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偶像鮮肉滿江,是如何「進化」成優秀獨立音樂人的?

2020-11-09 豁達音樂時代

撰文 / 王擊凡

《進化論》專輯封面


滿江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穿過的一件白色T恤。

那是在第18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頒獎典禮上,滿江憑《冬某日》專輯斬獲「年度國語男歌手」殊榮時的穿著。那年跟滿江一同提名這個獎項的,還有來自兩岸三地的陳奕迅、樸樹、胡德夫、郭頂。滿江最終能殺出重圍、拿下備受業界認可的傳媒獎歌王,這個獎的意義,一點也不亞於金曲歌王。

但是,面對如此重大的人生時刻,滿江沒有選擇穿上華衣美服,而是以最簡單的白Tee示人,臉上甚至還留著這些年來越發成為他個人標記的整齊鬚根。如此清湯掛麵、自然雕刻而成的熟齡男子滿江,似乎跟我們早年所認知的標準帥哥偶像滿江,並不是同一個人,但卻又真真實實的,是同一個滿江。

滿江身上實在有著太多不一樣的面向了,到底,哪一個滿江,才是真正的滿江?來到2020年的全新創作大碟《進化論》,滿江就用專輯裡的這10首新歌,給出了十個截然不同的答案。比起那些「出道即巔峰」、「吃老本」的老一輩藝人,原來,滿江一直都堅持在你們看不見的地方,持續地不斷進化著。


滿江簡單帥氣的白色T恤


像滿江這樣敢於在中年轉換跑道的藝人,其實在華語樂壇並不多見。很多歌手都是「一本通書看到老」,把最受歡迎的個人風格貫徹到底,每年上《同一首歌》都只演唱同一首歌。但當我們回顧滿江近幾年的專輯,無論是《Mr. Man》《冬某日》還是《進化論》,都成功顛覆了他舊有的風格,成就了全新的滿江

越發成熟的滿江,還意外地實現了一件跟他同齡的同行很少能做到的事:在滿江的Live現場,我們也驚喜地看到了越來越多年輕樂迷的身影。一直堅持著與時代脈搏同步的滿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收穫新一代的聽眾。

其實,從2016年踏上《中國好歌曲》的舞臺演唱《歸來》開始,滿江就展開了音樂生涯裡新一輪的進化。外形上,滿江從前的一頭清爽短髮,進化而成隨性紮起來放在腦後的自在長發;而更多肉眼看不見的進化,則體現在滿江的這些原創作品當中。


滿江在北京Blue Note。攝影 / 安延 & 垛垛_KATE


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滿江已經不再拘泥於任何音樂類型的限制,他甚至還直接把不同曲風之間的界限,徹底地打通了。

說唱、另類搖滾、爵士、R&B、Rave、Funk、synth-pop、shoegaze……《進化論》裡的滿江,無論玩的是哪種風格,似乎都是順手拈來。你能在這張唱片聽得出來,此時此刻的滿江,已經成熟到足以把這些風格融為一體

所謂的「進化」,當然不是指盲目追逐潮流,市面上流行什麼,你就一窩蜂跑去跟風。真正的進化,總是體現在細微的生命段落。當你從中領悟到一些事之後,你就再也回不去原來那種渾噩的狀態中了,完成進化的你,已經是一個新的自己了。只要能守住自己的心,一切就像滿江的那件白色T恤一樣,萬變不離其宗。


滿江在北京Blue Note。攝影 / 宋曉輝


最特別的是,《進化論》的十首歌,都擁有一張專屬於自己的單曲封面。這些意象豐富的畫作,全部由滿江的愛人郭玥繪畫創作。作為朝夕相對的靈魂伴侶,郭玥在日常生活裡所觀察到的滿江,無疑是更具私密色彩的。在郭玥畫筆之下呈現出來的這十張畫,又在滿江的這些音樂以外,為我們開啟了一個新的解讀空間。

滿江是從CD年代走過來的資深歌手,即使一切都已數碼化、單曲化,但他始終還是對於實體專輯的概念呈現相當執著。很多歌手的單曲封面之間並沒有太多的聯繫,每一張圖都只是為了這首歌服務。但《進化論》的十張單曲插畫,彼此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把十張畫連在一起看,原來就是滿江最豐盛的生命進化歷程!

這一次的滿江,除了繼續用聽覺說故事,還特別用上了視覺的部分,當我們按順序從頭到尾聽完《進化論》的每一首歌,然後再仔細端詳郭玥的每一張畫,原來音樂裡那些沒有說出口的弦外之意,都被畫進了這十張畫的細微末節裡了。這樣的滿江,在多元的創作形式上,無疑又做到了新的「進化」


《少年》


《少年》是整張《進化論》的啟程之作。去年,59歲接近暮年的周華健寫下的《少年》,連不少年輕人都聽得心有戚戚焉;而滿江的這一曲《少年》,則是他在熟齡回望年輕歲月時的真實內心感悟。每個人都經歷過無畏無懼的年少時代,但只有能一直都保持著年輕時那份純粹的人,才能真正聽懂滿江的歌。

正如滿江在歌曲一開頭,特意加上去的那些日常生活同期聲,我們每一個人,始終都要從曾經心懷的遠大理想,回歸到此刻最平淡的生活中來。「你終將失去安全,你也會漸漸習慣失眠」,滿江想用《少年》向聽者傳達的態度是:向少年時的自己學習,繼續無懼未來的兇險,在痛苦的經驗當中學習,相信一切都將變好。

有趣的是,《少年》的畫作似乎跟歌曲的名字,有一點文不對題。郭玥在繪畫時,並沒有刻意迴避滿江臉上留下的歲月痕跡,反而忠實地記錄下每一條皺紋的紋路。或許真正的「少年感」,從來就不是美圖秀秀式的皮光肉滑,而是歷盡滄桑過後仍能笑對人生的樂觀。你留意到了嗎?滿江的鬍渣,也被畫成了最充滿希望的綠色。


《南海姑娘》


最初看到《南海姑娘》的歌名時,很多人還以為滿江這次要搞一首老歌翻唱,原來最終的成品只是憑歌寄意。除了向經典致敬的歌名之外,滿江版的《南海姑娘》,是一首徹頭徹尾的全新創作。滿江甚至還在這一曲《南海姑娘》裡,以EDM與說唱兩個截然不同的走向,構建出一場現實與夢境之間的超現實對話。

單看歌詞的話,《南海姑娘》可能會是2020年版的《小芳》。歌中那一位在小鎮裡厭倦風浪的南海姑娘,在日復一日上班下班的路上,一邊用手機刷著世界動態,一邊又嚮往著他鄉的生活。「算不上多漂亮,有青春和夢想」的,既是千人一面、面目模糊的南海姑娘,同時也是正在聽歌的每一位打工人。

在《南海姑娘》裡,滿江也以不動聲色的個人觀察,寫下了他對消費主義泛濫的絕妙諷刺。人人都盼望過上「詩與遠方」的理想生活,卻未曾想過要為此付出多少代價。在海島「海淘」,並不會讓你站到「安和橋上」,最終只會「花光了我的錢」。畫作上的滿江抱著吉他、玩著貓,唱的卻不是輕鬆的民謠,而是一曲沉重的當代浮世繪。


《大摩羯》


從《水瓶座》到《獅子座》,似乎每個星座都配擁有一首唱好自己的流行歌曲。然而,滿江的這首《大摩羯》,卻被不少摩羯座人士戲稱為要封殺的「摩羯座黑子」。原因是,滿江把摩羯座那些最不為人知的小缺點與小秘密,都在《大摩羯》裡,以開誠布公的方式完全袒露出來了:「你感到做人很難,做自己別人很煩!」

每晚都熬夜瘋狂打遊戲,白天反而精神萎靡,只喜歡看短視頻跟體育頻道,只點外賣不愛做飯,恐懼社交到甚至只肯讓外賣員把餐點放在家門口,所以好像也不需要談什么女朋友,連養一條狗也覺得遛狗實在是太麻煩了……「一個人來去自由」的《大摩羯》,活靈活現地描繪出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恨又可愛的摩羯座朋友。

摩羯座的存在,本身就是很Funk的一件事,所以滿江用念白方式唱出來的《大摩羯》,或許就是天生最適合摩羯座的表達。我佩服滿江的勇氣,能在《大摩羯》裡把自己的短處暴露得一覽無遺,如此清醒照見內心的自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做自己」。就像這張畫裡雙手捧臉的滿江,即使面容扭曲,也是最有底氣的摩羯男人。


《奇幻術》


《奇幻術》可能是《進化論》裡最具奇幻色彩的一首歌了,長達一分鐘的迷幻前奏,沒有任何人聲,全靠旋律本身的律動支撐起整首歌。從大提琴、爵士風到梵音、熱舞Disco,《奇幻術》也糅合了多種音樂風格的不同特質,滿江多年以來修煉而得的音樂素養與積澱,完全在《奇幻術》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跟前面的《少年》一樣,《奇幻術》也著筆勾勒了人到中年、時常失眠的狀況:「吞下苦藥,發光的海藻,開始醞釀,等一個信號……」滿江並沒有試圖放大失眠這件事,背後所帶來的種種困擾,他反而選擇從另外一個角度「化危為機」,讓夜裡睡不著的失眠過程,也幻化成最意識流的曼妙夢境。

失眠本身,可能就是命運贈予我們的一招奇幻術。正因為經歷失眠,我們才能看到大多數人眼中無法見證的奇幻世界。「我們唱吧,我們跳吧,既然整夜不能入眠」,郭玥更在《奇幻術》這張畫裡,畫了多達四個滿江的分身:有一個在攀爬,有一個在慢跑,有一個則躺著聽歌傻樂……人生中的「求而不得」,原來都能奇幻得如此舉重若輕。


《尋光記》


《尋光記》這張畫裡的旋轉木馬,被放在了《進化論》整張專輯的封底左下角,頗有幾分畫龍點睛的意味。不同的是,封底此處的旋轉木馬,被拿走了原本加在它上面的玻璃罩,而在旋轉木馬上放聲歌唱的滿江,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無人的旋轉木馬,又代表著什麼?離開旋轉木馬與保護罩的滿江,是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光芒了嗎?

我很喜歡在《尋光記》單曲封面上,相互凝視的兩個滿江。當下的滿江,以一種超然物外的角度,去重新審視唱歌時的自己,本身就是一次最忠於自我的回顧與反省。「只因我們不曾在冥冥中,張開目光,擁抱過往……」我們常常顧著趕路,為了追上別人的速度,卻忘了回頭看看來時路,有些東西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丟失在沿途。

「透過玻璃窗觸碰的一瞬間,有些傾訴比一次呼吸還要短」,如果說,滿江為何能在中年後實現真正的自我價值,答案大概就是這個。他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心力,去跟自己的inner voice相處,傾聽自己心底最真實的聲音,然後再順應內心的牽引力,一步一步走向有光的地方。《尋光記》,就是滿江的一趟自我尋找、自我發現之旅。


《失憶》


從失眠到失憶,排在第六首的《失憶》,可以說是《進化論》整張專輯播放到中途的又一次進階。在前面幾首歌裡好像一直睡不著的滿江先生,終於在《失憶》的這張畫上,安穩地睡上了半覺。然而,即便是酣然入夢,在夢境裡失憶的滿江,似乎也在經歷另外一番的神奇遭際:「我墜入另一個世界,不呼吸也失去語言……」

耳邊的哭泣聲、喘息聲與呼喊聲,還有被風撕裂的腳步聲,《失憶》在聽感的塑造上,亦埋下了許多不同聲音的伏筆。後來,我試著戴起耳機來重新聽這一首歌,發現那種沉浸式的聽覺體驗,的確是有別於用音箱外放。「陷落在夢魘的深淵,隱沒在意識的邊界」,《失憶》是滿江非常私人化的一次創造。

有人說,滿江的《失憶》成功營造出某種驚悚片的恐怖質感,極具畫面感的旋律與製作,也把聽眾帶到了另外一個新的層次。這是一首相當高級的流行曲,它的高級恰恰正體現在它的若隱若現——滿江把很多東西,都恰到好處地藏了起來。就像郭玥畫筆下的他,即使在椅子上睡著了,左手還是悄悄藏在了左邊的褲兜裡一樣。


《十三月》


一年只有十二個月,滿江的《十三月》,唱的到底又是哪個月份?在郭玥的畫裡,戴上彩色圍巾的滿江,正疾走在一條用黑白琴鍵鋪成的蜿蜒音樂道路上。大雪紛飛的苦寒意境,仿佛也是在與此前的《冬某日》專輯遙相致意。那個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十三月」,其實寫的是藏於滿江內心深處的隱秘無人之境。

在《十三月》裡,我們再次夢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英倫Trip-Hop,注入後現代的BPM節奏與電子風味之後,則讓整首歌擁有了一種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自如穿梭的味道。《十三月》中的滿江,更像是一個穿越時空的時間旅人,把感覺上有一點難過的冬天生活,想像成「那是你的春天,這風中的花朵」

用滿江的歌詞來講,《十三月》就是那種「不解釋些什麼」的流行曲,它無法歸類,也無以形狀,但聽完歌之後,心底總有被音樂輕輕撫摸過的溫柔感覺。我們甚至能在旋律裡,感知到滿江細緻描摹出來的「風的顏色」。是的,就連無色無味的風,在滿江的歌裡,也是有顏色的。冬去春又來,我們總會熬過屬於自己的《十三月》。


《循環遊戲》


《循環遊戲》這張畫中的滿江,被放進了太空人的腦袋裡,跟他的錄音室、音效合成器以及很多貓貓狗狗一起,在宇宙裡漫無邊際地漂流。這首歌所構建出來的世界觀,跟電影大師庫布裡克很有一點相像。而還原自上世紀80年代的Synthwave曲風,更是使得《循環遊戲》凸顯了其復古流行的獨特氣質。

「別記著這些,別試著去追尋,這只是個循環的遊戲;別記住這感覺,別試著去追尋,這只是個重疊的陷阱……」從主歌到副歌,從旋律到歌詞,《循環遊戲》都好像一直在不斷地重複著,但我們卻一點都沒有聽膩。這大概要得益於滿江對每一段小節的精心打造,讓整首歌免於單調的重複,巧妙地變成了「螺旋式上升」的層層疊加。

其實,人生本就是一場循環往復的遊戲。兜兜轉轉間,我們最後總是回到原點,好像什麼也沒有抓住,但又什麼都擁有了。滿江精準地把握住了這種虛無縹緲的生命情緒,再將它轉化為《循環遊戲》的創作主軸。「你懂這一切,我說的一切,不懂的那些,毫無意義」,要記住的不是歌詞的字字句句,而是滿江遊戲人間的樂活精神。


《線索》


《線索》這幅畫裡,郭玥也畫了兩個滿江。一個是被掛在牆上、無法移動的名畫中人,一個則是身上被綁滿了各種繩索的牽線木偶。無論是哪一個,他們都困在現實的泥潭裡,動彈不得。而木偶身下所坐著的地板,正是一面巨大的時鐘。當時間不斷流逝,手上剩下的光陰也越來越少,我們還甘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嗎?

「門撞開了,時鐘轉著,帷幕開了,人們叫著;心跳加速,偶像在舞著,時間被切割,碎片在閃爍……」《線索》的歌曲高潮是盛大熱鬧的,也是滿江呼喚大家站起來、為自己作出選擇的自我宣言。要打破沉寂、衝破黑暗,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掙脫別人加諸在我們身上的種種限制,才能推開眼前的這一道「門」。

對於滿江來說,屬於他的這道「門」,就是曾經的偶像身份,與現在的獨立唱作人姿態之間的巨大鴻溝。我們總是很容易標籤化一個藝人,卻沒有為他們留出更多的成長機會。像滿江這樣的歌者,想要在時間裡「進化」成新的自己,必須經過漫長迂迴的蛻變過程,花上好幾倍的力氣,才能到達他心目中的那個終點。


《黑鳥》

實體專輯附贈的《黑鳥》海報


作為全碟的最後一首作品,《黑鳥》亦寄託了滿江對未來的無限想像。我拿到的這張實體專輯,甚至還附贈了一張巨幅的《黑鳥》海報。身邊有樂器、有貓狗,手上還站立著一隻遺世獨立的黑鳥,這樣的滿江,可以說是已經安然越過了自己的「中年危機」。而《黑鳥》這首歌所能做的,也是幫助更多的人認清內心真正的自我。

「自由是理想的帆,沒聽人講述過彼岸的風景,所有事都有代價,你可以付出些什麼?別存在什麼幻想,還沒發生的一切……」像《黑鳥》這樣一語道破中年心境的歌,是當下華語樂壇最缺乏的醒世良藥。與其沉溺於毫無意義的自我感傷、喜悅與煩惱,倒不如更誠實地抬起頭來面對自己,「把門打開,讓風吹進來」。

走過崎嶇不平的2020年,我們最大的感受是:只要人還活著,一切就依舊還有希望。「隱藏在心裡的事,或許是解開答案的鑰匙」,做完《進化論》這張專輯之後,滿江也決定把鎖在心頭多時的黑鳥重新放飛出來,讓它歸於山林,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黑鳥」在這裡所指代的,就是我們窮盡半生未竟的夢。


實體CD的彩蛋:「一起做夢」


就算在網上聽歌再方便,我還是鼓勵大家一定要擁有一張《進化論》的實體專輯。畢竟,一邊翻閱著這本像書一樣厚重的唱片,一邊在CD帶來的更佳音質裡,發現滿江藏在歌裡的小小驚喜,真是一件既復古又新潮的浪漫樂事啊!無論時代如何進化,我們心底始終還是有一些像實體唱片這樣的老派價值,是需要繼續堅守的。

當我們把鐳射光碟抽出來之後,甚至還能看到滿江在CD圓框裡,送給每位購買實體專輯的樂迷的小彩蛋:「一起做夢。」滿江繼續出唱片,我們能繼續聽滿江的唱片,也真的就像是在做夢一樣美好啊!而CD圓框頁底被戲謔式地馬賽克掉的《進化論》人像封面,其實也是實體專輯才有的額外福利(有時候,人生模糊一點也挺好的)。

屬於滿江心頭的那一隻「黑鳥」,還在頑強地繼續做夢。除了已經實體化的CD之外,《進化論》的實體黑膠唱片也已經在路上了。在完成北京站演出之後,接下來的11月7日,滿江還將在上海Blue Note,舉行《進化論》「雙城會」的第二站Live。如果你也想支持滿江的這一場「夢想進化論」的話,請以實際行動買碟、買票來多多支持他。


11.7《進化論》上海站

感謝滿江(大家多多買碟支持)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滿江《Mr.Man》巡演開啟 各路獨立音樂人送祝福
    舉報 上周四,滿江
  • 滿江《進化論》:撤除桌椅,實屬必要
    聽滿江的《進化論》有一種感覺,這個人在用音樂畫畫,建構一個空間,撈水中月,找回清醒前最後一個混亂夢境的痕跡。音樂被他當作鉚住時間的超級工具,並賦予其超出音樂的功能。它被寄予的厚望未必都能實現,但值得他廢寢忘食地投入其中。歌手滿江已經變成音樂人滿江有一段時間了。他作為歌手活躍時的大陸樂壇,歌手和音樂人之間涇渭分明,鮮有人能夠跨越。放到今天,這道坎不再似從前難以跨越。
  • 滿江的《進化論》到底進化了什麼?
    但撇開早年的晚會,歌手發歌可能真沒有更多的打歌平臺可以去了,反而當年的歌迷接受很多新歌的一大部分來源,就是各個晚會,以及以「同一首歌」為名的全世界各種巡演。在《進化論》中的滿江,是以音樂與繪畫視覺,展現了自己曾經不同夢境中的畫卷,看似是個人化的內容,其實以表象映射本質,很多滿江所謂的夢境,譜曲寫詞成歌后,依然有著都市成年人們的生活縮影。
  • 滿江全新個人創作專輯《進化論》黑膠版本即將發布
    「獨立唱作人」滿江 盡情揮灑藝術創作自由 《進化論》最初的理念來自於滿江的夢境,一開始他想用文字和影像的手段記錄和再現這些夢境,最後還是發現用自己最熟悉的音樂創作去表達最為合適。
  • 滿江《進化論》:擁抱律動,回歸現場
    」,在音樂層面就是進化到更具直觀的表現力。》這張專輯不僅是滿江的自我解放,更是對於我們認知的一番翻新。整張專輯專注於律動,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律動變得豐富。總共收錄十首歌曲,如果歌曲間的律動不夠有對比度那麼專輯整體很容易就顯得枯燥,不夠鮮活。這具體涉及到節奏型的變化,進而還包括編曲的設計,以及,歌手與樂隊之間的互動,畢竟,律動並不就是簡單的節奏呈現,而是一種整體的Groove感覺,它的成功塑造涉及到多個維度的平衡配合。
  • 滿江《進化論》:擁抱律動,回歸現場
    所謂「進化論」,在音樂層面就是進化到更具直觀的表現力。這對於滿江而言,算得上是不小的「實驗」。 從這個角度來講,《進化論》這張專輯不僅是滿江的自我解放,更是對於我們認知的一番翻新。
  • 滿江:音樂,就像是兒時的玩伴
    小編進入媒體行業的那一年,滿江是見面頻率最多的歌手之一,發布會、籤售會、校園巡演,經常能看到他高大帥氣的身影。  一轉眼,20多年過去了。2020年11月1日,滿江以唱作人身份來到上海,舉辦全新創作專輯《進化論》籤售會。現場來了很多追隨他多年的忠實歌迷,籤名、合影、握手,一切仿佛回到了當年,美好的時光就此停駐。
  • 滿江進化論:在「奔五」路上往前衝
    剛剛結束北京的演出,歌手滿江將於11月7日在上海Blue note舉辦演唱會。10月28日,滿江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關於他的「進化論」,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音樂的進化夢境與現實的結合少年到中年的總結2020年滿江推出了全新專輯《進化論》,這是一張意象概念斑斕奇詭、風格多樣的音樂作品,以他的夢境為主題,從「少年」開始, 到「黑鳥」結束。
  • 滿江進化論 在「奔五」路上往前衝
    剛剛結束北京的演出,歌手滿江將於11月7日在上海Blue note舉辦演唱會。10月28日,滿江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關於他的「進化論」,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音樂的進化夢境與現實的結合少年到中年的總結2020年滿江推出了全新專輯《進化論》,這是一張意象概念斑斕奇詭、風格多樣的音樂作品,以他的夢境為主題,從「少年」開始, 到「黑鳥」結束。
  • 滿江:釋然地面對這一切 | 麻樂音樂專訪
    自從2016年初,滿江攜不同其偶像時期的搖滾樂登上《中國好歌曲》的舞臺,至今四年間出三張專輯,張張不同,從樂隊編制的《Mr.Man》,過渡到清冷合成器貫穿的《冬某日》,再到今年律動節奏變幻豐富的《進化論》,不斷製造新響動,試探著獨立音樂的水溫,「我這些年始終想要吸收一些新的粉絲群體。」說完,滿江馬上補充,他跟老粉絲「並沒有什麼其它的想法」。
  • 滿江驚豔回歸《好歌曲》 小鮮肉變魅力大叔
    《好歌曲》舞臺上,滿江身兼男人味十足的顏和編曲歌詞都直擊人心的《歸來》這樣的藝,更有「我是滿江,今年43歲,沒幹過別的什麼工作,我是歌手,是一個音樂人」這麼酷的自我介紹,真是「叫我如何不愛他!」  滿江雖是第一次踏上《中國好歌曲》的舞臺,卻不是第一次結緣。滿江在修行自己的幾年裡不曾看過電視,但是《中國好歌曲》的視頻曾一度刷爆他的朋友圈,從而影響他也開始關注《好歌曲》節目。
  • 滿江發布全新專輯《進化論》,夫人親手繪製10張單曲封面
    2020年8月24日,唱作人滿江帶著全新創作專輯《進化論》回到了音樂的大千世界。這張專輯堪稱滿江迄今為止的音樂輸出裡最特別的存在。它的創作根基埋藏於滿江這些年來的夢境,每當醒來後,滿江企圖用文字和影像的手段再現這些夢境,最後還是發現用音樂最適合表達夢的超現實主義,《進化論》如此定格、孕育乃至成型。從唱片業黃金時期大廠牌打造的偶像歌手一路走來,滿江最終在新時代找到了獨立唱作人的定位。
  • 專訪滿江:我48歲,身體沉重了,思想卻愈發輕盈
    不難發現,自我表達和探索是滿江傳達的內核所在,而從藝術的創作上講風格,倒成了他最不在意的事情。這次滿江的《進化論》同樣有黑膠版本:全套插畫單頁、黑粉漸變彩膠,讓滿江甚是期待。滿江:專輯的封面還真不是我操心了,我把心思都花在音樂上,拜託我夫人為《進化論》作畫,她花了好幾個月去整理、構思、修改。專輯的設計完全交給了她,不去過問,這讓專輯在聽覺和視覺上獨立,同時她又很了解我,這樣的火花碰撞很有意思。
  • Top Reaction|滿江:復古是在「折騰」之後尋找「安全感」
    --你試過,和專業音樂人一起聽歌嗎?2020年發行第九張個人專輯《進化論》,糅合流行、搖滾、R&B、說唱、Funk、Fusion、Techno、Rave等風格,還加入了另類搖滾、爵士、synth-pop、shoegaze和ambient的元素,是滿江迄今為止音樂表現手段最為豐富的一張專輯。
  • 《偶像:我本布衣》獨立音樂人的「偶像」力量
    獨立音樂是一小撮兒人的追求,大眾偶像是全民狂歡的產物。當「獨立音樂」遭遇「大眾偶像」,會是怎樣的化學反應?紀錄片《我本布衣》用獨立搖滾樂隊布衣樂隊的成長和堅守,去除了定義上的表象,對內涵的挖掘讓外延有了更多可能。所以,這不再是兩股勢力的針鋒相對,而是相互豐滿的成全。獨立音樂、獨立音樂人的艱辛與喜悅,看似有特立獨行的鋒芒,但本質又何嘗不是普通人無可逃避的追夢之路。
  • TOP會客室 & TOP REACTION | 滿江:在音樂 夢裡遊
    從華語樂壇家喻戶曉的文藝小生到自成一派的創作歌手MR.MAN從多次登上春晚大舞臺的偶像藝人到變身為各大音樂節上的搖滾大叔……滿江 突破桎梏 重塑樂章用♪音樂♪帶你走進《進化論》是一張意象概念斑斕奇詭、風格面向多樣的音樂作品,充滿著獨特的藝術氣息。
  • 滿江重踏舞臺不忘初心:音樂是長在我身體裡的事
    「我是滿江,今年43歲,沒幹過別的什麼工作,我是歌手,是一個音樂人。」這樣的自我介紹,是一個曾紅透半邊天的歌手對音樂的態度。 滿江雖是第一次踏上《中國好歌曲》的舞臺,卻不是第一次結緣。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滿江在修行自己的幾年裡不怎麼關注電視,但是《中國好歌曲》的視頻曾一度刷爆他的朋友圈,從而影響他也開始關注節目。
  • 優酷紀錄片《偶像》詮釋獨立音樂人的匠心
    最近,優酷上線的一部紀錄片,為我們講述了一群獨立音樂人的熱愛。片名其實挺「俗」的,叫做《偶像》。用第四集主人公馮翔的話來說,就是「聽說片名叫《偶像》,我也覺得奇怪。偶像是被塑造出來,讓人崇拜的對象,我又不是個偶像。」
  • 滿江踢館「好歌曲」
    > 今晚,在第三季《中國好歌曲》第四期節目中,明星學員滿江將登場獻曲
  • 《中國好歌曲》滿江遭瘋搶 攜新曲《歸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三季《中國好歌曲》第四期明晚播出,明星學員滿江重磅登場引劉歡驚呼,各路豪傑使現場搶人大戰趨向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