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間聖母》:達文西連續創作了兩幅相同主題的作品

2021-01-18 圖說西方美術

《巖間聖母》是達文西連續創作了兩次的作品。很多人都認為,要解讀達文西密碼,這幅作品是最好的突破口。

現存的《巖間聖母》總共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如今留下法國巴黎的羅浮宮,這幅作品完成於1483到1490年,算是達文西早期在佛羅倫斯創作的作品。

羅浮宮版本

第二個版本,創作於1508年,那段時間達文西在米蘭,算是處於背井離鄉的狀態。這幅作品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倫敦版本

對比兩個版本,我們可以看到其他的差異之處:

第一個差異,羅浮宮版本裡面,天使伸手指向施洗者約翰,但倫敦版裡面,天使並沒有伸手,她似乎異常平靜地坐在那。

第二個差異,羅浮宮版本裡的天使穿著紅色的袍子,但是讓我們感到詫異的是,第二個版本似乎並沒有看到這絢麗的色彩。

第三個差異,羅浮宮版本裡的天使的眼睛似乎看著觀眾,但倫敦版本裡面並沒有。

第四個差異,羅浮宮版本裡約翰正前面的植物,似乎做了寫生式的描繪,但是倫敦版本裡面,這種植物似乎更像是一種理想化的處置。

同樣一幅作品,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數百年來幾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羅浮宮的作品,最後賣給了法國國王。也許是在作者聲名顯赫之後,創作了倫敦版的作品,這幅作品18世紀被英國蘇格蘭漢密爾頓家族的密友買到了英國,從此紮根於英倫三島。至於兩幅作品的差異,也許永遠將成為不解之謎。

相關焦點

  • 達文西的《巖間聖母》被紅外掃描後出現另外一幅作品!
    這兩日,英國國家美術館再次揭示了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巨作《巖間聖母》中的許多細節,這些細節充分地說明了該作品下方確實存在另一幅底稿,有人稱其為「畫中畫」,但是底稿作品與成品有著非常大的出入,可以說是根本不是同一主題。
  • 《巖間聖母》為什麼會有兩幅?天才的心思你別猜
    《巖間聖母》是達文西為米蘭教會創作的一幅宗教題材的作品,但在完成之後卻遲遲沒有交給教會,在多次交涉過後才叫出了一幅名為「巖間聖母」的畫作。該畫輾轉了幾百年最後在英國國家畫廊安家,但很有一幅《巖間聖母》在法國展出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巖間聖母
    作  者:達文西 - Leonardo da Vinci作品名稱:巖間聖母- The Virgin of the Rocks作品尺寸:189.5x129cm作品年代:1503-1506作品材質:板面油畫        一般題材的《巖間聖母》都按照教會意願把聖母畫在先知環繞之中,這是聖方救濟會贊助者用來提升聖母瑪利亞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構圖方式。
  • 我們在英國看到的那副《巖間聖母》
    《巖間聖母》,這是他畫的第二幅《巖間聖母》。我們現在欣賞的《巖間聖母》是一幅單獨的畫作,但是根據1483年留存下來的委託創作合約,達文西當時是要畫一幅作品鑲嵌在已經做好的祭壇畫雕框中央,這個祭壇將放置在米蘭聖佛朗切斯科教堂的禮拜堂當中,屬於聖母無原罪兄弟會(Confraternity
  • 第一期 《巖間聖母》賞析
    優越之處編輯一般題材的《巖間聖母》都按照教會意願把聖母畫在先知環繞之中,這是聖方救濟會贊助者用來提升聖母瑪利亞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構圖方式。而達文西的創作完全是一幅在佛羅倫斯正悄然興起的世俗性作品,畫面上的一切無不體現著新意:情節的藝術化處理;不尋常的難以捉摸的風景;人物與環境的有機融合;光的巧妙利用;高尚的美所輝照出的人物形象。
  • 達·文西名畫《巖間聖母》珍貴草稿重見天日
    達·文西名畫《巖間聖母》珍貴草稿重見天日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3月19日12:53   新華網柏林3月18日電(報導員周谷風)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品修復專家恩斯特盧克斯18日在德國萊比錫書展上稱,一幅10年前發現的油畫稿出自達文西本人之手
  • 每日一畫|達·文西《巖間聖母》
    達·文西《巖間聖母》1483年,達文西接到來自米蘭的一個宗教團體的請求,讓他為一間禮拜堂作祭壇畫,於是就有了《巖間聖母》。作品完成後,達文西非常滿意,他提出增加酬勞,但是遭到了這個宗教團體的拒絕,便一怒之下把畫賣到了別處,也就是這幅收藏在巴黎羅浮宮的《巖間聖母》。幾年之後,這個宗教團體要求達文西歸還這幅作品,達文西本來想重新創作一幅新的,但是又受到了宗教機構反對,他們堅持要一幅與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於是就有了現在收藏於英國國立美術館的另一幅《巖間聖母》。
  • 世界名畫《巖間聖母》內有畫中畫,達文西後來為何放棄仍是一個謎
    趣味探索訊 如果說愛因斯坦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那麼達文西將是這個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據說達文西在繪畫、天文學、物理學、幾何學、音樂、解剖、生物學、地球學、光學、力學、建築學、工程學、醫學、氣象學等20多個重要領域都有顯著成就。可以用一句古話來形容他。
  • 淺談達文西——《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
    《巖間聖母》是為米蘭一教堂的禮拜堂所作的祭臺畫,聖母馬利亞居於畫面中央,右手扶嬰孩約翰,左手下面是嬰孩耶穌,約翰正向耶穌致敬,而耶穌身後一位天使則以手指向約翰和聖母。4位人物構成了一個完美而穩定和諧的三角形,奠定了全畫豐富而均衡的主調。
  • 達文西傳世作品全集欣賞【值得收藏】
    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文西的名字永垂青史。1503年,他一面著手為市政廳繪製壁畫《安吉裡之戰》,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妮、聖約翰》(後成為《聖母子與聖安妮》)。這兩幅畫和《施洗者聖約翰》一起成為他極為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
  • 再次欣賞《巖間聖母》,我感到命運的無常
    小時候,第一次欣賞《巖間聖母》這幅畫,我不懂命運的無常,所以隨意翻閱沒有同感。長大後,我離開了故鄉,看到這幅畫,我很有感觸。當我開始學會悲憫生命時,老祖母去年冬天病逝了。姐姐和我長大了,你卻走了在達文西的這幅畫裡,耶穌還是一個嬰兒,施洗約翰也只是一個小孩,彼此對視與微笑,像極了童年的我和姐姐。我和姐姐小時候得到老祖母的庇護與疼愛,就像畫裡的孩子一樣天真爛漫。
  • 新技術揭示《巖間聖母》畫布下隱藏的人像
    通過宏觀X射線螢光(MA-XRF)掃描術,結合全新的計算機算法,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科學家清晰地揭示了達文西的名畫《巖間聖母》之下隱藏的圖像。揭示的圖像中看到達文西原來想畫的內容草稿,包括一個天使和嬰兒時期的耶穌,後來才改成世人現在看到的布局。之前,科學家使用紅外線成像技術,已經大概地知道這幅畫的下面隱藏著達文西原來的草稿,裡面聖母的姿勢不同,而且人物的位置稍微高一些。
  • 達·文西《巖間聖母》中發現新草圖,作品將以沉浸式方式展出
    與此同時,英國國家美術館宣布將在今年11月展出該作品,展覽將以沉浸式的方式進行,通過構建繪畫原本所在的教堂式環境等方式,給讓觀眾有機會探索萊奧納多·達·文西在創作這幅作品的創造歷程。 近日,研究人員從備受討論的達·文西畫作《巖間聖母》中發現了一幅「被放棄的構圖」,這件作品本身將作為重要展品出現在11月倫敦國家美術館的沉浸式展覽「萊奧納多:體驗一幅傑作」中。
  • (附達文西傳世作品高清全集)
    )教授謹慎估計世界上有可能存在不超過20幅達文西畫作大約15幅已認定的達文西真跡並且,所有的達文西的作品都被各大博物館所珍藏除了《救世主》是目前唯一一件是私人收藏是在市面流通的並且一直受市場追捧的達文西的真跡更是抬高了它的身價
  • 達文西是誰
    達文西出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一個叫芬奇的小鎮,早年到佛羅倫斯,在委羅基奧的工廠學習。在這裡學會繪畫、雕刻的技巧,還熱衷科學研究。 | 早期作品《基督受洗》和老師一起完成的作品。天使領報| 米蘭期間的重要作品《巖間聖母》作品裡達文西使用明確的幾何結構來安排人物,即人物被框進了一個等腰三角形,而這個三角形的頂點就是瑪利亞的頭部,他的這一做法為當時盛行的金字塔形構圖奠定了基礎。
  • 達文西名畫賞析,包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等
    每年到羅浮宮鑑賞《蒙娜麗莎》作品的人數,大約有600萬左右。它是羅浮宮永恆的鎮館之寶。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該作品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 達文西十大詭異的畫,蒙娜麗莎的背後有外星人
    它代表達·文西的最高藝術成就,但同時也是達文西最為詭異的畫作之一。而現在有人在蒙娜麗莎這幅畫上發現了很多驚人的秘密。比如神秘的外星人,比如這幅畫背後的風景中藏匿的四個動物,最迷人的還是要數其「神秘的微笑」了,據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每個人對這幅畫都有不同的看法。
  • 達文西畫作《巖間聖母》發現隱藏素描:包括天使和嬰兒基督
    近日發現,倫納德·達·文西(Leonard Da Vinci)創作的《巖間聖母》(Virgin of the Rocks)畫作下覆蓋著這位藝術家的原始素描。儘管已經被學者和傾慕者研究了500多年,但來自倫敦帝國學院和英國國家美術館的科學家和藝術學者還是發現了更多內容。
  • 同性戀達文西:畫出了歷史上最美的女性
    加勒蘭妮懷抱著一頭馴順的白銀鼠,「銀鼠」是史佛薩家族的徽幟,「銀鼠」也是仁慈之獸,象徵柔順慈祥,或許有多重隱喻。加勒蘭妮微微轉頭,朝向遠方,好像眺望到生命的另一端。她如此青春、美貌,榮華寶貴,又備受寵愛,然而,她望向的生命另一端會是什麼?達文西使加勒蘭妮浮在暗黑的背景中,像一個華美又感傷的夢。在現實世界裡,達文西始終沒有女性的緣分。
  • ♬ 最後的晚餐:達文西傳世作品欣賞
    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