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東莞疾控】;
近日寒潮來臨,號稱「禦寒神器」的自發熱內衣廣受消費者歡迎,經檢測,自發熱內衣溫度升得快,降得也快。「根本起不到(宣傳所說的)保溫作用。」專家介紹,相同重量下穿得越蓬鬆越保暖;相同蓬鬆度下越厚越保暖。
權威檢測:
內衣面料升溫明顯
記者從網上購買了兩套熱銷款自發熱內衣,價格都在百元左右,商品詳情頁上註明,兩款內衣的面料為「吸溼發熱纖維」。記者將它們帶到了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工作人員按照相關國家標準,對其進行了檢測。
測試結果顯示,兩款自發熱內衣最高升溫值分別達到9.5℃和7.6℃,遠超標準要求的4℃。而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這一項,標準要求大於等於3℃,兩款產品一款為3.8℃,剛剛達標,而另一款為2.8℃,並未達標。
專家:
自發熱內衣升溫快降溫也快
實驗結果,自發熱內衣確實能夠升溫,但專家表示,實驗室數據與實際應用並不能完全劃等號。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究員張挺表示,吸溼發熱纖維的評價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因為實際生活中達不到90%的溼度。
除了檢測標準有待完善,從實驗數據圖還可以看出,兩款送檢的自發熱內衣,都是在檢測開始5分鐘左右溫度達到峰值,隨後溫度便開始下降。30分鐘內兩款產品的溫度都經歷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變化。
專家指出,這是因為測試環境溼度一直維持在90%不變,當自發熱內衣的纖維吸溼飽和了,就會停止吸溼發熱,轉為吸收人體熱量,釋放溼度。也就是說,自發熱內衣溫度升得快,降得也快。
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主任王寶軍表示,自發熱內衣四五分鐘或者是五六分鐘吸溼發熱,然後就會迅速下降溫度。當達到二三十分鐘的時候,織物基本上就不會再產生熱了。咱們說它溫度提高了2℃、3℃或者幾攝氏度,也就是一會兒時間,然後就恢復原狀。王寶軍表示,自發熱內衣根本起不到保溫作用。
選擇保暖衣物兩個原則
那麼,面對著入冬以來的最強寒潮,我們究竟該如何穿搭,抵禦嚴寒呢?
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主任王寶軍表示,同樣的重量,比如都是500克,有的衣服可能是3毫米厚,有的可能10毫米厚。10毫米厚的比3毫米厚的要保暖,因為它含的空氣多。空氣在服裝裡起了一個隔熱層的作用。所以同樣重量的情況下,越蓬鬆越保暖。同樣蓬鬆度的情況下,越厚越保暖。
那麼小編考考你——
穿一層厚衣服暖和
還是穿三層薄衣服暖和?
正確答案是:穿三層薄衣服。
保暖這個事情其實非常複雜,絕對不是裹一床厚棉被就代表暖和。
人覺得最舒服的溫度就是自己的體溫,在體溫溫暖了貼身衣物後,熱量會繼續往外傳播。同時外層衣服夾層中的冷空氣會與相對暖和的空氣不斷對流。在這個對流的過程中,熱量不會大量散發,進而保證人體的溫暖。
衣服層數越多,衣服和衣服之間的空隙就越多,這樣的空氣對流就越多,那麼人就會覺得越暖和。
冬季戶外穿衣法則
排汗層
這是最內層,主要功能是保持皮膚的乾爽,以防出汗吹風導致感冒或是帶走大量熱量,所以最內層穿衣看重的是透氣性。
保溫層
這是中間層,這一層起到儲存溫度,鎖住溫度的功能,可以穿一些加絨衣服或羊毛衫等。
防風、防水層
最外層的作用就是防風擋雨,可挑選一些衝鋒衣或者防水的外套。
所以冬天並不是穿得越多越好,
保暖內衣也不是越厚越保暖,
冬天穿衣是有技巧的。
學下上面那些技巧,
就會像隨身攜帶一個保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