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身體好的時候,是不會想到自己的身體的。當生病的時候,纏綿病榻之上時,發出感嘆:
健康最重要,平平淡淡才是真。
自古以來,凡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名言,都是曾經「纏綿病榻」的先人們發出的感慨,當有此言說之時,大多都為時已晚。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
孝順。因為真正孝順的人沒幾個;轉點錢給父母並不能代表你孝順,陪伴父母,不忤逆父母,讓父母心情舒暢,孝順的重點是一個順字,要有實際的孝之行為。從小我們被教育要
知足常樂,因為人們總是慾壑難填;從小我們被教育要
勤懇踏實,因為人們總是心猿意馬。從小我們被教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人們總是「享受」惡習,遠離「善舉」。從小我們被教育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因為害人之心的人比助人之心的人多。人性是複雜的,惡向膽邊生,哪怕是身邊的人,好一點的人,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壞一點人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也不希望你過得好。嫉妒是一棵毒瘤,十人中九人身上有著癌細胞。主席說要
夾著尾巴做人,翹尾巴的人是沒好下場的,就象長得漂亮的姑娘穿著裸露招搖過市必惹好色之徒垂涎一樣。好一點的人,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如何讓他希望你過得好,也希望你過得比他好呢?君子
厚德載物,自己好了,幫助他們一起好。就象周公建立沒有圍牆的公園,讓所有的百姓都能享用到他的「私財」。古人說「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同樣這是一句很難做到的話。當你比你身邊的人優秀,但優秀的差距還不太大時,人們就是這樣的心理: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當你優秀到與他天差地別時,他希望你過得好,也不介意你過得比他好, 逢人他會說:他認識你,當年你們在一起的時候怎麼怎麼樣。所以,別人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你的優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古人還說了:
一升米養出個恩人,一鬥米養出個仇人,一味的付出,容易助長人心的貪婪與惡念,所以古人又說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你自己發展了,不要忘了把讓你發展的那個「能」分享給你身邊的人,但古人也說
幫急不幫窮,不要直接把錢財送給窮人,使其不勞而獲。
古往今來,凡有成就者,不外乎四個字:「因人成事」,我們所擁有的財富、能力,都不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靠了很多人的幫助,對你好的人是從善一的一面來幫助你,對你壞的人,是從惡的一面來磨鍊你,使你動心忍性,增益己所不能。我們赤條條地來,也要赤條條地走,如果你成功了,得到了財富,不要敝帚自珍,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先回抱那些幫助過你的人,祝好人一生平安,再回抱整個社會,如果你回饋於社會,帚是珍帚,如果你認為那是你自己的,憑什麼要給別人,那個帚就真是敝帚,人們將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甚至不希望你過得好,到了這地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呵呵,夠你吃一壺的了。
自古被傳誦的那些名言,恰恰是人們做不到,才流傳至今,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以此作為對世人的警醒,那裡面苦口婆心,包含著成長的密碼與智慧。人們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把這些名言好好消化,也能成為人上人,當然這個人上人沒有階級的意思,而是從自我成長的意義上來詮釋。
夾著尾巴做人,厚德載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象周公一樣,建立一個沒有圍牆的園林,大家一起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