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討好年輕人的世界,大媽劇「過時」了嗎?

2020-08-27 南周知道

文 | 話劇人

在美學上,大媽劇迎合的也是大媽的審美趣味和接受水平。大媽最愛看的劇其實就是臺灣八點檔那一路數的,而這個世界是討好年輕人的,因為他們有購買力。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大媽劇」過時了嗎?

(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劇照。IC photo/ 圖)

近日,《娘道》導演郭靖宇的新作《小娘惹》正在熱播。《小娘惹》翻拍自新加坡2008年播出的國民劇《小娘惹》,該劇曾創下新加坡15年來最輝煌的收視紀錄。2010年後,《小娘惹》引進國內播出,也引發了廣泛反響。

這一回郭靖宇翻拍《小娘惹》,觀眾擔憂的是,《小娘惹》會是另一部《娘道》嗎?2008年播出《小娘惹》受到歡迎,2020年播出這類劇集會顯得「過時」嗎?

娘惹文化「過時」了?

有觀眾以為「小娘惹」,是「小娘」背後加上語氣詞「惹」。這個誤會實在太大了。究竟何為娘惹?

「峇峇娘惹」,指的是15世紀初期移居至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印尼)和室利佛逝(新加坡)一帶的明代華人後裔。明朝時隨鄭和下西洋,龐大的船隊曾經五次駐節馬六甲,一些部下留下來後在南洋一帶定居,並選擇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男孩稱為「峇峇」(Baba),女孩則稱為「娘惹」(Nyonya)。峇峇娘惹既從自己祖輩那裡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但他們在異國他鄉成長,也受到當地文化的深刻影響,比如馬來文化、印度文化、歐洲文化。中華文化與這些在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種新的峇峇娘惹文化,又稱娘惹文化。娘惹文化其實就是一種「混血」文化。

《小娘惹》的故事就是從1930年馬六甲一個龐大的峇峇娘惹家族說起。這部劇濃墨重彩地呈現了娘惹文化的方方面面:禮儀、習俗、節慶、服飾、飲食等。

觀眾會直觀地發現,娘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相似之處。比如講究認祖歸宗,大家族都有祠堂,出行或者回鄉都要拜祭祖宗,如果大家族沒有供奉祖先牌位是會被人恥笑的;比如家庭關係上,同樣是男主外、女主內,對女性有一套嚴格的道德要求,要賢良淑德、要注重貞操、要傳宗接代;而從建築到服飾再到食物這些具象的東西上,也保留著中國南方(廣東、福建一帶)傳承過去的特色,只不過是與本土雜糅了……

《小娘惹》是一部女人戲,講述的是三代娘惹的故事。第一代娘惹天蘭是一個姨太太,她是傳統的娘惹,溫柔賢淑、逆來順受,遭受了種種凌辱,她是封建男權的犧牲品。第二代娘惹是天蘭的女兒菊香。她雖是一個聾啞人,但比母親更勇敢,知道女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身上,敢於逃婚。第三代娘惹是菊香的女兒月娘。她又比母親「進步」了一些,她擺脫了封建觀念的桎梏,更加開朗、外向,走出了家庭小天地,在社會舞臺上施展個人能力與智慧。

從《小娘惹》這部劇身上,編劇已經在回答「娘惹文化是否過時」這個答案。三代娘惹身上,淋漓盡致體現了娘惹文化的精華和糟粕。

娘惹文化的糟粕,集中體現在儒家觀念影響下傳統封建男權對女性的一整套「規定」。比如女性沒有婚姻自主權,比如對女性貞操的重視,比如只強調女性「母性」「妻性」的一面……

與此同時,娘惹文化身上也有諸多傳承自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比如愛國愛家,比如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傳承,比如吃苦耐勞、愛拼敢贏、堅強不屈等。

娘惹文化中有一部分過時了,但它的精華部分仍然具有寶貴的價值。遺憾的是,如今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地,娘惹文化在不斷消亡,娘惹服飾、娘惹菜的技藝傳承有中斷的風險。2008年《小娘惹》熱播,正在於它喚起了當地華人對娘惹文化的鄉愁。

某種意義上說,娘惹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傳統文化不會過時,只是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批判也要傳承。

(電視劇《娘道》。IC photo/ 圖)

「大媽劇」過時了嗎?

《小娘惹》讓人聯想到郭靖宇之前執導的《娘道》。當時這部劇在輿論中引發了兩極分化的討論。在年輕觀眾這裡,這部劇幾乎遭到了眾口一詞的批判,豆瓣評分低至2.5分。另一方面這部劇在中老年觀眾那裡形成了強大的號召力,上星播出後收穫了極好的收視率,單臺最高收視率突破2%。

分歧的根源在於,《娘道》大肆宣揚「女德」。該劇女主角瑛娘一心只想為夫家「生兒子傳宗接代」,給兩個女兒取名招娣、盼娣,期待著第三個孩子是個兒子。在生第三個孩子時,瑛娘難產,但她卻堅持保小,並說:「我這條賤命算什麼,只要能給二少爺生兒子……」

年輕觀眾顯然無法接受這一觀念,但這樣的橋段卻能夠獲得一些中老年觀眾的「理解」——畢竟他們是在類似觀念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哪怕隨著時代開化,他們不那麼「重男輕女」了,但電視劇播出類似橋段對於他們還是有強大吸引力——觀念會改變,但那種「熟悉感」不會輕易被抹除。

我們可以將《娘道》、《小娘惹》這類劇統稱為「大媽劇」。它主要講述的是大媽平生經歷過的故事或觀念,因此劇集並不會避諱三從四德、重男輕女等歷史上客觀存在的現象的呈現。但呈現也並不意味著主創者認同這些觀念。新版《小娘惹》在展示封建糟粕的同時,也會通過畫外音對此進行批判,以避免引發類似於《娘道》「三觀不正」的紛爭。

在美學上,大媽劇迎合的也是大媽的審美趣味和接受水平。大媽最愛看的劇其實就是臺灣八點檔那一路數的,大媽劇的主要戲劇元素是:婆婆媽媽、家族紛爭、身世之謎、多角虐戀、車禍失憶、惡毒女配、苦命鴛鴦、百轉千回……大媽劇在鏡頭語言、構圖等方面也沒多大追求,鏡頭主要就是特寫、中景,顏色得大紅大紫、明明亮亮。

在當前影視創作以年輕人為主導的背景下,大媽劇「過時」了嗎?

這個世界是討好年輕人的,因為他們有購買力。打開視頻網站,首頁上的電視劇是年輕人愛看的各種時裝偶像劇或者甜寵劇;綜藝頻道頭條常常是年輕人關注的偶像選秀,年輕人生活狀態的觀察類綜藝,等等。與此同時,年輕人在網際網路上也佔據著絕對的話語權,中老年人「失聲」了,這就會形成網絡上一邊倒討伐大媽劇的局面。

但中老年觀眾也有他們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審美需求,影視創作不應該忽略這一群體。只要大媽劇不至於渲染一些糟粕價值觀,哪怕它美學上落後,年輕人也應該理解和包容大媽劇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看,《小娘惹》還沒有「過時」。

相關焦點

  • 高收視低口碑:尷尬的「大媽劇」
    IP劇當道,年輕觀眾掌握著話語權,「大媽劇」也逐漸失蹤,頻頻遭受口誅筆伐。這些高收視低口碑的「大媽劇」,究竟反映了怎樣的代際審美差異?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父輩們更像是一群「沉默的觀體」,他們在輿論上聲音微弱,失去了自己的話語權,但偶爾爆發的收視率,仍在昭告這這個群體的電視消費實力。「大媽劇」的失蹤軌跡國產劇颳起「青春風」之前,兼具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等元素的 長篇「大媽劇」此前一直都是衛視的收視寵兒。
  • 高收視低口碑:尷尬的「大媽劇」
    相較而言,在網上衝浪吐槽劇情的大多是年輕人,豆瓣的用戶集中於18到35歲,往往是高學歷、高收入人群。而坐在電視機前的中老年人,大多只是網際網路的新移民,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有一個可以給電視劇打分、發表自己觀點的「豆瓣」。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父輩們更像是一群「沉默的觀體」,他們在輿論上聲音微弱,失去了自己的話語權,但偶爾爆發的收視率,仍在昭告這這個群體的電視消費實力。
  • 為何廣場舞大媽越來越遭人嫌棄?聽聽年輕人怎麼說
    近些年來,廣場舞在全國各地興起,很多退休的大媽,都會選擇加入跳廣場舞的隊伍中來,一來可以強身健體,二來可以豐富晚年生活。但是,廣場舞大媽一度遭人嫌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聽聽年輕人的想法吧!01 廣場舞大媽搶場地有些年輕人表示,廣場舞本來是全民健身的運動,而且簡單易學,能夠吸引大家加入其中鍛鍊身體,是很值得提倡和推廣的。
  • 硬搖滾過時了嗎?
    那麼在如今的音樂市場中,硬搖滾過時了嗎? 今天的硬搖滾雖然不能和全盛時期相比,但是優秀專輯依舊層出不窮。 與其說是「過時」,不如說是成為了「經典」。    今天的硬搖滾雖然不能和全盛時期相比,但是優秀專輯依舊層出不窮。
  • 古典音樂高冷過時?世界古典樂迷三分之一以上都是18~25歲年輕人
    一直以來,古典音樂雖看似「高冷、過時」,但在網際網路助力下同樣可以風生水起。不過,面對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商業價值,中國古典音樂市場尚不完全成熟,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深度綁定拿索斯 古典音樂版權平臺庫客音樂赴美上市作為一家聚焦古典音樂領域的公司,成立於2006年的庫客音樂主要從事中國古典音樂的版權許可、訂閱和教育服務。
  • 為什麼現在的品牌們都在極力討好年輕人?
    不管是賣感冒靈的999、賣咖啡的三頓半,還是賣低階彩妝的完美日記、賣內衣的內外,就連中國最大的食品和飲料製作商之一的旺旺集團,也在緊跟年輕人的步伐。2017年,旺旺集團梳理了發展方向,並確定了「旺仔」IP的定位。另外號稱「江南粽子大王」的五芳齋也緊鑼密鼓的製作迎合年輕人口味的DIY粽子。近年來,不論行業,也不論新、老品牌,都在極力討好年輕人。
  • 為什麼現在職場中的年輕人都不去討好領導?3個原因,很現實
    但是現在這種陳舊而腐朽的觀念和行為正在逐漸被打破,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比較典型的現象,就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再去討好領導,不願意再去溜須拍馬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那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說年輕人不願意再去討好領導了?
  • 《海賊王》有人說大媽被修女奪舍了,修女真的有這個能力嗎?
    而有一天在玲玲生日的時候,修女跟其他的孩子們一起幫玲玲過生日,並且做了超級多的泡芙,最後大媽沉醉在美食之中,等到最終醒來的時候,大媽發現周圍的修女一伙人已經全部都消失了,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並且大媽獲得了修女的果實能力。很多人都猜測大媽在吃泡芙的時候,因為太過的沉醉,導致周圍人一同被大媽吃了進去,其中就包括修女,修女被吃了之後大媽就獲得了她的能力。
  • 紅髮大媽地鐵上和年輕人搶座,武力值滿貫,假裝高血壓
    說起大媽,很多人就想起那句「公交車上林黛玉,人民廣場方世玉」描述,很多大媽在跳舞的時候生龍活虎,精力充沛,但是在坐車的時候,就假裝老弱病殘,讓人讓座,而在武漢,有一位紅髮大媽,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地鐵上和年輕人搶座,不但如此,還動手動腳,武力值爆棚,還出演嚇唬年輕人「我血壓120倒了你負責」
  • 和西門大媽演激情戲,世界欠焦恩俊劉德凱一個奧斯卡影帝!
    你也許不知道誰是西門大媽,但你一定看過這張圖!對,就是這個著名的「傻丫頭」、讓當年膚白貌美的焦恩俊用含情脈脈眼神呼喊的傻丫頭!人稱西門大媽,也稱小恨恨!講真,罈子曾經一度以為這就是個表情包或者惡搞,沒想到還真的有這部劇啊!叫做《西門無恨》,還是長達60集的鴻篇巨製!這個「傻丫頭」就是這部劇的女主,劇中名就叫西門無恨。
  • 芒果臺上老劇《遇見王瀝川》,完美男主王瀝川,卻被大媽們吐槽!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聽說過一部神劇《遇見王瀝川》。這部由焦俊豔、高以翔主演的電視劇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播放過,但是如今芒果臺再度上線它,也是讓觀眾們驚喜了一把。《遇見王瀝川》可以說是一部講述「完美愛情」的經典作品,不少觀眾都將這部劇當成是心中白月光的存在。
  • 大媽穿起Gucci、Supreme太潮了,一點不輸年輕人
    而說起這個詞,我們首先想起來的,可能是小區裡的廣場舞大媽、在景點揮絲巾的擺拍大媽,還有每天都在朋友圈轉發養生秘笈的養生大媽...但你有沒有想過,世界上還有一種大媽,她們或許年齡已經很大,甚至頭髮也開始變白,但依舊在和二十歲時做著一樣的事,過著一樣的生活?
  • 隴南超市打折,大媽爬上貨架哄搶,身手矯健,年輕人自愧弗如
    12月25日,關於甘肅隴南一家超市的視頻引發熱議,這家超市因為菜品打折,結果引來了大媽們的哄搶。從現場情況來看,菜品因為打折銷售,價格大幅度降低,每斤低至0.98元,如此低廉的價錢,吸引了一眾大媽們的光臨。
  • 中國大媽的拍照神器,林青霞也摯愛了一輩子
    導讀:中國大媽的拍照神器,林青霞也摯愛了一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古龍宇宙」未成形,《飄香劍雨》難解武俠劇「過時」困境
    這個版本在原作基礎上進行了許多改編,突出其新意,當然,看得出這些改編花費了很多心思。其次,為了更貼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劇中加入了喜劇元素,故事整體風格輕鬆幽默,劇中人物語言和情節富有網感。由此可見,《飄香劍雨》野心很大,既想渲染情懷,又想體現時代感。但,有時候想要的太多反而適得其反。
  • 「討好型人格」讓我病入膏肓…有救嗎?
    解決別人的問題總是非常自如,而解決自己的問題總伴隨巨大壓力,這個問題他們未必不清楚,只是不願去面對。討好型人格最擅長用委曲求全換取存在感,而這種所謂「等價交換」得來的友情和愛情,能經得起火煉嗎?在又一次替別人加班時,大島不小心發現了女同事的聊天記錄,在沒有她的聊天群裡,平日與自己看似關係不錯的幾位女同事正在嘲笑自己:「只要吹捧她兩句就什麼都幫我們做,就像我們專用的外包工人一樣。」
  • 看完《決戰中途島》,戰爭片真過時了嗎?
    戰爭電影過時了嗎?看過《決戰中途島》,這個答案首先是否定的。《決戰中途島》證明,即使在超級英雄電影「大行其道」的當下,戰爭電影已經費力不討好的前提之下,依然有創作者能夠紮實地完成一部精彩的類型電影,而且通過電腦特效,對戰爭場面進行創新,即使它顯得人物和線索繁多,或是缺乏背景知識而難以立刻投入
  • 天啊,好想看大阪大媽和中國大媽battle一下
    而大阪大媽呢,據說會在超市和陌生人說:「小姑娘,這個罐頭很好吃喲!」然後把罐頭放入人家的購物籃裡。隨著金錢觀而來的,則是出格的商標文化了。大阪的商店標誌,如下圖:後來,當年玩柏青哥的年輕人,都老了……△聽說你的嘴巴很寂寞?這個數據可能過於誇張。日本育兒報紙《媽媽業界新聞》「お母さん業界新聞」大阪版編輯部秉著堅持調查的專業精神,直接po出「大阪的大媽們真的都會隨身帶著糖果嗎?」
  • 靳東闢謠大媽愛的是「假靳東」!大媽卻稱靳東不再愛自己會打他
    關注肥鳥語娛,獲取有趣的靈魂~截取明星的視頻,對對口型,就能假扮明星騙走大媽的真心和真金白銀,聽上去很魔幻,但這麼做的大媽卻不在少數。熱搜登頂的大媽屬於「情感激烈」的類型,拋家舍業也要跟靳東在一起,而更多的大媽也在評論區表達了為了假靳東付出所有的決心。
  • 《命中注定》: 討好型人格真的討好了嗎?姑娘!你不欠別人什麼
    文|笑紅塵熱播劇《你是我的命中注定》最近剛更完。豆瓣上十有八九都是踩這部劇的:「這次又是老劇翻拍」,「老掉牙的劇情,土到掉渣的橋段」。而騰訊視頻卻有9.5分的高評,反倒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老實說,這部劇前後翻拍了幾次,我都沒有留意過。這次只看了前2集,就能立刻給我氣得七竅生煙,分分鐘想打人:陳嘉欣:莫非你想討全世界歡心?累不?討好型人格真的討好了嗎?女主陳嘉欣是一個小島來的打工女孩。十分單純善良,總是以己度人,以為自己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她好。但這個世界從來不缺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