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青訓憂思(上):讓U13球員「多躺會」背後,癥結何在?

2020-12-19 足球報

記者陳永報導2020年12月14日晚,廣東梅州五華橫陂足球小鎮風雨交加,氣溫已經降到了8度,很多人已經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但在足球小鎮的1號場地,星輝青訓學院U11隊和梅州客家U11隊的熱身比賽卻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這並不是一場正式的比賽,只是在超華-客家杯「一帶一路」邀請賽期間私下約的一場熱身賽。雨和低溫並沒有阻止這場比賽的進行,而孩子們在場上也打出了很多不錯的配合,而且,整場比賽孩子們一直都在彼此喊著,情緒高漲。風雨中,我們看到了堅持和熱愛。

超華-客家杯設置了U12、U13、U15和U16總共4個組別的比賽,總計32支球隊參賽,魯能、恆大、富力、綠城、亞泰等青訓強隊,包括青訓最新崛起的星輝,都參加了此項賽事,所以賽事質量非常高。記者每天至少觀看3到4場比賽,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足球的青訓其實是讓人喜憂參半的。

p.s.本期,記者將結合此次採訪推出2020中國足球青訓憂思篇,分為兩部分,本文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制度篇見頭條推送。下期正報,本報還將推出記者採寫的希望篇。本文配圖均為資料圖,圖文無關

功利仍在侵害足球少年,仍有教練在喊:多躺會

有這樣的幾個鏡頭,至今仍舊在記者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在一場U13的比賽中,對陣雙方都有不錯的青訓體系,然而到了比賽中,記者發現,一家更老牌的俱樂部U13梯隊,開場就設置了532的陣型,而且基本就是在後場防守,在下半場憑藉一次防守反擊的吊門1比0領先之後,教練立馬變陣541,全員防守,最終獲勝。

這一幕讓記者很吃驚。原因就是,如果實力確實不行,這個打法一點毛病沒有,但其實雙方實力很接近,但這支球隊仍舊選擇了這種防守足球打法。其實,並不是防守足球不好,職業聯賽防守足球比比皆是,但對於13歲的孩子而言,他們最重要的是成長。

攻守平衡的足球,孩子的腦子要時刻轉動:比如在進攻時,他需要選擇接球的時機,需要在接球的時候注意防守球員,準備好接球後的銜接動作,他更需要觀察隊友的位置和預判隊友的跑位,做出合理的傳球。更重要的是,在進攻中,無球隊員也需要合理跑位,如此才可以保證進攻的整體性和層次感,而無球跑位一直都是中國球員的弱點。

這種無球跑位在防守層面也很重要,包括在進攻中,隊員需要注重球隊的層次和彼此之間的距離,做好保護,而一旦由攻轉守,他需要選擇上搶、補位、回撤、跟防等等,而且攻守平衡,其實可以更好地鍛鍊隊員的防守能力——不僅僅是一對一的防守能力,更重要的是防守意識。

這樣一場比賽,包含無數個回合,孩子的大腦全速轉動,除了增強技術能力、戰術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閱讀比賽的能力——無球跑位就是閱讀比賽能力的重要體現。

但532或者541的防守反擊怎麼打?——站好位置,做好防守就行了。甚至都不需要考慮保護,因為隊友都在後面呢,反擊的時候,簡單傳接幾下長傳衝吊,或者順著邊路往前跑就是。

所以,這種功利性的打法出現在13歲的青少年球隊身上,很讓人不理解。

好吧,技戰術打法教練有自己的考慮,不理解也儘可能理解,但隨後這個球隊的另外三個舉動就真正雷人了:在球隊1比0領先之後,這個隊的一名球員在對抗中倒地,從對抗來看沒有多少受傷的風險,然後這個球隊的主教練大喊一聲:「多躺會。」這句話一出,觀眾席目瞪口呆。

然後快結束的時候,教練開始換人,被換下的球員在球場距離替補席較遠的一側,這個孩子很實在,準備從另一側出場,結果教練大喊一聲:「從這邊出來。」孩子只好扭頭,走更遠的路退場。這個時候,教練又大喊一聲:「慢點。」孩子愣了愣,不過沒好意思太慢,還是慢跑著下場了。

這一刻,記者是真的要崩潰了:這是一個好孩子,但在這個教練的教導下,這個孩子未來怎麼樣,真的不敢想。就像杭州U14那個踢人的孩子,只是孩子的問題嗎?絕不單單是孩子的問題,教練的問題其實更重。

功利足球當然不止如此,在記者觀看比賽期間,還有很多讓人不太理解的現象,比如一種情況就是選擇身體更加強壯的孩子。同樣是U13的比賽,年齡一樣大,但有的比賽中,兩個隊伍的身體差距就有點太明顯,很多球隊中都有幾名非常猛的球員,別的13歲球員禁區外射門力量不會太大的時候,這幾個特別猛的球員射門力量極大,而他們在比賽中也非常明顯地利用身體。當然,有的球員確實早熟,但普遍來看,中國青訓仍舊改變不了身體素質第一位的老觀念。

還有一種情況則是選擇長傳衝吊的打法。在此前觀看魯能足校杯(一項很高質量的比賽,參賽球隊也都是國內青訓強隊),和此次觀看超華-客家杯的比賽中,記者都注意到一個現象,不少球隊還是願意選擇長傳衝吊的打法。其實,合適的進攻機會當然要大範圍轉移,但是不少球隊在比賽中長傳球太多了。這個和防守打法的弊端是一樣的,13歲到15歲左右的孩子,需要提升的是閱讀比賽的能力,過多的長傳衝吊,無益於孩子的成長。

鍋還不能單單讓教練背,這涉及到青訓單位的理念和機制問題。採訪中,不少教練也透露,其實目前中國青訓的環境就是:俱樂部或者足校太重視成績了,你有了成績,有了冠軍,才有更高的收入,或者保住自己的位置,你成績不好,沒有冠軍,收入就不高,甚至可能就要走人了。讓一個教練功利的,可能和教練經驗、性格有關,但核心還是來自於中國青訓拼成績的傳統,因為有了成績才能證明青訓好。

實際上,很多青訓俱樂部和足校都注意到了這個現象,但這並不是很容易改變的,青訓總監、足校校長上面也有領導,他們還要被考核呢,誰能夠真正置身事外?

高質量賽事太少,技戰術能力太差

除了讓孩子多躺會,慢點下來,確實很噁心人之外,其實青少年出現一定程度的功利足球,其實不難理解,而且還是有不少球隊不那麼功利的;退一步說,類似防守反擊、長傳衝吊的戰術,如果能夠做到極致,仍舊有可能培養出好的足球人才:比如需要長時間與對方防線對抗的中鋒,或者突破傳中能力不俗的邊路球員,以及能夠適應對手高壓進攻的防線……所以實力相對較弱的青訓俱樂部,也能出人才,雖然,這個人才不一定很全面。

但是,普遍技戰術能力差的問題,才真正讓人頭疼,此次比賽,從U13到U16,青訓的關鍵階段,幾乎所有球隊的技戰術含量都很差。

講究傳控和地面配合的球隊,在比賽中可能會打出不少讓人覺得不錯的配合,但更多的時間內仍舊是失誤、失誤、失誤:後衛給了後腰還沒問題,後腰交給邊路或者前場,基本上進攻就開始失誤,傳球的時候,前腰回接時機總是不對,要麼跑早了,對方後衛跟上來了,拿不住球,要麼跑完了,還在被對方後衛貼著呢,也拿不好球,而給了邊路,邊路球員除了單挑或者往前傳刀山球,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滿眼都是失誤。滿眼都是憂傷。

要知道,在32支參賽隊伍中,超過一半的球隊都是外教帶隊,不少都是很有名的青訓外教,但他們解決不了球員的失誤問題,至於把握機會能力差,就更不用說了,頭球基本上都把握不住,腳下球也往往把握不住,哪怕是單刀。

這當然和6到12歲的培養有關,當然和基層教練的缺失有關,當然和孩子的基本功有關,但目前來看,中國足球青少年培養的最大問題之一是高質量比賽太少太少了。

如果高質量的比賽多,一年有30到40場左右的聯賽,20場左右的國內頂級球隊之間的邀請賽,10場左右的國際邀請賽,球員就可以在比賽中成長,他會在比賽中改變自己的技術動作,他會在比賽中提升閱讀比賽能力,他可能前10次機會浪費了,但不斷失敗,他就越來越接近成功。其實,歐美的青訓,日韓的青訓,就是這樣成長的。

魯能足校的U13主教練張濤就告訴記者:其實13歲的時候和日本的差距還不算太大,可能差距在1歲左右,靠技戰術還有點機會,14歲可能就差距1歲半了,15歲之後,差距越來越大,而且差距拉開的速度越來越快,到了職業球員,一看,完全是兩個不同等級的球員了,一個可以去歐洲五大聯賽踢球,一個只能留在中國,還要靠U23政策踢球。

崩潰不?滿腹都是辛酸。

疫情確實造成了比賽的問題,以星輝青訓學院為例,2005年齡段是冠軍球隊,他們在2019賽季中國足協年終的冠軍杯上奪冠,實力很強,此次跳級參加U16的比賽表現也不錯,但最終沒能晉級,他們和長春亞泰的比賽,大把的機會全浪費了,有至少兩個單刀,幾次門前搶點,多次前場3打3乃至3打2。

俱樂部也在尋找原因,確實也有很多其他原因,但在和恆大溝通之後他們發現,恆大的比賽比他們多,因為恆大球隊多,所以疫情期間經常打比賽,踢同年齡段,踢大年齡段,踢小年齡段的,但星輝青訓學院的球隊當時在大連,今年他們集中之後也打了一些熱身賽,但對手基本就是大連人的05梯隊,打了5次之後,結果在一次瀋陽的邀請賽的最後一輪,他們又相遇了,兩個教練大眼瞪小眼,只能撓撓頭。

疫情自然是重要原因,但其實也不僅僅是疫情,沒有疫情,中國足球青訓的高質量賽事也太少了,從91年齡段到01年齡段為什麼越來越差?舉個例子,93年齡段,魯能隊員驕傲地標註:U系列所有比賽的冠軍。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魯能93年齡段在國內很少有高質量的比賽,根寶算是不錯的,綠城組隊則比較晚。

魯能99年齡段在13歲的時候參加冬訓的比賽,進了30多個球,丟了2球,後來的對手也只有根寶、新疆等少數幾個隊。很多年後,魯能99年齡段的幾名主力後衛去了淄博蹴鞠,淄博蹴鞠主教練侯志強很頭疼:一對一還湊合,也只是湊合,而防守意識太差了,站位都是問題。問題是,他們青訓的時候不需要太多防守啊,偶爾來幾波進攻也都是很少人,隨便就解決問題了,還需要什麼意識,還需要什麼位置感,還需要什麼保護啊?

01年齡段之後球隊多了,但中國太大了。比如中國足協設計的青超聯賽,設想非常好,周末周賽制的聯賽,實現「比賽——總結——訓練——提升——比賽」的完美模式,周末外出比賽,還可以避免孩子陷入封閉。

結果一打起來,沒法玩了:周末周賽制主要是在大區賽,但大區賽的比賽,球隊差距太大了,基本上強隊打弱隊經常打出2位數的進球。好不容易大區賽打完了,都是強隊了,但全國總決賽又變成了賽會制,雖然是高質量的比賽了,但卻沒有「比賽——總結——訓練——提升——比賽」的初衷。後來很多強隊俱樂部就提議:還是把大區賽改成賽會制吧,一口氣打完,我們該打邀請賽打邀請賽,該打足校聯盟杯打足校聯盟杯,該出國就出國。

又回到了原點。

理論上,把中超的梯隊(有的是雙梯隊),青訓出色的中甲(綠城、梅州客家、武漢三鎮、成都興城等)、中乙(中能等)以及地方足協(部分和俱樂部重疊),還有出色的青訓機構(星輝等)的優秀球隊,大約30支左右集中在1到2個省打主客場的周末周賽制聯賽,鍛鍊價值一定會遠超現在。但是,這個方法行不通啊。

所以只能慢慢來,多一支好球隊,鍛鍊價值就大一點,什麼時候,現有的30多支還不錯的球隊變成了300支還不錯的球隊,可以有10個左右省市實現相對高質量的周末周賽制青超聯賽,再配合頂尖球隊之間的邀請賽、國內舉行的國際邀請賽,以及海外集訓和比賽,青少年的比賽質量問題就解決了,那個時候才可以看到中國足球的希望。

在這個基礎上,足協需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制定更加合理的賽制,儘可能讓更好的球隊多打比賽。

除此之外,別無它法了。

相關焦點

  • 上海足球青訓:好球員很"精貴" 讀書踢球怎麼選?
    目前上海的青訓機構主要可以分成三類:絕大部分為民營俱樂部,以根寶基地為代表;第二類是職業俱樂部下屬梯隊;第三類則是傳統的少體校。這些不同的機構之間會有相互合作,但爭奪資源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應該看到,上海的青訓總體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但不可避免的,從業者和家長仍然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顧慮,這從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中國青訓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現狀。
  • 《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宣講會舉辦 明確中國足球青訓發展...
    中國足協副主席高洪波,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北京市足協主席楊海濱,中國足協技術總監克瑞斯,中國足協男足青訓總監傅博,亞足聯精英青訓小組專家、中國足球協會高端講師李春滿,中國足協技術部部長唐峰,中國足協技術總監辦公室主任張弨等領導、專家,以及北京市足協40名講師參加了本次宣講會。本次宣講會由北京市足協副秘書長陳長紅主持。
  • 上海足球青訓觀察丨青訓投入很大,但確實很難賺錢
    近期,本報記者走進滬上多家有代表性的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採訪了這些機構的管理者和教練,以及多名球員家長。球員的學業壓力仍是青訓發展中的最大障礙,此外,教練工資普遍較低,球場資源匱乏也是很多俱樂部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 魯能青訓教頭逐夢利物浦,青訓要培養的真的只是球員?
    值得一提的是,培養這位年輕教練的俱樂部正是以培養年輕球員著稱的波爾圖俱樂部。曾經帶領魯能U15奪冠的麥圖斯(右一)如今已經加盟利物浦說起波爾圖你的印象會是什麼?不少人會立馬想起「歐洲黑店」的綽號,也會有球迷知道這是穆裡尼奧職業生涯起飛的地方。
  • 日本足球就是「牛」!開設網絡「青訓超市」,遊戲與現實融為一體
    疫情發生後,各種大型集會活動被迫停止,其中也包括足球。除了足球比賽沒有辦法照常進行之外,很多俱樂部的日常事務也受到影響,選拔小球員就遇到了阻礙。日本俱樂部會經常派出球探到學校中去,從那裡選拔一些青年才俊進入梯隊,經過幾年培養,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可能會成為足壇明星。
  • 中超球員年薪超500萬踢不進亞洲四強?中國足球教育差在哪兒?
    因為中國足球教育需要一場本土變革,而這場變革已經在世界各地悄悄進行了十多年。 德國足球世紀之交的青訓改革 大家的關注點都在中超球員年薪上,但是鮮少有人關注到限薪令還有一條新規:中超俱樂部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人民幣,其中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
  • 武漢三鎮:為足球青訓搭建更好的舞臺
    記者馬萬勇 攝於昆明2018賽季,在中國足協旗下的中冠聯賽賽場,走來了一支武漢球隊——武漢尚文(武漢三鎮隊的前身)。與大多數企業投身足球時通常會直接收購一家中乙或者中甲俱樂部不同,武漢三鎮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從無到有,組建俱樂部一線隊。
  • 恆大青訓對中國足球有什麼意義?
    恆大青訓對中國足球肯定有意義,就像種果樹一樣,首先要肯去種果樹,至於結不結果,結什麼果,結多少果是後期種植的技術問題。一個剛開始搞種植的果農想得到理想的結果是有點困難,但肯定有希望得到理想的結果。恆大青訓何嘗不是?
  • 與梅西齊名的中國球員退役!央視名嘴感嘆:中國足球沒人了!
    北京時間2020年5月29日,中國著名足球運動員陳濤退役。那位總是習慣在賽場上揚起飄逸長發的大男孩,就此退出中國足球的職業賽場。退役後的陳濤,是否繼續會存在於足球圈,或者是投身於青訓事業,這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但是,陳濤之後,再無陳濤。
  • 恆大首創青訓球員晉升薪資標準 助力聯賽向健康方向發展
    繼公布新賽季隊員名單,「足球兵工廠」進入了收穫期為廣州恆大一線隊、預備隊貢獻25名球員後,7月17日,恆大又下發重磅公告《足球俱樂部足校培養球員薪資方案》,對於足校培養的年輕球員從進入梯隊、到隨後效力預備隊、並最終成為一線隊絕對主力能夠拿到的薪水都有了一個明確的界定。
  • 青訓對中國足球有意義
    許家印現在忙於在造車,或許等造車有眉目了再來收拾足球。中超衛冕失敗,亞冠小組出局,足協杯早早被淘汰,超級盃又被取消。,賽季四大皆空,年輕球員也沒有鍛鍊出來。這還是恆大建隊以來,首個四大皆空的賽季,此前再次也能拿個中甲冠軍。這都是卡納瓦羅1人責任嗎?
  • 足球青訓哪家強?盤點各球星和培養他們的球隊(上)
    青訓在足球領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對於每支足球俱樂部來說有著類似的作用,只是根據球隊綜合實力不同分的層級不同。大部分球隊都有自己的青訓系統,綜合實力稍差一點的球隊,他們可以通過青訓一來補充自己的戰鬥力,二來抽獎抽到好苗子賣了換錢。而對於綜合實力很強的球隊,只分重不重視青訓。
  • 中國足協發布《青訓大綱》——高洪波:各級國字號球隊要全部打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文/攝)中國足協今日在京發布《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以下簡稱《青訓大綱》),分管青訓工作的中國足協副主席高洪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足協青訓大綱發布目標有三:一是加強球員和教練員培養;二是促進各年齡段國字號球隊形成統一戰術風格
  • 阿根廷足球青訓停滯,貧民區窮孩子,脫貧夢破滅
    疫情之下,阿根廷最受影響的其中一個範疇是足球事業,對當地人來說,這不只是運動,不少青少年視之為脫貧的機會。圖為阿根廷著名球員、曼城前鋒阿圭羅出生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內一處名為比利亞-伊塔蒂的貧民區。前曼聯球星特維斯年青時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效力過青年球會,繼而平步青雲在國際舞臺發光。
  • 在中國男足或在2023年成為亞洲足球強隊 目前優秀的年輕球員很多
    根據新華網客戶端12月18日的報導,中國足協出臺了《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這裡面包括了很多有利於國內足球發展的好政策。而目前國內優秀的年輕球員眾多,中國男足很有可能會在2~3年後發展成為亞洲一流足球強隊。在最新出臺的文件中,足協規範了國內本土球員和外籍球員、入籍球員們的年薪。
  • 現身親子足球文化體驗日 卸任後的朱廣滬難捨青訓
    「你踢足球幾年了?」「大家從足球裡都學到了什麼?」上周六,前中國男足主教練朱廣滬現身上海靜安體育中心,面對近百名來參加順曄體育親子足球文化體驗日活動的孩子們,他不僅在活動開始前與大家親密交流,還在隨後開始的足球遊戲環節中走到孩子們中間耐心指導。  「我一直堅信,中國足球一定能搞好,希望就在孩子們身上。」
  • 【重磅】《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正式公布
    11月26日上午,《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以下簡稱「青訓大綱」)要點介紹會在京召開,中國足協副主席高洪波向與會媒體詳細介紹青訓大綱要點並回答記者提問。會議由中國足協男足青訓部部長郭炳顏主持。最終形成《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  《青訓大綱》明確了中國足球青訓發展的目標。
  • 女足青訓負責人孫雯的實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馬體育(id:youmatiyu)」 U16亞少賽上,中國女足0-2輸給日本,無緣明年的U17女足世界盃。賽後,球員們垂頭,傷心落淚。主教練陳婉婷讓球員們圍成一個圈,對她們說,「盡力了就沒問題,我們做得很好,將來我們會走得更遠,還有很長很長的路等著你們。」
  • 傳奇落幕,大連人35歲老臣正式宣布退役,投身青訓助力大連足球
    傳奇落幕,大連人35歲老臣正式宣布退役,投身青訓助力大連足球 2020年很不平凡,這一年因為中超遲遲不能夠開賽很多合同到期的球員沒有機會找下家紛紛退役。周海濱、陳濤、呂徵等球員都已經退役了,這些85之前的白金一代逐漸的消失在大眾眼前。大連人本賽季有很多老將也被放棄了,他們也都面臨著退役。
  • 中國足球更需要實幹精神而非惡意炒作
    恆足青訓腳踏實地留洋生力軍接二連三還有四,中國足球更需要實幹精神而非惡意炒作在中國足協又一波新政的「保駕護航」下,來年中超各隊都要節省開支,過往看到的大牌球員及教練紛紛而至的場景將不復存在,反倒是大家還能否留住球隊現有陣容中的明星大腿球員,成為了眼下最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