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難盡的《八佰》

2020-08-28 bigfun畢方

文丨炎海y@bigfun社區

可能是由於疫情的緣故,讓本來就撤檔許久的《八佰》變得遙遙無期,最初來自《八佰》的宣傳可以追溯到去年的暑期檔,可能是電影品質不過關,也有可能是由於不可抗力的影響,本來已經被炒的如火如荼的《八佰》卻始終沒有和觀眾見面。一拖再拖的後果就是這部好不容易引起觀眾興趣的作品又迅速被觀眾遺忘,直到後來疫情開始又結束。可能是為了給本來已經極度萎靡的電影市場來一記強心針,也有可能是片方認為時機已到(畢竟是十年來最冰冷的暑期檔),《八佰》就這樣在天時地利人和下登上了大銀幕。

關於歷史我這裡不必多說,所有的歷史記錄可以在百度百科中查到,我這裡簡單敘述一下。

1937年八月淞滬會戰時國軍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即使有數倍於敵的兵力也無濟於事。兩個月後面對敗局已定的現狀蔣介石命令軍隊撤退。出於政治目的(因為九國公約的籤字國將於11月6日召開會議,蔣介石希望以八十八師的犧牲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決定只留下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這麼一個加強營來據守四行倉庫,因為背靠租界(戰初日本人不想與英美交惡),所以日軍只能在不使用重武器的情況下進攻,於是乎,淞滬會戰以來第一場看似公平的較量開始了。

作品因為是有歷史原型,所以能改編的餘地不大,幾乎就是按照現有的歷史資料儘可能的進行還原,同時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因為作品的特殊性質,個人認為沒有劇透不劇透這麼一說,所以這裡就來聊一聊電影的優秀與不足之處。

作品以一群散兵遊勇的戰鬥開篇,這些士兵毫無戰鬥力可言,大部分都是內地的農民,以前在大軍閥手下混飯吃,在淞滬會戰中這樣的雜牌軍數不勝數,他們在真正的戰鬥中一觸即潰,活下來的人被當成逃兵殺掉。可能是因為人手不足,一些雜牌軍和逃兵被當成勞工發配到四行倉庫去修築防禦工事,主要人物老鐵(姜武飾演)羊拐(王千源飾演)老算盤(張譯飾演)小湖北和端午等輪番登場。

作品中的他們都是戰爭中普通人的代表,大部分都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的農民,所以既沒有戰鬥力,也沒有戰鬥意志,老鐵貪生怕死,出場就是一副爛泥扶不上牆的做派,羊拐是典型的老兵油子,厭倦了戰爭的他似乎早已麻木,老算盤完完全全沒有經歷過戰爭,文弱書生一樣的他弱不禁風。小湖北和端午是戰場上的年輕人,他們還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

不得不說,開場的群像塑造是相當合格的,一場潰敗加上顛沛流離後的安頓讓這些士兵無所適從,這種狀態下的人物群像顯得無比真實。之後的劇情和節奏依然延續了這種高水準。日軍開始進攻四行倉庫。戰爭戲沒有曾經國產戰爭片的隨意和散漫,《八佰》中的前幾場戰爭戲拍的相當嚴格,將戰爭本身的血腥和無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在真正的戰爭中,沒有對與錯只有血與火,死亡籠罩在四行倉庫的上方。幾場戰爭戲中,幾個主要人物開始漸漸被正規軍感染,在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後,老鐵開始逐漸擺脫對死亡的恐懼,開始走向前線,羊拐找回了自己的戰鬥意志,融入了八十八師,小湖北和端午漸漸成熟,從開始的逃跑到肩負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作品和傳統戰爭片的最大區別在於,導演沒有完全將視角轉入激戰中的中國士兵,更多的將相機對準了岸邊的黎民百姓,一方面是歷史上四行倉庫戰役的確讓另一邊租界中的中國難民十分關注,另一方面在電影創作中,群眾視角代表了旁觀的客觀視角,觀眾可以通過這些視角來俯瞰一個更加客觀的歷史進程,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思考戰爭本身。而且對岸的黎民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點,這些人其實就是中國四萬萬民眾的縮影,在戰士們保家衛國時,這些人只是冷眼旁觀,就像那個英國人質問方記者:「我很好奇,為什麼在你眼中似乎這場戰爭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呢?」

其實這就是作品向觀眾傳達的信息所在,也是最後謝晉元捫心自問我們這些人犧牲的意義之所在。四行倉庫其實根本不重要,它本身也毫無戰略意義可言,在相關歷史資料的調查後也證實,四行倉庫戰役沒有為拖延時間為大部隊的撤退爭取時間之說。那麼這場戰役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叫醒中國的四萬萬麻木的人民。在戰爭開始時,那些中國平民和四行倉庫對岸租界中的中國難民一樣沒有任何民族意識,所以當士兵在保家衛國時他們只會把這些當成一場戲,但隨著四行倉庫戰役的進行,這些人看到了中國軍隊抗戰的決心,民族意識開始從他們心底萌芽,在整個上海淪陷後,只有四行倉庫敢於升起國旗,讓中國平民看到中國軍隊還沒有放棄抵抗,這種精神價值是要遠大於四行倉庫的戰略價值。

所以我們可以明顯看見作品描繪下的中國平民的心態變化,到最後楊惠敏送國旗和方記者冒死進入四行倉庫進行報導以及普通民眾用命送電話線等情節,這些都是國人民族意識的覺醒的表現。

作品中的白馬和趙雲都是作品的意象,多次出現的白馬代表著戰士的求生欲望,實際上普通士兵也不是一心向死,他們也珍惜生命,白馬的狂奔代表著戰士對生的渴望,也暗示著最後一段的劇情。趙雲是中國最典型的傳統形象,他代表著為國為民的職業軍人,電影中面對著對方百萬雄獅,隻身一人一馬的趙子龍更能代表著四行倉庫中堅持著的中國軍人。這種悲情的英雄主義也契合著電影的主題。

以上這些都是電影的優秀部分以及解讀,我們接下來說一些電影的不足之處。實話說,這部電影並沒有達到我預想的優秀。也並不是說電影拍的不好,而是在很多細節和整體的大方向上出現了一些失誤。

正如我剛才所說,這部作品是塑造了優秀的人物群像,但是這些人物群像卻沒有完整的結尾,這讓整部作品顯得失色很多。作品的主要人物是那些殘兵敗寇,無論是羊拐還是老鐵都沒有完整的塑造,讓整部電影顯得極為割裂,這些人物從毫無鬥志到一心為國的轉變其實非常自然,剩下的只剩最後一步,也就是升華。但作品也就僅此為止了,在電影的劇情中這些人被任命殿後,其實和犧牲毫無區別。作品對於這一段悲壯的赴死的渲染十分到位,無論是聲效處理都還是臺詞渲染已經到達了極致,但是就差最後一口氣,觀眾十分期待看著這些人最後壯烈的景象,哪怕是所有人背上手榴彈衝向敵方陣地都可以,但是後面的鏡頭卻一個也沒有交代,仿佛這些人都沒有了後續,觀眾也仿佛不必再看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死的?實際上,這是對於觀眾的不尊重,這樣電影也顯得被閹割一般,作為主要人物卻沒有收尾,之前整部戲的鋪墊全部變成了無用功,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失敗。

作品的優秀之處是給予了河對岸的民眾必要的鏡頭,讓整個作品的視角變得更加多元。但問題之處也在於此,作品應該是主要塑造主要人物和主要形象,但太多雜七雜八的人物佔用了大量的篇幅,讓整個作品顯得極為奇怪,就連普通的官兵也有大量不必要的鏡頭,很多不必要人物可以刪減,必要時可以合併,兩個人的戲完全可以讓一個人來完成,這樣精簡之後會讓作品看的舒服很多。我這裡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你們看過電影之後,主要人物的名字能叫上來嗎?知道有幾個主要人物嘛?

所以這樣作品的人物實際上顯得黯然失色,很多士兵甚至不如民眾亮眼,主要人物也缺乏了最後的升華部分,我們只知道羊拐是個沒碰過女人的人,他可能對於母親有一定的複雜情感,更多的我們都不得為知,老鐵被貼上貪生怕死的標籤,撕掉這個標籤後,似乎也沒有別的亮點,兩個年輕人經過了戰鬥的洗禮,但他們有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到更多的意義呢?反思戰爭還是思考民族大義?除了要為國犧牲責任感外似乎和普通的士兵也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他年輕人的標籤似乎還有別的含義,這些都沒有深入挖掘,其實這些人物都主要最後一口氣就能成為優秀的人物形象,但是最後導演的處理卻讓這些人物變成了死板的標籤,實在是有些可惜。

即使是我們拋開電影技法不談,最後一段的處理邏輯上也完全說不通,我參考大量的歷史資料,似乎都沒有找到電影中衝橋的原型。所以我只能猜想這一段劇情是劇組杜撰上去的,所以才顯得如此不真實,我們拋開電影最後的過度渲染,即使沒有過度渲染,這一段也是不成立的。任何一個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有對方具有高處火力網的布控下,通過沒有任何掩體的橋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要通過也要付出巨大的傷亡,在之前的所有的劇情中,指揮官謝晉元完全是一個有謀略有膽識的典型職業軍官。但這樣的人又怎麼能犯出這樣低級的錯誤呢?歷史中的真實情況是再堅守幾個月後中國守軍和日本人達成協定,在不武裝的情況下撤入租界,這種歷史事實如果拍成電影,肯定要經過修改,如果原封不動的搬上去,肯定會顯的沒意思,但是這樣的修改明顯是有悖於現實邏輯的。即使是在電影中的語境,指揮官有一萬種撤退的選擇,而劇組設定了一個最愚蠢的,這讓很多有一定軍事常識的觀眾是不能接受的,也許他們會最初被悲壯的渲染所感染,但是他們只要回過頭一想,就能想到指揮官大可不必這麼做,如果是為了製造一種悲情的英雄主義,而強行製造衝橋這一情節,那我只能說這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因為完全有其他拍攝的方向,只能說這一段也其實是敗筆,只不過很煽情罷了。

雖然有這麼多的問題,《八佰》其實還是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畢竟我國這種類型的作品還是較少,尤其是優秀作品,在這種稀缺好的國產類型片的時代中,能出現這麼一部作品,其實也是值得鼓勵的,相信這一部可以給後來的電影製作者帶來很多經驗,也許下一步可以拍出更好的作品,我們如此期待著。

相關焦點

  • 從《八佰》看資本市場的饑渴
    八佰到底演了什麼已經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打開朋友圈發一條複製粘貼的影評了:歲月靜好,感謝八佰勇士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運氣挺好的,在9月4日由諾蘭導演的《信條》上映之前,《八佰》都毫無對手,這種在排片上的一家獨大是行業首次。
  • 從《八佰》上映前後看,一次很明顯的趁火打劫
    但群眾是否會選擇《八佰》呢?《八佰》在50%上座率的規定下,仍然拿下了點映1億,第一天2億,至今為止不到一周已經斬下13億。2、 大院線的小算盤從這三部影片的整體質量一言難盡。沒有將這兩部影片和《八佰》一起上。而是《八佰》這種整體質量過硬的片子調動觀眾熱情,兩部爛片放在後面幾天的七夕時間,基本所有情侶都會再次走進電影院。你看完覺得不好看我不負責,我只管賺錢。相信很多看了《蕎麥》和《時間》的人,都笑不出來。
  • 八佰!八佰!
    對電影《八佰》的一點看法。首先申明自己沒看過,就是瞎叨叨幾句。票房據說已超20億,肯定拍得很好。《八佰》的背景故事—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40歲以上的上海人估計都知道吧,那面布滿搶洞的牆也一直佇立在蘇州河旁邊,就像一道無法掩蓋的民族傷疤。
  • 票房破4億,《八佰》大爆特爆,總票房劍指15億?
    票房破3.66億,《八佰》持續大爆特爆,總票房劍指15億?好在,華語頂級大片《八佰》來了!從2020年8月14號點映開始,《八佰》就掀起了票房大爆炸之路。可以說,《八佰》是一部真正的救市之作!當然,《八佰》並非沒有對手。
  • 該怎麼聊電影《八佰》呢……
    但《八佰》並不是這樣的電影。在我對電影狹窄的喜好範圍,《八佰》的優缺點都太過明顯。優點就不羅列了,看的人很容易體會到。朋友在我出影院沒幾分鐘問我,能打多少分?我說只能打七十幾分。第二天朋友自己去看了,說只願意打六十分。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八佰》,那匹浴血而生的白馬 #電影八佰#
    但是,《八佰》毅然上映了,在各方的觀望中,在輿論的質疑中,帶著全國電影人的希冀,帶著救市之作的重任。自點映以來,《八佰》就處於讚譽與質疑交織的輿論撕裂中,但無論怎樣,《八佰》在票房上表現出來的傲人成績不容質疑,豆瓣7.8 的評分也證明了該片得到了大多數觀影人的認可。
  • 因為《八佰》是華誼兄弟的,所以《八佰》是爛片?
    最近,《八佰》這部電影就因為沾上了華誼兄弟而被黑得很慘,在上映之初或者說之前,很多知乎,貼吧,豆瓣,論壇的網友幾乎是一致黑,其中關於《八佰》最致命的兩條評價就是,這部電影「虎頭蛇尾」還有「這部電影華誼出品」順帶著,沒看過電影之前,我也去豆瓣抄了幾條惡評,然後去網上罵了罵,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我特意評論了一句:真不知道《八佰》拍得是個什麼玩意兒
  • 還在糾結《八佰》?個人強而民族弱,惟願八佰之後再無「八佰」
    自8月21日影片《八佰》上映之後反響巨大,成功接力《戰狼2》。票房號召力之大令人震驚。許多人慕名前往影院觀看這部戰爭力作,體味那個歷史蒼涼時刻的觸動,感受國破家亡的悲愴痛點。然而當看過影片之後,觀眾魚貫而出、走出劇院之後,不知道《八佰》給大家留下了什麼?
  • 《八佰》啟示
    在製作上,投資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八佰》,顯然把大部分錢砸到了對戰爭場面的還原上。戰爭片,一直是國產電影的短板。《八佰》,無疑是近年來國產同類影片的扛鼎之作。就戰爭場面而言,該片與好萊塢大片相比,也毫不遜色。該片服裝、化裝、道具、置景、美術、攝影等所有技術手段,都極為用心。
  • 談電影《八佰》 說桂林八佰壯士
    隨著影院的恢復開放,電影《八佰》終於官宣定檔8月21日全國上映。電影《八佰》由管虎執導,張譯、姜武、王千源、歐豪、李晨、杜淳等主演。400多位國民軍將士為了掩護大軍撤退並迷惑敵人,對外宣稱自己是「八佰壯士」。他們在四行倉庫死守了四天四夜,殲敵200餘人,為淞滬會戰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白鹿原》&《八佰》的PK
    估計《八佰》是因為「派」,《白鹿原》是因為「性」。【】都有一個象徵物。《白鹿原》是一個白鹿。《八佰》是一匹白馬。【】《八佰》描述的是戰爭狀態下的小市民。《白鹿原》描述的是生活狀態下的農民。【】《八佰》是把內容激化在戰爭的三個小時內,《白鹿原》是放慢到幾十年的生活中。
  • 為什麼是《八佰》?
    自電影院開放以來,電影《八佰》就像一匹黑馬,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在海外上映,8月28日《八佰》就已經成為澳洲首日單廳票房第一,總票房也衝進了全澳前三。而在國內,光點映票房就突破1.8億,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被稱為「華語戰爭片的新高度」。
  • 為什麼是《八佰》?
    雖然相較於《人民的名義》幾十家投資方跑路,全靠高亞麟抵押房產拍攝,《八佰》的故事不夠傳奇,但網友對電影評論的反轉仍然相當具有戲劇性。如今疫情剛剛結束,娛樂逐步恢復,《八佰》的成功剛好為市場注入了強心劑,但為什麼是《八佰》?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疑問。
  • 如何看待《八佰》?
    最近朋友圈被《八佰》這部劇刷屏了,朋友都說《八佰》是部催淚巨作,所以小編提前備好了紙巾,果然派上了用場,小編現在也已經化身自來水瘋狂向朋友安利這部電影,好作品,誠心推薦。看《八佰》,很難不落淚。 點映幾日,《八佰》點映票房已經突破了1億,這番電影行業的熱鬧已是許久未見的場景,2020年第一部爆款向已然藏不住了。點映後的口碑加持,讓不少看片後的觀眾瘋狂向身邊人安利,&34;成為觀影最實用的溫馨提醒。
  • 電影八佰什麼時開始拍的 八佰取景地在哪裡
    八佰電影什麼時拍的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張譯、姜武、王千源、黃志忠、侯勇、劉曉慶、阮經天、姚晨、杜淳、李晨、鄭愷、黃曉明等主演。這部影視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本來是將於2019年全國上映的,因為某種技術原因,被下架!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本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的真實戰場,日軍攻打上海時,國民黨八十八師的「八佰壯士」堅守上海最後的陣地——四行倉庫、迎面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人的血性,雖然蔣介石讓國際社會出面幹預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卻用智慧、勇氣和鮮血最大限度喚醒了國人抗日的決心,為以後全國抗日打下了堅實基礎。
  • 《八佰》:八佰的佰,是有血有肉,佰人的佰
    管虎導演的《八佰》在人像的塑造上,更是卓越超群。《八佰》很好地詮釋了一個概念,姓名只是一個符號,一個代稱而已。很多影片都在劇情設置中很刻意地去強調人物名字,甚至還賦予深刻的含義,但其實都是對人物形象塑造不自信的表現。人物足夠鮮活,他是佇立於銀幕之上的,無論他怎麼稱呼。
  • 《八佰》是在上海拍的嗎?從電影角度看八佰拍的怎麼樣?
    《八佰》是在上海拍的嗎?從電影角度看八佰拍的怎麼樣?作為影院復工後新上映的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可謂未映先火,備受影迷期待。8月14日晚,《八佰》開啟第一輪提前點映,成都首批觀眾看完該片後表示,影片戰爭場面震撼,細節真實;片中角色的經歷也令許多影迷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