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布裡希爵士的《藝術的故事》就像《蒙娜·麗莎》一樣,飲譽世界,把知識和享受傳給人們。——法國盧佛宮館長皮埃爾·羅森伯格,1998年
《藝術的故事》是有關藝術的書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全文的筆調平實簡單、敘事清晰。這部經典著作拉近了藝術和生活的距離,也是一本藝術掃盲史。
貢布裡希講述他的寫作是「各種傳統不斷迂迴、不斷改變的歷史,每一件作品在這歷史中都既回顧過去又導向未來」。它概述了從最早的洞窟繪畫到當今的實驗藝術的發展歷程。
「一條生動的鏈條,將我們身處的時代與古埃及時期聯繫起來」。
在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裡,男人追求女人是用棒子敲翻帶回家,這時候繪畫雕塑的出現,並不僅僅被當作純粹的藝術作品,應該當時的原始民族還沒有藝術的概念,他們需要的是有明確用途的東西。
到後面,多元的藝術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欣賞作品本身的價值,也過了藝術服務於宗教、政治的時代。藝術出現不同流派。雕刻和繪畫,開始出現優雅、輕鬆、鬥爭、狂暴的不同藝術特徵。
「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為豐富的人名、時期和風格找到淺顯易懂的秩序來。」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我們了解藝術的故事、讓我們細細的品味世界藝術的發展,以及l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該書被譽為「藝術史中的聖經」, 是不可不讀的一部經典著作。
把它放在床頭每晚多兩頁,就像小時候大人給你講故事一樣。讀完《藝術的故事》面對一件藝術品我們應該去尋找什麼,感受什麼,應該摒棄什麼,或許你能從一幅畫中看到另一個世界,但這個世界也許只存在於自己一個人的心裡。
書中的圖片是完整的,圖文並茂,值得我們去讀。讀過這本書之後我至少有一個收穫,就是即便是個我們不是藝術生,也可以在任何場合與任何人公開談藝術了。就像是個引路人一般,為你打開藝術世界的一幽默有趣的門。裡面的一些觀點,客觀且有深度,眼界和思想有一定的高度。
當生活中看到藝術的時候,當再次回顧那些遠古先民的藝術作品時,你會發現藝術的很多精華的東西,純粹與真實。看到藝術品的反應,不是簡單而膚淺的理解,而是開始明白人類豐富情感世界和所知的表現力。
他將藝術史濃縮為一個故事,然而這卻是一個為所有人講的故事,一個關於所有人的故事。
在《藝術的故事》裡,貢布裡希說過這麼一段話:"人類才開始一種高級的生活,靜觀默想的生活,關心人所依賴的永久與基本的原因,關心那些控制萬物,連最小的地方都留有痕跡的,控制一切的主要特徵"。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共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科學,另一條就是藝術。
不看過是偉大,就不知道什麼是渺小!看這本書時總有撥雲見日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