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後,蔣介石孫子終於回來祭祖,買票進祖宅後說了五字,令人嘆息

2020-12-24 騰訊網

當年孫中山先生並不太注意蔣介石,但是最後老蔣能夠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國民黨的最高領袖,自然也有他的過人之處。從後來的多次戰爭的結果來看,我們很容易看出,蔣介石的軍事才能非常一般。不過,有一點倒是非常確定的,那就是蔣介石是一個非常善於籠絡人心的人。

當初在他起勢之前,蔣介石並沒有特別雄厚的資本,為此他想出了結拜異姓兄弟的做法,以此擴張自己的勢力。雖然當時大家大都是互相利用,但是老蔣終歸還是有一些生死相隨的把兄弟的。可惜老蔣對他們倒是狠心,每次生死關頭他都帶頭上去踩一腳,自己把好處拿完,全然不顧當初的結拜之情。

在管理國民黨隊伍的時候,老蔣也是一樣的套路。當初他用心組建黃埔軍校,私心裡也就是知道了黃埔軍校對於當時中國的意義。後來,蔣介石就十分重視黃埔出身的人,在國民黨隊伍中,如果是黃埔一期、二期出身,那毫無疑問的就是高人一等。沒別的話說,關鍵是老蔣信任。再有就是老蔣是奉化人,他的家鄉情節還是十分濃厚的,來自於浙江的人,他總是格外信任。

對於老家奉化,在蔣介石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到了緊要關頭,不知道何去何從的時候,或者覺得自己的處境有危險的時候,蔣介石都會回到奉化,見一見自己的父老鄉親。1949年,蔣介石敗局已定,在敗走臺灣之前的關鍵時刻,他依然不忘帶著兒子蔣經國一起,最後回一次老家奉化。

當鄉親們問他,什麼時候再回來時,蔣介石默默無語,只是伸出了三個手指頭。三年?三十年?或者再也回不來了。蔣介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這個動作意味著什麼。

之後,他就帶著心腹和直系去了臺灣。選擇臺灣是早就做好的決定,這裡遠離大陸,海峽較寬,陳誠已經在臺灣站住了腳,而且臺灣當時有了完備的機場、通訊設施,所以臺灣是蔣介石最好的選擇了。到了臺灣之後,蔣介石還在時刻想著反攻大陸。然而新中國迅猛發展,他自己也看到了這樣的景象,至於後來,蔣介石心裡是否已經放棄?我們亦未可知。不過對於家鄉,蔣介石還是常常提起,要自己的兒子一定要回去看一看。

1975年蔣介石死後,蔣經國就接了班。在當時的環境下,蔣經國自然無法完成父親的遺願,回到老家看一看。於是,他只好將心願依託給自己的兒子。蔣家的第三代子女大都沒有涉足政治,他們沒有繼續蔣介石與蔣經國的春秋大夢。大陸一直在飛速發展,兩岸關係也得到了緩和,1995年,蔣介石的孫子蔣孝勇就開始計劃,實現父親與爺爺回到家鄉祭祖的心願。

他先是讓自己的妻子回到北京,了解一下國內的情況。妻子的反饋讓他很欣喜,蔣孝勇決定儘快回到大陸祭祖。就在第二年,他被查出了癌症晚期,為此,他只得將祭祖的計劃提前了。蔣孝勇帶著自己的妻子與孩子回到了奉化溪口,不過,他自己和長子沒有直接到達溪口,而是通過寧波繞轉的。

到了溪口之後,蔣孝勇長舒一口氣,終於完成了父親與爺爺的遺願。當他看到蔣家祖宅被保護完好的時候,他更是對政府表示了衷心的感謝。他還像別的遊客一樣,買票進入了祖宅,沒有任何的特殊行為。當蔣孝勇含淚說著「我們回來了」的時候,那種漂泊在外幾代人,終於踏上故鄉的土地的那種難以抑制的情感,是真摯而感人的。目前來看,蔣家後人長壽的很少,身患疾病讓他們大都早逝,令人感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孫子回溪口祭祖,買門票進祖宅,嘆息後說了一句話!
    1949年,蔣介石永別故鄉溪口。這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過去,淮海戰役落幕,國民黨軍一敗塗地。四面楚歌中的蔣介石,無奈在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隨後就去了臺灣。
  • 蔣介石的孫子得癌症後回浙江祭祖,買門票進祖宅,祖墓前跪地痛哭
    數十年後,蔣介石、蔣經國在臺省先後去世。二人去世後,都沒有下葬,其靈柩都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以待時機成熟時,歸葬故鄉溪口。 蔣介石敗退臺省後,極為掛念家鄉以及蔣氏墳墓。 1950年代中期,有說蔣家故居和墳墓已遭剷平,蔣介石對此寢食難安。 後來,曹聚仁先生致信蔣介石,在信中,向蔣介石強調: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這才讓蔣介石安心。 蔣介石、蔣經國二人生前都說想歸葬大陸。
  • 24年前,老蔣孫子回鄉祭祖,買票進老宅後說了5字,令人感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與土地不可分離,這當然受到千百年農耕文化的影響,但這也顯示出中國人的仁愛之心。只是人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意外」,當年金兵劫掠二帝後,許多人在餘生中只能隔江思鄉,就連李白,他也留給後人一句「低頭思鄉」,自己卻無法回頭。一九四九年,蔣介石回到家鄉。於是有人問他什麼時候回來?這讓老蔣怎麼回答?但他也沒有回答,據說當時只伸出了三個手指。
  • 1996年蔣介石唯一回大陸祭祖孫子,痛哭著對妻兒說:我們是中國人
    然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作為戰敗方,敗退到了臺灣,建立了國民黨政權。在蔣介石的一生中,曾經有過四段婚姻,而宋美齡成為了他最終的伴侶。但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以後,卻沒有生育過一兒半女。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名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蔣經國,是蔣介石與髮妻毛氏所生,而小兒子蔣緯國,是蔣介石從日本帶回來的,她的母親是一位日本人,至於他的身世,一直是個謎。
  • 1996年蔣孝勇回老家祭祖,含淚告訴他的妻兒:我們是中國人!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一段炮火肆虐,戰亂頻發的時期,那時候國家被分成2大派系,一面是為了救苦救難帶領廣大窮苦人民翻身解放的共產黨陣營,另一面是為了奪取國家政權不擇手段的國民黨陣營,在日本宣布投降撤離中國的領土後,短短3年時間,我黨帶領人民打敗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軍隊,取得最後的勝利,
  • 蔣介石孫子身患絕症,臨終前回大陸故鄉,在祖先墓前哭著說了七字
    1996年年初,蔣介石最喜愛的孫子蔣孝勇經常感覺食道很不舒服,而且食欲不振,身體日漸消瘦。蔣孝勇預感到身體可能出問題了,他去了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食道癌。從醫院出來的那一刻起,蔣孝勇就下定決定完成一件事,代替父親和祖父回大陸浙江奉化溪口鎮老家看看,順便祭祖。
  • 蔣介石的孫子48歲回歸大陸祭祖,看見蔣家祖宅後,忍不住失聲痛哭
    有些人再也見不到他們所愛的人,而另一些人則是幸運的,他們等到生命最後一刻,終於有機會回到故土。蔣介石的孫子48歲重回溪口祭祖,看見蔣家祖宅後,忍不住失聲痛哭。蔣孝勇學習軍、政、商,最終選擇從政1948年,蔣介石最喜歡的孫子——蔣孝勇出生在上海。他從小就十分聰慧,在長輩面前非常聽話乖巧,而且很孝順。蔣經國和蔣介石對他賦予了很大希望。最終他也並沒有讓人失望,十分有前途。
  • 蔣介石的孫子回大陸祭祖,卻忍不住抱頭痛哭,寫下5個字,字字戳心
    因為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分別了幾十年,從解放戰爭結束後,到現在已經是半個多世紀了,其實,早在蔣介石統治臺灣的時候,就有很多的老兵都嚷嚷著要回祖國探親,但是,當時的蔣介石,絲毫不在乎這些老兵的心情,說不能回就不能,即便蔣介石自己也是想要回到大陸看看的,但是,他卻採取了強硬的政策,不允許任何人回到大陸。
  • 蔣介石唯一回大陸掃墓的孫子,跪拜時道出心酸5字,字字戳心
    蔣介石帶領著一眾的追隨者,定居臺灣後,就沒有再回過大陸了。連帶著臺灣的一眾大陸士兵都無法再返回到大陸,他們中很多人臨終都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對於蔣介石,這些人懷著又愛又恨的心理。身為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自然知道父親在那一戰中受到的恥辱有多麼的大,他不願意再踏入大陸,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但臺灣畢竟不是他們真正的家。
  • 蔣介石的孫子48歲時回大陸祭祖,看到蔣家祖宅卻忍不住失聲痛哭
    新中國成立後,臺灣與大陸禁止通行,許多家庭分隔兩地,無法相見。有的人終生也沒有和自己愛的人再次相見,有的人卻是幸運的,他提著最後一口氣,等到了相見的時刻。年輕時的他,聰慧惹人喜愛在1948年於中國上海出生的蔣孝勇,是蔣介石最為疼愛的孫子,從小聰明機靈,也十分乖巧懂事,在長輩面前非常孝順,蔣經國和蔣介石對他寄予了厚望。
  • 蔣介石上山算命,道士只說了8字,直到24年後他才明白其中含義
    當時,道士向蔣介石建議讓他去酥醪觀,因為那裡的氣氛非常適合他。蔣介石非常迷惑,但他也聽從了道士的建議。當時有個道士已經等了他很久了。兩人見面後,他們聊了一整夜。在蔣介石離開之前,道士說勝不離川,敗不離臺。
  • 蔣介石的孫子回大陸祭祖,買門票參觀老宅,在曾祖母的墓前跪地痛哭
    這個家庭不尋常,這是蔣介石的孫子蔣孝勇一家五口——蔣孝勇、蔣孝勇的夫人方智怡,以及三個兒子:蔣友柏、蔣友常和蔣友青。 蔣孝勇是蔣介石的孫子,是蔣經國和他的俄籍妻子蔣方良所生的幼子。 孝勇於1948年在淞滬出生,出生不久後,家人就帶著孝勇移居到中國的臺省。 蔣孝勇自幼聰慧,深得祖父蔣介石和祖母宋美齡的疼愛。 長大後,孝勇進入一所軍校開始讀書。
  • 蔣介石的孫子蔣孝勇,去世前的願望:不去爺爺的故居,我死不瞑目
    蔣孝勇1948年10月27日出生於上海,蔣介石幼孫,蔣經國五子。自小深得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的疼愛。長大後入讀軍校,後插班進入臺灣大學就讀。1973年7月23日與蔣方智怡結婚。婚後,兩人育有3個兒子:蔣友柏、蔣友常和蔣友青。後將全家遷往加拿大定居。幾年後加入加拿大國籍,1996年12月22日,蔣孝勇因患癌症在臺北榮民總醫院去世。
  • 老蔣之孫48歲才回大陸祭祖,看到蔣家祖宅後,忍不住失聲痛哭
    談到蔣介石,相信大家比較熟悉,他是近代中國國民黨的領袖。但今天要講的故事,主角卻不是蔣介石,而是蔣介石的孫子,他在四十八歲那年終於返回大陸祭祖,見到蔣家祖屋時,竟失聲大哭。以下將具體介紹一下這個故事!今天這個故事的主角叫蔣孝勇,他出生於國民黨領袖蔣介石家中。因為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再加上他從小就很懂得討大人喜歡,所以他幾乎是在家裡長輩的寵愛下長大的,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驕縱,而是變得非常懂事。家裡的長輩們對他的成長寄予了厚望,特別是在他上了軍校以後。
  • 蔣介石後代回大陸掃墓,曾提出將兩蔣歸葬大陸
    蔣介石逝世前,曾交代後人,棺材不落地,暫厝慈湖寢陵,有朝一日,回大陸入土安葬。蔣經國逝世後,遵從父親遺志,棺材亦暫厝慈湖。等回大陸。現在臺灣慈湖兩蔣寢陵,仍然可見兩具棺材離地而厝,靜等歲月流逝。蔣家第三代之後,從政當權者越來越少,逝世後的孝字輩,不再從祖父遺志,安魂故裡。
  • 蔣介石到臺灣後的日常生活
    盥洗完之後,就喝些溫開水,接著開始到陽臺上做柔軟體操、唱聖詩,之後回到書房打坐,打坐的時間為四十分鐘,從來沒作計時,但幾乎都剛好到時間結束,準確得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打坐完畢後,開始在書房寫日記、看報紙。蔣介石是一個習慣在日間活動的人,所以通常利用精神最好的時間寫日記。
  • 臺灣高雄鄭氏娘祖媽宗親時隔 200多年首次回鄉祭祖
    ­  昨日,臺灣高雄鄭氏娘祖媽宗親會一行30人到石井延平王祠(鄭氏家廟)祭祖。不同尋常的是,這支鄭氏宗親是在清朝時離開石井的,這是他們200多年來第一次重回家鄉認祖歸宗。­  「三跪六拜九叩首。」昨日10時許,宗親會的30名宗親在延平王祠內,莊重祭拜宣讀祭文。­  「我們要用最高禮節來祭祖,表達內心的激動之情。」
  • 一座祖宅承載的家國情(看臺灣)
    一座祖宅承載的家國情(看臺灣)——訪臺灣蘆洲李宅暨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乘臺北捷運抵蘆洲站,不到一公裡即可抵達蘆洲李宅,這也是抗日將軍李友邦紀念館及故居
  • 揚州祖宅的記憶(散文)||江蘇 王家渝
    (本文圖片均選自網絡)              揚州祖宅的記憶                                 ● 王家渝我兒時的記憶裡,在揚州西郊葛莊有一處老宅,獨門獨院,青磚黑瓦。前面是豬圈,圍牆西側有一牛棚。屋後有一院落。院落裡,一片竹林,清逸柔美,幾棵大樹,鬱鬱蔥蔥。
  • 新郎接親新娘回來後,在堂屋祭祖拜堂如何主持?
    接親回來後,堂屋祭祖拜祖如何主持?您身邊的慶典顧問黃哥喜旺告訴您!請大家注意,目前二級城鎮尤其是鄉鎮一級,很多新郎在接親新娘回到了自家堂屋之後,會要求主持人為他們主持祭祖拜堂儀式,這是我們中華傳統的一個原始禮節,請大家一定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