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姚廣孝:被稱為「黑衣宰相」!一生輔佐朱棣成就霸業

2021-03-05 聞香識情

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

因為擔心分封在外的叔父們兵權太重,建文帝即位後即著手削藩,這立即引起了實力最為強大的燕王朱棣的反抗,朱棣以清君側為名從北平起兵。

四年後攻下都城南京,建文帝在一場大火中不知所終,這一事件史稱靖難之役,四十三歲的朱棣也因此成為大明王朝新的主宰者。

朱棣的謀士就是號稱"黑衣宰相"的姚廣孝。

說起這個人,在朱棣的人生上面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的是姚廣孝也是在一定的方面上成就了朱棣的霸業。

黑衣指的是"黑色衣服的僧人",宰相也是最高的文官,這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事情組成了姚廣孝這個人的傳奇人生。

總的來說是他給了朱棣勇氣去幹自己的事業,而且自己也是依靠著朱棣才可以體現自己的雄才大略,這兩個人在命運裡面就是互相離不開的。

在姚廣孝一生中的眾多身份中,和尚的身份始終是他的標籤,直到去世,因此也被稱為「黑衣宰相」。

姚廣孝為什麼要幫助朱棣

姚廣孝出生在一個行醫世家,他們家在當地也非常的有聲望,畢竟懸壺濟世、救人於疾病之中的醫者在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但姚廣孝對行醫問藥不感興趣,對於四書五經之類的書籍也不感興趣。

在姚廣孝十四歲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讓家人非常震驚的事情,削髮為僧。姚廣孝就這樣義無反顧的出家了,他是一名和尚不假,但他不是一個正常的和尚。

別的和尚出家之後青燈古佛,沒事的時候敲敲鐘打打水,姚廣孝出家之後確實學了一段時間的佛經,只不過後來的他又做了一件讓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去拜了一位道士為老師。

除此之外,姚廣孝還學習兵法謀略。

遁入空門了,本應沉寂心胸,平心靜氣。但是滿腹才學,胸懷萬丈的他,卻不甘心一輩子只做個安安靜靜念經的和尚。他想要為社會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他想讓世人知道他,記住他。

但欣逢朱元璋下馬治天下的和平時期,所以道衍學的這一套,似乎在太平時期無用。這就讓這個一直勤奮學習,滿腹經綸的人,感到了極大的苦悶。

在看到朱棣的時候也是看到了朱棣的野心,也是他看見了自己的機會。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薦

為何朱元璋上位後不久,身體健壯屢立戰功的常遇春,會突然暴卒?

朱元璋誅殺功臣毫不留情,若三位哥哥在世,又會怎樣對待?

朱元璋從小和二哥朱重六相依為命,他建國後,朱重六的結局如何?

相關焦點

  • 朱棣「造反」最大謀臣,不隱不退,黑衣宰相姚廣孝緣何善得終老?
    他正是在「靖難之役」中支持和幫助明成祖朱棣登上皇帝之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那什麼又是「黑衣宰相」呢?在古代「黑衣」指的是僧人所穿衣服的其中一種顏色。「宰相」自然意思就是指的丞相。「黑衣宰相」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參與國家政事並且影響較大的僧人。他們一般在朝廷有官職,而且在寺院也有法號。
  • 三教皆通的姚廣孝到底是「黑袍妖僧」還是「黑衣宰相」?
    他謀劃了靖難之役,一手輔佐朱棣登上皇位。被稱為「黑衣宰相」! 原本以為,這一生也就如此,在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機會卻來了,當年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祈福。 道衍得到了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舉薦,並與燕王朱棣相談甚歡,便要求隨朱棣前往北平。他抓住了機會,到了北平後,任慶壽寺住持,時常出入燕王府,與朱棣密談。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揭秘
    中國元末明初政治人物、禪宗僧人、詩人,明成祖靖難之役的謀臣之一姚廣孝六根不淨,整日不是吃齋念佛,而是沉迷於《易經》八卦。
  • 史上最神秘謀士,被後世稱為「妖僧」,但卻成了當朝「黑衣宰相」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率領麾下的將士打進了南京城,然後,在奉天殿登基稱帝,即為永樂帝。看著身上嶄新的龍袍,永樂帝在興奮的同時,也開始了對功臣們的封賞。在眾多為永樂帝出謀劃策的謀士中,有一個人頗為顯眼,那就是有著「黑衣宰相」之稱的姚廣孝。
  • 「黑衣宰相」姚廣孝——蒼天為紙海為墨
    這個少年法號道衍,就是後來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第一個和尚建立了大明王朝,另一個和尚則改變了大明王朝的歷史進程。朱重八當和尚是因為生活所迫,而那個少年則沒有來自生活的壓力,少年家世代行醫,算不上大富大貴,卻也是家境殷實。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要當和尚?只能有一種解釋,為了理想和抱負。元代實行民族等級制度,把全國人民分為四等、十級。
  • 姚廣孝為什麼被世人稱為「妖僧」?
    後來追隨在燕王朱棣的身邊,鼓動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取了建文帝的江山,被後世稱為「黑衣宰相」。他又為什麼被後世之人冠以「妖僧」、「黑衣宰相」的稱號呢?之後的十幾年裡,這個和尚的主要工作不是研究佛學和誦經祈福,而是日復一日的勸說朱棣造反。據說姚廣孝是看到了朱棣的帝王之氣,這種「異能」我們沒法證實,但應該是有跡象讓姚廣孝做了準確的判斷。
  • 「默默無聞」的黑衣宰相
    ,時人稱其為「黑衣宰相」。比如說大明一門兩國公的中山王徐家,為什麼徐達在明朝本朝是非常有名,一說中山王家族大家都很敬畏,但是你要一說榮國公姚少師,大家卻知道得很少,其實就是有後和無後的區別。        再一個是明朝本朝對姚廣孝的宣傳很少,這裡邊其實有這麼幾個原因,首先一個是關於嫉妒的問題。
  • "1939年,日本人在北京廢墟裡拍到了黑衣宰相姚廣孝的相貌"
    在廢墟當中,隨行的日本人拍下了怒目圓睜的天王、造型各異的羅漢,用料考究的寺廟建築,同時還拍到了「僅此一處」的一件文物,正是通過這張拍攝於80年前的照片,讓我們看到被譽為「黑衣宰相」的姚廣孝的真實模樣。為什麼同一座廟裡同時供奉元朝、明朝兩位「國師」前面提到的這座早在80年前就已經成為廢墟的寺廟名叫護國寺。
  • 姚廣孝為何鼓動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對比劉伯溫後會發現,另有隱情
    一則姚廣孝是欽差,替朱棣來辦事。二則姚廣孝,除了有一代妖僧之稱外,還號稱當時的黑衣宰相——白天穿著朝服上班,晚上穿上僧衣當和尚,地位太高。 果然,當曹三尹得知真相後,頓時嚇瘋,連忙跑來請罪。可姚廣孝卻張口來了一首詩:出使南來坐畫船,袈裟猶帶御爐煙。無端撞著曹公相,二十皮鞭了宿緣。
  • 朱棣大謀士姚廣孝的結局是什麼?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姚廣孝的結局讓人驚心動魄:在煙霧繚繞的懸崖上空姚廣孝行走於獨繩,他手拿佛珠瀟灑自如邁步前行。獨繩這頭,朱棣的孫媳婦孫若微手拿一把利刃,手起刀落砍斷了繩索,姚廣孝墜入懸崖粉身碎骨(從後面的劇情推測)。那麼在歷史上姚廣孝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呢?在歷史上,可以說,姚廣孝的結局很完美。
  • 黑衣宰相●姚廣孝,明朝第一奇人
    明洪武八年,姚廣孝被禮部召至京師考試,可又不幸名落孫山,後又被分配至蘇州西山海雲院,以「無過客則終日危坐澄想」的狀態,一待就是幾年。終於,在七年後,改變姚廣孝一生命運的機會來了。姚廣孝寫信勸說:「部隊疲勞了,請班師回北平吧。」在東昌之戰時燕軍大敗,朱棣打算稍微休整之時,姚廣孝則堅持招募勇士積極備戰,終於攻其不備,擊敗盛庸且破房昭的西水寨。然後,姚廣孝建議朱棣繞開大中城市,直撲後防虛弱的南京。
  • 姚廣孝,大明第一奇人,至今仍被罵「奸僧」
    說起來,為朱棣解圍的老僧,其實是燕王府的老熟人,法名道衍,後來被人稱為「黑衣宰相」。道衍和尚是朱棣起兵與侄子朱允炆爭奪皇位的幕後推手。《明史》記載,靖難之役進行的三年多時間裡,道衍因年事已高,未隨朱棣徵戰,而是留在北平輔佐世子朱高熾鎮守後方,但朱棣每有疑難,總是馳書相問,「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建文二年(1400年),一路打勝仗的燕軍在東昌(今山東聊城)遭遇重創,朱棣手下第一大將張玉戰死。幸虧援軍趕到,朱棣才得以突出重圍。東昌一戰,朱棣損失慘重,士氣一下子低落到極點。
  • 「黑衣宰相」姚廣孝:男兒欲遂平生志,不惜翻天又覆地
    此是朱棣之事,在此忽略不提,只說道衍的事兒。道衍一方面輔佐朱棣的長子鎮守北平,一方面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思謀想計,為在外徵戰的朱棣屢屢獻言獻策,並時不時地做他的心理輔導師和精神勵志師。當然,這個過程也很艱難。有詩為證:沮喪之情一目了然。當初力主起事的道衍,承受著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壓力,感嘆萬千,作此詩。別說,有時候,堅持就是勝利。
  • 一人之下536:黑衣宰相姚廣孝或許是將全性引上絕路的始作俑者!
    當然本文並不是再來進一步細數對方的輝煌史的,而是要給大家分享一個了不得的爆炸性信息:將「全性以保真不以物累形」的「無為全性」轉變為自私自利、肆意妄為的「隨縱慾全性」的始作俑者,或許就是那黑衣宰相姚廣孝。
  • 尋找姚廣孝
    偶然的機會,聽到朋友說,北京房山有個叫常樂寺的地方,那裡有一個塔,據說跟一個和尚有關。我上網搜了一下,終於發現了姚廣孝的「蹤跡」,從網上圖片來看,塔置身於一片荒草之中,甚是悽涼。姚廣孝(1335-1418),江蘇長洲人(江蘇吳縣),他原本是醫家子弟,14歲的時候出家當了和尚,法名叫「道衍」。
  • 朱棣嗜殺成性,知道他眾多秘密的謀士姚廣孝,為什麼能明哲保身?
    劉秉忠是元初名臣,大都的設計規劃就是出自他手,姚廣孝聽後哈哈大笑,十分得意。事實上,姚廣孝也並非嗜殺之人,只是他深通權謀、有經世之才,當然不想落於人後。俗話說得好,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姚廣孝雖然是和尚,但擋不住那顆不安的心。在和朱棣見面之後,他決定跟隨這個不平凡的王爺,並輔助他成就大業。
  • 「妖僧」姚廣孝,中國歷史上頗為神秘的謀士
    謀士在歷朝歷代中都不可或缺,一般都為人們熟知;但是就有這麼一位,如果不去專門查資料,都不知道幹了什麼事,他就是被人們稱為「妖僧」的姚廣孝,又號「黑衣宰相」。
  • 姚廣孝為何被稱為「妖僧」?三個原因,卻一個比一個讓人費解
    朱棣之所以能成為唯一的,以藩王身份謀反並成功的人,不僅在於他能力強悍,時機把握得準,還因他身邊有位「妖僧」,這便是姚廣孝。那麼姚廣孝為何被稱為妖僧呢?這就要從他少年時說起了。姚廣孝14歲時就出家了,這本該是一位好高僧的苗子,可惜姚廣孝卻不這麼認為。他雖研習著佛法,但更好「陰陽之術」,後來乾脆拜了一位道士為老師。
  • 姚廣孝製造了靖難之役,卻兩次勸朱棣,借徵兆之說安撫他的決心
    或許遇到一個人就會改變這一生,今天和您說說姚廣孝其人。他就是靖難之役的發端者。一個偏好殺戮的和尚,完全違背了出家人慈悲為懷的教義,這樣的一個傳奇人物,在歷史上究竟做過什麼事,對歷史又有什麼影響呢?在朱棣行動之前,內心也是非常不安和猶豫的。但是在姚廣孝幾番的勸說下,還是決心謀反。到底姚廣孝是如何讓朱棣下定決心的呢?又是如何幫助他順利登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