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對於蔣孝勇來說,是痛苦的一年。
1996年,對於蔣孝勇來說,也是痛苦的一年。
痛苦的是,這一年,蔣孝勇被診斷出患有食道癌,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
幸福的是,這一年,蔣孝勇終於回到了大陸,完成了祖父蔣中正和父親蔣經國的心願。
據說,蔣中正最後一次離開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境內的蔣氏故居、祖墳時,有人問他:「總統,你什麼時候可以再回來呀!」蔣中正沒有說話,只向問話的人伸出了3個手指,問話的人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反正,他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而蔣氏故居、祖墳也便成了他晚年的難斷的牽掛。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的蔣經國,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學,1922年入上海萬竹高等小學,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1988年逝世,享年78歲。對溪口故居、祖墳也是魂牽夢縈。但和父親蔣中正一樣,他們再也沒有能夠回到他們出生的奉化。
蔣孝勇1948年10月27日出生於上海,蔣介石幼孫,蔣經國五子。自小深得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的疼愛。長大後入讀軍校,後插班進入臺灣大學就讀。1973年7月23日與蔣方智怡結婚。婚後,兩人育有3個兒子:蔣友柏、蔣友常和蔣友青。後將全家遷往加拿大定居。幾年後加入加拿大國籍,1996年12月22日,蔣孝勇因患癌症在臺北榮民總醫院去世。
被診斷出患有食道癌後,蔣孝勇沒有太多沮喪,他首先告訴家人的是自己要奉化老家探親祭祖。隨後,他告訴家人:「我這輩子有一個遺憾,沒有去爺爺故居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我無法如願,我死不瞑目。」
蔣經國的妻子叫蔣方良,出生於俄羅斯,16歲時她在烏拉爾重型機械廠認識了蔣經國,並在兩年後的1935年3月15日結婚。當年12月,他們的兒子蔣孝文出生。1938年又添了女兒蔣孝章。1937年4月,和蔣經國來到了中國。1945年,蔣方良生下次子蔣孝武。1948年,三子蔣孝勇出生。
蔣孝勇自小深得蔣中正、宋美齡夫婦的疼愛。長大後入讀軍校,1964年,蔣孝勇考取了陸軍軍官學校預備學生班。蔣中正十分高興,以為自己的孫子輩會出個將軍。但是,事與願違,在一次受訓操作時,蔣孝勇把腳扭傷,先後動了兩次手術,迫不得已,只好離隊而去,插班進入臺灣大學就讀。畢業後從政,但讓人們頗感意外的是,將全家遷往加拿大定居,還加入加拿大國籍,遠離政壇,媒體在偶然提到他時,往往都用「沉寂」兩字來形容。
蔣孝勇在對家人說出自己的心願時,他的兩個哥哥都已去世了,蔣孝文1989年就去世時54歲;蔣孝武去世時才46歲。知道自己時光不多的他說走就走,在探親祭祖的同時,他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在北京看看中醫,希望中醫能看好他那西醫看不好的病。在北京看過中醫後,他便匆匆回來到溪口祭祖。他沒有搞「特殊」,和遊客一樣買了門票。
這裡面有兩個細節值得述說,一是他在祖墳前跪了下來,說出了4個字字鑽心的話:「我回來了!」二是,由於他到來時,處於「保密」的狀態,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在祖屋,導遊講解時,發現作為「老外」的他還會說溪口,就好奇地問他是怎麼回事,但他只是笑了笑,沒有回答。
賀知章《回鄉偶書》的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在那時候,用來形容蔣孝勇的心情是再也恰當不過了,但比《回鄉偶書》更有「背景」的是,他當時代表的還有祖父和父親,雖然他笑著,但心中一定是五味雜陳,這就是他的痛苦,也是他的幸福。
離開大陸不久,蔣孝勇便去世了。其後,蔣家來中國大陸省親的人變成了蔣方智怡。蔣方智怡1949年生於臺灣省高雄市,籍貫浙江杭州。與蔣孝勇談戀愛時,蔣家就對她期望很大,據說,蔣介石特別喜歡她圓圓大大的臉,曾說:「這才是大家閨秀應有的樣子。」嫁到蔣家後,她很努力地扮演蔣家媳婦的角色,與兄弟、妯娌都相處和睦,深得長輩喜歡。
人們都沒有想到,在蔣氏三代人的歸鄉路上,「繼承人」會是蔣方智怡。她分別於2014年10月、2016年8月來祭祖省親。2016年08月的這次很多媒體都做了報導,她帶小兒子蔣友青,還有蔣友青的未婚妻。在祭祖省親過程中,她不斷說,家鄉這麼美麗,鄉親如此可親。願家鄉的人們世代幸福地生活下去。另外,她還曾向媒體透露了蔣經國先生「遺願」:「他在日記裡曾經說過身為人子,母親在世時無法隨侍在側,如果過世後,希望可以葬在母親身旁。」而這也是蔣中正的願望。
回到故鄉,就這樣成了蔣氏三代人生前和去後都掛念著的事情,漫長得讓別人看過多少都有些心酸。在蔣方智怡為其繼續的腳步裡,蔣氏已逝的三代人的心分明還在跳。而這與蔣中正當年向問話的人伸出的3個手指,似有某種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