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語文,到底要怎麼學習?

2020-12-20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青年了沒,ID:A-qingnianleme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本期的文章,來自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她的文章很有深度,我特別喜歡讀。在這篇裡她給出的詳細並具有可操作性的步驟,也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她會告訴大家她是如何把語文教學融入遊戲,融入每日的親子時光的。

再來介紹一下郝景芳。

郝景芳,清華大學本科畢業,本科和碩士都是讀物理,後來博士讀了經濟學。在工作之餘,她也一直堅持寫作,之前出版過六本作品,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也有文化散文集,2016年得到過一個文學方面的獎項:世界科幻雨果獎,因此她也被稱為斜槓青年:既有理科學習,又有社會科學學習,還有文學學習,所以她在跨學科的學習中有比較多的個人感觸和經驗。

01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詩歌

有一次早上帶女兒去上學,跟她聊她在學校學習的詩歌。晴晴小學一年級,每天早晨早讀的時候都要背一兩首詩,小孩子記憶力好,全班都能記下來,開學兩個月已經背了一小本冊子了。

這天早上在路上,晴晴背了一首清朝詩人袁枚的詩,我問她知不知道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她說不記得了。我於是跟她講,學詩有六層境界——

第一層:記憶。也就是能像你這樣,把詩背下來。

第二層:理解。也就是能明白這首詩講的是什麼,例如明白「二月春風似剪刀"講的是柳葉。

第三層:應用。也就是在某些合適的場合,想到合適的詩句,表達自己。(晴晴自己插嘴:是某一天走在馬路上,看到柳葉,就能想起「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嗎?我說:對,你說得沒錯。)

第四層:分析。分析就是要想一想,詩人為什麼這麼寫啊?詩人用了什麼方法啊?詩人這句詩,背後的含義是什麼呀?他的詩裡提到了哪些人哪些事?詩人當時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詩人寫這首詩是什麼心境?

第五層:評估。也就是自己分析一下,這首詩寫得好不好呀?好在哪兒?不好在哪兒?這首詩和其他詩比起來,哪首更好?這首詩的特點是什麼樣的?如何看待詩裡的態度和觀點?

第六層:創作。也就是自己可以寫詩啦。

小晴晴認認真真聽完了,然後問:這是第一層到第六層,那我們是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年學習一層嗎?

我笑了,說:不是的。其實你現在就可以這六層都學習,你現在也可以評價一首詩寫得好不好,也可以創作自己的詩歌。只是你學得越多,你這六層就學得越好,也就能寫出更好的詩。

後來,當我把這段對話說給其他人的時候,其他媽媽感嘆:你這六層總結得可真好啊!我笑道:這哪裡是我總結的啊,這是著名的布魯姆學習金字塔啊。

02

學習能力金字塔與「大語文」

布魯姆學習金字塔,是教育學家布魯姆總結出的學習能力的層次。金字塔底部是基礎能力,金字塔頂端是高級學習能力。越高層的學習能力,越需要調動學習者的主動學習

在我們傳統的學校裡,基本上學習的都是「記憶」和「理解」這兩層,差不多是讓學生聽懂老師說的、記住老師說的,最多是到「應用」這一層,在很多題目裡,把學到的知識用進去。只是應用也往往基於記憶——學生不知道怎麼用,靠刷題強行背下來應用方法。

這種情況下,整個多年的學習過程就變成了「機械記憶肌肉」的鍛鍊,就靠大量重複來學習記憶,稍微一放鬆就忘掉。

但在最近這幾年,情況變了。因為高考改革,語文考試開始越來越靈活,需要有更深厚的素養,也需要跨學科綜合、跟真實場景相連。於是學生開始無所適從了,語文考試變成了最難以捉摸的一科,甚至有「得語文者得天下」的說法。「大語文」由此應運而生,校外機構開始有了用武之地,培訓班層出不窮。

但是,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大語文」就意味著要追求走量,以前的語文背10萬字,現在的「大語文」要背100萬字,在強調擴大閱讀量的時候,把關注點只放在「量」上。

這種情況相當於布魯姆金字塔的底部兩層進一步擴大,擴大成為一個無比寬廣的低矮盤子,以為靠底面積的擴大就能帶來高度的提升。但這是做不到的。底面積的擴大不能帶來高度提升,只有高度上的努力,才能帶來高度的提升。

「大語文」之「大」,在於立體。「大語文」學習真正的精髓要義,是要從一開始就要沿布魯姆金字塔的高度方向去學習。

哪怕在孩子小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分析、評估、創造文學作品,也可以讓孩子感受作品,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也可以讓孩子開始創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的頭腦不只習慣於機械背誦,也能習慣於深度思考。只有千錘百鍊的思考,才能帶來遊刃有餘的發揮

背10000首詩不能成為詩人,只有寫詩才能成為詩人。

03

孩子的高級能力可培養嗎?

如果說新時代的學習是要培養孩子的高階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的高階能力可培養嗎?像語文這麼「玄學」的領域,連成年人都對文章分析沒什麼思路,難道五六歲的孩子能有思路?

可以的,孩子的文學敏感度不弱於成人。

孩子比成年人有更敏銳的共情能力,很多孩子代入到故事裡的時候,會感動或難過得傷心大哭。

孩子也比成年人有更發達的想像能力,當他們聽到一個故事,會自然而然聯想到更多場景。

孩子也比成年人更有好奇心,當他們不明白故事裡人物的做法,會一直為什麼為什麼地問,直到弄明白這背後的緣由。

所有這些,都是大語文學習的起點。

我們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寫作、愛上文史知識,不是靠灌輸,也不是靠頭懸梁錐刺股,而就是靠上面這三點:共情、想像和好奇。我們要做的是帶領孩子進入文本內部,就像進入一個迷宮,然後帶他們去體會情感、聯想創造、刨根問底,這樣,一切的學習都融入思考的過程中了

具體怎麼做呢?

有四點小的訣竅,每一個父母都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讓孩子不知不覺對文本的理解力提升,思考能力提升,表達和創作能力提升。

1)討論故事:孩子最容易感受的是故事。父母可以在親子共讀之餘,和孩子討論故事裡的內容,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對比、提問、改寫、感受、審美、分析:你覺得這個人為什麼這麼做?這裡的描述給你什麼樣的感受?你喜歡這個結局嗎?如果是你來寫,你會寫什麼樣的結局?這首詩跟那首詩有什麼不一樣?

2)用遊戲做練習:可以試著和孩子玩遊戲:你能不能說話比我還誇張?你來試試如何描述一樣事物!你來猜猜我講的是什麼情景!

3)引導創作:孩子的作文不是從看圖說話開始的,也不是從模仿課本範文開始的,孩子的作文是從童年的天馬行空開始的。每個孩子頭腦中都有無數奇幻故事,即使沒有聽眾,他們也自言自語講給自己聽。父母應該做的不是壓抑孩子的創作本能,再讓他們另起爐灶學寫文章,而是引導孩子的奇思妙想轉為清晰的語言敘事,進而轉為紙面上的圖文表達,最終轉向規範的寫作。從天馬行空轉向規範寫作,只需要學習規範;但從無話可說轉向規範寫作,需要的就是痛苦的搜腸刮肚了。

4)背景知識:當父母與孩子一起聽了一個故事、看了一個電影,都可以順便挖掘一下背景知識和人物故事,尤其是其中的歷史背景,孩子不是通過年份理解歷史,孩子是通過故事理解歷史,大語文的要義,也在於理解文本和知識的相互映射。

也許上面的tips還是有點抽象,那我就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討論——

我曾經給小朋友講過《海的女兒》,當時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故事的結尾是悲劇呢?我讓小朋友們思考喜劇給人的感受和悲劇給人的感受,提出悲傷的事情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思考。這個故事也確實是小朋友思考最多的一個故事。有的小朋友難過得不願意再聽童話,或者反覆討論為什麼小美人魚會死去,或者問我:為什麼不能讓女巫把王子變成美人魚呢?——你看,這是一種對於「人」和「美人魚」物種平權的思考了。

遊戲——

我曾經給小朋友講過《魯濱遜漂流記》,我帶著孩子一起拆解了《魯濱遜漂流記》中描寫環境的細節,然後給孩子出了一個小遊戲:你能不能描寫某一個環境中的細節,讓我猜猜這是哪裡?孩子們興趣很高,描述出了非常多場景,有銀行、有臥室、有海灘,其中不乏精準的細節和敏銳的觀察。

在另一個故事《吃字的鯨魚》講完之後,為了讓孩子理解詞語的感情色彩,我設計了一個「詞語大炮」的小遊戲,跟小朋友們相互發射「褒義詞」和「貶義詞」,讓小朋友感受被不同詞語「擊中」時的情緒,理解文學表達。小朋友很開心,有的小朋友在音頻課結束之後在生活裡還和媽媽經常玩。

賞析——

有關文章的書寫,我在《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之後,讓小朋友體會這個故事的開頭為什麼好,然後又給他們講了《簡愛》、《三國演義》、《霧都孤兒》三個故事的開頭,問他們最想聽哪一個故事,讓他們體會故事開頭代入感和驚奇感的作用。

知識——

最讓孩子感到有興趣的一個故事就是《八十天環遊地球》,所有小朋友都會問,為什麼福格先生最後會發現自己多了一天啊?我於是藉此給孩子講述有關地球的知識。而另一個我很喜歡的故事是《高山流水》,從這個感人的知己故事中,我帶孩子們一起感受了中國古典音樂的整體風格,和中國文人之間的知音情懷。

所有這些講解方法,在生活中父母也都可以應用,跟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感受故事的樂趣,一起研究故事、分析故事、感受故事、評論故事、思考故事、創作故事、學習故事,從小小的故事中理解自然歷史、世間萬物、人情冷暖、文字情緒。這就是立體學習語文,鍛鍊孩子高階思維能力的語文學習。

最重要的是,這是孩子喜歡的語文學習。

04

用文學卡讓孩子愛創作

上面講的是我如何給孩子講閱讀課,從閱讀課中引導孩子賞析和理解故事。在50本書的閱讀課中,我提煉了50個文學知識點,每一本書介紹一個文學知識。

其中既有文學體裁——例如神話、寓言、成語;也有文學修辭——例如比喻、擬人、誇張;還有寫作方法——例如對話、模仿、描寫事物;更重要的是,還有一般任何語文課都不教的小說創作元素——例如衝突、懸念、行動、成長、計謀、選擇等等。

這些文學元素孩子能懂嗎?

可以的,不要低估孩子們的理解力和創造力

先不說我的音頻課後小朋友的踴躍發言,只說線下活動,我就曾經用這些文學卡,三次帶領不同的小朋友進行過故事創編,效果都很好。

有一次是在一個企業家俱樂部的活動裡,七八個小朋友一桌,身為成功企業家後代,他們的教育和知識基礎都非常好。我當時玩了一個競爭性遊戲,比拼小朋友編故事的能力,讓每個小朋友想一個自己的故事開頭,每抽出一張文學卡,就讓大家競爭舉手,誰能把這張卡上的文學工具加到自己的故事裡,就獲得這張卡,最後比拼誰獲得的卡片最多。小朋友非常踴躍,每個人都編出了很有個性的自己的故事。

另一次是在廣西一個很貧困的山村學校裡,我把孩子們分組,每個組發了幾張文學卡,讓他們小組創作,孩子們很靦腆,但是每個組都創作出了很精彩完整的故事。

這兩件事加起來讓我內心很動容。故事,是不分地域、不分出身、不分背景,能將所有孩子聚合起來的寶藏

第三次使用故事卡,是給我自己的女兒。

我在家裡跟她一起玩創作的遊戲。我讓她想出主人公,然後每抽出一張卡片,就將這張卡片要求的文學元素加到自己的故事裡。如果卡片是「誇張」,就加入誇張的修辭;如果卡片是「計謀」,就在情節裡加入人物的計謀。女兒編故事,我幫她寫下來。

女兒非常喜歡這個過程。她不僅複習了一些她聽過但是忘掉的知識(例如「擬人是什麼意思」),也讓她有了一次淋漓盡致的創作體驗。最終她口述了兩頁紙的故事,裝訂成了自己創作的第一本小書。她高興地在書架上開闢了一個專區,以後「專門放我自己寫的書」。

05

為什麼要做通識教育

如何才能培養好的寫作能力呢,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給孩子通識教育。

什麼是通識教育?

就是在廣泛閱讀和PBL項目制學習等多種學習形式中,帶領孩子在故事裡遨遊,也在世界各個角落遨遊,我們帶孩子進入森林、沙漠、海洋、宇宙,也帶孩子進入文字、藝術、文明、未來。我們讓孩子得到立體、綜合的知識啟蒙和跨學科的思維啟蒙

為什麼不講「大語文」,而一定要強調「通識教育」?

說實話,如果我開「大語文」班,把我上面講到的閱讀引導和寫作啟蒙做成兒童課,一定火爆,我相信自己在新概念和雨果獎獲得的成績,足夠支持我開一個「大語文」班。但我堅持拒絕。

原因在於,我認為「大語文」只是「通識教育」的一個結果。如果一個孩子通識學得好,她的大語文肯定沒有問題,而且大數學、大科學、大經濟、大哲學都沒有問題。通識教育是奠定孩子總體的知識基礎,啟迪孩子通用的思維方法。這些知識基礎和思維方法對語文學習有益,更對其他所有學科學習有益

我並不希望替孩子決定某一方向,我希望孩子能夠接觸廣泛的知識領域,最終由自己選出自己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對於有志於從事文學創作的孩子,多學科知識是對文學的滋養。而對於有志於從事科學研究的孩子,良好的文字表達是對科研工作的滋養。

因此,我只堅定從事通識教育,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全面發展科學、人文、藝術知識和思維。

我一直相信,當一個孩子,具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思考、純淨的心靈、浩瀚的想像,這個孩子進入任何一個領域都會是頂尖好手。如果ta喜歡語文,ta會是最傑出的詩人和小說家。如果ta喜歡科學,ta可以引領全人類科技發展的方向。如果ta是前沿時尚潮流藝術設計師,那ta能把所有的知識學習,變成最美的視覺探索和風格創造。

我希望孩子首先成為ta自己,然後進入每一個領域,成為頂尖人才

也許有一天,我會親自輔導某個文學創作班級,但那一定是在所有的通識教育學習的基礎之上。因為我相信,文學不是純技巧,而是豐厚心靈的流露。文學就是對這個世界和人心的理解與表達

通識教育,比「大語文」更大。

相關焦點

  • 家長對語文學習的認知誤區:3個常見問題,語文老師給你直接指出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隨著我們家長們的受教育水平逐漸增高,不少小學生的家長,他們是研究生、博士,文化水平、學歷、對教育的認知比小學老師都要高。但是我們要根據孩子們的閱讀需求和能力發展規律,課文按照適齡的原則,從語文要素方面,科學又嚴謹地進行文章選編的,有著清晰的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的設定。我們的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從中該讓學生們學到什麼,理解什麼,對語文學習提供哪些幫助,是有明確的教學方向的。如果在課外閱讀中,沒辦法按照這個方向去理解,那麼課外閱讀只能停留在習慣上。
  • 語文就是語文,分成大語文和小語文,作為家長,你交了多少智商稅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有不少家長在讀了教育專家的文章後,都有這樣的疑問:大語文到底是什麼東西?都在說大語文,現在語文這麼難學,我該如何輔導孩子學好語文呢?
  • 師兄師姐|高考語文130+,原來語文要這樣學
    在這裡,師兄師姐們向高中生展示最真實的大學校園生活,分享寶貴的高中學習經驗和學習資料,是高中生最密切的夥伴。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高中語文」怎麼學,下方有答案 軟硬兼備,用心制勝 ——高中語文學習經驗分享 我是長沙市一中19屆的畢業生胡雍竹,在今年高考中語文取得了
  • 新課改之後,語文之大,到底「大」在哪裡?晨兮給你答案!
    新課改之後,語文之大,到底「大」在哪裡?晨兮給你答案!· 變化六:題型更加注重綜合性,學生需要靈活運用。· 變化七:高考作文要重視議論文,同時不能放棄敘事文。最新一輪的教育改革中,英語、數學等科目難度降低,語文的難度增加,其中試題題量變大,命題範圍更廣,更加注重考生的邏輯思辨能力,重視課外閱讀積累及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 語文學習「靈魂三問」: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
    從援助物資的標語可以看出語文學習的重要,有的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有的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有的寫「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有的只能寫「武漢不哭,武漢加油」。在網上還有「熱烈歡送援漢醫療隊勝利凱旋」標語的圖片,他不知道凱旋本身就是勝利,不勝利怎麼凱旋啊。
  • 學習語文你真的掌握方法了嗎?
    說學習語文很重要,原因就在這裡。一、對學習語文要有正確的認識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嘴裡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這個名稱是從一九四九年上半年用起來的。
  • 語文學習的「能動性革命」如何落地?豆神大語文給出答案
    這兩個場景的研創、研發都是基於對大語文教育和孩子內心世界的深刻理解的,兩者將緊密聯繫、互相促進,未來這將是一場語文學習的「能動性革命」。近日,豆神大語文舉行線下發布會,竇昕再次宣布豆神大語文升級教育體系4.0時代以教研為核心,通過教材、課程體系、豆神魔法世界三點發力。
  • 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學習「靈魂三問」權威解讀...
    語文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學科之一,從咿呀學語、識字認字起,語文就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正是因為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以致大家有時會忽視它的存在。上周我們刊發了溫儒敏教授在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上的報告(統編語文教材怎麼用?閱讀書目怎麼選?24個問題,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權威答疑 | 關注)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為什麼要學語文?
  • 高考語文,所謂通用議論文素材,這樣操作你也能擁有
    所謂的作文難,對於許多考生來說,其實是難在素材上,也就是材料的選擇和運用上。經常有同學和家長問我,能否找到一些通用的素材?把這些素材運用到所有的作文當中。我也曾經想過,到底有還是沒有?如果說有,怎麼就會有許多同學不會用?如果說沒有,確確實實也看到有些同學把素材運用得非常好。
  • 拼音的重要,影響了語文的學習,我們應該怎麼做?
    現在在補習機構都會看到很多小朋友的漢語拼音學得不牢固,如果拼音沒學好,在以後的字詞學習是很困難的,語文隨著教育改革,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而拼音的學習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如果基礎都學不好,就很難搭建很穩固的文學地基。
  • 新課改啟動,「大語文」究竟怎麼學?來聽特級教師公益直播
    大語文時代已經來臨:高考不斷加大對語言建構、審美鑑賞、邏輯思維等的深度考查,而這些恰恰是學生的短板:「不能使用準確的語言進行完整表意」,「缺少必要的嚴密邏輯,不能自圓其說」……傳統語文學習缺乏理性的弊端日漸明顯。那麼,新課改啟動以後,大語文到底應該怎麼學?怎麼教?由山東人民出版社等推出的「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語文可以這樣學」系列訪談正在進行中。
  • 三人行語文孫老師孩子不要進入語文學習兩大誤區
    很多家長,尤其是小學生的家長,會覺得既然孩子在學校裡語文成績還不錯,那麼孩子的語文學習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這是將語文成績直接等同於語文水平了,並不正確。在小學階段,學校語文考試比較重視基礎,而這些是可以依靠機械記憶習得的,平時認真聽講,在考試前認真複習課本,分數基本上都能在90分以上。但是,這樣的分數,其實含金量不高。
  • 顧之川: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
    學生為什麼上學要先學一門語文課呢?語文是學習、生活、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種工具。語文基礎紮實、語文水平高,不僅有利於學習別的項目,也能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精神品質。 那麼語文是一門什麼課呢?我們可以從課程標準來看。
  • 課改深化,「大語文」大在何處
    上世紀80年代初,河北省特級教師張孝純提出要以語文課堂教學為軸心,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大語文」實驗就此推行開來。但其實,「大語文」的觀念一直伴隨著語文教育的發生發展。中國古代的語文教育無所不包,而現代語文教育的發展,就是不斷釐清「大語文」的過程。
  • 原力媽媽I你的孩子為什麼要選擇大語文
    回歸到我們說的語文學科上,立思辰大語文是什麼,立思辰大語文是怎麼樣的……立思辰大語文以為文學史為綱的「大語文」課程體系,結合孟子的「知人論世」思想,主張從時代背景、人物生平入手講解作品,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脈絡,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培養其對事物和人的同情心、同理心以及對美的欣賞和感知能力!大語文的培養孩子宗旨愛上大語文,做有修養的人。
  • 一套圍繞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詞語積累手冊!高效滿足孩子語文學習需求!
    這些字詞的基本功到底該怎麼補呢?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套內容豐富、簡明實用、性價比高,小學生學習隨時能用的——《詞語積累手冊》!書中收錄的字、詞、成語等,全部根據課標、依據教材,完全能夠滿足孩子日常查閱和學習,是一套非常適合小學生的學習型的語文工具書。
  • 語文基礎差,上課如何聽講?提高學習效率,我們需教給孩子3件事
    可是成績差,學習習慣也差,心有餘力不足,學生會認為,語文課沒啥意思,老師也不喜歡我,到底怎麼聽講呢?反正我也聽不懂。家長每天強調,要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上課別開小差。可是怎樣的聽講才叫認真聽講呢?上課不說話,不做小動作,老師讓畫線就畫線,讓朗讀課文就朗讀,這樣是認真聽講嗎?小島老師想說,這也不是認真聽講,學會聽課,是要動腦筋,思考問題。語文基礎差,學習習慣也不好的同學,上課該如何聽講呢?
  • 小學學習資料書到底怎麼選?家長必看!
    現如今,小學學習資料、教輔書多如牛毛,讓家長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一句話:選精不選多!老師認為,基本一個學科選1-2本就夠用了,因為孩子還有家庭作業,再多就會讓孩子感覺到學習壓力,可能會適得其反。那麼,到底哪些小學學習資料書是最有價值,最適合孩子的呢?
  • 火花思維大語文怎麼樣?適合幾歲孩子學習?家長親身經歷告訴你!
    沒錯,火花也有大語文了,還有L3、L4、L5三個階段呢!至於火花思維大語文課程到底怎麼樣,容我慢慢到來,看完你一定會有所收穫!如果你把握不準孩子適合的課程,可以單獨私信我。首先,這三個階段分別是怎麼定位和設置的呢?
  • 你的語文學習準備好重啟了嗎?
    2020年的語文高考有多難?有學生委婉調侃:「試卷印刷質量很好,考場寬敞明亮,我覺得很滿意,表示明年還會再來……」有學生直言不諱:「作文太難了,齊桓公、鮑叔牙、管仲,除了齊桓公我都不認識,更何況他們三人的恩怨情仇……」老師和家長則無奈道:「『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的意義何在?」2020年的語文教學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