就是在做逆天的事情。
我見過一個實習醫生因為無法搶救一位患者的生命抱頭痛哭,我也見過為和死神爭奪生命歷經三天三夜不睡覺,成功後直接睡在手術室門口的醫生。我見過為自己曾經的誓言,拼命搶救生命的許多醫生。而我,不僅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來生,也還想做一名醫生。不為別的,為的只有:救人,救很多人。
其實,來生我還是想做醫生的,鍾南山院士是我的榜樣。或許年輕的孩子們並不是很熟悉他,但是憑他的一句話,可以安撫眾多患者焦急的內心。2003年的非典,鬧得是人心惶惶,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談「非」色變。當時的人們不論去到什麼公共場所都要進行體溫測量,許多全國性的考試都因此而癱瘓,甚至有些學校和企業因此停課停工。就連醫院裡的醫護人員,也是有著十分強的防範意識。「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既然醫生是站在生命線上的人,既然醫生本就要逆天行事,那就徹底與死神對著幹吧。
鍾南山院士既要在臨床一線救治SARS患者,又要協調各地的防治工作,極少休息,身體很疲憊。但鍾南山院士停不下來,因為他把自己為祖國服務、為黨工作的有限時間,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寶貴!如今,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次掛帥出徵,與新型冠狀病毒對抗。而這正是所有醫生要面臨的問題:是要自己的健康還是患者的健康?我想這個問題,在成為醫生之前,所有的醫生都有了正確答案。來生,我還想做一名醫生。不為別的,為的只有:和死神搶奪生命,一個,一個,又一個。
其實,來生我還是想做醫生的,儘管傷醫事件越來越頻發。楊文醫生傷勢過重,搶救無效;陶勇醫生多處砍傷,情況危急,正在救治。現如今的醫生對抗疾病的同時,還要時刻保護自己,避免再也無法救治他人,挽救生命。但是,即便是這樣,所有的醫生也沒有一個臨陣脫逃,都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
「我來給你們看病,都盡力看。」陶勇醫生在接受治療,還是會有醫生替他堅守崗位。儘管醫鬧事件如此嚴重,但是,還是會有一批又一批的醫生,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都說消防員是最美的逆行者,在無情的火災面前,竭盡全力,挽救生命。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醫生也在逆行,如果說消防員是在與時間賽跑,那麼醫生應該就是在與時間爭奪,爭奪生命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最重要的是讓每一個生命,都變得鮮活起來。來生我還想做一名醫生,儘管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
.....
....
...
..
.
家人圍著6歲的兒子問他的理想,兒子說他想當醫生。外婆說醫生好,社會地位高。奶奶說待遇也不錯。爺爺說除了工資還有其他的收入呢!外公說更重要的是以後找對象方便。爸爸聽後,滿意地問兒子為什麼想當醫生。他說:「不是說醫生可以治病救人嗎?」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