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個性對於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這麼說,缺少藝術個性的藝術作品是很難成為經典作品,甚至很難稱其為成功的藝術作品的。但是,藝術個性和藝術家本人的個性並不是一回事,不是說有個性的藝術家就一定能創作出有藝術個性的作品。
一般來說,藝術家總是會有些個性的,或恃才傲物,或狂放不羈,或超然世外……大家總是習慣把那些不修邊幅、放浪形骸的人說成是有「藝術家氣質」,不管是羨慕還是嘲諷,都能從側面說明藝術家在大家心目中的確是應該有些個性的。
梵谷是個繪畫天才,對藝術的痴迷程度無以復加。就因為他喜歡的一個風塵女子說他的耳朵好看,梵谷竟然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送給那個風塵女子。事後,梵谷還輕鬆地畫了一幅《割掉耳朵後的梵谷自畫像》,竟然也成了名畫。如果這也算藝術家的個性,更多的應該是有些神經質了。藝術家的精神境界很多時候的確很難被常人所理解,並非簡單用「個性」兩個字就能解釋清楚的。
受到傳統文化和中庸思想薰陶的中國藝術家們,總是喜歡把個性表現得更為含蓄一些。時至今日,急功近利、善於炒作的藝術家越來越多,隨波逐流、安於現狀的藝術家遍地都是,但是真正有個性的藝術家已經難得一見了。
驚龍軒印象最深的最有個性的中國畫家有兩位,一位是林風眠,另一位是他的得意弟子吳冠中。
黃永玉在《比我老的老頭》一書中,寫了這樣一段話悼念林風眠:1991年8月12日,92歲的林風眠來到天堂門口。「幹什麼的?身上多是鞭痕?」上帝問他。「畫家!」林風眠回答。
作為與徐悲鴻、劉海粟齊名的最早將油畫藝術引入中國的著名畫家,中國近現代中國美術的半壁江山都是繪畫巨擘林風眠先生直接培養出來的學生:吳冠中,朱德群,李可染,趙無極,董希文,席德進,蘇天賜……其中,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在世界油畫界的影響力中國畫壇很難有人可以比肩。林風眠的個性和藝術個性都非同一般,其作品因為個人風格太過強烈,被稱為「風眠體」。但是個性太強的藝術家命運大多坎坷,林風眠也不例外。
抗戰時期,林風眠隱居重慶嘉陵江南岸彈子石破軍火庫中7年,潛心研究創作,一天最多能畫上八九十張。不少名流特地去拜訪林風眠,見如此陋室不禁感慨道:「住在這種地方,不是白痴,就是得道之人了。您得道了。」
林風眠卻說:「在北京和杭州當了十幾年校長,住洋房,乘私人轎車,身上一點人氣幾乎耗光了。你必須真正生活著,能體驗今天中國幾萬萬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林風眠的個性可見一斑。
反觀當今畫壇,隨波逐流、追名逐利者居多,連最權威的全國美展都被吐槽成了「照片臨摹展」,曾經被藝術家引以為傲的個性正在漸行漸遠,的確值得反思。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