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大,全國最小新冠病人的病房故事!請珍惜當下,感受生命的奇蹟

2020-11-19 騰訊網

當你還在家中抱怨、發呆、無聊、不想學習時,你以為你浪費的只是大把的青春,而你不曾想到,這在別人眼裡,卻是分秒必爭的生命……

1

這幾天,浙大兒院感染科樓的負壓感染病房裡,住了個三個月大的小病人,這是目前全國報導的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感染者。

「小姑娘胖乎乎,挺可愛的。」護士姜婷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描述。

三個月大的嬰兒,住在隔離病房裡,父母無法守在身邊,全靠醫生、護士的照顧。

小寶寶的病房是玻璃牆面,接受一天 24 小時的密切監護,護士們每個小時都會進病房一次,穿著隔離服,戴著護目鏡,全副武裝地給小病人餵奶、換尿布,再抱著哄一會兒,等她不哭了、安靜了,再放回小床。

孩子這麼小,不能描述病情,就需要醫護人員更細心。醫生和護士們要觀察這個小病人舒不舒服,會看她的表情、吃奶的情況、她的動作以及睡眠情況。

小姑娘很乖,只有餓了想吃奶、大小便了才會哭,有時她實在不舒服,哭鬧起來,護士小姐姐們就找身邊的東西逗她,發現她喜歡聽窸窸窣窣的聲音,就拿包裝紙逗她,還給她的小病床專門買了嬰兒搖鈴裝上。

浙大兒院急診、PICU 副主任葉盛負責醫院新冠隔離病房,他告訴記者,經過合理的診斷、治療和護理,現在孩子臨床情況穩定。

來自浙大兒院的最新消息是,小姑娘胃口不錯,3 小時喝一次奶,住院期間還迅速長胖了,體重長到了 8 公斤,小胖腿像一節節圓鼓鼓的大白藕。

這是讓人欣慰的好消息,而目前公布的情況來看,兒童感染者沒有危重病人。

我們身為父母,一次次看到兒童甚至嬰兒感染的新聞時會異常揪心。

我們總以為,剛出生的小嬰兒都脆弱的像一片雪花。

但,一個小寶寶身上蘊藏的蓬勃之力,往往能給我們希望、震撼,也能在這段特別的日子裡,給我們溫暖和治癒。

除了疫情之外,生命的意外還有很多。但生命的力量卻總讓我們看到奇蹟,它幫助很多孩子過關。

今天,我們想分享幾個更多這樣的故事。

2

對棗棗來說,2020 年第一個好消息,是可以出院了。

出院這天的照片裡,安安穩穩熟睡著的棗棗白胖可愛。很難讓人想到,她之前的 125 天每一分鐘都徘徊在生死邊緣。

2019 年 9 月 2 日凌晨,還沒來得及發出一聲啼哭,棗棗就被送進了湖北太和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看著這個只比成人手掌大一點、全身紫鉗色的棗棗,醫護人員心裡都蒙上一層憂慮:她真的能活下來嗎?

畢竟,在母親體內的胎齡達到 37 周到 40 周,一個新生寶寶才算足月、才算做了好應對這個世界的準備。

而提前出生的棗棗胎齡僅有 24 周+5,體重只有 600 克——她不僅是早產兒,而且是生機渺茫的超早產兒+超輕體重兒。

身體還是膠凍樣的棗棗,比瓷娃娃還要脆弱,幾乎一出生就被命運宣判了死刑。

幾乎為零的抵抗力,意味著任何一處皮膚的破潰、任何一次洗手不到位、任何一次氣道的不通暢,都可能成為棗棗的滅頂之災。

她還沒有完全發育好的膠凍狀皮膚,讓穿刺、打針這些必須的治療方式進行的異常困難;

因為太過脆弱,所有治療管理都要求非常精準。制定嚴格的感染防控措施,一步一步的制定治療方案,不斷調節呼吸機上的每個參數、反覆計算核對每天輸入的液體量……為了給棗棗奪回一線生機,所有人都在竭盡全力和死神賽跑。

而那麼幼小、那麼柔弱的棗棗,也用頑強的生命力回應著所有人的努力——

提前到來的棗棗努力堅持著微弱的呼吸,這是一個奇蹟;

有創呼吸機大多數早產兒只能使用 3 至 5 天,但肺發育極不成熟的棗棗,一直堅持用了 43 天沒有發生任何感染,這是一個奇蹟;

治療 43 天后,撤掉呼吸機的棗棗發出了第一聲微弱的哭啼,這也是一個奇蹟。

3

BBC 紀錄片《寶寶的秘密生活》裡,記錄過這樣一個故事——

3 個月大的時候,英國寶寶託馬斯·巴納德被診斷出患有癲癇,每天頻繁發作數百次。

通過檢查和診斷,醫生發現託馬斯有一半的大腦是腫脹而畸形的,必須手術治療。

但這是人體上最具入侵性的手術之一:大腦半球切除術,也就是要切掉一半大腦。

失去了一半大腦後,託馬斯會怎麼樣呢?

紀錄片裡,眼睛大大、可愛乖萌的託馬斯雖然很難完成玩樂高、拿叉子這樣的手指細部動作,但走路、跑跳、哭笑、玩耍,和家人同伴完成情感互動交流都和普通孩子沒有差別。

對成年人來說,失去一半大腦這種近乎毀滅性的重創,因為嬰兒階段強大的修復和發展能力,在託馬斯身上成為了只是損失了精細動作的奇蹟。

看起來,這些孩子都是被命運眷顧的幸運兒,但這種源自本能的強大生命力,幾乎是每個寶寶都與生俱來的。

《寶寶的秘密生活》還有另一個「奇蹟寶寶」:意外落海的山姆。

山姆 6 個月大的時候,一個風平浪靜的星期天早晨,媽媽推著嬰兒車帶他去海邊散步。

危險來得毫無徵兆,就在媽媽停下嬰兒車時,突如其來的一陣強風把嬰兒車吹進海裡。

山姆掉進了海裡,小手驚恐地在海水裡撲騰著。儘管海港管理員跳進海裡救出了孩子,但山姆臉朝下被泡在冰冷海水裡的時間太久了。被救回時,可憐的小寶寶已經臉色蒼白渾身鬆軟,母親在那一刻幾乎已經絕望了。

當地一位護士給山姆做了心肺復甦急救,隨後救護車把孩子送去了醫院,醫生了解情況後,也覺得不抱希望了,沒有人相信這個孩子還能挺得過來。

但山姆的生命力讓所有人震驚了,他在四五個小時後甦醒了過來。

紀錄片拍攝的時候,山姆 18 個月大,已經是個能歡騰得滿地亂跑的寶寶,沒有任何心理和生理的創傷。

要知道,這種在海裡溺水的經歷,發生在強壯的大人身上,都未必能有這麼樂觀的結果。

很多人都說這是一個奇蹟寶寶,但實際上嬰兒身上短期存在「遊泳反射」讓山姆不至於嗆水;寒冷的冰水又讓大腦關閉了工作模式,減少了腦細胞的死亡。

從這些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更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那就是放下那些日日夜夜的焦慮,選擇去相信:生命自有答案。

生命有時脆弱如紙,但更多的時候,堅韌如山。

物理君最後想說: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時光,努力學習,不留遺憾,用智慧指引自己,也用知識去幫助更多需要你的人!加油少年,加油未來!

END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旨在分享,如涉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3個月大!全國最小新冠病人的病房故事,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奇蹟
    1這幾天,浙大兒院感染科樓的負壓感染病房裡,住了個三個月大的小病人,這是目前全國報導的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小姑娘胖乎乎,挺可愛的。」護士姜婷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描述。三個月大的嬰兒,住在隔離病房裡,父母無法守在身邊,全靠醫生、護士的照顧。小寶寶的病房是玻璃牆面,接受一天 24 小時的密切監護,護士們每個小時都會進病房一次,穿著隔離服,戴著護目鏡,全副武裝地給小病人餵奶、換尿布,再抱著哄一會兒,等她不哭了、安靜了,再放回小床。
  • 新冠狀病毒孩子的病房故事,每個都是生命的奇蹟
    從2019年12月30日武漢衛建委發布通知稱,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開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快速蔓延,這個春節大家過得心慌,也難過。當出現確診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小的寶寶出生僅30小時的時候,父母都慌了神。而這個最小的感染者目前生命體徵穩定,尚無發熱、咳嗽,但有呼吸急促症狀,胸片有肺部感染表現,肝功能稍有異常。
  • ——記第12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工作大會上,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中共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委員會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副院長呂國悅、白求恩第二醫院副院長秦彥國、白求恩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張捷、白求恩第三醫院副院長劉天戟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呂國悅、劉天戟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走進南昌高校
    中國青年網南昌10月22日電(通訊員 夏育盛)10月20日,南昌工學院邀請到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獲得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主管護師楊輝利走進該校思政課堂,講述她在援鄂期間的心路歷程、感人故事,給該校「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幹培訓班上了一堂有溫度
  • 新冠肺炎感染病人的死亡過程:痛苦、呼吸窘迫至死
    在筆記中,醫生直言目前對於新冠肺炎的治療是採用的「安慰治療」(支持性治療),暫時還無真正的特效藥,死亡感受超極痛苦,「像淹死一樣」。  5.為什麼不給危重病人氣管插管?  別說新冠病毒肺炎,還沒開始時插管後出現多耐的爆發數不勝數。因為每一步都是有前置條件和相應標準的。  從硬體配套看,進行氣管插管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層流病房,插管之後醫護比要達到1:2—3。現狀是,醫院沒有那麼多層流病房,綜合icu或者部分急診icu配備了,就算都有也不可能按規範配置人力。
  • 一新冠確診病人逃離醫院後失蹤!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發表聲明 一名63歲確診新冠肺炎的男病人(個案編號:7379),12月14日起入住本院隔離病房接受治療,12月18日下午5時許,病房職員發現病人試圖離開病房,職員隨即追出,但病人已經從樓梯逃去無蹤。
  • 北京廣播電視臺《生命緣》欄目組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83次跟拍ICU氣管切開搶救,首次公開ECMO搶救全程,300多次拍攝咽拭子檢測,900多次記錄救治重症患者,被消毒液嚴重腐蝕的皮膚和衣服…… 今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北京廣播電視臺《生命緣》欄目組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這也是唯一受到國家級抗疫表彰的紀錄片團隊
  • 奇蹟發生!希臘一名102歲新冠病人康復出院
    華輿訊 據希華時訊報導 希臘一名102歲新冠病人奇蹟康復,11月28日已經從科孚島綜合醫院出院回到療養中心,成為迄今為止希臘年紀最大的新冠康復者。據悉,這名102歲的老奶奶原來居住在約阿尼納一家療養中心。這家療養院在本月初暴發新冠疫情,共有56名老年居民感染新冠病毒。
  • 一年前的今天:武漢張繼先醫生看到第一例新冠病人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是武漢最早上報新冠病例的醫院。它離華南海鮮市場不到三公裡距離,打車10分鐘能到。2019年12月26日,一對夫婦入院看病,確診為不明原因肺炎。作為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敏感地意識到問題,將病例上報醫院和區疾控中心。此後,她全身心投入前線的救治,直到疫情結束。我跟著張繼先進入一個小房間。迎面是兩架高低床,鋪著藍綠格紋的床鋪。
  • 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有多兇險?紀錄片《生命·呼吸》展現生命的...
    這也是繼武漢「解封」推出《生命·方艙》之後,「生命」系列第二部紀錄片。該片以呼吸為題,把救治危重症病人這樣專業性很強的醫療過程,融合進了普通人最熟悉的呼吸行為中,讓觀眾能清晰地理解醫生們複雜的專業術語和治療方案。 與《生命·方艙》一脈相承地採用了多視角口述的方式和敘事的情景,《生命·呼吸》把武漢危重症病人收治的兇險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 武漢重症病房,小黃人出現還給病人派「生日禮」
    「沒進病房前,內心真的非常忐忑。但進入病房,看到病人後,就沒什麼擔心了,因為跟我們平常工作環境都差不多的。」第一次跟新冠患者面對面的陳倩倩說。在護士站查看患者病例信息時,陳倩倩發現,陶女士電子病例的右上角,出現一個蛋糕樣的圖像,然後仔細一看信息,發現當天剛好是陶女士生日。
  • 一切都在加速,「每天都在增加病房,收治新病人」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朱彩雲  為確保「四類人員」應收盡收,應治盡治,近期,武漢市擴張多家醫院與定點醫療點,不少醫院及時開闢病房新增病床。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也不斷向江城出發,馳援武漢。今天,最新的數據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已累計從全國調派11921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 「請告誡大家洗手間下水道通暢極為重要」 鍾南山在最新新冠疫情...
    每經記者:方京玉 每經編輯:湯輝2月18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重點對廣東省目前疫情防控科技攻關進展情況進行介紹。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等出席了新聞發布會。「請媒體朋友幫忙告誡大家,保證醫院和家庭內洗手間下水道的通暢極為重要。
  •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摘發
    在大災大疫面前,什麼是最基本的民生?什麼是最高的人權?那就是生命,而且是健康的生命。我們集中優勢兵力,在社區群防群控,堅持「不遺漏一個病人,不放棄一個病人」。我所在的醫院有一位62歲的新冠重症感染患者,救治難度非常大,我們給他上了111天的ECMO,創造了世界紀錄,幾次出現大出血都搶救回來了,最後順利康復出院。
  • 印度驚現「屍體病房」,和病人共處一室!這時候解封是什麼操作?
    與所有的公立醫院一樣,錫安醫院的資源本來就人滿為患,被指定為新冠醫院後,不可避免地承擔了附近達拉維湧入的大量病例,於是出現了上面這一幕。截至5月31日,孟買已經報告了3.97萬例新冠病例,其中1700多例出現在達拉維。疫情還在以每天新增1000多例的速度,在這個擁有2000多萬人口、超過四成人居住在貧民窟的大都市擴散。
  • 香港一新冠病人從醫院逃跑後失蹤 警方通緝
    來源:券商中國近日,香港一名63歲確診新冠肺炎病人擅自逃離醫院,院方報警求助,此事引發關注。19日晚,香港警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其照片進行通緝。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表示,醫院會進行風險評估,若有特別情況及有需要,醫院會有特別安排,包括派保安駐守病房。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19日公布,香港新增109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其中包括102例本地病例及7例輸入病例。本地病例中,42個為源頭不明個案。
  • 搶救重症病人:36個患者走了17個,給病人插管的醫護被叫「敢死隊」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 崔慧瑩 發自武漢 (本文首發於2020年2月27日《南方周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線報導」) 國家衛健委重症巡查組的專家分成12個組,搭配武漢本地專家,每天從各家定點醫院的ICU病房「撈人」:對輕症病人進行評估,篩查出重症病人,將其轉至救治重症和危重症的定點醫院。 楊芳的生命掌握在一根軟管能否順利插入喉嚨。
  • 大洋午讀——廣州地區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分享抗疫故事
    在9月8日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共有1499人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500個集體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昨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代表媒體見面會(2020年總186場),邀請15位廣州地區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稱號的代表出席,講述不平凡的抗疫故事,分享英雄的榮光。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在武漢開展 江蘇抗疫故事傳遞愛與力量
    10月15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在武漢開展。此次展覽為期3個月,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為主題,回顧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激發團結奮進力量。在「運籌帷幄、掌舵領航」「生死阻擊、艱苦卓絕」「英雄城市、英雄人民」「八方支援、共克時艱」「疫後重振、浴火重生」「團結協作、命運與共」等6個主題內容展區中,不乏江蘇兒女的抗疫身影和感人瞬間的定格,在這些圖片、實物、場景前,江蘇抗疫故事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拍照留念。在展出的1000餘件(套)實物展品中,有一件紅色羽絨服吸引了不少參觀者。
  • 美國住院新冠病人逼近8萬,護士:戴上口罩吧,我不想在醫院見到你
    據美國疫情追蹤網站「COVID Tracking Project」的數據,全美因新冠病毒住院的人數自11月10日起每天都在刷新紀錄,截至當地時間11月18日已突破7.9萬人。其中,美國中南部地區住院人數上升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