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人的腳步尚未走近,茶香便充盈在颯爽的涼風中,灌入了每一位來訪者的心腦裡。
    舉目四望,遍布的青翠畫滿了道路兩旁的山頭;定睛一看,點綴在茶園裡的村民們像一隻只勤勞的蜜蜂,在一顆棵茶樹中遊走。
    原來,這是鳳慶縣鳳山鎮水箐村的村民們正在收穫秋茶,綻放在枝頭等待著採摘的嫩芽,萌發承載著當地居民的脫貧致富夢。
    冰島村、昔歸村、馬鞍山村……在中國最大的產茶市、大葉種茶最大生產基地、最大紅茶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普洱茶原料產地——臨滄,水箐村的場景,在2.4萬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比比皆是、生生不息。
    事實上,臨滄以茶為基,發展綠色產業拓寬致富路的火熱當下,與37年前的名家期盼有著跨越世紀的呼應:1982年,當代茶聖吳覺農就發出了「在臨滄地區建立世界一流大茶園」的設想,現在,夢想正在落地為現實。
    大葉種茶獨領風騷
    茶葉,已是臨滄市最具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頭頂「普洱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國紅茶之都、中國滇紅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和中國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等光環的臨滄,有茶園種植面積150萬畝,全市實現茶葉總產量13.6萬噸,茶葉產業綜合產值203億元。
    茶園面積佔全國的3.2%,佔雲南省的23%,居雲南省前列;茶葉產量佔全國的5%,佔雲南省的30%,居雲南省首位;紅茶產量佔全國的20%,佔雲南省的60%,居雲南省首位;普洱茶原料佔全省的37%,是全國最大的普洱茶原料基地……一組組統計數據,已無聲勝有聲地描摹出臨滄茶葉產業的「重量」和「質量」。
    數據之外,臨滄茶葉更大有可觀。作為雲南大葉種茶的原生地,當地獨有的勐庫大葉種茶作為國家級良種,位居雲南大葉茶榜首,是中國茶界專家公認的「大葉茶品種的英豪」「雲南大葉種茶的正宗」。
    錦繡茶尊。臨滄市委宣傳部供圖
    由於臨滄茶葉大都生長在瀾滄江、怒江流域雲霧繚繞、森林茂密的高山生態環境中,是天然的原生態、無汙染茶葉,有建立世界一流的無公害和有機茶生產基地的良好基礎,因此,其境內普遍種植的勐庫大葉茶,內含物質遠遠高於其他品種,有「茶之味精」的美譽。
    此外,在上世紀80年代初,臨滄市茶葉專家就研製開發了在國內具有領先地位的雲南大葉蒸青綠茶,產品經國家茶檢中心化驗審評結論為:「品質較佳,超過了浙皖等地高檔炒青綠茶,可與中小葉種名優茶媲美」。
    蒸青綠茶的加工,首創了降低雲南大葉種綠茶苦澀味的獨特工藝,產品回味甘甜,被世界著名茶葉專家陳椽教授譽為「原壁歸華,更新換代,形質並茂,還我國飲」的美稱。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現在,臨滄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蒸綠茶生產加工基地,蒸綠茶成為雲南大葉綠茶的一朵奇葩。
    「滇紅之鄉」享譽世界
    80年,對於陪伴人類生存飲食久矣的茶葉來說,不過是歷史浩瀚篇章裡的白駒過隙一刻,然而,80年,也可以創造和成就茶葉界的輝煌。
    1939年,馮紹裘大師在臨滄市鳳慶縣創建順寧實驗茶廠,成功試製出滇紅茶,首批銷往英國倫敦,便獲得具有「祁門紅茶之香氣,印錫紅茶之色澤」的美譽,創造了當時的茶葉拍賣最高紀錄。
    「新滇紅的出現,使國茶進展無形提前了二十年」,吳覺農先生曾這樣評價滇紅問世。事實也證明了大師的判斷——「滇紅」自誕生以來,以其獨特的香高味濃而著稱於世,又以其獨具的形美色豔而馳名中外,與印度、斯裡蘭卡、肯亞茶相抗衡,曾三次在倫敦市場奪得國際最高價位。
    特別是「金芽茶」問世以後,以每磅500便士的價格轟動了國際市場。1958年,被國務院辦公廳指定為專用外事禮茶,獲得了茶界的至高榮譽;1986年,「滇紅」特級工夫茶作為外事禮茶由時任省長和志強贈予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跨入新世紀,中國「滇紅」成為雲南茶葉產品中受國內外公認的知名品牌,名冠全球。
    2010年,滇紅集團生產的「中國紅」和「早春綠」被雲南省人民政府作為國禮贈送斯裡蘭卡總統和總理;2013年,「印像中國·滇紅皇家品茗會」在英國倫敦皇家肯頓宮舉行,同年英國卡特裡娜公主訪問滇紅集團,授牌並建立了「中英友好茶園」;2014年,滇紅茶傳統製作技藝及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5年,滇紅集團生產的「中國紅」紅茶被雲南省人民政府作為國禮贈送來訪的英國劍橋公爵威廉王子;2019年9月21日,在臨滄茶葉節拍賣會上,一兩「中國紅」在經過多次舉牌後,被競拍者以超過20萬元的價格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