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鮑伊:我要狠狠擊中人們的腦袋

2021-02-13 藝術與設計


> 1973年的大衛·鮑伊,1973 年的大衛·鮑伊身著日本設計師山本寬齋為他的「阿拉伯神燈」巡演設計的「東京波普」風格條紋連體衣;

1月10日,在69歲生日後的第2天,大衛·鮑伊走了。消息發布在他的官方社交帳戶上:「經過長達18個月,與癌症的勇敢鬥爭,大衛·鮑伊今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詳去世。」


簡短的訃告,引起了世界如潮的悼念。去世的前幾天,鮑伊還剛剛推出了他的第26張專輯《黑星》。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推特上寫道:「我是聽著流行天才大衛·鮑伊長大的。他是再創造的大師,總是不停向前。」


每隔幾年,鮑伊就要蛻變一次,絲毫不畏懼踏足新的音樂領域,從60年代的民謠到華麗搖滾到進軍美國時開始嘗試的靈魂樂,再到瘋克音樂、迪斯科和電子樂……鮑伊拒絕一成不變。


圖左> 1972年7月5日大衛*鮑伊」星人」演出現場
圖右 > 1973年大衛*鮑伊的蘇格蘭之旅


有人評價:「超越時空,他把漫長年月,壓成一抹豔色,堆在自己眉梢眼角,成了一個非凡的文化符號。」


很難想像,鮑伊是如何從一個穿著呢子外套、西裝短褲的精緻小男孩,成為一個以奇裝異服為癖,留著火紅短髮,頂著陡峭眉骨,臉上有道閃電的妖孽。


1965年後,在他少有的,相對「平和」的專輯《Hours》裡,鮑伊在《周四的孩子》中回憶自己的誕生:「周一,周二,周三,我出生了。」(鮑伊生於周三)但他又唱:「我是周四的孩子。」他感到自己總是超出時代,屬於明天。

在兒童和青春期,這個小男孩的確很早呈現出了叛逆和前衛。


12歲時,他向著名的薩克斯樂手羅尼·羅斯學習,說:「我將來要成為明星。」

15歲,他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樂隊「The Kon-rads」,此時的鮑伊消瘦、蒼白,紅色的短髮高高梳起,尖耳朵像吸血鬼,初具日後使他大放異彩的中性神秘氣質。


也是在這一時期,鮑伊的羅曼史亦出類拔萃,14歲的情人節,有6個女孩同時約他。同一年他和好友喬治·安德伍德為一個女孩激烈衝突,安德伍德誤傷了鮑伊的左眼,導致這顆淺藍色的眼眸括約肌損壞,所以看起來像淡棕色。


> 1978年大衛*鮑伊的環球巡演


這個小事故造成的「金銀妖瞳」也成了粉絲迷戀鮑伊的原因之一,配上他70年代變幻莫測的誇張造型,神秘、嫵媚、致命。


鮑伊不是那種一夜爆紅的歌手。1967年,20歲的他推出了第一張同名專輯《大衛.鮑伊》,這張民謠風格的專輯沒有引起什麼反響。鮑伊一度不再創作音樂,而是對啞劇和佛經產生了興趣。


兩年後,鮑伊回歸,發布了專輯《太空怪人》,燙了個稍顯誇張的捲髮。


BBC在登月報導時播放了《太空怪人》中的音樂,阿姆斯特丹登上月球,鮑威的名聲也隨之而起。巧合的是,多年後,鮑伊的兒子也借著月球迎來事業轉機,導演了《月球》、《原始碼》和即將上映的《魔獸世界》。兩代人的命運冥冥之中在太空交匯。

1971年,鮑伊又有了很大的變化。柔順的金髮披散下來,裙裝,不辨雄雌,歌詞晦澀,嗓音迷離。接著,鮑伊迎來了自己的事業高峰,他在音樂裡化身Ziggy。


雖然剛剛和第一任妻子生下了兒子,但此刻他宣稱自己是雙性戀。搖身成為「華麗搖滾」的代表人物。蒼白、柔弱、美貌、男女通吃的形象在鮑伊身上得以體現。


成名的鮑伊把事業重點轉移到美國。他迅速搭上了自己曾經崇拜並深受其影響的婁·裡德(地下絲絨樂隊成員之一)和伊基·波普(傀儡樂隊成員之一)。三個男人之間曖昧不明的關係,為八卦小報津津樂道。他也吸毒,灌制唱片時,幾天不睡覺。


> 60年代和70年代時期的大衛·鮑伊


到1974年,鮑伊厭倦了「華麗搖滾」和Ziggy,他在一次演唱會上宣布Ziggy死了。


再一次,他拋棄過去,決絕蛻變。在1975年的新專輯《年輕的美國人》中,白襯衫,西裝馬甲,短金髮的鮑伊衣冠楚楚。音樂風格也轉變為在美國更吃香的靈魂樂,帶點爵士色彩,使人震驚。此後,他又開始陸續嘗試電子樂、德國先鋒音樂。

1979年,在接受《花花公子》的採訪時,鮑伊說:「現在唯一使人震驚的是極端,除非你做到極端,否則沒有人會長期注意你。你必須狠狠擊中他們的腦袋。」


也許正是為了狠狠擊中人們的腦袋,鮑伊總是變化多端。這不是沒有風險,新擁躉一茬茬長成,舊粉絲感到被背叛。即使鮑伊,也遇到過備受冷遇的時刻。

> 60年代和70年代時期的大衛·鮑伊


1989年的《鍍錫機》是鮑伊首次的慘敗,口碑和市場雙失利。1991年,不服的鮑伊推出《鍍錫機2》,但遭遇更大的慘敗。

這個外表中性的男人展現了內心的剛強。他年輕時就是如此,在20歲那張《大衛·鮑伊》石沉大海後,兩年後的第二張專輯其實也叫《大衛·鮑伊》(後來又用《太空怪人》這個名字發行)。


事業低迷期,鮑伊繼續以兩年一張的速度出專輯,其間風格又幾經改變。到2003年,他似乎真的老了,人們開始相信他真的退休了。


10年,不再有鮑伊的新唱片。直至2013年,66歲的鮑伊捲土重來,推出了新專輯《第二天》,這個悶聲放大招之舉,嚇到了樂迷。他們沒想到鮑伊還在謀劃著「狠狠擊中人們的腦袋」。這張專輯為鮑伊贏得了第9個全英冠軍專輯。這會是鮑伊的最後一張冠軍專輯嗎?

> 60年代和70年代時期的大衛·鮑伊


1月8日發布的遺作《黑星》也許會創造新的紀錄。「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樣,是一件藝術品。」與鮑伊長期合作的製作人託尼·維斯孔蒂在臉書上寫道,「他給我們帶來了《黑星》,他的離別禮物。」


生命的最後一刻,69歲生日當天,鮑伊發布了最新的MV《拉撒路》。拉撒路是一個滿身生瘡、歷經苦難的乞丐。


亞麻繃帶遮住了鮑伊的金銀妖瞳,他躺在白色的床上吟唱:「仰望上空,我在天堂;我有傷疤,不曾被人看見;我有故事,不會被人偷走;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我。」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在向世界告別。


■本文為藝術與設計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英國搖滾音樂家大衛·鮑伊逝世 曾宣稱是雙性戀
    1月10日,在69歲生日後的第2天,大衛·鮑威走了。消息發布在他的官方社交帳戶上:「經過長達18個月的,與癌症的勇敢鬥爭,大衛·鮑威今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詳去世。」簡短的訃告,引起了世界如潮的悼念。去世的前幾天,鮑威還剛剛推出了他的第26張專輯《黑星》。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推特上寫道:「我是聽著流行天才大衛·鮑威長大的。他是再創造的大師,總是不停向前。」
  • 《我不是藥神》,我的藥,狠狠擊中了我掩飾已久的痛處
    最近《我不是藥神》又一次刷屏了,記得上一次刷屏的電影是《戰狼2》;都是能夠刺激人體荷爾蒙,讓人流淚的電影。看了《我不是藥神》心情非常的低落。估計這部片子傳達的情感,狠狠的擊中了我們掩飾已久的痛處。但是,當強大的國家能夠保護生命的那一刻,我激動不已!我充滿希望,未來,有一天,我也遇到了這種情況。我也會活下來!
  • 大衛戰勝哥利亞,是少年武功好,還是巨人真有病
    牧羊少年大衛打敗巨人哥利亞的故事記載在《撒母耳記》第17章,掃羅迎戰非利士人,巨人哥利亞連續40天每天兩次向以色列人討戰,「你們選一個人出來跟我戰鬥吧。如果他戰勝了我,把我殺死,我們就做你們的奴隸。但是如果我戰勝了他,並且把他殺死,你們就要成為我們的奴隸,為我們服務。」但是無人敢應戰。
  • 誰是大衛-鮑伊?這個男人的死登上了全世界的頭條
    在音樂界和萬眾粉絲扼腕痛惜的同時,這位「搖滾變色龍」的傳奇也給人們以無限遐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大衛·鮑伊的個性人生。(我只是去玩玩啊~~)了,我能唱些其它的嗎?」大衛·鮑伊和自己的一名好友在「女性」的問題上大打出手導致右眼受傷,右瞳孔永久性放大。屋漏偏逢連夜雨,2004年他在挪威奧斯陸演出時眼睛被一根棒棒糖擊中受傷。戲劇般的人生不解釋。
  • 影 《我是大衛/送信到哥本哈根》
    【劇情介紹】 大衛(本·蒂伯Ben Tibber飾)是從小生活在保加利亞勞改營裡面的12歲孩子,外面的世界對於他來說是一個謎。他的父母已經死去,大衛對自己的身世一無所知,在營中唯一給他慰藉的,是一名叫約翰尼斯的大人。但即使這樣,大衛的臉上還是寫著與年齡不相稱的滄桑。
  • 大衛·芬奇新作狠狠打臉那些「天才」破案劇
    現在,大衛·芬奇將FBI調查支援科的起源故事拍成了劇集《心靈獵人》,合作的平臺依然是他的老東家Netflix。這部劇的製作水準和創新精神,在第一季播出後就口碑炸裂。如今第二季已經在Netflix上線。犯罪題材故事在大衛·芬奇主攻電影的時期,一直是他的強項:從《七宗罪》將宗教誡言與犯罪手法的結合,到《十二宮》中變幻莫測的連環殺手,再到《消失的愛人》將婚姻關係嫁接到犯罪故事框架中拷問。
  • 解讀 | 那個你熟悉又陌生的「大衛像」,你了解多少?
    如果要說起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估計十有八九個人都會說起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像」。
  • 瑪嘉烈與大衛,我和你+綠豆
    《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更合我意,每集只有二十來分鐘,畫面比例和電影保持一致,同時又兼具文藝片的某些特點,或許因為FatBall、25都是廣告片的導演,在電視劇的畫面構圖、色調上也別有新意,完全區別傳統港劇。有人說,當人們單純評論一部電影話畫面很好的時候,電影就是失敗的。《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卻內外兼修,很值得一看。
  • 罪與罰 大衛·芬奇
    我想嘲弄人們在電影院燈光變暗而20世紀福克斯的標誌出現時心中帶有的期望。觀眾們總在期望什麼。我的興趣就是對它進行嘲弄。這才是真正的興趣所在。"無論在電影關注的內容還是在影像風格及電影本身情節的發展上,大衛·芬奇的電影都具有鮮明的特色。他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人性與社會的黑暗之處,影像風格則是強有力和震動人心的。
  • 大衛•鮑伊:我已置身天堂 帶著看不見的傷
    大衛•鮑伊1947年生於英國倫敦,身兼演唱者、詞曲作者和唱片製作人等,其音樂遊走於民謠、迷幻、龐克、搖滾、電子樂,並結合電影、舞臺劇、佛學概念和超現實主義嘗試各種曲風,被稱為「搖滾變色龍」,對許多人而言,大衛•鮑伊是「星光俠」,不拘泥於塵世,頹廢又自由,是人們膜拜的巨星。
  • 送書 | 天下歸元:《扶搖》擊中我的是放棄,《帝凰》擊中我的是背叛
    七年之後我是另外一個人,在浮世行走,肩負更多的責任,習慣了紛擾和陷阱,淡化了苦痛與曾經,寫過的所有文字都留下了痕跡,唯獨忘卻了當年的心情。為什麼要寫被所有人愛及被所有人背棄的秦長歌?為什麼要將堅執誠摯如雪如玉的非歡永墮深海?為什麼要令熾烈如火純淨如剛的蕭玦做出最決絕最不可思議的背叛?
  • 你被子彈擊中了嗎?
    要說子彈穿過身體什麼感覺的話,我覺得需要先從其歷史發展說起。鉛球的直徑要比槍孔小,在燃燒時會在槍筒彈起,這對於準確性而言可想而知。大約在19世紀中葉,鉛球逐漸被鉛制圓錐體子彈取代。由於來自黑粉的受熱氣體對於子彈的影響引起子彈會夾住膛線槍筒。這也意味著,其鑽孔更小,也保證了在較遠的距離便可擊中目標。 成熟期:無煙火藥。開槍後濃煙滾滾,嚴重影響人們視線,一直是個問題。直到人們從植物界發現的新物質才徹底改變了狀況。
  • 重讀大衛與歌利亞的故事
    但是,Gladwell提出了他的質疑,這真的是大衛與哥利亞所要表達的嗎?格拉德威爾「用簡單故事,講不簡單的道理」告訴我們,處於下風的人,通過分析自己身處的環境,最後也會變成優勢。【相關閱讀】中國人有句老話,寧為雞頭,莫為鳳尾,從選擇這一刻起,你的價值就已經被定型。
  • 經濟「最彪悍」的城市,深圳不是它的對手,人們削尖腦袋要來這
    無論如何,基本上樣樣俱全,如果熱鬧的城市節奏很快,沒有可以放鬆欣賞景色的地方,到了晚上吃靠窗的話,就可以找到上海的夜晚,那樣華麗美麗的霓虹燈閃閃發光,充滿溫情的熱鬧夜店也到了晚上才熱鬧起來,孩子白天的時候,上海市一座高樓林立的一方霸主,晚上的時候,這個城市又像孩子一樣安靜,無聲地散發其魅力,無論是發展還是風景,讓更多的人承受不了大城市的魅力,一個接一個地削著頭向這個城市走去,最後這個熱鬧的城市帶給人們
  • 原創繪本 I 五顆小石頭(小牧童大衛打敗巨人歌利亞的故事)
    上帝回答了他們的禱告,說,「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小石頭聽不懂,只是默默地流著淚。又過了一段時間,發生了地震,於是整個小溪搖晃得很厲害,這五顆小石頭被晃來晃去不停地撞著別的石頭。於是,他們身上的三個角都被撞掉了。小石頭們非常傷心,他們又向上帝禱告,「上帝啊,我們不是叫 你保護我們,讓我別受傷了嗎,看,現在我們一個角都沒了!變成討厭的圓形了!」
  • 我和你,瑪嘉烈與大衛.
    ,《瑪嘉烈與大衛:綠豆》又是一部讓我窮追不停港劇。曾經,我因為他重新下載了WhatsApp,我不會找他,他也不會找我,但是看著他online、offline,感覺到他還在,似乎也就夠了。認真去看,你會發現他們每句隨口而出臺詞都是別有用心,有意無意地勾起你那些瑣瑣碎碎的回憶。很真實的我和你,瑪嘉烈與大衛。
  • 大衛為何要與歌利亞戰鬥?
    一個牧羊人大衛,聽到辱罵聲很是憤怒,去以色列王掃羅那裡,要求上陣,與這非利士人決鬥。大衛此時還不是戰士,戰士的盔甲穿到身上,都不能行走。而歌利亞是非利士人身經百戰的勇士,身高比正常人高一倍。掃羅本不願大衛去送死,大衛向掃羅講述自己從獅子和熊那裡救回自己羔羊的經歷之後,掃羅才允許大衛上陣。
  • 《瑪嘉烈和大衛·綠豆》
    |改編自香港作家南方舞廳同名小說「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的第四本,故事講述瑪嘉烈與大衛已發展至同居階段,感情落入凡間,要面對種種現實問題。瑪嘉烈與大衛不同,也許她對大衛的愛從來不夠深刻談情三年多已經耗盡兩人激情於她而言,如果不能確定大衛就是那個對的人新選擇未嘗不是一種解脫的方式中年人的愛情會有許多前車之鑑現在要發生的故事也許過去早就發生過可奈人生何哪怕心智成熟後不會輕易犯幼稚病能夠意識到犯錯會犧牲掉自我
  • 《我,喜歡你》顧勝男遭歹徒報復,路晉英雄救美腦袋受傷
    本期話題【《我,喜歡你》顧勝男遭歹徒報復,路晉英雄救美腦袋受傷!】自從趙露思,林雨申主演的都市偶劇《我,喜歡你》上映,觀眾的情緒都被這部劇給徹底點燃了,因為女主角是這兩年觀眾特別喜愛的當紅小花趙露思出演,男主角是非常有實力有演技的
  • 定居成都的法國人大衛:我不是老外 是「本地老外」
    8月30日下午,來自法國的大衛在成都的一家書店開了一場「『本地老外』的酒漾生活」主題分享會,分享他在成都的生活。  【解說】從2005年到四川大學法語系當外教算起,大衛在成都已經生活了14年。大衛一直告訴別人,他不是老外,是「本地老外」。大衛告訴記者,「本地老外」並不一定是本地話說得非常好的外國人,而是要熱愛這座城市,熱愛這座城市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