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一個被三國演義美化為多謀重義的英雄,卻是歷史中的小人

2021-02-13 拾趣史

⬆⬆ 閱讀前,先點擊上方藍字「拾趣史」,再點關注,右上角設置星標,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最新內容。

如果不是三國演義,真沒有多少人知道陳宮這個人,陳宮在三國演義中,被刻畫成一個足智多謀、慷慨重義的英雄,在三國演義中,陳宮因為曹操行刺董卓的壯舉,甘願放棄官職、地位與曹操一同舉大義、創事業,卻因為發現曹操的狠毒,濫殺呂伯奢一家,而放棄跟隨曹操,轉而尋求其他實現理想大義的辦法。

最終陳宮因為支持呂布反對曹操,在下邳城呂布兵敗後,陳宮一同被俘,曹操不惜以陳宮的老母、妻兒來威脅陳宮投降,然而陳宮不為所動,慷慨赴死,為後人譜寫了一個一心為國、重情重義、熱血英雄的形象。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陳宮雖然被三國演義美化,但在真實的歷史上,陳宮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以下從真實歷史的記載來描述陳宮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陳宮

陳宮與曹操的相識,是因為曹操被任命為兗州下屬的東郡太守,說來諷刺的是,曹操的東郡太守一職是袁紹上表董卓控制的朝廷而任命的,也相當於董卓想要拉攏人心,而陳宮就是東郡人,作為東郡的太守,曹操顯然是當地人拉攏的對象。

與其說曹操的兗州牧是陳宮通過外交手段得來的,不如說曹操是憑藉自身善於打硬仗的才能爭來的,沒有實力的外交手段永遠不會有作用,曹操在東郡太守的任上,數次擊敗犯境東郡的黑山軍於毒、白繞、眭固等部以及南匈奴單于於扶羅。

當時的天下很不太平,黃巾軍餘黨此起彼伏,到處興風作亂,比如說兗州隔壁的青州黃巾軍已經發展到百萬之多,不僅攻陷了青州,而且還陣斬了當時曹操的頂頭上司兗州刺史劉岱,就在青州黃巾軍準備犯境兗州的當下,陳宮通過外交手段聯合了濟北相鮑信與兗州當地豪強推舉曹操為兗州牧,並上報朝廷。

當時的兗州就數東郡太守曹操最能打,兗州的士族百姓想要平安就得推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來抵禦黃巾軍的入侵,所以曹操被推舉為兗州牧靠就是自身的能力和眾望所歸,而不是陳宮的功勞,陳宮所謂的外交手段只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

陳宮與曹操

從曹操成為兗州牧後並沒有重用陳宮就能看出,曹操對陳宮並不重視,至少沒有在任何史書上看到曹操封陳宮一官半職,曹操成為兗州牧後,眾望所歸地擊敗了侵犯兗州的百萬青州黃巾軍,還收編了數萬精 壯的青州兵。

關於陳宮背叛曹操的原因,歷來的原因就是說曹操殺害了邊讓等兗州名士,這些人當中有陳宮所熟識的好友,於是曹操得罪了兗州部分士人,陳宮就聯合了一批兗州人與兗州下屬的陳留太守張邈等人一起迎立呂布,趁曹操率領傾巢大軍攻打徐州陶謙時,發動兵變,佔據城池,背叛曹操。

但陳宮這個背叛曹操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東漢末年是士族的天下,士族門閥在地方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佔據了地方上的輿論、經濟權、推薦人才、控制大量人口的權力,曹操作為外來的軍閥勢力,對於地方上的士族勢力,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聯合他們一起分享利益,二是打擊他們控制其勢力壯大。

從曹操的一貫作風來看,他是不會聯合這些勢力強大的士族門閥,曹操在年輕時敢殺當權太監蹇碩的叔父蹇圖,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又推出「唯才是舉」的人才選拔制度,完全是一幅不會和當地士族門閥妥協、同流合汙的姿態,陳宮不至於在亂世中因為幾個好友被殺,就聯合一批當地人反對戰勝了百萬黃巾軍的曹操,那可是掉腦袋的大事,除非涉及他們的利益及生死,才會如此。

陳宮與呂布

所以,陳宮聯合一批人反對曹操的原因就是曹操在兗州實行的政策得罪了當地士族豪強,傷害了這些勢力的利益,才會讓這些人挺而走險發動兵變反對曹操,而陳宮就是這批利益受損人士中的傑出代表,雖然之前陳宮是曹操的手下,可在利益面前,只有你死我活,這才是陳宮背叛曹操的真實原因。

曹操損害兗州當地士人利益的行為包括並不限於以下行為:

1、將兗州地方官任命自己的親信,而不給兗州士族;曹操任命夏侯惇為東郡太守,任命程昱為壽張縣令等,就是沒有任命當地豪強為官,這是不給政治利益。

2、曹操很可能向當地士族徵稅和人口,士族是地方上最大的豪強地主,控制著相當數量的土地和隱匿的人口,當時常年戰亂,只有這些大家族有錢有人,曹操想要維持戰爭,就必須加大徵稅和徵人。

3、曹操殺害了不服從或看不起自己的當地士人,比如邊讓。

曹操、陳宮、呂伯奢

正因為曹操做了這些事,所以陳宮的背叛才能一呼百應,只有顧及到切身的利益,才會讓這些人膽敢反對善於打仗的曹操,而陳宮就是這批人的代表和頭目,所以陳宮背叛曹操也不過為了自身的野心和利益而已,並沒有什麼國家大義,別把陳宮看得那麼高尚。

另外從陳宮迎立呂布來對抗曹操,同樣可以看出陳宮只不過是想利用呂布,這從陳宮慫恿張邈加入,並說出一番話就能看出,陳宮對張邈說道:

當今雄才四起,天下分爭,您擁有那麼寬廣的土地和眾多的士兵,處於四面受敵的處境,撫劍四顧,也可稱得上是人中豪傑,卻反而受制於人,不是有損身份嗎?今天兗州城裡的軍隊東徵,城內空虛,呂布是位驍將,善於打仗,勇往直前,如果暫且將他迎來,共同佔據兗州,靜觀形勢,相機行事,這樣或許可以做出一番大事業呢!

陳宮慫恿張邈加入的目的是做一番大事,這番大事無疑就是佔據兗州以圖發展,而把呂布迎來是為了對抗善於打仗的曹操,而且從陳宮的話中可以看出,迎立呂布是暫時的,將來還是要把呂布踢開的,呂布只不過是陳宮實現自身理想的工具而已。

陳宮與曹操

陳宮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呂布兵敗之後,陳宮曾經勾結袁術與郝萌一起策劃刺殺呂布,對於曾經的同盟,陳宮照樣下黑手,這樣的行為與呂布弒殺丁原、董卓的行為何異?幸虧被呂布逃掉了,如果呂布沒有逃掉,不過是下一個丁原、董卓而已,這不是小人又是什麼呢?

陳宮這次策劃刺殺呂布的事情最終被曹性告訴了呂布,呂布由於外敵當前,而陳宮那邊又有大量的當地人,所以並不敢和陳宮翻臉,這個時候呂布與陳宮只不過是利益結合的共同體,毫無忠誠可言,正是因為曹操這個敵人的存在,呂布和陳宮才能勉強合作,沒有曹操的話,呂布和陳宮哪怕會立即殺起來。

在曹操將要發動針對呂布和陳宮的下邳之戰前,陳宮曾經勸呂布率領部分軍隊出城,由陳宮與高順鎮守下邳城,幸虧呂布在和自己妻子的勸說下沒有出城,否由呂布一出城,下邳城就要易主了,陳宮一定會拋棄呂布,暗結袁術,以對抗曹操。

呂布的妻子曾對呂布說過陳宮與高順不和,高順這個人史書的記載是為人清白有威嚴,多次勸諫呂布,同時對呂布非常忠心,如果這樣的人也和陳宮不和,那只能說明陳宮與高順性格不和,高順看不慣陳宮的所作所為。

陳宮

當呂布數次想投降曹操時,陳宮多次阻止呂布投降,因為呂布與曹操並無大仇,而陳宮卻是背叛曹操的主謀,陳宮還是想把呂布綁成一根繩子上的蚱蜢,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說白了,還是想讓呂布當炮灰,利用到最後一刻。

最終,呂布與陳宮的聯軍被曹操擊敗於下邳,曹操在劉備的火上澆油之下殺了呂布,對於陳宮,這個因為背叛差一點讓曹操失去爭雄天下機會的人,曹操根本就沒有打算放過陳宮,雖然史書上有記載曹操不願意殺陳宮,反而勸諫陳宮投降,希望再次用陳宮,實際上這不過是曹操的瞞天過海之計。

這個時候的曹操還算不上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從他攻打徐州陶謙不斷地屠城就能看出這個時候的曹操還是個年輕氣盛的人,從政治上看,屠城是最失民心的行為,曹操這個時候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了,絕對要注意形象問題,屠城已經是大失民心,如果再因為殺害名士,就會陷入政治不利。

但是曹操又不能不殺陳宮,背叛自己的人如果不殺,下次還會有這種情況如何威懾呢?不殺不足以顯示曹操的威風,不足以震懾那些懷有二心的人,不殺陳宮,今後的隊伍怎麼帶?曹操於公於私,都會殺陳宮,但是曹操耍了一個手段,就是故意以陳宮的老母和妻兒來威脅,逼迫陳宮是主動尋死,而不是他曹操想殺的。

陳宮

仔細看看就會明白,曹操是一個狡猾的人,如果是陳宮主動尋死的,那麼陳宮之死就不能怪罪到曹操頭上,因為陳宮雖然是個小人,但是他背後可代表了一批兗州人的利益,曹操不可能殺了所有背叛他的兗州人,只能殺雞駭猴,起到威懾作用,這就是曹操殺陳宮的理由所在。

陳宮迎立曹操又背叛曹操,迎立呂布又背叛呂布,為了自身利益不斷拉攏人加入,只為了對抗曹操,這樣的行為與小人何異,雖然在那樣的亂世中,不能以道德來批判人性,但這樣的行為陳宮絕對不能算個英雄。

免責聲明:文章引至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傳播歷史文化,讓更多人看到

    請幫忙 「分享」或點擊右下方「在看」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13被高估的陳宮
    而且陳宮根本沒有自己的傳記,就是在曹操和呂布的傳記中出現幾回,不仔細看都發現不了。所以陳宮在真正的歷史當中可以說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最後在白門樓,呂布求劉備救命,劉備來一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這些《三國演義》裡的情節在正史當中都有,但陳宮跟曹操的對話在歷史當中卻是子虛烏有。最後《三國志》只是說「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然後葬之。」就是說呂布和陳宮、高順一起被斬首。
  • 陳宮的悲哀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三國演義》時說道:「蓋當時多英雄,武通智術,瑰麗動人…..」的確如此,一部《三國》,塑造了400多個生動的人物形象。三國的星空,明星雲集,熠熠生輝。   透過那些篇章中的文字,我們看到的陳宮,一個有著遠大理想且躊躇滿志的人,一個政治理想主義者。他既希望為之效力的領袖有一統天下成就大業的遠大抱負,又希望他是一個儒學理論體系裡人格高尚的仁者和君子。他的願望就此定下了人生的基調。
  • 陳宮:寧死不吃「回頭草」
    網絡配圖張冠李戴捉放曹一般而言,我們所了解的陳宮是《三國演義》「捉放曹」的情節勾勒出的形象。經過京劇和各種地方戲的傳唱,可謂家喻戶曉。戲劇中寫的是曹操謀刺董卓不成,匆匆逃出洛陽,在中牟(今河南中牟)縣被捕的事。縣令陳宮聽到曹操說謀刺董卓是「為國除害」、要回家鄉「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時,不禁大為感動,當即棄官與曹操一起出走。
  • 小人劉備 ——閒讀《三國演義》
    你聽三國故事,讀三國故事,你只是本時代的一個聽眾,一名讀者,你有什麼必要去關心早遠的國家大事,作政治站隊呢!聽書、讀書有愛憎,是自然的事,人都有是非感,但皇權正統思想的洗腦是很厲害的,腦子被洗殘了,正統便是正確,便是「好的」,是非觀變成正統觀了。以前都說《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的,現在讀來,感覺並非完全是那麼回事。作者對劉備的描寫並非都是美化,《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形象也是十分醜陋的。
  • 《三國演義》中張冠李戴的幾個橋段,不禁為這些歷史人物叫冤
    董卓當然要抓捕曹操,所以曹操在逃出洛陽後,遭受一個巨大的危險,被中牟令抓住。《三國演義》對這件事的描述是:曹操因刺殺董卓失敗出逃,被時任中牟令的陳宮抓住。陳宮本來希望能夠輔佐曹操成就大事,但是在經歷呂伯奢滅門案後,陳宮發現自己與曹操的理念不合,於是離開曹操。然而歷史上卻並非如此。
  • 三國演義中陳宮為黎明蒼生而奮鬥 而正史裡真是這麼回事嗎
    《三國演義》中陳宮首次出場是「捉放曹」,識破了曹操的身份,但還是毅然決然的與曹操一同出走去建立蓋世之功;等曹操屠殺呂伯奢一家,陳宮看透了曹操多疑
  • 不是馬超也不是呂布,三國演義裡這個正人君子,其實是個反覆小人
    放下呂布馬超不提,咱們今天來說說被《三國演義》寫成正人君子,但是實際上是個反覆小人的背主之將——他在呂布麾下,明明是跟張遼高順齊名的一員大將,但是到了演義小說和影視劇裡,卻成了正人君子、正直謀士。寫到這裡,熟讀三國正史的讀者可能已經猜到了,這個人就是呂布手下大將(不是謀士)陳宮陳公臺。
  • 陳宮為臣不忠為什麼會被演繹成義士?
    陳宮說,作為臣子不忠誠,只有去死!然而,這樣一個「為臣不忠」的背主之人,在《三國演義》當中卻成為了義士!陳宮為什麼會成為義士呢?所以,這事情應該倒過來說:曹家廢了漢獻帝,這要比董卓還要叛逆,畢竟董卓廢了一個又立了一個,可曹家卻是自家當了皇帝;基於此,曹操迎接皇帝也是一個叛賊行為,目的是控制皇帝;再向前,討伐董卓、叛離董卓也都是為日後的野心服務的。但有一個問題始終難以自圓其說,曹操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優秀人才的擁戴?難道當時就沒有一個人看出曹操的圖謀不軌?
  • 《三國志14》陳宮背景是什麼 陳宮人物背景介紹
    導 讀 《三國志14》陳宮人物背景介紹。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六十一期】為什麼陳宮放棄厲害曹操去投靠無能的呂布?剛直堅持的悲壯名士(歷史系列第661講)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六十一期】(歷史系列第661講)陳宮,字公臺,是三國時代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是一個命運經歷曲折,並留下過無數歷史事跡的人物。總之,陳宮在演義小說中給人的印象,是一個絕對的英雄形象。
  • 陳宮並非謀略不高,呂布並非剛愎自用,兩人不和才是他們的敗因
    陳宮早些年曾經輔佐過曹操,並幫助曹操攻略兗州,立下大功。可是,沒過多久,陳宮又離開曹操,甚至與曹操為敵。《三國演義》中說陳宮幫助曹操逃跑時,曹操因猜忌殺了款待他的呂伯奢一家,陳宮憤而離開。但歷史並非如此,事實上曹操殺呂伯奢在一家人在歷史上也是疑點重重。而陳宮離開曹操的主要原因應該跟曹操殺死兗州名士邊讓有關。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12曹操殺呂伯奢的歷史記載和責任分析
    陳宮發現曹操此人奸詐兇殘,想要殺了曹操,又覺得自己放了他又殺他,未免不義,便於當夜棄曹操而去。這就是捉放曹的整個故事情節,而歷史上真正的捉放曹是什麼樣的,我們來看看《三國志》的記載。在這個專題當中,說一件事的時候,我會把所有涉事人員傳記當中的記載都陳述一遍,做一比對。但很遺憾,《三國志》當中並沒有為陳宮做傳,沒有他的傳記,那隻好就看曹操傳記當中的記載了。
  • 陳宮為什麼會離開操作?陳宮是真心輔佐呂布嗎?
    陳宮為何會在一年時間內對曹操有如此大的改觀呢?歷史資料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 陳宮半途背棄曹操,為什麼會被後世演繹成義士?
    陳宮說,作為臣子不忠誠,只有去死!然而,這樣一個「為臣不忠」的背主之人,在《三國演義》當中卻成為了義士!陳宮為什麼會成為義士呢?所以,這事情應該倒過來說:曹家廢了漢獻帝,這要比董卓還要叛逆,畢竟董卓廢了一個又立了一個,可曹家卻是自家當了皇帝;基於此,曹操迎接皇帝也是一個叛賊行為,目的是控制皇帝;再向前,討伐董卓、叛離董卓也都是為日後的野心服務的。但有一個問題始終難以自圓其說,曹操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優秀人才的擁戴?難道當時就沒有一個人看出曹操的圖謀不軌?
  • 三國謀士陳宮:屢次背主為何成為忠義典範?
    陳宮本來是曹操的部下,曹操對他也是非常信任,在東徵徐州的陶謙時,給他留下兵馬讓他守衛東郡。但是,曹操一走,陳宮卻背叛了曹操,弄得曹操幾乎是「無家可歸」。後來,背叛的陳宮被曹操擒獲,曹操問他有什麼話說?陳宮說,作為臣子不忠誠,只有去死!然而,這樣一個「為臣不忠」的背主之人,在《三國演義》當中卻成為了義士!
  • 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人是誰? 一
    《三國演義》,正是這本歷史小說使得這段亂世時期成了我國最知名的歷史階段。從《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三國多少英雄豪傑在這段歷史舞臺上你爭我奪、逐鹿中原,他們各自在這段歷史上彰顯著自身的風採,相比《三國志》中惜字如金的描述,演義中妙筆生花的刻畫給了我們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人物形象,在這些三國人物中你最喜歡的是誰呢?
  • 呂布之死的隱秘細節:《三國演義》騙了你什麼? | 劉三解
    上期節目,我們談到了呂布本人對於漢朝皇帝的忠誠,他在關東流竄的幾年間,一方面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歷史上真有)的大名,引得天下英雄恐懼,以至於袁紹的追兵,袁術的大軍都不敢輕舉妄動,另一方面,又一直不忘西迎天子,光復洛京。
  • 三國演義之「關公」
    演義的作者穿越了時空,把社會大眾的共識性認可注入這個人物,使之一開始便「聖」化了。關公像(資料圖 圖源網絡)關羽成為「武聖」,應是講故事講出來的。而流傳面極大的《三國演義》,應是把「關公」託上神壇的巨手。筆者認為,這部文學作品對關羽形象的塑造,主要突出了三個方面的特點。這就是:雄表;神勇;重義。
  •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區別以及其歷史含義
    這就牽扯到一個時代的問題,在宋唐之前人們更加喜愛文學軍事政治且有事業的曹操,例如杜甫的《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有這麼一句:「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從這裡便可以看出在唐代時候,人們是以曹操的子孫後代為榮,而如果你現在去隨便找一個老百姓跟他說你像曹操一樣,他絕對會跟你急。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和作品題材與受眾人群有相當大的關係。
  • 《三國演義》中的五句經典名言,欺騙我們很多年,真相卻是這樣的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文學上的登峰造極之作,在這篇75萬字的歷史小說中,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形象,講述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和諸多博彩紛雜的歷史故事,也誕生了很多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名人名言,但其中有五句流傳甚廣的話欺騙了我們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