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祖訓,是保護大明還是害了孫子,為何朱棣起兵說是愛國?

2020-12-21 假如我是狐城

導語: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他本人對於明朝各種制度都是親力親為,很多人都說明朝國運高達三百多年,是因為當年朱元璋創造的好處,而朱元璋本人也是十分受用,在他在位的時候,不僅把外部敵人清理乾淨,更是個子孫後代留下了由他制定的祖訓。

朱元璋制定祖訓的原因

祖訓這個詞的意思是祖先留下來的教誨,在明朝的時候,最大的祖先當然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了,他的話比誰都管用,他作為明朝開國皇帝,他十分勤勞,為了後世子孫女能夠長久的擁有天下,制定了許多規矩,例如宦官不得主政之類,而當時影響最大的祖訓恐怕就是天子被奸臣誤導,地方王可以起兵了吧!

《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朱元璋留下來的祖訓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這個藩王進兵勤王規定了。這個規定是朱元璋吸取明朝滅亡之後的教訓制定的,因為那個時候的元朝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根本沒有他們的親戚幫忙,元朝就被起義軍給包圍了。而朱元璋當時正是經歷過這件事情的。

他個人覺得自己的明朝有必要設置一些藩王來保護天子,在他成為皇帝之後,就在明朝的全國各地都設置了藩王,其中最強大的藩王就是北方的燕王了。

祖訓本來是一個好東西,他就像我們普通人的家規一樣,都是用來教導我們做人做事的,可是因為祖先實在是考慮的太多了,很多時候都會使得後世子孫失去進取的動力,這也是為什么子孫總是超越不了祖先的原因,朱元璋留下的祖訓是他自己對人生的總結,而不是子孫後代對人生的總結,很多時候往往會阻礙後代大事的進行,就像朱允炆削藩的時候,他的叔父朱棣拿出祖訓來起兵靖難一樣。

祖訓被朱棣利用起兵

朱允炆的是朱標的長子,他是靠著孝順才做上皇帝的,當然,主要還是因為朱元璋足夠喜歡他,不然其他一切都是白搭,他年紀輕輕就做上了皇帝之位,很多人都覺得他是運氣足夠好,這裡面就包括他的叔父和其他藩王,朱允炆也是知道他們這個心思的,只不過不好說出來而已,後面削藩就是專門為他們設置的,只不過他不夠心狠,使得朱棣利用祖訓起兵了。

祖訓裡面的內容是如果天子治理國家,沒有正直賢能的大臣在旁邊輔佐,而是一群奸臣,那下面的藩王就可以起兵勤王,來幫助皇帝清理朝政。這是朱元璋當年祖訓的主要內容,可是這裡面有許多可操縱的內容,比如誰是奸臣,誰是賢臣,這就不是很好判斷,全靠一個人的嘴巴去說。

當時的朱棣就把朱允炆身邊那群主張削藩的人都當成是奸臣,而朱允炆卻把他們都當成是輔佐自己的賢臣。所以我說朱元璋留下的祖訓十分模糊,很容易成為有心人的工具。

朱元璋的祖訓害了朱允炆

古代戰爭都是需要一個戰爭藉口的,當時朱允炆削藩的藉口就是說要加強朝廷權威,這樣的話,大明才像一個正在的朝廷。可是這種政策卻遭到了其他藩王的矛盾,在這個過程之中,雙方都沒有錯,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只不過是成王敗寇罷了。

朱元璋的祖訓害了朱允炆,他的祖訓給了朱棣一個起兵的藉口,這使得很多人都很迷茫,分不清到底誰是正義的一方,因為大家都打著正義的旗號,朱棣說是幫皇帝剷除奸臣,本來是沒有多少人相信的,因為在漢朝有著七國之亂的教訓在哪裡,可是這一次的朱棣卻是不同,因為朱元璋的祖訓擺在哪裡,明確地寫著這樣的做法是得到朱元璋的授權的。所以我說朱元璋的祖訓根本不是在幫大明,而是害了朱允炆。

作者寄語:

祖訓這種東西還是少留為好,兒孫自有兒孫福,你過多的為後代考慮,只會使得他們失去進取心,不信的人可以看看朱元璋和兒子孫子們的故事。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朱元璋一生只失算了兩次,卻害苦自己的孫子,讓大明江山生靈塗炭
    後世之人都說劉伯溫其智近妖,但卻忽略哪怕是算無遺策的劉伯溫,也讓朱元璋的帝王權術折騰得夠嗆。誰也不曉得,這個窮苦出身的朱重八,哪裡修得的如此城府。但是步步謹慎,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的朱元璋,卻在身處權力最巔峰時接連失算了兩次,正是這兩次致命的失誤,直接導致明初又一次的風雲突變。
  • 朱元璋嚴禁太監幹政,為何明朝宦官仍然大權在握?朱棣是始作俑者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後有感於前朝宦官幹政的禍害和惡果,曾幾次對太監作出過諸多限制,比如特意制定祖訓:「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不得御外臣冠服,官無過四品,月米一石,衣食於內庭。」而且還明言:「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那麼朱元璋嚴禁太監幹政,為何明朝宦官仍然大權在握?朱棣是始作俑者,我們就此分析一下。
  • 朱元璋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孫子?
    首先,唐郎覺得,朱元璋為什麼會將皇位傳給孫子這個問題其實是暗含了兩個問題。第一,明朝的皇位傳承制是什麼?第二,朱元璋為何傳位給孫子?一,朱元璋的傳位是大明建立後的第一次皇位傳承,事關大明血脈延綿,至關重要。
  •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就避免靖難之役?
    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在他繼位的當年,燕王朱棣起兵,打著「清君側」的口號,發動靖難之役,歷時四年,朱棣打進南京,朱允炆放火焚燒皇宮,下落不明,朱棣就此登基,是為永樂大帝。如果,當年朱元璋在朱標死後,直接立朱棣為太子,會不會避免這場同室操戈的戰爭呢?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永樂大帝是「文治武功」,在明朝所有的皇帝當中——明代一共16個皇帝,如果你要給他們能幹、賢明排一個座次的話,我覺得朱棣排前幾名這是沒有疑問的,甚至我認為就可以排第一,你說他是整個明朝最能幹的皇帝,這應該也不為過。但咱們既然是第一次講朱棣,我覺得首先還是得講他牽絆一生的一個執念,那就是他統治的合法性的問題,這就是咱們講朱棣的一個切入點。
  • 大明的姚廣孝:被稱為「黑衣宰相」!一生輔佐朱棣成就霸業
    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
  • 朱允炆即位後,朱棣才起兵,為什麼不學李世民直接逼朱元璋退位?
    為什麼李世民敢逼李淵退位,而朱棣卻非得等朱元璋死後,再起兵? 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後,發動靖難之役,經過三年徵戰才獲得成功,那麼為何朱棣不學李世民直接逼迫朱元璋退位呢?
  • 早料到朱棣會造反?朱元璋給孫子留了一猛將,可惜朱允炆不會用
    在朱標病死了之後,又有兩個兒子死了,就這樣,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成了太子位置的第一選擇。朱棣在打仗方面是非常的強,朱元璋也自己的這個兒子也很滿意。本來是朱棣當太子的,但是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在反對朱棣當太子,之後就讓自己的孫子當了。這個時候的朱棣是不服氣的,因為自己在打仗方面為國家做了很多的貢獻,本來是沒有太子的位置的,就因為前面幾個哥哥都死了,為什麼太子的位置還不是自己的。
  • 分藩遺禍,朱元璋算盤打錯:從漢王到漢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朱元璋看到上書之後,說是葉伯巨離間朱氏一家的骨肉血親,他還生氣到要親手將葉伯巨用箭射死。 後來,朱元璋雖然沒有親自動手、拉弓射箭,但是,葉伯巨還是被下入刑部大獄,最終病死在牢中。 自此,關於分藩及藩王之事,大約也沒有多少人敢向朱元璋說真話、說實話了。
  • 朱元璋留下一條家法,朱棣偷偷改了4個字,結果給子孫惹來4場橫禍
    朱元璋驅逐胡虜開創大明,功業煌煌,最終未能入選四大明君,未能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駕齊驅,有幾個重要原因。除了臭名昭著的殘暴嗜殺,還有一個毛病是心胸狹隘,猜忌疑慮之心太重,對於他人嚴重缺乏信任感,恨不得把兵權、相權全部攥在手中,給誰都不放心。洪武年間大殺功臣,根本原因就是想收回權力,集中皇權。
  • 朱元璋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兒子朱棣,反而將傳給孫子朱允炆呢?
    朱元璋以「以白髮人送黑髮人」,其悲傷不問可知。但是大明帝國繼承人之位畢竟不能久虛。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南京故宮),下遺詔:「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朱元璋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
  • 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原來竟是聽信了讖語,暗示大明王朝二世而亡
    我們不否認,朱元璋是真龍天子,在「皇帝排行榜」上,也能進入前十的偉大帝王。可是,在外部形勢和後世子孫這兩個因素上,洪武皇帝也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先說外部形勢。其實,當時的蒙古建立的元朝,在江南士大夫階層中還是很受歡迎的。因為整個南方相當於漢人的自治區。大多數的蒙古人都在經營著北方。而且天下之大,不是少量的蒙古人能全盤掌控的。元朝對待漢人的的態度和管理,其實是以放牧的形式來進行的。
  • 談談燕王朱棣的靖難檄文,建文帝喊冤:我忤逆不孝,我欺人太甚?
    皇明祖訓不幸的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事情,最終還是在他死後發生了,老朱希望長幼有序、家族和睦,大明帝國江山永固。一、百思不得其解,藩王為何存在1398年,垂垂老矣的朱元璋逝世,享年七十一歲,皇太孫朱允炆受遺詔,繼承嗣位大統,即我們熟知的建文帝。
  • 史詩巨製《山河明月》來襲,馮紹峰飾演朱棣,陳寶國再演朱元璋
    該劇講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從年少起就喋血沙場,歷經戰陣,終於成長為合格的軍事統帥和成熟政治家並成就一番偉業的故事。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少年時代追隨元帥徐達,喋血沙場,歷經戰陣,終於成長為合格的軍事統帥。
  • 大明皇位誰來坐?皇太孫朱允炆或燕王朱棣
    七月,朱棣以計擒殺張昺、謝貴(裝瘋以麻痺二人),並命燕府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奪北平九門,遂據北平。後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徵。朱棣攻下南京後,在拒絕了他的支持者們反覆幾天的勸進之後,於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繼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廢除建文年號,建文四年改稱洪武三十五年)。下令大力搜索齊泰、黃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餘人,朱棣還令盡復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於恢復祖訓。
  • 朱元璋為何不將皇位直接傳給朱棣,而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呢?
    朱元璋為何不將皇位直接傳給朱棣,而是傳位給了自己的孫子呢?提起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位皇帝可以說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了,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也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小的時候朱元璋貧困潦倒,曾為地主家放牛。
  • 朱棣為何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連他大哥朱標,他也是服服帖帖的
    另選繼承人的問題,朱元璋沒有從自己的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從朱標的兒子中選擇了次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朱元璋的這一行為讓他的幾個兒子心生不平,尤其是33歲的朱棣,正值壯年,又是朱元璋兒子最有作為的人。
  • 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城後,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究竟如何?
    1368年,朱元璋打破元朝的統治,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年號洪武。1370年也就是洪武三年,朱元璋冊封自己的第四子朱棣為燕王,鎮守當時的北方重鎮燕京,就是現在的北京。在此期間,率軍殲滅北元舊部勢力,屢建奇功,當時的名望威震全國。
  • 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孫子,誅殺功臣,可為什麼不削藩呢?
    大明建立後採取了分封制,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分到了全國各地。他死後,孫子朱允炆登基了,不過他的屁股還沒有坐熱,叔叔燕王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把他趕了下來。我們知道,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孫子,可謂是煞費苦心。可是對於同樣威脅建文帝皇位的諸多藩王,朱元璋並沒有什麼舉動。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孫子,誅殺功臣,可為什麼不削藩呢?有人說,朱元璋自己親自安排的分封制,沒有自己否定自己的,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可開國功臣難道就不是朱元璋分封的嗎?
  • 朱標要是還在,那朱棣他們還敢造次嗎?朱元璋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那麼如果當初朱標沒有死的話,朱棣和其他藩王還敢造反嗎?有朱標在,大明王朝的歷史是否應該改寫?我覺得朱標要活著,朱棣他們不敢造反。一、朱標要活著,朱元璋就不會屠戮功臣了。朱元璋一輩子殺戮心非常重,他對百姓很好,對官員卻十分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