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5:38 來源:嶽西熱線 瀏覽:499
本網12月17日訊 「文化自信」凸顯語文價值—— 語文回歸C位
· 2017年:2017版高中新課標對語文學習制定了新的方向,強調文學綜合素養的培養定位。部編版教材主編溫儒敏:未來15%的孩子做不完高考卷。
· 2018年:開始執行新高考政策,語文成為拉分王。
· 2019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
高考改革語文7大變化——「大語文」已成趨勢
· 變化一:語文試題的題量會加大,題型將更加注重閱讀量和閱讀速度。
· 變化二:命題範圍將大大擴展,學生需要加大課外閱讀量了。
· 變化三:試題內容重在考察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
· 變化四:加強了對課外閱讀的考察,包括經典閱讀、閱讀面與閱讀品味,這部分的分值還會加大。
· 變化五:文言文題型難度加大,文言文要1+X,考課內的一篇古文,然後配上四、五篇課外古文。
· 變化六:題型更加注重綜合性,學生需要靈活運用。
· 變化七:高考作文要重視議論文,同時不能放棄敘事文。
最新一輪的教育改革中,英語、數學等科目難度降低,語文的難度增加,其中試題題量變大,命題範圍更廣,更加注重考生的邏輯思辨能力,重視課外閱讀積累及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這就說明,傳統的語文學習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教育改革要求,以閱讀為導向,提升孩子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綜合能力的「大語文「學習應運而生。
新課改中關於 「閱讀」的知識點,你了解多少?
閱讀數量,2019小學各年級閱讀要求中,一年級學期閱讀量不低於2萬字(優秀4萬字),六年級學期閱讀量不低於55萬字(優秀110萬字);
閱讀範圍:統編教材閱讀中的知識點僅佔高考試卷中的60%,另外還有40%的閱讀需要課外補充;
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這就要求在同樣的時間內,需要更快速的閱讀和理解題目;
閱讀目標,掌握基本閱讀方法,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300萬字,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閱讀中學會獨立思考,具備理解、鑑賞文學作品,陶冶情操,發展個性等能力;
大語文與傳統語文,到底「大」在何處
傳統語文:以課本為主,偏重語言學習,主學拼音、組詞、造句、修辭、詩文、寫作、現代文等知識點的拆分學習,以應試為主,強調「知其然」,講究「立言」。
缺點:內容局限,缺乏整體意識,語言精髓及語言魅力輸出不夠,以「背」和「寫」為主,較為枯燥,導致很多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大語文:偏重文學浸潤,著重閱讀、鑑賞、思維、品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涵蓋面廣,追求文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雙重提升,以「知識的遷移性」引導為主,強調「知其所以然」,講究「立人」。
優點:鍛鍊學生的發散思維、邏輯思維,知識涵蓋面廣,提升學習興趣及文學修養,塑造良好品格,建立遠大目標。
總結來說,大語文的「大」,體現在「立意大、知識大、影響大」三大方面,通過大語文的學習,跳出傳統教材和教學模式,讓語文不僅僅只是一門學科,而是眾學科之基礎和根本,語文也不僅僅是語言和文字的掌握,更應是關乎個人成長和家國情懷的偉大事業。
晨兮大語文如何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縱觀目前市場上的大語文教培機構,雖然都是掛著「大語文」的頭銜,但實際的教學內容和課程依然走的是傳統應試教育的邏輯,以掌握知識點和提升分數為主目標,忽略了大語文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晨兮大語文總結了行業內大語文培訓的優勢與弊端,推陳出新,集結了行業內權威的專家團隊,打磨出一套真正契合「大語文」精髓的「5乘4」課程體系,同時研發出一套獨具特色的「四類十二大」核心教學法,實現了「產品原型與產品落地」的完美結合。
「5乘4「教材大綱主題編碼
學期採用五大課程專題,四課循環,三讀一寫的教材大綱編排模型,達到閱讀、寫作、思維、品質的綜合素養螺旋式上升。將文學浸潤+閱讀解析+思維寫作創設性融入晨兮一堂好課當中。
文學浸潤:精選120本中外名著,在文學的浸潤裡,積澱文學素養,錘鍊品質,開拓視野。
閱讀解析:通過名著名篇精讀解析,進行閱讀方法引導與答題技法詳解,觸類旁通,提升閱讀解題能力。
思維寫作:在閱讀中積澱素材,在解析中習得寫作技法,形成思維導圖與框架,自然而然落筆成文。
「四類十二大」核心教學法
「趣味教學法」趣味內容、互動教學、多重激勵
特點:課件內容運用大量卡通圖片和視頻元素營造畫面感;設置遊戲、角色,代入故事等互動教學調動課堂氛圍;採用閱讀打卡、積分、明星學員等激勵機制進行高效學習。
「情境體驗法」浸潤課堂、主題課堂、社會課堂
特點:以故事為主線,代入多重情境,著重「五感」體驗;巧設詩詞、對聯、朗讀、穿漢服體驗等主題活動,寓學於樂;組織遊學、探險、社區服務、文化宮科技等戶外延伸課堂,讓孩子走出課堂,知行合一。
「思維訓練法」閱讀思維、表達思維、考點思維
特點:以名家名篇鑑賞為主進行導入學習,培養孩子閱讀思維;以圖片、文字為載體,進行頭腦風暴,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和表達思維;選取各階段知識重難點,講練結合,培養孩子考點思維,提升語文成績。
「多元表達法」語文實踐化、語文工具化、語文生活化
特點:通過名著閱讀的文學浸潤,在提升孩子思維、口頭、文字,成績等綜合能力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對孩子的審美、交際、職業發展、文化傳承等產生深遠影響,塑造擁有正向人生觀、價值觀的人格魅力,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此心安處是晨兮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作家毛姆說:養成閱讀的習慣實在受益無窮。很少運動能讓你在過了盛年之後仍能從其中獲得滿足,很少有遊戲能不需同伴而獨自玩,唯有閱讀,可以隨時隨地開始,又能立刻放下。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想要平心靜氣的看一會書,對很多人來說尤為奢侈。但對於晨兮的孩子們來說,這種奢侈可以成為日常,除了上課時間老師帶領孩子們閱讀名著,解析名著,在課外,晨兮閱覽室裡2000本中外名著,孩子們可以隨時過來閱讀學習。
這裡有舒適的座椅,有老師在旁邊解惑答疑,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他們成了晨兮最美的一道風景線,他們也是爸爸媽媽心目中最美的風景線。
讀書是令人愉悅的,這一點從晨兮孩子們的表情裡我們看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