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陳宮為黎明蒼生而奮鬥 而正史裡真是這麼回事嗎

2021-02-15 通史全球

《三國演義》中陳宮首次出場是「捉放曹」,識破了曹操的身份,但還是毅然決然的與曹操一同出走去建立蓋世之功;等曹操屠殺呂伯奢一家,陳宮看透了曹操多疑、暴虐、自私的陰暗面,又毅然與曹操劃地絕交;後曹操為父報仇攻打徐州,徐州百姓無辜被大肆殺戮,陳宮勸說無效,於是說動呂布在曹操背後「插刀」;最後曹操大舉進攻徐州,陳宮在下邳被俘,慷慨赴死。

演義畢竟是演義,編故事的情節居多。真實的陳宮並沒有一生為了黎明蒼生而奮鬥那麼「浪漫」,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在矛盾中尋不到希望,看不到曙光,最終不得不選擇了卻殘生。

圖1 陳宮(?-199年2月7日),字公臺

初平二年,曹操因平定黑山賊有功被任命為東郡太守,官不大、地盤小、兵將不多,只是個小地方軍閥。轉過年,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刺史劉岱兵敗被殺,兗州無主,為曹操增強實力提供了機遇。

按照曹操的想法,直接出兵佔領就完了,但陳宮說不用那麼麻煩,我過去靠一張嘴就能說得他們來主動迎接你。陳宮到了兗州,對還健在的別駕、治中等官員曉以利害,成功的讓曹操不費一兵一卒佔有了兗州。當年冬天,曹操大破青州黃巾軍,俘虜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並組建了精銳部隊青州兵,成為曹操的主力部隊。

早期曹操擴大地盤、增強軍力,陳宮可謂居功至偉。曹操對陳宮也是信任有加,連呂布的妻子都認為曹操對待陳宮猶如父母對待懷抱中的幼兒。但沒過多久,曹操與陳宮的蜜月期就到頭了。

圖2 東漢十三州地圖

在這裡說一下歷史的大背景,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是依賴豪強地主起家,當皇帝後對原來的支持者也是百般照顧。東漢一朝直到末年,世家大族興起並走上了政治的最前沿,代表人物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兄弟。曹操的祖父曹騰是宦官,曹操屬於寒族,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就需要培養擴大同是寒族的政治力量,對於世家大族一邊籠絡,一邊打壓。陳宮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陳宮與這些人應該都是屬於世家大族。曹操佔據兗州後下令處死兗州名士邊讓等人,看到好友被殺,陳宮不忿;曹操隨後徵討徐州大肆殺戮無辜百姓,也與陳宮的理念相悖,於是陳宮決定背叛曹操。

興平元年,留守東郡的陳宮與陳留太守張邈等人同謀叛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為主,兗州數郡響應起事。曹操後院起火只能退兵,僅有荀彧、程昱等人把守的鄄城、範城、東阿三座縣城尚在。曹操幾乎是「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圖3 兗州、青州、徐州、豫州刺史部

李傕、郭汜禍亂長安,呂布敗走之後先後投靠過袁術、袁紹,途徑陳留時被陳宮、張邈等人迎入兗州。能夠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廣大根據地,呂布對陳宮自然是感恩戴德。

呂布領兵作戰「驍勇無敵」,但有勇無謀,幾經摸爬滾打卻毫無建樹。這些年,呂布也明白自己需要有高智商人才來出謀劃策,而陳宮多智,兩人更是一見如故。在陳宮謀劃下,呂布與曹操作戰確實打了不少漂亮仗,但曹操畢竟用兵如神,幾經徵戰呂布集團最終敗走兗州,輾轉到了徐州。

按理說一個出謀、一個出力,兩人為了共同的目標應該會一直親密無間,但結果卻不是這樣。呂布佔領徐州後,本地謀士陳珪、陳登父子進入到了帳下。這二人名為效忠呂布,實為效忠曹操,花言巧語離間了呂布、陳宮的關係。同時陳宮也漸漸發現「客居」徐州的自己沒有多少嫡系軍馬,對呂布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了。陳宮還是那個陳宮,呂布已經不是原來的呂布了。這時陳宮也需要思考自己的退路了——和呂布一夥早晚會失敗,曹操那邊也回不去了,投靠距離最近的袁術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袁術稱帝早已人神共憤。

圖4 東漢時的下邳郡

不久呂布部將郝萌在袁術的慫恿下發動叛亂,率部攻打呂布治所下邳。高順率部到下邳平叛,郝萌的部將曹性反正,斬斷郝萌一臂,高順乘勢斬下郝萌的首級。呂布問曹性此事起源,曹性回答:郝萌受到袁術的鼓動而造反。呂布又問:同謀的都有誰?曹性回答說陳宮同謀。當時陳宮坐在呂布旁白,臉發紅,旁人都察覺到了。呂布因為陳宮是大將,並不追究,但二人的關係基本上降低到了冰點。

後來曹操親率大軍徵討,陳宮獻計讓呂布引一支軍馬駐紮城外,自己和高順守城,兩方成掎角之勢,互相援助,呂布不聽,決定固守。最後曹操引沂水、泗水灌城,魏續、宋憲等人在絕望中叛變,綁住呂布、陳宮等投降曹操。

圖5 呂布(?-198),字奉先

希望是黎明前黑暗中的一束光,讓人找到前進的方向;絕望則是黑漆漆的子夜,讓人在摸索中墜入深淵。

陳宮投靠曹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所以盡心竭力,憑三寸不爛之舌為曹操輕取兗州。但曹操對於士族的打壓他接受不了,徵討徐州時對無辜百姓的殺戮他忍受不得,他對曹操徹底絕望。

此時呂布途徑陳留,又給他帶來了新的希望——呂布驍勇善戰,自己謀劃超群,二人配合定能建功立業,於是陳宮叛曹迎呂。呂布兵敗之後僥倖佔有徐州,對陳宮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不信任,陳宮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曹操大舉徵討呂布,陳宮仍然提出了分兵駐守下邳的妙計,希望要麼呂布採用、要麼曹操知難而退。無奈呂布不聽計謀,曹操決定一舉根除呂布,陳宮徹底絕望。

圖6 曹操(155年-220年)

陳宮被俘,擺在眼前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拒絕投降被殺,一條是投降曹操,繼續為曹操出謀劃策。此時的陳宮已然明白,自己已經徹底沒有了翻盤的希望,未來的道路也完全看不清,與其辛苦地活著,不如輕鬆地赴死。

據傳陳宮受刑前,曹操戀戀不捨的問陳宮:「公臺,你死了你的兒子怎麼辦啊?」陳宮答:「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會殺別人的兒子的。」曹操又問:「公臺,那你死了後你的母親又怎麼辦呢?」陳宮又答:「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殺別人的母親的。」曹操只好殺了陳宮並供養陳宮的家人。陳宮其實還是知曹操、懂曹操、相信曹操的。

謀士陳宮的一生是悲哀的,因為他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一個清晰地定位。他不像荀彧、諸葛亮、周瑜那樣或選擇「興復漢室」,或選擇輔佐明主割據一方,於是只能在不斷地矛盾中失去各種成就大事的機會。一句話,他有智慧,但他缺少大格局。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13被高估的陳宮
    而且陳宮根本沒有自己的傳記,就是在曹操和呂布的傳記中出現幾回,不仔細看都發現不了。所以陳宮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可以說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最後在白門樓,呂布求劉備救命,劉備來一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這些《三國演義》裡的情節在正史當中都有,但陳宮跟曹操的對話在歷史當中卻是子虛烏有。最後《三國志》只是說「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就是說呂布和陳宮、高順一起被斬首。
  • 陳宮,一個被三國演義美化為多謀重義的英雄,卻是歷史中的小人
    如果不是三國演義,真沒有多少人知道陳宮這個人,陳宮在三國演義中,被刻畫成一個足智多謀、慷慨重義的英雄,在三國演義中,陳宮因為曹操行刺董卓的壯舉,甘願放棄官職、地位與曹操一同舉大義、創事業,卻因為發現曹操的狠毒,濫殺呂伯奢一家,而放棄跟隨曹操,轉而尋求其他實現理想大義的辦法。
  • 陳宮為臣不忠為什麼會被演繹成義士?
    陳宮說,作為臣子不忠誠,只有去死!然而,這樣一個「為臣不忠」的背主之人,在《三國演義》當中卻成為了義士!陳宮為什麼會成為義士呢?有了這樣一個「原本」,只要把這個中牟縣令換成陳宮就順理成章了。於是,到了《三國演義》這兒,中牟縣令陳宮為國家大義釋放了曹操,並且棄官不做,跟隨曹操一起東去募兵反董卓。
  • 不是馬超也不是呂布,三國演義裡這個正人君子,其實是個反覆小人
    呂布不孝,是演義小說的說法,馬超不孝,是三國正史的說法。其實呂布並沒有殺過什麼義父,他不過是丁原的大秘書(主簿),是董卓的騎都尉。在古代,「大見親待」和「誓為父子」都不是認乾爹養父,要真是那樣的話,劉備與關羽張飛「義雖君臣恩若父子」豈不成了父子關係?
  • 陳宮的悲哀
    不同於諸葛亮、劉備、曹操、周瑜、關羽、趙雲等人,羅貫中以「花中獨愛菊」的心境,對他們偏愛有加不惜文墨,連用勾斫、皴擦、點染的筆法進行藝術性創造,所以這些人物大多以深刻生動的面目呈現於世人,乃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未加點染的陳宮,卻真實而落寞地活在歷史與文學作品的一隅。從《典略》裡極短的文字記載來看,兩者的重合性印證了《三國》裡陳宮性格形象的本色性。
  • 在《三國演義》中,被貶低的三個人物,而在正史裡卻是很厲害的人
    由於《三國演義》尊劉曹的正統觀念非常明顯,羅貫中老先生在把劉備、諸葛亮、關張趙馬黃等五虎將抬得高高的同時,對曹魏、孫吳陣營的許多人物都進行了貶低,這兩個陣營許多人物一出場就成了配角。今天要說說這三個人物,在演義中表現不怎麼樣,但在正史中是完全是很厲害的人。
  •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九十四:張邈與曹操為何從生死之交變生死之敵
    我們上一篇內容已經簡要介紹了,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引用了正史資料中對這次突如其來的反叛的一些描述。《三國演義》正是採納了正史中尋常的敘述,把張邈、陳宮等人的這次聯合叛曹,描述成東漢末年各地諸侯爭霸中十分常見的,權力之爭。張邈等人就是覺得自己也勢力很大,沒有必要在曹操麾下打工,這才終於趁著曹操出兵在外的機會來了一招黑虎掏心。
  • 陳宮半途背棄曹操,為什麼會被後世演繹成義士?
    陳宮說,作為臣子不忠誠,只有去死!然而,這樣一個「為臣不忠」的背主之人,在《三國演義》當中卻成為了義士!陳宮為什麼會成為義士呢?有了這樣一個「原本」,只要把這個中牟縣令換成陳宮就順理成章了。於是,到了《三國演義》這兒,中牟縣令陳宮為國家大義釋放了曹操,並且棄官不做,跟隨曹操一起東去募兵反董卓。
  • 三國謀士陳宮:屢次背主為何成為忠義典範?
    陳宮本來是曹操的部下,曹操對他也是非常信任,在東徵徐州的陶謙時,給他留下兵馬讓他守衛東郡。但是,曹操一走,陳宮卻背叛了曹操,弄得曹操幾乎是「無家可歸」。後來,背叛的陳宮被曹操擒獲,曹操問他有什麼話說?陳宮說,作為臣子不忠誠,只有去死!然而,這樣一個「為臣不忠」的背主之人,在《三國演義》當中卻成為了義士!
  • 《三國演義》裡被黑得最慘的人是曹操嗎?其實我們都錯了
    《三國演義》是以「尊劉貶曹」傾向為基礎寫的小說,所以要說小說裡誰被黑得最慘,看過這部小說的都會異口同聲的說:當然是曹操了,其實都錯了,被黑得最慘的人是劉備。蜀國創立者劉備為什麼這麼說呢?《三國演義》黑曹操,主要是把曹操描寫成一個壞人的形象,比如曹操殺呂伯奢一家,面對陳宮的質問,大言不慚的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
  • 《三國演義》第005回 中牟縣陳宮捉放曹
    他很快地就把寶刀抽出來了,往前這麼一進身。董卓躺倒那兒,沒睡。他微合著雙睛,養神呢。就在孟德拔刀這一剎那,嗯?董卓看見了。他怎麼看見的,他在床裡邊兒吊了一面鏡子。他看這鏡子裡亮光兒這麼一閃,曹操手裡邊兒,攥著把刀!董卓一回身,「哎?孟德,你要幹什麼?」就在這時,呂布牽著馬已經走到了門前。這可怎麼辦?曹操這刀,還鞘還不了了。行刺,也不行了。
  • 陳宮:寧死不吃「回頭草」
    網絡配圖張冠李戴捉放曹一般而言,我們所了解的陳宮是《三國演義》「捉放曹」的情節勾勒出的形象。經過京劇和各種地方戲的傳唱,可謂家喻戶曉。戲劇中寫的是曹操謀刺董卓不成,匆匆逃出洛陽,在中牟(今河南中牟)縣被捕的事。縣令陳宮聽到曹操說謀刺董卓是「為國除害」、要回家鄉「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時,不禁大為感動,當即棄官與曹操一起出走。
  • 正史中張飛是呂布的對手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我們總離不開精彩的《三國演義》小說中描述的精彩的單挑場景,論武將單挑,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三國演義》中猛張飛總是叫囂要與呂布大戰三百回合
  • 《三國志14》陳宮背景是什麼 陳宮人物背景介紹
    導 讀 《三國志14》陳宮人物背景介紹。
  • 名著演播丨《三國演義》025
    陳宮的兵馬剛出蕭關,城樓火就起了。可這時候呂布也到了,呂布人馬打老遠就看見了——蕭關有火光!呂布一聽著急啦,這一定是獻關的暗號,他趕快驅兵前進。陳宮也得到稟報說對面有人馬,「哦……」陳宮一想:這是曹兵來取關吧?打吧!摸著黑兩下就打起來了,一場混戰。曹兵那邊一見城樓火起,曹操把人馬也派來了,因為陳登不是給他送去三封信嗎?信裡寫的是舉火為號啊。
  • 《三國演義》中張冠李戴的幾個橋段,不禁為這些歷史人物叫冤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影響力非常深遠,也非常受歡迎。事實上很多關於三國時期的影視、遊戲、動漫,都受到《三國演義》的相當大的影響,而非真正的歷史。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作品,對歷史有很多改動。下面小編來聊一聊其中幾個張冠李戴的橋段。
  • 三國演義裡,一個不起眼送信小兵,正史中竟是一位震鑠古今的名將
    其實,關於這件事,很多人深受《三國演義》小說的影響,誤以為關羽和張飛的兒子像他們父輩一樣縱橫沙場,而趙雲的兒子卻是默默無聞,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我們來一起分析,看看真實的三國歷史中他們的兒子在幹什麼呢?趙雲先來看關羽的兩個兒子。
  • 誰才是正史裡的三國第一猛將?
    但是《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有很多誇張的描寫。那麼在演義中驍勇無敵的三國武將,在正史的記載中到底有什麼戰績呢?我們這就來盤點下正史中的三國猛將武力到底如何。《三國演義》中武力第一的當屬呂布。在正史中,對呂布的武力評價也不低,《三國志》中記載呂布「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這說明呂布個人武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北伐與正史記載究竟有何異同?
    正史記載的北伐與演義中的北伐又有哪些異同呢?第一次北伐(對應演義一出祁山)三國演義中趙雲作為北伐先鋒,「力斬五將」,和年輕的姜維打成平手,為我們展現了老當益壯的虎將形象。在正史中,諸葛亮攻打陳倉只打了不到一個月,曹真大軍來支援陳倉,諸葛亮就直接撤退了。而且諸葛亮這次北伐並未出祁山,演義中的地理位置特別模糊,實際上祁山與陳倉距離是很遠的,諸葛亮怎麼可能同時二處用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