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中英子自殺,讓我發現,用自殺威脅父母的還算是好孩子

2020-10-20 神通奶爸

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熱映,因為涉及到夫妻關係、孩子學習、高考的話題,因此受到很多父母和孩子的關注,而劇中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也帶給很多父母啟迪。

而最近的劇情中,英子因為不堪忍受媽媽宋倩的管教而想自殺,更是掀起了人們的熱議。

英子苦媽媽宋倩久矣。宋倩為了女兒英子將來能考上北大,嚴格管教喬英子業餘時間,禁止英子去研究航天、航模等業餘愛好,因此英子平常就活的很壓抑。在報考大學時,英子因為喜歡天文而想選擇南京大學(其實還有一部分原因時英子想遠離媽媽的控制),但是宋倩卻想讓她上北大,留在北京。長期的壓迫最終使得英子崩潰,於是用自殺來威脅媽媽。

在過去,我一直是比較反感那些動不動就用「自殺」來威脅父母的孩子,覺得這樣的孩子腦子有病。

生命是自己的,用自己的生命去威脅別人,只能說明被威脅的人在乎你的生命,不然你拿自己生命去威脅一個陌生人試試,看人家管不管。利用別人對你的好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還有比這更惡劣的行為嗎?這大概就是現代版的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

但是英子自殺的行為卻有讓我看到孩子自殺的另一面:也許,利用自殺威脅父母的還算是好孩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歸根結底,自殺對孩子來說,是他們對抗父母、逼父母就犯的一種工具,是他們萬般無奈後的一種選擇,但凡還有別的方式,誰都不會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要挾別人。

還有一些孩子,用來對抗父母的手段比自殺更惡劣。

對抗父母的工具有哪些

對抗父母的工具顯然不是僅有自殺這一種,還有很多種,比如溝通、沉默、跟父母吵架,甚至還有的嚴重的毆打父母,都是對抗父母的工具。

它們可以簡單分為三類

1、互不傷害

主要工具就是尊重理解,友好溝通,最終和平解決。

互不傷害是我們家庭教育的理想狀況,但這種理想狀況的出現不是靠孩子,而主要是靠父母。如果父母從小就懂得尊重理解孩子,孩子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不過度幹涉,有問題跟孩子討論解決,那麼孩子長大後也會養成這種解決問題的習慣。最終尋求一個相互都能接受的問題解決方案,於是家庭和諧,皆大歡喜。

2、傷害自己

主要工具就是離家出走、自殘、自殺等。

利於父母的對自己的愛,通過傷害自己逼迫父母就犯。父母越愛孩子,這種方式就越好使。

3、傷害父母

主要工具就是咒罵、威脅逼迫父母,甚至毆打父母。

對於青春期以後的孩子,因為身體的發育,有的甚至比父母都要高大強壯,所以他們也就不再害怕父母,甚至可以通過身體來對抗父母,跟父母吵架、對罵,甚至毆打父母。當父母無法承受這種傷害時,就不得不滿足孩子的願望。

這類孩子不算少,特別是那些長大後不孝敬父母的,以前估計就沒少做傷害父母的事。

選擇哪種方式決定了孩子的類型

孩子選擇哪種方式,一個是基於他的性格習慣,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種工具是否可以實現他的願望。當他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可以滿足他的願望時,他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選擇別的工具;但是當他喜歡的工具不能讓父母滿足自己的願望時,孩子就要被逼做出選擇,重新選取新的工具來對抗父母。

在我們現在講究愛與和平的大環境下,孩子一開始最可能選擇的工具肯定是互不傷害的方式,他們會跟父母正常的表達自己的訴求。但是當父母不認可他們的訴求,駁回後,孩子接下來的方式選擇就基於他們的性格習慣了。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有對抗父母的能力後,他們卻選擇傷害自己的方式,說明他們畏懼父母,或者尊重父母,愛護父母,所以他們不敢也不想去傷害父母,但自己的欲望又很強烈,如果不能滿足,自己就始終處於焦慮中。於是他們就選擇自我傷害的方式,逼迫父母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其實是一種卑微式的祈求,祈求父母給自己機會。試想,誰不怕痛,誰不愛護自己生命呢?但是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用這種方式了。這種孩子本質還是善良的,他們還愛著自己父母,敬畏自己的父母。這也是我為什麼覺得用自殺危險父母的孩子還算是好孩子的原因。

如果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選擇了咒罵,甚至毆打父母來逼父母滿足自己的欲望,那沒話說,這種孩子肯定是最糟糕的。他們對父母已經沒有了畏懼尊重之心,父母也只是滿足他欲望,幫他賺錢的工具。父母的忍讓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而不會換來他們的認真悔改。

總結

孩子會有哪種方式都是父母教育的結果,父母不要總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優秀,而看不到別人家父母的付出。

對於孩子到了青春期,還用自殺來要挾父母的,父母應該慶幸,你的孩子還可以挽救。父母需要多反省反省自身的問題,是不是自己控制過多過嚴,要學會尊重孩子,給孩子獨立空間。

而對於那些咒罵、毆打父母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的,我只能說「活該」。任何孩子都是自己父母教育的結果,你孩子現在之所以不尊敬你,不畏懼你都是你早期沒有教育好孩子的結果。你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自己做的孽,自己跪著也要走完。我給你的唯一建議:多存點養老錢,記住,別讓你孩子知道。

相關焦點

  • 朱一龍粉絲用自殺威脅央視,剪掉肖戰鏡頭
    朱一龍粉絲居然用自殺,威脅央視,剪掉肖戰鏡頭!:多大的仇恨,居然用自殺威脅人!更讓我後怕的是,萬一這樣的極端行為,成為粉絲威脅人的慣用手段,那也太可怕了吧!這件事情爆出後,某大v之前說肖戰團隊因為沒有接到抗疫劇,故意發通稿罵朱一龍搶他的角色的事,也被說是假消息。
  • 想自殺的孩子怎麼了?
    《漢納的遺言》中的學校諮商師覺察到了漢納成績下滑後,找漢納來辦公室對她說:「妳剛開學的時候成績還不錯,但是現在卻退步很多,如果妳以後想要申請到一間好大學的話,現在應該要好好保持成績…」這些話也是許多老師和父母會對孩子說的──看到孩子成績退步,就訓斥教誨孩子應該要好好用功讀書。
  • 又一個孩子自殺了:死亡遊戲,可能就在你孩子的手機裡
    「人體刺繡」,顧名思義,即用針線將手、軀體、甚至是臉給縫起來,其源於日本某動漫作品裡的角色。對於這種自殘行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卻是覺得很帥很酷,跟風到底,甚至還出了教程。最後,還是靠著漢娜事先錄好的錄音帶,他們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原來自己默默地承受著那麼多的心理創傷:被強暴;被背叛而感到孤單;被同學造謠是個easygirl……很多時候,孩子的心理問題,都是在他們用極端的方式呈現出來後,大人才有所察覺。
  • 又一起少年自殺事件!被威脅不死殺全家!就在江蘇!
    近日,常熟一名孩子在網友的威脅教唆下差點失去年輕的生命。我們尤其提醒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關注,整件事情的發展過程是這樣的:23號下午,常熟一名叫婷婷的網友在與別人的聊天中,透露出想要跳河自殺的傾向。對話中包含了大量的自殘照片,讓人觸目驚心。而這名網友非但沒有勸阻,反而慫恿她早點動手。
  • 我的同事小周上周跳樓自殺了!
    我的同事小周上周跳樓自殺了! 據說是因為家裡壓力大,父親得了癌症,孩子天生耳鳴,全靠小周一個人上班掙錢給兩人看病。 我卻認為小周不像是自殺的。
  • 謝剛博士:我為什麼還活著- 談青少年自殺
    我在初中時也覺得活著沒意思,經常想到自殺,很大原因來自於家庭關係的不和諧。從懂事起,我就知道我不是父親想要的孩子。首先,我是女孩,他一直盼的是男孩。我的名字在出生前就起好了,單字「剛」,發現是女孩後改都懶得改,所以跟了我一輩子。還有,我生性活潑,讓孤僻寡言的父親處處看著不順眼。除了一年一度的家長會得到其他父母恭維時,記憶中父親看我總是眉頭緊鎖。
  • 大學生情侶燒炭自殺,自殺內情疑雲重重
    10月10日,警察破門而入,發現他們不僅反鎖了房門,還用膠帶堵住了縫隙。衛生間裡放著2個燒炭的盆子,法醫鑑定,死因是「碳氧中毒」。多方信源表明,悲劇釀成以前,兩位大學生欠了數額過萬元的債務。薛守國還幫女兒還過1萬多元的貸款。但兩人自殺的原因仍是一個謎團。南京景煌勞務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她能確定陳曉偉背著債務。
  • 謝剛博士:我為什麼還活著 — 談青少年自殺
    從懂事起,我就知道我不是父親想要的孩子。首先,我是女孩,他一直盼的是男孩。我的名字在出生前就起好了,單字「剛」,發現是女孩後改都懶得改,所以跟了我一輩子。還有,我生性活潑,讓寡言的父親處處看著不順眼。除了一年一度的家長會得到其他父母恭維時,記憶中父親看我總是眉頭緊鎖。初中的時候,爸爸媽媽在家裡的爭吵愈演愈烈,根本沒心思管我們三個孩子。
  • 《小歡喜》:英子為報考南大要跳河自殺?網友:希望能喚醒宋倩
    《小歡喜》:英子為報考南大要跳河自殺?網友:希望能喚醒宋倩《小歡喜 》中宋倩一家也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雖然英子一直學習很好,也從來都聽媽媽的話,但可以看出英子也是比較壓抑的。可能因為宋倩與喬衛東離婚了,覺得對不起孩子,所以就對英子格外的寵愛,整個世界似乎都是圍著英子轉,讓孩子失去了原本的自由。
  • 救救孩子:遠沒有得到正視的青少年,甚至兒童自殺
    室友發現,她那段時間經常用壁紙刀劃自己的手臂。葉繁也注意到,南方氣溫高達30多度,女孩始終穿著長袖。小暉是00後,年紀雖小,但他總是極力把每一面都做出最好的表現,更懂得尋找自己缺點,主動要求上培訓班。過去,這種懂事令作為父親的何明軍欣慰。小暉告訴南風窗記者,他向爸爸求助過,說他想去看心理醫生,但父親並沒有當回事,他覺得父母並不關心他。何明軍則說:「我當時想嘛,孩子的天性,一扭頭,什麼煩惱都忘了。」
  • 經歷了失子之痛,孩子自殺是父母一生都邁不過去的坎
    那時雖然她兒子剛讀初一,但成績很優秀,意外發生在一個星期天,那一天同學的弟弟妹妹帶著孩子去他們家玩,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搶奪玩具,同學就當著親戚的面批評了兒子,要讓著表弟表妹,兒子很不高興,就回自己房間學習去了。到吃飯的時候,同學就找不到孩子,結果發現孩子用紅領巾在自己房間的衛生間裡上吊了,急救車去的時候已經沒有生命體徵了。
  • 《小歡喜》季楊楊剃光頭:孩子懂事,是從懂得父母不易開始的
    01 不懂事的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不易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季家孩子季楊楊,一開始是個很不懂事的孩子。季楊楊的父母季勝利和劉靜一直在外地工作,把季楊楊丟給奶奶。奶奶去世後,季楊楊又跟著姥姥姥爺和舅舅長大。
  • 15歲女孩抑鬱症自殺:多少父母,養出了「有病」的孩子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媽媽那麼愛她,哥哥又讓著她,成績也不錯,畫畫又好,那麼小的孩子有什麼想不開呢?朋友說,女兒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裡,也包括自己的媽媽。那段時間朋友整夜的失眠,女兒在自己的房間流淚,朋友在自己的房間流淚。
  • 孩子的生命教育課堂:自殺不該是生命的解藥
    「父母教育孩子越來越難了,孩子動不動就鬧自殺。」「就是吃飽了撐的,要是餓著下放到農村種地就不會抑鬱了。」《小歡喜》中,考上清華的學霸男孩丁一患上重度抑鬱症休學並跳樓自殺後,所有人都在說著「風涼話」:孩子內心怎麼那麼脆弱啊,父母培養了那麼久的孩子就這麼沒有了.......只有劉靜說:「正常人誰不怕死啊,連死都不怕了,那可能是活得太痛苦了吧
  • 電影:《自殺空間》
    電影的主角Dominic(kuba飾)對於本是一個家境優越、生活無憂的少年,卻因為在畢業舞會上一次玩笑的遊戲,被當做是同性戀者受到同學的各種冷嘲熱諷,他的父母卻因為工作遲遲沒有發現孩子的問題,最終Dominic自我放任在網絡的虛擬空間裡,最後在衝動之下自殺。 這部電影有許多值得深挖的點,我著重就幾個問題來談。
  • 林奕含自殺,父母難辭其咎
    那年,爸爸單位有位叔叔正在考學校,常來問我數學題。有一次,他甚至把我叫到了他房間去問。可是,我剛到他房間呆了不到3秒,我爸爸立馬來叫我了。並且鄭重警告我,以後在沒有家人陪同的情況下,絕不允許跟任何男士單獨行動。這才叫保護,這才是父母應該有的基本安全意識!而林奕含的父母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他們引狼入室不說,還生生地當了幫兇劊子手!
  • 《小歡喜》太真實,你和孩子有過真正的溝通和交流嗎?
    近期一部國名度高的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火熱播出,這部電視劇聚焦中國家長和學生最關注的高考問題。全片講述了從高一到高三以三個家庭中父母、孩子為主發生的一系列瑣事。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高中時期的真實生活。身邊的朋友都表示在這部劇中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1
    就如倫理學家赫寧說,一個國家的間諜如果為了維護重大機密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不算自殺,因為這種行為不是出於自私的動機,而是為了保衛國家的秘密,是為了國家安全;這種為了某種高尚理想而結束小我生命的行為,不是「自殺」,而是「犧牲奉獻」。不久前,臺灣彰化有一對中年夫婦,因為經濟發生困難,一時想不開,因此夫妻兩人先行吞下安眠藥,然後帶著小孩燒炭,準備一起自殺。
  • 李雪琴:「我浪費了一個小時加班時間自殺,沒死成。」
    這類沒有自殺意圖但是卻蓄意對自身造成傷害的行為在醫學上被稱為非自殺性自傷,英文簡稱NSSI(nonsuicidal self-injury)。非自殺性自傷最常見的是由尖銳物體切開或刺傷皮膚,或是用點燃的菸頭造成淺表的燒傷,用橡皮反覆摩擦來灼傷皮膚,用某些尖銳的工具扎自己,咬自己等。
  • 每1分鐘就有兩個孩子自殺,心理專家陳默:00後的孩子不怕死,只怕……
    兒童發展中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  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  這不是觸目驚心的數據,而是一個個稚嫩生命的消亡,是無數痛不欲生的父母,是百萬支離破碎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