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我們秉承著「父母在,不遠遊」的思想,許多詩人也都拿思鄉、鄉愁來做主題,在外遊子,總是家鄉有著深切的思念。
遲暮之年,也想回歸故裡,希望死後化作故鄉的一捧土,永遠留在故鄉的土地中。
新中國成立後,臺灣與大陸禁止通行,許多家庭分隔兩地,無法相見。
有的人終生也沒有和自己愛的人再次相見,有的人卻是幸運的,他提著最後一口氣,等到了相見的時刻。
年輕時的他,聰慧惹人喜愛
在1948年於中國上海出生的蔣孝勇,是蔣介石最為疼愛的孫子,從小聰明機靈,也十分乖巧懂事,在長輩面前非常孝順,蔣經國和蔣介石對他寄予了厚望。
而他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成為了最有出息的一個孩子。
長大之後,蔣介石替希望他可以像自己一樣,於是讓他報考了軍校。
但是在學校裡,有一次訓練,不小心扭傷了腳腕,在家休養了很長一段時間。
當他再次回到學校的時候,發現已經跟不上課堂的進度了,於是就離開了軍校。
隨後,他進入了其他大學讀政治學。
遠離政治,定居他鄉
大學畢業後,蔣孝勇並沒有從事政治工作,他看透了政治場上的爾虞我詐,想選一條與政治截然不同的道路,於是決心放棄從事政治工作,選擇了下海經商。
他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自己的家人,他的父親一直希望他能夠從政,父親雖然對他有些失望,但也尊重孩子的選擇。
後來,他的父親病重,蔣孝勇又重新回歸了政治工作,每天給父親匯報工作要點。
但是待父親病逝後,他決心到加拿大定居。
或許是看透了時局的變化,走向將朝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下去,但自己無法改變,於是選擇眼不見心不煩,就遠離了這個地方,這不失為一種上策。
雖然定居他國,但是蔣孝勇一直記得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沒有改變自己的名字。
而且在去國外之前,他在中國購買了許多家具,要帶著它們去國外,放在自己在加拿大的家裡,他說自己是中國人,一定要用中國的家具。
回歸故土,失聲痛哭
1995年,在加拿大的蔣孝勇被查出了癌症,他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自己的生命也將走到了盡頭,於是特別想念中國的故土。
他在生前唯一的願望就是再去祖父蔣介石的故鄉看看,如果沒能彌補這個遺憾,他說他死也不會瞑目。
在1996年,他終於彌補了這個遺憾,蔣孝勇去了奉化溪口鎮老家,但是這裡已經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
他沒有讓當地政府知道自己來了這裡,他只是想看一看祖父的家,當看到祖宅的那一刻,他激動地潸然淚下,說道:我們是中國人。
他心中感慨萬千,終於回到了這個想念已久的地方,也終於完成了祖父和父親的心願,也彌補了自己的遺憾。
他也是蔣家第三代中唯一一個回到大陸老家的人。
在當時,臺灣與大陸禁止通行,直到蔣經國接任大權,才緩和了兩岸關係。
蔣家人的每一位後代,都希望自己死後能夠葬在大陸,與親人在一起。在蔣孝勇回到臺灣不久,就去世了,他臨終前的遺願同祖父和父親是一樣的,希望自己能夠葬在大陸。
蔣孝勇終於在自己的生命結束前,完成了三代人的心願,了無牽掛的走了。他是幸運的,因為他還能再次回到自己的故土。
然而許多人都是不幸的,他們這輩子都沒能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走一走家鄉的地,聞一聞家鄉的空氣。
許多異國他鄉的人,年輕的時候沒有感覺,但是到了遲暮之年,便會萬分思念自己的家鄉,想念那裡的人和事,回想起自己幼時所發生的一切。
願所有人都能夠在遲暮之年回歸故裡,了無遺憾。
許多年後,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
支持,請點亮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