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討好年輕人的潮牌,註定被年輕人遺忘

2020-12-22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婷婷

來源:資本偵探

潮流品牌有多風光,從泡泡瑪特的上市成績中就可見一斑。

2月11日,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其在招股階段就超購近356倍,暗盤階段一度漲超100%,上市當天最終取得收漲79.22%的成績,總市值逼近千億港元。這個成立十年、近兩年才剛剛冒頭的潮玩企業,憑藉著單價59元的盲盒,賣出了17億元的年營收與近千億市值。

年輕人的購買力令人驚嘆,更誇張的是資本對其的狂熱追捧。與實際營收規模相比,泡泡瑪特近千億的市值顯然有些過高了,但即使質疑聲不在少數,資本還是堅定表現出了對潮流經濟的看好:國金證券分析認為,潮流玩具市場未來五年預計增速超過晶片行業。

潮流品牌有多落魄,從潮流鼻祖I.T的退市中也能感知一二。

同樣在港股市場,就在泡泡瑪特高調上市的四天前,潮牌鼻祖I.T宣布獲創辦人及私募基金CVC聯合財團私有化要約,其他股東的股權將以每股3港元註銷。曾經風光一時的潮流集團就此結束了15年的資本生涯,黯然退場。

即使是受私有化消息影響,I.T股價短線拉升約一倍,其市值也不過33億港元——其2019年總營收為77億港元,遠高於泡泡瑪特的營收規模。

兩代潮流品牌,恰好在港股市場完成了一次代際交接,分別走向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資本不一定懂潮流,但資本相信年輕人的判斷。在年輕群體用腳投票之後,初代潮流帝國I.T丟失了年輕人的喜愛,也丟失了資本的期待。但面對「花心」的年輕人、「見風使舵」的資本,泡泡瑪特又能風光多久?

潮流易逝,年輕人的生意不好做。

被一代年輕人餵養

年輕人的潮流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

在盲盒誕生之前,潮玩界的「老大哥」還是以日本動漫IP創作的手辦。日本動漫文化影響下,中國市場玩家們也對手辦充滿了熱情:2018年4月,全球規模最大的手辦模型展之一Wonder Festival在上海舉辦首屆預展,VIP門票在24小時內售罄。

以日本二次元文化為標籤之一的B站也享受到了手辦的紅利,其在2018年9月上線會員購平臺,在2018年就有超過100萬人在B站上購買手辦模玩類商品,2017年時B站一款2233娘限量手辦更是拍出98億元的天價(最終因惡意競拍未能成交)。

正因為手辦的價格較高,為其剁手的年輕人之中流傳著這樣的自我調侃:「肥宅家裡一面牆,北京二環一套房,肥宅家裡兩面牆,馬爾地夫海景房。」

這也側面體現出手辦有著極大的產業價值,作為動漫產業的重要一環,手辦是動漫版權方商業化的主要手段。「高達」系列創作者富野由悠季就曾表示:「現在製作高達動畫片就是為了賣手辦。」

因此,手辦產業的發展也與日本發達的動漫文化息息相關。2000年前後,進入新世紀後日本動畫行業處於低迷時期,轉而在畫風和人設上尋找突破,一大批以美少女為題材的動畫遊戲作品在這段時間問世。日本手辦御三家之一GSC就成立於這一時期,並通過拿下了Fate系列和初音未來的獨家版權,一躍進入日本手辦廠商第一梯隊。

隨著產業的發展日本手辦受眾已經逐步擴展到泛二次元愛好者,但是,其最核心的購買力仍來自於喜愛美少女動漫的「宅男」們。

發展已久的日本手辦以及風頭正盛的盲盒,都屬於潮玩領域,而這只是潮流經濟的冰山一角。除了潮玩之外,潮流服飾也一直受到年輕人的追逐,在這一賽道,不得不提到初代潮流帝國I.T。

回到15年前,I.T也曾是資本市場最亮眼的「弄潮兒」。2005年時,I.T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公開發售部分獲得873倍超額認購,火熱程度與如今泡泡瑪特相比也不遑多讓。

在過去十餘年,I.T在港澳、大陸都掀起了一陣潮流風暴。其成功首先得益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它以店中店的創新模式,引進了一系列當時還未入駐香港、大陸的品牌服飾,設立大I.T——主要關注在世界範圍內走紅的一線設計師品牌、小i.t——主要關注更年輕化、低價的日韓潮牌兩大分支業務線,並且自主創立5cm、b+ab以及izzue等品牌。

頂峰時期,I.T集團旗下擁有超過300個代理品牌和超過10個自創品牌。簡單來說,I.T為潮流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潮流品牌的大集合。

I.T的火熱還有另一個大背景,即在20世紀初,正是香港娛樂產業最發達的時期,尤其大陸年輕人深受香港娛樂文化影響,來自香港的I.T也因此成為了大陸年輕人心中「潮流」的代名詞。

女神邱淑貞的加持也為I.T增添了許多光芒。邱淑貞1999年嫁給了I.T創始人沈嘉偉,此時她已經三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在香港、內地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邱淑貞成為I.T老闆娘之後,擔任買手,親自飛赴歐洲、日韓為公司挑貨。利用名人效應,邱淑貞成為了I.T的帶貨王,進一步為I.T打開了銷量。

總的來說,I.T、Joyce、連卡佛等第一批潮流企業興起的本質,是在香港文娛產業鼎盛的那個時代裡,潮流界同樣推崇香港審美風格,I.T等企業順風而起,引入並自建了一批潮流品牌,填補了當時潮流市場的空白,從而建立起了自己的潮流帝國。

I.T的成功背後站著的是一批追捧香港潮流文化的年輕人,日本手辦的背後是一批熱愛日本動漫的年輕人——但這批年輕人總會老去。

被一代年輕人拋棄

「潮流」這兩個字眼,都代表著流動、變化,這也揭示出潮流快速迭代、很難長久的特點。

潮流易逝,其中的一個底層邏輯在於,潮流幾乎與青年文化劃上等號,但在不同的環境、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不同代年輕人,有著各自不同的喜好。隨著年輕人之間代際交替,被追逐的潮流也一再變化。

以手辦為例,其市場規模依舊可觀,但一個客觀現象是,2000年後那批最狂熱的日本動漫粉絲,現在已經進入了中生代,這也意味著手辦的核心購買力偏向老化——Wonder Festival的主辦方海洋堂稱,其顧客平均年齡已經達到40歲。

面對平均40歲的顧客群體,海洋堂似乎很難再將其售賣的手辦稱之為潮流,只能選擇向年輕品牌尋求幫助。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在一次演講上透露,海洋堂社長近兩年頻繁與他溝通,並邀請泡泡瑪特作為第一個參展Wonder Festival的外國品牌去到日本。

海洋堂社長、以及許多手辦愛好者難以理解的一個問題是,Molly這一個沒有內容支撐的IP,為什麼能讓這麼多年輕人為之瘋狂?

但實際上,脫離動畫劇作,或許正是Molly能成功破圈的原因之一。這意味著其受眾沒有限制,且不需要經歷較長的IP沉澱時間,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理解門檻。再深挖一層,這背後所體現出的消費者心理,與在碎片化媒體環境中成長起來的Z世代所具備特點之一——缺乏耐心——非常吻合。

Wonder Festival展覽現場

Z世代成為了把握潮流方向的關鍵人群,他們在日本手辦與泡泡瑪特盲盒中做出了自己的偏好選擇,也宣判了初代潮流帝國I.T的落伍。

I.T以及Joyce、連卡佛等買手店,靠代理國外優質品牌發家,但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下,海外品牌紛紛採用直營模式加碼中國市場,同時Farfetch等海淘網站逐漸流行,買手店「代購」模式的生存空間被一再擠壓。

從底層邏輯上來說,I.T的失勢是因為消費環境變化及新一代消費者能力的進步,讓消費過程中的信息差被彌補。

此外,I.T如今在市場遇冷的另一大關鍵原因,是隨著香港娛樂產業沒落,新一代年輕人對「港風」的喜愛度大大降低,即便是邱淑貞加持,I.T所代表的港風潮流已經稍顯老派。I.T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從2017年開始,其先後邀請了吳亦凡、林允、孟子義、王俊凱作為集團或旗下品牌的代言人,但這依舊沒有從根本上扭轉I.T的頹勢。

I.T在當下年輕人心中失寵的另一個原因是,是其價格定位相比於快時尚以及大多數國產潮牌更偏高。沈嘉偉曾強調稱「我們的目標消費者需要的不是便宜的東西,而是不斷更新的產品」, 但實際上,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性價比也是影響消費決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與潮流品牌受眾的下沉有著一定關係。天貓數據顯示,GenZ潮流市場消費人群規模同比增速267%,消費件數同比增速441%,消費件單價同比增速-1%。三-六線城市的潮流消費增速大幅領先於一、二線都市,下沉市場的追潮潛質正在被開發。

消費件單價的下跌,以及消費人群的下沉,都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沒那麼願意為潮流花高價——舉例來說,泡泡瑪特59元一個盲盒的低門檻,是其能快速走紅的一個先決條件。

根據華興資本所做的一個「超5000人定向問卷」,Z世代具有的四個標籤是:「懶」、外貌協會、擁抱民族品牌、追求小眾。華興認為泡泡瑪特完全符合這四個特點,因此接受短期溢價以25億美金的估值對其投資。

事實證明泡泡瑪特確實精準地抓住了當代年輕人的喜好,而海洋堂、I.T等曾經輝煌一時的企業,卻或多或少誤判了新一代年輕人的標籤,或是缺失了迎合新一代的能力。

對所有消費品牌來說,「年輕化」始終是一個大方向。但「年輕」,在不同時期本就對應著不同的解讀。

在年輕人快速燃起又快速冷卻的熱情下,每年曇花一現的潮流品牌不知凡幾,但真正做到「長青」的企業卻屈指可數。如何持續籠絡每一代年輕人,將潮流延續,是每一個潮流品牌需要面對的終極問題。

如何延續潮流?

最值得借鑑的經驗或許來自「潮鞋」,這是一個經久不衰、且品牌相對穩定的潮流分類。

去年,潮鞋市場在國內爆發,得物在1月、4月連續完成兩筆融資,進入獨角獸行列,另一潮鞋交易平臺Nice也在6月完成D輪融資,7月末,全球球鞋、潮流單品交易頭部平臺GOAT宣布進軍中國市場。今年,大小巨頭繼續加碼,4月,天貓潮品上線,匯集了球鞋、衣服等潮流品類;拼多多8月宣布「多多潮鞋館」將對頻道內潮鞋進行一個月的定向補貼。

資本與企業的持續加碼,來源於年輕人對潮鞋的持久熱愛:今年6月,Dior與Nike推出Dior x Air Jordan 1 High OG聯名款運動鞋,一共8000個中簽名額,吸引了超過500萬人參與抽籤,在線上開啟預售時,StockX平臺上對該鞋的競價已經高達3.8萬美元。

在全球範圍內,潮流人士對Air Jordan的偏愛已經無需贅述。這背後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Nike作為一個已有近50年歷史的品牌,時至今日,為何能依舊被年輕人追逐?

此外,另一個成功穿越周期、值得研究的品牌還有樂高,其已經有近90年歷史,但在潮玩領域依舊風頭不減。

Nike與樂高,都屬於潮鞋和潮玩領域最重要的玩家。但Nike和樂高卻不能被簡單定義成潮流品牌,他們開創並引領了一類潮流的發展,並逐漸在品牌中增持了更強的文化內涵。

這也為更廣大的潮流品牌們提供了一個方向,做創造者而不是追逐者,做文化而不是做潮流。

回顧Nike的發展,其除了在產品上進行技術創新,營銷方式也較為獨特。Nike的營銷風格,比起突出產品更側重於對人物的深層次刻畫,其廣告主人公不僅包括麥可·喬丹、泰格·伍茲等運動明星,還包括了不少平凡的體育愛好者。正是靠這樣的營銷方式,結合與體育賽事、俱樂部的緊密合作,Nike不斷將自身品牌與籃球、體育精神綁定。

另一方面,為了盤活銷量,Nike不斷通過聯名產品刺激市場,並豐富、鞏固品牌內核。僅今年,Nike就與日本潮流品牌Sacai、READYMADE、加拿大說唱明星Drake、奢侈品牌Dior等推出了聯名款,快速地推陳出新,讓Nike動態地滿足了年輕人不斷變化的喜好。

在年輕潮鞋愛好者心中,Nike被視為運動文化的代名詞之一。這樣的品牌力量,是支撐Nike潮鞋持續在一代代年輕人心中掀起風暴的核心原因。

樂高也是積木文化的開創者。樂高的經營理念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Lego System」—— 玩具製造商不應只開發短暫佔據市場的一次性產品,而應該開發一種不同玩具之間互相關聯的綜合體系,這樣一個體系才能夠形成重複銷售,而且不會因為推陳出新而失去原有產品的趣味性。

這一概念支撐著樂高搭建自己的玩具樂園。基於「Lego System」體系,樂高不斷擴展IP內容與玩具主題,如經典IP星球大戰、哈利波特,與近兩年推出的老友記等熱門系列,這些多樣化的主題持續地為樂高吸引著消費者的關注。

樂高的這一玩法,也為泡泡瑪特帶去了很多啟發。

王寧說過,現在這個階段泡泡瑪特更希望成為一個像樂高一樣的公司。「樂高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不只是賣玩具,在我眼中,它就像科技公司一樣,它誕生了一個系統,誕生了一門語言,然後所有的IP,跟它合作得用它的語言再寫一遍。」

創造性、引領性,以及不斷地豐富與迭代,是樂高、Nike等長青的潮流品牌所具備的獨特能力。

創造潮流當然並不容易,以泡泡瑪特為例,其創造出了盲盒這一新玩法,但如何持續豐富盲盒的內涵與內核,給予其穿越周期的力量,是泡泡瑪特還需思考的問題。

潮流易逝,能穿越周期的是文化,但從潮流到文化,走通這條路並不容易。

相關焦點

  • 年輕人喜歡的潮牌有哪些 2018時尚潮牌排行榜
    縱觀潮牌圈,年輕人喜歡的潮牌有哪些?這些時尚潮牌的引人之處又在哪呢?下面整理了2018年輕人喜歡的時尚潮牌。CRZCRZ將時裝與潮牌創新結合,單品設計會融入一些潮趣元素,衣服色彩大多來源於自然色彩,結合著混搭穿法,叛逆又有味道,開創 「時裝潮牌」的全新領域,從「頑」的態度衍生出「時裝潮流,藝術趣味」為核心的品牌風格,在生活裡玩出藝術感和幽默感。
  • 年輕人喜歡的潮牌有哪些?2019時裝潮牌排行榜一覽
    有別於老一輩人「實用」的思想,當下年輕人更注重個性的彰顯及靈魂的自由,潮牌滿足年輕人把態度穿在身上,成為人群中出類拔萃的存在,成為各界潮人們追求的對象,寧可不吃,也不得不潮。那麼時下年輕人喜歡的潮牌有哪些呢?小編已為你整理了乾貨,趕緊過來入坑吧。CRZCRZ是一個主張Live It Out Loud (活出聲音)品牌價值的時裝潮牌,很受當下年輕人的喜歡。
  • 俘獲年輕人喜愛的十大潮牌,這份攻略你一定要收藏
    在文化傳播速度日趨加快的全球街頭文化浪潮中,潮牌以其個性突出、時尚新穎的特點深受90後、千禧一代的喜愛,甚至已逐漸成為他們消費的主力軍,能俘獲年輕人喜愛的十大潮牌已新鮮出爐,絕對不止是"潮"那麼簡單!SupremeSupreme創牌22年來,每一次動作都能引起街頭文化熱潮的金字塔頂尖街牌,以功能和外觀討好為主再加入了運動服裝的元素,其品牌極受青年人歡迎,甚至吸引了不少DJ、設計師和模特兒的光顧,成為極受注目的品牌。
  • 做SUV裡的年輕人,CH-R的潮牌氣質無可抵擋!
    可以說每一個年代都有標誌性的潮牌代表,而在這些潮牌文化的背後,正是那個時代年輕人對潮流的發掘和探索。而在資深潮牌玩家眼中,潮牌文化更是探索不同時代年輕潮流的線索。潮牌文化之所以能讓年輕人愛不釋手,這背後離不開它源於生活包含設計藝術的本質。一個個潮牌文化的背後,都是藝術以更貼近生活的一次表達,又亦或是工藝和文化以更普世方式的呈現。
  • 我們幫你研究了那些一身潮牌的年輕人
    新浪時尚和得物APP發布的《2020當代年輕人消費數據報告》指出,社交媒體是年輕人獲取潮流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其次則是潮流APP和潮流論壇。如今,社交媒體代替了時尚雜誌和線下商店,讓年輕消費者能夠迅速跟隨國內外的潮流明星,也讓各種小眾潮牌或是品牌潮流化的改造,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年輕人的目光,並無限放大傳播的聲量。
  • 潮牌有哪些?國內年輕人十大潮牌
    追求時尚似乎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帥哥美女的標籤,不只是女生愛美,就連男生也開始注重打扮,想要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拿到第一手好資料,就必須走在時尚的最前沿,所以潮牌對這些潮男酷女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時尚元素。那麼潮牌有哪些?自詡走在時尚前沿的你,知道國內年輕人十大潮牌嗎?
  • 潮牌進入中國20年,終於等到好時機 | 「年輕人啊」系列
    至於國產潮牌,由於沒有街頭文化根基,缺少優秀的獨立設計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大眾所知的也只有陳冠希和他的CLOT、李晨和他的NPC,但其實在明星店被廣泛報導、《中國有嘻哈》火爆之前,國內潮牌的生意就已經暗流湧動了。潮牌愛好者會在淮海中路為了80雙YEZZY搶破頭,也會買淘寶上國內設計師推出的小眾潮牌,這場消費運動關於流行文化,更關乎個性和審美。
  • 年輕人喜歡的潮牌有哪些?這份潮牌攻略你知多少
    如果說十年前的街頭潮牌還是「小眾「的代名詞,那麼如今,潮牌已經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小眾品類,它們正式登堂入室,打破與高級時尚的界限,成為主流的街頭潮牌。在文化傳播速度日趨加快的全球街頭文化浪潮中,Supreme、CRZ等以下五大潮牌備受當代年輕人推崇。
  • 為什麼現在的品牌們都在極力討好年輕人?
    不管是賣感冒靈的999、賣咖啡的三頓半,還是賣低階彩妝的完美日記、賣內衣的內外,就連中國最大的食品和飲料製作商之一的旺旺集團,也在緊跟年輕人的步伐。2017年,旺旺集團梳理了發展方向,並確定了「旺仔」IP的定位。另外號稱「江南粽子大王」的五芳齋也緊鑼密鼓的製作迎合年輕人口味的DIY粽子。近年來,不論行業,也不論新、老品牌,都在極力討好年輕人。
  • 誰讓中國年輕人在網上買到潮牌
    而隨著消費升級風口到來,90後消費能力增強,年輕人對於服裝產生了更高品質和個性化需求。這直接導致了2016年末時大批網紅品牌偃旗息鼓,退下舞臺,「穿得不便宜」、「穿得與眾不同」這樣的需求則由潮牌和輕奢品牌接起。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讓更多原本小眾潮牌可以脫離寡頭而獨立生存,線上線下開店。加上資本在2015年前後的進入,潮牌商品化趨勢日益明顯。
  • 周杰倫最愛潮牌雲集的澀谷,為啥年輕人穿的像「精神小夥」?
    「潮牌聚集地」東京是 名副其實的潮牌的聚集地 ,不止國內的明星除了明星, 許多喜歡潮牌文化的年輕人也常常聚集在這一片兒然而其實街上能看到的 一身潮牌的年輕人,有一大半,都是中國留學生要麼就是特意飛過來日本的 海外代購,以及本土代購日本進入「低欲望」社會後,
  • 在這個討好年輕人的世界,大媽劇「過時」了嗎?
    大媽最愛看的劇其實就是臺灣八點檔那一路數的,而這個世界是討好年輕人的,因為他們有購買力。「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大媽劇」過時了嗎?觀眾會直觀地發現,娘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相似之處。
  • 當年令年輕人瘋狂的高街潮牌—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現在咋樣了?
    緊接著,班尼路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關店潮——從巔峰時期的4400多家門店,到現在只剩下千餘家門店。同樣是平民價格,優衣庫的「白領」定位直接鎖定了大城市消費人群,而班尼路的18到40歲大眾休閒定位則快速被擠出了「時尚」這個圈子,快速從「一線品牌」淪為18線品牌。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愛穿潮牌?這些小眾的品牌你知道嗎?
    潮牌,講究的是idea,走心,idea不值錢嗎?有自己的設計,張揚設計師的獨特思想品格、風格和生活態度,整體商品被人認可為潮品的品牌,才叫潮牌,一切都以設計師的思想為主,他們更關注小圈子的興趣和表達,這就是潮牌區別於其他風格衣物的意義。
  • 愛潮牌的年輕人,在此我向你鄭重推薦
    ssur plus是美國潮牌ssur在國內的分支。美國殿堂級潮牌SSUR,2012年 ssur推出惡搞CHANEL ,COMME DES GARCONS 等大牌的系列。分別是CHANNEL ZERO,COMME DES FUCKDOWN。因為惡搞的語句迅速在潮流圈引起了一陣惡搞旋風。還有因為陳冠希與GD權志龍等潮流偶像的穿著而在亞洲引起購買狂潮。
  • 庾澄慶代言的潮牌在線下開了家潮飲?年輕人超愛!
    當潮牌遇上潮飲,又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得知這個潮牌把第一家線下茶飲店開在佛山的時候,我們馬上去瞅瞅這個超受年輕人歡迎的店!在店裡最酷的當然要數這個打卡位,充滿中國風的背景,以及KRUZIN定製的超炫惡魔椅子,氣場全開!
  • 51歲于謙穿潮牌不輸年輕人,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最近于謙大爺也開始有大牌合作,只是于謙大爺的合作對象出乎大家的想像,因為對方是潮牌在大家印象中,這樣的潮牌會請同樣很潮流、年輕的明星做代言。因為年齡和長相,讓大家很難和潮牌聯想在一起。不過于謙對此絲毫不在意,既然願意合作,那就讓大家開開眼界。
  • 為什麼現在職場中的年輕人都不去討好領導?3個原因,很現實
    只想說在我們的傳統觀念當中,總是會認為想要在職場當中混得好,就要去討好領導,去拍領導的馬屁。是不是請領導吃個飯或者送個禮什麼的,只有這樣才能夠被領導看中,成為領導的自己人,從而獲得升職加薪的這些機會等等。
  • 冠名頭部綜藝 陳歐將聚美打造為年輕人必選「潮牌」
    冠名頭部綜藝 陳歐將聚美打造為年輕人必選「潮牌」綜藝熱播期間,話題熱度更是火爆異常。其中,聚美CEO陳歐意外出鏡,與小鮮肉深度互動,不僅引發新一波話題,也讓聚美品牌得到最大化的曝光。其實,聚美在節目之外也展開了全方位營銷,真正值回冠名的「票價」。
  • 年輕人成長的代價,註定是顛沛流離
    喜歡的角色很多,只說一個實在為難。回來想了想,是《天龍八部》裡的段譽。這部小說有三個主角,另外兩個都在襁褓中就和父母失散,只有段譽,他是主動離開了家。那個溫暖、舒適,給他很多安全、很多愛的家。《天龍八部》的故事,就是從段譽離家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