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者屋門——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 || 逾越生死對待,體驗現行臨終

2021-02-23 正覺華化生

下篇:五種功德門

十四、四者屋門——得到彼處受用種種法味樂

11、逾越生死對待,體驗現行臨終

弟子:怎麼樣培養對死亡的愛樂?

師:這話有點自殺的味道。佛教教誨實是在本質上超越生死糾結或者我們對生死的對待。生死是對立的二元世間的特定果報,這個果報是我們對二元認識的堅固執著造成的。我們沒有必要嚮往或愛樂死亡,而是如實面對生死變化,在變化中自如運用自心,那很有意義。

生死必然逼迫著每一個未覺悟的人。你覺悟生死,它就不是個事了。因為生死是對立事,就是造作相續而建立生死無常的變化。我們不用怕這個變化,也不用追求這個變化。因為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我們都在其中。

弟子:但是我觀察自己,在面對生死時有畏懼心……

師:畏懼生死,還是對變化的畏懼,就是你對未知的東西會有畏懼。若了解了就沒有畏懼,主體還是無明的蒙蔽與糾結。超越生死是佛陀的基本教法。要解決畏懼生死的問題,一定要知道生死的分別、執著的來源——它是妄想執著二元相續帶來的東西。對死亡畏懼是因為未真正了解生死,或者沒有很好地認知與觀察過,生死來了真是大事情。

對念佛人來說,往生或者死亡變化原本是可以運用喜悅的內容。怎麼運用喜悅?能往生!有極樂世界的回歸!一旦這個必生心念達成事實,你對死亡肯定不會畏懼。要真正了解生也安住在安心之中,死也安住在必生的清晰回歸中,我們對生死疑慮或畏懼就會變得從容。

現在很多人把一生修行都放在了「臨終往生」四個字上。我們只能說現行的臨終,就是把每個現行都當成臨終來處理。把每一個現行都當成臨終就行了,你就會有一個「我現在畏懼什麼、不畏懼什麼、為什麼會畏懼」的觀察,就會在現行中有喜悅。我們講過現行的三世延續,可以把它說成過去、現在、未來。臨終可能是個未來,未來是啥?就在現行中表達,在你每一個現行中認真審觀它。我們不必迎合它,也不必排斥它,就在每個現行中如實觀察,了解其無常、無我、受是苦、本質也空的實質。那麼我們對變化或死亡的畏懼就可能變成喜悅。

真正能掌握自己什麼時間死、用什麼方法死,這樣的人現在不多。有人認為念佛幾天後就可以往生,但他認為的「往生」就是死亡。這種誤解給人心裡帶來麻煩。以前國內很多城市掀起過一股「往生熱」,很多居士團體在搞,也有出家師父。有人講若念七天七夜一定往生,很多人就去實踐。但大部分人越念越健康,因為他越來越簡單。他抱著必死之心——他認為往生就是死亡,必死之心就是單一,啥都放下了,窗戶門也都釘上了,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結果念得精神煥發,甚至疾病都消除了。但他懷疑怎麼不能往生呢?這就有不對稱性了。

學習淨土不是愛好生死,也不是排斥生死,實是超越生死。在我們平時實踐中,心智對生死對立與染著超然於外,無所牽掛。生死來了坦蕩面對:哦,此處是死處,此處是生處。所謂生死無外乎是個變化,你就對徹底捨棄娑婆世界往生極樂世界生起了真正意樂與嚮往。但若認為念佛是死亡,就會有誤區。

「臨命終時」的說法實是對特別著相有情的一種愛護。他問你不死亡怎麼往生?或者問你不死亡怎麼脫離這個世界?這個知見十分堅固,甚至大部分人都這樣認為,那就等死相現前時再說吧!這實是一種徹底悲心與方便。若是智者,知道世尊所有教誨的確逾越了生死對待糾結,在生死變化中而從容面對一切變化,對一切變化了無染著。這樣身心安樂,對一切現行能從容安詳處置。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思維,主要是不畏懼生死罷了。生死沒有什麼,但是生死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過去人說閉生死關,要處理生死之事,不透達生死決不出關!很多人要立閉生死關的誓願。但什麼叫生死關?所謂「關」就是你在這個地方不懂或不了解,生,不知何以為生,死,不知何以為死,就在這兒糾結。

過去閉生死關的人特別多。我以前到祁連山一個地方住,那裡有幾個生死關的洞。比如一個人要閉生死關,別人幫他把洞門叉死,在裡面無法打開,問題解決不了就出不來。給他一塊酥油或者其他東西,就坐在裡面修法或觀察等等,一直到突破生死認知,有通變力他就可以出來了,否則死在裡面。

弟子: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是什麼作為?

師:《無量壽經》中有詳細的描述。我們需要讀經,若不讀經不知道說啥好!經中對生彼國人幹些啥、長相怎樣、具何功德作為等等都有說到。《阿彌陀經》中也有寫,下去讀吧!

相關焦點

  • 《臨終自救手冊》(下) 淨空法師在慈母臨終前一個月寄給慈母的一本書
    三寶中的僧寶就是佛的代表,他們所做的一切,者是為了使我得到利益,我應該在他們當中求得庇護。)以這種純淨的感謝、謙遜的敬意對待每一個人,你的心情才會愉快振奮。如此,縱然你該轉生到不幸的三惡道,也會因此得到一個較好的投生之處。
  • 逾越生死,愛在回憶中想你.
    今晚推介:《逾越生死》
  • 生死門(四)
    我用魂魄狀態貼了她的身體許久,但沒有什麼好轉。 還好包裡有藥。 這是城裡一個叫不出名字的倉庫,廢棄了很久,牆上結滿了蜘蛛網。 我從包裡拿出藥的時候,猶豫了。 張天師說過,巧巧身體不好,待她自然死亡,再送到生死門裡,我這趟活就算結束。
  •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索甲仁波切】
    臨終者常常不說出他們心裡真正的意思,親近他們的人也常常不知道該說或做些什麼,也很難發現他想說什麼,或甚至隱藏些什麼。有時候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因此,要緊的是,用最簡單而自然的方式,緩和任何緊張的氣氛。一旦建立起信賴和信心,氣氛就會變得輕鬆,也就會讓臨終者把他真正想說的話說出來。溫暖地鼓勵他儘可能自由地表達他對臨終和死亡的想法、恐懼和情緒。
  • 臨終關懷和助念往生
    答:「臨終關懷」(hospice),這是一門新時代的新興學科,是結合醫學、宗教、法律、倫理、哲學、道德等各領域的現代生死學。其主要目的在使臨終者面對人生最後階段時,藉由良好的醫療照顧及宗教信仰的力量引導,能認識死亡並接受死亡,心中不生憂怖苦惱,進而安然面對死亡;同時也給予家屬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協助度過此一生離死別的時刻。
  • 探秘生死:從密宗經文到暢銷書,《西藏生死書》是如何演變的?
    書內描述人在離開世間之後於尚未投生之前名為「中陰」的階段,書中告訴我們解除種種「中陰險難」恐怖,進入不生不滅的法身境界,能避免生死輪迴之苦,最終得到上品的化生或轉生。厚厚的一本,寫了些什麼?《西藏生死書》中陰《西藏生死書》怎會流行多年且廣受關注?
  • 星雲大師主講: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答:「臨終關懷」(HOSPICE),這是一門新時代的新興學科,是結合醫學、宗教、法律、倫理、哲學、道德等各領域的現代生死學。其主要目的在使臨終者面對人生最後階段時,藉由良好的醫療照顧及宗教信仰的力量引導,能認識死亡並接受死亡,心中不生憂怖苦惱,進而安然面對死亡;同時也給予家屬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協助度過此一生離死別的時刻。
  • 四念處是專門對治煩惱、執著的重要法門,相應就入定、得到三昧
    觀身不淨,觀受、心、法也是不淨,就是一個具足四個;觀受是苦,觀身、心、法也是苦;觀心無常,觀法、受、身也是無常;觀法無我,觀受、身、心也是無我。這樣就稱之為「總相念」,綜合起來,一個具足四個,四個又不離這一個。四念處觀,就是專門對治我們的煩惱,所以一定要薰習。「別相念」修熟了,有些相應了,還要百尺竿頭再進步,思維總相念,這樣就能斷煩惱、了生死。
  • 【法師輔導】為臨終者獻愛心18
    接下來我們共同學習,為臨終者獻愛心。我們今天來談沉重的話題,如何面對死亡,或者對臨終者,世間凡夫人或者其道家、哲學家怎麼看待死亡,佛教又怎麼看待死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為臨終者獻愛心,整個這一堂課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解:第一,首先知道每個人都會死,而且死期不定。死亡是無常的、死亡是最大的恐怖。
  • 緬懷大舅——關於臨終關懷
    在業力尚未形成前,可神通自在,隨心所欲至嚮往之處,可穿牆走壁,縱山河大地亦不為所障。極具活動力,其移動方向則取決於過去之業力、習氣。透過觀想,希求之物立時現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全系唯心所造。自肉體脫離而出之某種主體(神識),能對外界有所感應,並能自由自在移動至各處。多數體驗者脫離肉體時,欲由某處移至另一處,中間並無移動過程,只須動念,即可於瞬間抵達。
  • 「四道人生」讓生死兩相安
    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非常沉重的話題,而臨終者對於死亡更是有多種的不安,有的覺得自己責任未了,想做的東西未完成,有的心中有怨恨得不到疏解,希望得到寬恕等等。在死亡的人生重要課題上,對臨終者本人來講心靈的開導固然重要,但是對於家屬來講,在短暫的時間裡應該怎麼去做,才能減少病人的遺憾使生死兩相安,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 《生死狙擊2》森林遊樂屋場景曝光
    國產射擊網遊《生死狙擊2》天選測試將於8月14日正式啟動。先前測試中開放的重製版「冰雪堡壘」、「暴力街區」等地圖十分受玩家的歡迎。今天小編將帶來另一張重置地圖——森林遊樂屋。熟悉的卡通畫面,真實的視覺感官將會帶來全新的作戰體驗!
  • 《臨終備覽》慧律法師 講述·編撰(二十九)
    像在1901年,在埃及發現木乃伊,結果這個西歐的人太大膽啦,他們這個木乃伊,結果用簡單的設備就打開,結果隔了沒多久,在那裡面啊,開棺解剖木乃伊的,六個人裡面死了四個,沒多久統統死;他們認為是說:哎呀!【極樂世界固具種種莊嚴,但並非人人皆得往生,何故?
  • 馬爾地夫莫凡彼|1W睡最美水屋+玻璃地板,分分鐘出網紅大片
    複式閣樓沙屋|全部帶泳池|玻璃地板|網床|海景浴缸酒店有105棟別墅都在環礁邊,附近有豐富的熱帶植被,私密性很好。沙灘海景都非常棒,太適合帶愛人來散步了吧!沙屋是複式閣樓,二樓露天式的涼臺配置了很舒服的豆袋式懶人沙發,下午看日落,晚上看星空!真的酥糊到爆炸~三:親子設施也非常豐富,家庭出遊省心省力!
  • 6、教行相契唯佛是念——現行念佛相應抉擇依正二報||淨土法門的傳承
    這三個都是業,至少要公正對待我們的三業。公正地對待,不要偏頗。我們說現行緣起,先說意業或心業,接著說口業。像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人說念佛聲音好聽,有人說不喜歡聽念佛聲音,什麼人都有。有人喜歡歌頌,有人喜歡訴苦,有人張家長李家短,有人喜歡念佛、念真言,多少億、多少千萬、多少百萬遍地念,口業真不一樣。
  • 《楞嚴經》白話大意第四卷之四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128篇《楞嚴經》白話大意第四卷之四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第四卷之四 原文
  • 滿意度99%,男性機器人多處「特長」,體驗者:好棒
    男機器人有多處「特長」,體驗者直呼:「好棒」,滿意率達到了99%。日本新一代的男機器人,功能有多強大呢?據悉,這款新品,是以「高富帥」的模型設計的,加入了AI只能晶片,「大腦」非常聰明,能夠根據用戶的情緒,作出相對符合場景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