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成熟女性的價值

2021-03-01 周國平

來源:微信公眾號 :蔣勳(ID:jiangxunfm )

 

01 「家庭主婦」的自我犧牲

 

記得有一位比我年長的女性,她在一個大學裡任教,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外語人才。

她在大學裡面教了大概有40年之久,最後從大學裡面退休了。

可是學校還是認為她的貢獻很大,而且她還在繼續翻譯很多書,表現的也非常優秀,所以學校才給她一個講座教授這樣的身份。

我想在比我年紀更大的那一代的女性裡,在社會裡有這樣的成就,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為我們都知道,像我母親那一代,她們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婦,她們很少受到很高的教育,即使受了很高的教育,最後她做了家庭主婦,變成妻子與母親以後,她就把自己所有的才華都犧牲掉。所以我在這裡要講的是,當我們特別觀察社會女性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儒家的社會裡犧牲了佔一半人口女性的才華跟才能,她們的才華,她們的表現能力從來沒有被重視我們過去的社會說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她們就被認定女性一定是在廚房裡每天做菜的。可是我常常有時候很頑皮地想,會不會這個主外的男人他其實比較適合在家裡管孩子跟做料理,因為我認識很多男性的朋友很愛做菜,可是你說讓他就留在家裡做菜,讓她太太出去工作,他又覺得這個很丟臉,不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因此我們面對的一個問題是說,社會裡面很多的習俗跟傳統觀念的看法不一定是正確的,因為他可能剝奪了每一個人真正的性向所在

 

如果一位女性,一輩子做菜,她的味覺不好,很遲鈍,那他丈夫也吃到不好的菜,孩子也吃到不好的菜,但也許她恰恰好是一個在職場上很能幹的女性,那也許她可以扮演在職場的角色。什麼男主外女主內這個習俗不能變成女主外男主內?我們究竟在延續什麼?那這樣的觀念是人定出來的,可是它並不見得在現代的社會一定合理。所以我這樣講的原因是剛才舉的這個例子,這一位比我年長的女性,她的先生在前幾年過世,孩子都很孝順,可她不要跟孩子住。
其實我們都不太懂,我們覺得孩子這麼孝順要奉養母親,她現在從大學退休了,那就做一個老太太含飴弄孫,可是這可能又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因為她的頭腦非常好,記憶力比我還好,然後她在翻譯所有英文作品的時候,速度之快令人震驚,而且因為她中英文都好,完成的非常出色。所以,其實她的才華跟才能並不是去跟孫子玩,而是去做另外一個角色。結果她就選擇了到一個退休老人的公寓去住。這個又是一個觀念,因為我們總覺得說有這麼好的兒女,她不跟兒女住,反而住到老人院,好像兒女也覺得沒有面子,可是她會覺得她得到一個很大的自由。她不要跟兒子跟孫子住在一起,但每個周末吃個飯還是可以的,可她因此有了一個自己的空間。

  

有一天我聽她講一句話非常非常的震動,感動加上心痛,她說她這一輩子在大學教書教了40年,現在終於有一個自己的書房了。我嚇了一跳,我說怎麼可能?她翻譯了這麼多的書,還在大學裡教書,怎麼會沒有書房?
她就嘆了一口氣,告訴我她們這一個年齡的女性在家裡是沒有自己的空間的,空間只有給丈夫,給孩子的。我就問她以前翻譯那麼多的書是在哪裡翻譯?她說在哪裡都可以翻譯,在廚房可以翻譯,在餐桌也可以翻譯,可是她是沒有自己空間的。我特別把這個故事講出來是說,我覺得是不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在一個群體裡面,這個個體她用多麼大的智慧完成了一個家庭的和諧。大家都說她是一個好母親好妻子,一生把丈夫照顧得很好,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可她現在說她終於可以不要照顧孫子了,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翻譯工作。過去覺得一個女性應該就是扮演好妻子好母親的角色,那麼退休以後應該是一個好祖母,可是也許我錯了。
也許這個孤獨的個體其實有很多他自己生命裡面我想像不到的渴望,因為她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她受了現代的教育,她對她的生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作者簡介:蔣勳,華人美學教父,代表作品《孤獨六講》《蔣勳細說紅樓夢》。一生致力於美學和文學傳播,用聲音治癒數百萬人。蔣勳唯一官方微信公眾號:蔣勳(ID:jiangxunfm )推薦公眾號:藍襪子說(ID:blue-socks)愛情本沒有成敗。不能走入婚姻,夭折的愛情;不能對等相愛,一方先行離去的愛情;哪怕是一方真誠另一方虛偽的愛情,都不能以成敗來論。去愛了,這愛就是收穫。愛情就是不問值不值得!天堂裡生活的都是天使。如果說人們在熱戀時如天使般純粹,那麼婚姻則是二個人正式開始了構建一個家庭的人間工程,這時候兩個人就回到了人間。    我們從未敢奢望自己的一生能夠完美、輝煌,但卻都要求自己的配偶永遠保持天使的造型。如果做不到,就開始說婚姻的壞話。人們寬容別人犯的錯誤,卻獨獨對伴侶苛刻、挑剔,稍有不如意就橫加指責。一紙婚姻要承擔兩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人生,難怪時常禁受不了那麼多的風暴,而中途傾覆了。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實| 覺醒| 尊嚴| 使命| 本質智慧 | 年輕|自白| 友誼 | 大自然| 雄心 | 謙和 | 懷疑

相關焦點

  • 蔣勳:不要讓婚姻變成戀愛的句點
    這裡面是有矛盾的,不只是說她震撼了舊的社會倫理價值,跟一個男人私奔,同時也包括卓文君是不是相信有所謂永恆、不朽的愛情?如果她相信的話,那她自己本身就很矛盾,因為在她遇上司馬相如之後,就背叛了與前夫的愛情。
  • 蔣勳:心死了,你創造的價值再多,得到的不過是一座荒山!
    我們有一百個理由忙忙碌碌,忙著奔走在各種熱鬧喧囂之地、名利交易之所,還為自己戴上一頂冠冕堂皇的帽子——努力創造輝煌有價值的人生。密不透風的生活中,我們好像連停留片刻的時間都沒有,每天都上緊發條,覺得浪費一秒鐘就是虛度人生。人人都不容易,我們忙啊,忙發展、忙賺錢、忙升遷,忙人情往來、忙送孩子上輔導班、忙陪老人過周末……各種忙縱橫交錯,織就一張密密實實的大網,我們陷在網中央,無處可逃。
  • 蔣勳:美的傳播
    蔣勳:美的傳播副刊部 張一諾他的作者叫蔣勳,是一位美學家、作家、藝術家。他的著作約有30多部,如此勤奮耕耘,只為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蔣勳的書,我是從《孤獨六講》開始讀起的。作為美學家,蔣勳所談的孤獨,更多是一種美學上的感知,而非哲學概念上,對「孤獨是什麼」的探討。    蔣勳認為,孤獨與寂寞不同。
  • 《美的沉思》美學領路人蔣勳經典之作
    蔣勳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注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 蔣勳:夢紅樓,於一切有情無憎愛
    當初與舞劇演出相關的部分稍做調整,重新回到《紅樓夢》原典,增刪一些文字,特別強調《紅樓夢》中「現代」的部分,就是這新版的《夢紅樓》。這本書以「青春」做主線,是一個大約十歲到十五歲的青少年青春的回憶。現代人閱讀《紅樓夢》容易有年齡的誤差,總覺得那麼成熟敏感的心靈起碼過了三十歲,所以改編的電視電影就與原著本質不符合。
  • 蔣勳美學作品盤點
    在大陸,蔣勳受熱捧的程度也不亞於臺灣,被讀者奉為「美學大師」「美的布道者」「美學領路人」。 蔣勳先生著作等身,尤以美學作品見長。他的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 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蔣勳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幾部美學作品,看看蔣勳筆下的美究竟是什麼樣子。
  • 蔣勳:對美的眷戀
    來源   民國文藝本文節選自《蔣勳說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春江花月夜》《將進酒》《登高》《長恨歌》《登樂遊原》……無論是公認有大成就的詩人,還是曾無數次被選入各種集子的詩篇,在蔣勳先生這裡,都一一展現出不同以往的美感。
  • 蔣勳 | 詩書畫(含作品欣賞)
    【往期回讀】沒有過多的雕砌和奢華,在蔣勳老師的生活裡,所謂「美感」,不是附和、不是隨波逐流,一切都應該重回簡單自然。聽聽蔣勳老師跟你聊此生之美,究竟該是什麼模樣。1947年出生的蔣勳,是臺灣知名的畫家、詩人與作家。以花卉、水景繪畫受臺灣人歡迎,且以美感的教學受到學子喜愛。
  • 蔣勳:藝術之上,是人的溫度
    蔣勳稱陳映真是他在高中碰到的很難忘的老師。年輕人不愛上課,陳映真會說「沒關係,我們來唱歌。」陳映真吉他彈得很好,帶著學生們唱Beatles的歌。「好奇怪,不知不覺英文也就慢慢跟上了,當時陳映真老師大學剛畢業,和我們也就相差十歲左右,他是我求學過程中最活潑的老師。」蔣勳說。  大學畢業後,蔣勳也常常去找陳映真。大三的某一天,他們約在明星咖啡屋見面,蔣勳給陳映真看他剛寫的詩。
  • 聽蔣勳講《紅樓夢》
    家業衰敗後,父親對蔣勳極其嚴苛。小蔣勳一次去偷挖番薯,結果被老農民罵到口乾舌燥,回來父親就罰他跪下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初讀紅樓時,蔣勳嚇了一大跳。他發現曹雪芹也是正白旗貴族,14歲就被抄家,像極了他的身世。從那以後,頑石一般的蔣勳,發了瘋似地讀著紅樓夢。
  • 蔣勳《蔣勳說紅樓夢》
    最艱難的那段日子,是蔣勳老師的《說紅樓夢》陪我度過的,這本對我的意義非同小可。紅樓夢大家都不陌生,以前看過原著,·每個人都對紅樓夢有自己的看法。蔣勳老師的角度很新穎,有點臺灣小清新的感覺,他讚揚的是青春,是非對錯和善惡評價較少。
  • 蔣勳:講給「大家」聽的人
    蔣勳採訪蔣勳前,還沒看見他,已經聽到他熟悉的聲音。現在的音頻付費節目中,蔣勳的音頻課有廣泛的傳播度。對於受眾來說,他扮演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啟蒙者的角色,用淺白的語言給大家講藝術史,講《紅樓夢》,也用這樣的方式去寫「孤獨」、寫「品位」。蔣勳很願意以「啟蒙者」的身份與大眾溝通。
  • 臺灣美學大師蔣勳 | 美與競爭力
    - 11月5日 師者 蔣勳課堂上都是蔣勳老師的粉絲,大家千裡迢迢地因為緣分聚集一起成為學習的同伴,對蔣勳老師的認同對美好人事物的追求,我想這也應該是因為吸引力法則在發酵,才連結了如此愉悅的人文磁場。美好就在身邊,只要你不缺席。
  • 蔣勳新書解讀「雲門·九歌」
    臺灣美學家蔣勳的《九歌:諸神復活》也於近期出版。無人不知屈原以及因其衍生的端午節,但同為經典,屈原的《楚辭》及其中的名篇《九歌》的影響顯然遠遠不及《紅樓夢》《白蛇傳》等經典。蔣勳認為,《九歌》裡的東君、雲中君、湘夫人、大司命、山鬼,對一般人而言還非常模糊,「事實上,大家都很清楚,僅僅是文字,經典的影響力一定還是局限在知識分子的讀者群中。」
  • 生命周而復始 蔣勳以《雲淡風輕》面對人生悲喜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劉迪近日,臺灣美學大師蔣勳新作《雲淡風輕》在大陸出版。本書為蔣勳先生最新散文作品,他在詩書字畫、蟲痕鳥跡中為我們找回東方最美的事物。
  • 蔣勳《孤獨六講》讀書筆記
    2014年晶師妹推薦我讀蔣勳的書,並借給我這本書,這是我讀的蔣勳第一本書,從此便喜歡上蔣勳的書。
  • 蔣勳:今日山水如此溫柔,眾生都好
    小滿,田裡抽了新穗,我在池上畫四公尺長的一幅雨後大山:大部分農田裡的稻秧也結穗了,剛剛結出一粒一粒小小的穀粒,還要兩星期到芒種,還要再兩星期到夏至,小小的穀粒就要更成熟飽滿了。我喜歡「小滿」兩個字,很喜悅,很自信,卻也很謙遜,很謹慎,對自己的存在很滿足,卻沒有囂張喧譁。走在池上的田陌間我還是常常在想:為什麼是池上?
  • 蔣勳《生活十講》,新時代的生活態度
    《生活十講》是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在2010年5月1日出版的哲學小品文集,作者是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蔣勳,是一本關於生活的書。對應的還有《孤獨六講》,也是同一時間引入出版的書籍。《生活十講》從新價值、新官學、新倫理、新信仰、談物化、創造力、文學力、愛與情、情與欲、新食代這10個方面,寫了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觀念和新興思想碰撞下,如何平衡自己。這是一本我高中時期就讀過的數,這七八年來,也經常會想從書中找到一點關於生活的答案。
  • 齊邦媛、白先勇、席慕蓉、蔣勳,他們如何體現中國文字之美?
    從事文學藝術的話,會覺得可以留得下許多奇奇怪怪的價值和信念。可能某種信念站在那裡,人就能站在那裡,就能過得下去。所以這對大陸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能在臺灣的一些作品裡發現原來華人也可以以其他的面貌出現,一種比較複雜、豐富或者悠閒一點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臺灣的作家們,是如何用手中的筆傳承中國傳統之美吧。
  • 蔣勳:等待立春
    文/蔣勳隨蘇東坡走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