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的漢聽題庫有了新的改變,也透出節目的價值觀:不是來秀漢字,或是炫認識多少漢字的,而是通過漢字了解其背後的文化。一字一文化,一字一價值,一字一智慧,一字一歷史,節目就是要把漢字背後的東西呈現在大眾面前,呼喚出其隱藏其中能引起大眾共鳴的我們民族的DNA,在文明的長河中,找到曾經支撐我們整個民族文明向前走的核心、有價值的東西。
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學漢字吧,有文化真的很重要!節目開始前咱們先來預個熱,中國這些「品」字形漢字,你能正確讀出幾個?請自測!
最牛的漢字"犇"
犇:拼音[bēn],是「奔」的異體字。《荀子·議兵》:「勞苦煩辱必犇。」
詳細釋義:①急走;跑。②急著去做(某事)。③形容強大,語氣比「牛」更牛。④用於人名。⑤姓氏。
通俗解釋:一頭牛就力大無窮了,何況三頭牛成隊列一起前進,那力量不言而喻。
最滑的漢字"鱻"
鱻:拼音[xiān],古同「鮮」。《周禮·天官·庖人》:「凡其死生鱻薧之物,以共王之膳。」
詳細釋義:①泛指魚蝦類。②(花朵)有枯萎。③以新鮮魚作的魚膾。④鮮美的味道。⑤剛收穫的新鮮食物。⑥新,新鮮。⑦鮮明,明麗。
通俗解釋:這個字讀作「鮮」,是鮮的異體字,指生魚,解釋為「新鮮」,「明麗」,也指鮮美,應時的食物。三條魚,味道鮮美!
最鬧的漢字"猋"
猋:拼音 [biāo],狗奔跑的樣子。《說文解字》:「犬走貌,從三犬。」
詳細解釋:①犬跑的樣子。②迅速:「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 ③古通「飆」,暴風;旋風:「猋風暴雨總至。」 ④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通俗解釋:這個字讀作「標」。三條狗糾纏在一起,象形字,表示狗奔跑的樣子,引申一步,是迅速,飆升的意思。
最頂的漢字"麤"
麤:拼音[cū],同「粗」。《史記·聶政傳》:「故進百金者,將用為夫人麤糲之費。」
詳細解釋:①粗糙;粗劣。②粗疏;粗淺。③大;粗大;粗厚。④豪壯;粗魯。⑤粗鄙;粗賤。⑥粗略,大略。
通俗解釋:這個字讀「粗」,是「粗」字的異體字。從字形上看,一頭大鹿兩頭小鹿,死死地頂在一起,似乎彼此混攪,非常有力氣。可是,實際只表達了「動粗「的意思。
最敏感的漢字"毳"
毳:拼音[cuì],指毛髮。《說文解字》:「獸細毛也。從三毛。」
詳細解釋:①鳥獸的細毛。②指獸毛皮。③鳥獸毛經過加工而製成的毛製品。④氈。⑤通「脆」,易碎。⑥毳毛:指寒毛,人體表面生的細毛。
通俗解釋:這個字讀作「脆」,三根毛指的是毛髮,醫學上專門有「毳毛」一詞,指人體表面除頭髮、陰毛、腋毛外,其他部位生的細毛,俗稱「寒毛」。既然是「寒毛」就非常敏感,它代替人體傳遞冷熱寒暑的細膩感覺。
最殘忍的漢字"蠱"
蠱:拼音[gǔ],簡體字「蠱」。腹中蟲也。《春秋傳》曰:「皿蟲為蠱。」「晦淫之所生也。」
詳細解釋:傳說取百毒蟲於皿中,使互相蠶食,最後所剩的一蟲為蠱,用來放在食物裡害人。
通俗解釋:這個字讀「古」,古人把許多有毒的蟲子聚斂到一起,讓它們彼此吞噬,互相殘殺,最後剩下的就是「蠱」——這玩意性情殘忍,毒性最烈,放在食物中,足以致人死命。
最昂貴的漢字"贔"
贔:拼音[bì],一般組成詞組使用,贔屓(xì)。
詳細解釋:贔屓:①形容用力;②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像龜,是龍的兒子,力大無比。舊時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贔屓形狀。《文選·張衡<西京賦>》:「巨靈贔屓,高掌遠蹠。」
通俗解釋:這個字讀「必」。「貝」就是錢,一上兩下三個「貝」字碼在一起,表示用力的樣子。俗話說得好,飯好吃,錢難掙。金錢,名位所在,必然削尖腦袋往裡鑽,怎能不費勁呢!
最畜生的漢字"羴",讀shān
羴:拼音[shān],古同「羶」。《說文解字》:「羊臭也。從三羊。」
詳細解釋:①古同「羶」。②群羊。③鼻菸品目之一。
通俗解釋:這個字讀「山」,也是「羶」的異體字。掉進羊群裡還能聞見什麼好味道啊?臊氣!有句成語叫做「趨腥附羶」,所謂「羶」就是羊肉的味道。
最土的漢字"垚",讀yáo
垚:拼音[yáo],古同「堯」。《說文解字》:「土高也。從三土。」
詳細解釋:山高;長得高大;多用於人名。
通俗解釋:這個字讀「堯」,形容山高。並不是意外的巧合,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中,每個字都可以擺成品行結構,都能派生出一個截然不同的漢字。雖然是一副土頭土臉的模樣,但是核心是挺拔巍峨,直插雲霄。
本文來源:CCTV看點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