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16:51 來源:信陽日報 瀏覽:331
本網10月27日訊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如果說藝術是對世界的探索,美術則是重拾記憶的方式,色彩勾勒際遇,輪廓丈量尺度,將所見所得留在紙上也留在心裡,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基於此。正如電影《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描述的那樣:「我心藏瑰寶燦爛如歌,唯有畫作可為我吟唱。」
近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持續推行,大大促進了音樂、體育等教育的高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美術教育也不斷受到重視,尤其表現為藝術碩士人才培養的數量與質量不斷增長,並誕生了許多優秀的青年藝術家。
畢業於中央美院油畫系的碩士研究生張天語,就是當代青年藝術家的典型代表。
(青年藝術家:張天語)
對張天語來說,每一幅作品都是對生活的詮釋,每一次創作都是用藝術投射生活,表達對情感、意象的理解,以此窺探內心世界。在《紅馬走向一個湖》作品中,通過象徵語言展現出了一個全新的虛幻世界:「夕陽下面,一些流星划過,一匹大紅馬穿過花海走向湖邊喝水,然後!它愣住了,回頭望向它注視的人。」
代表作《紅馬走向一個湖》
觀其作品不難發現,在抽象與具象融合過程中,張天語增添了許多情感維度,極大地激發了觀者的想像力,通過這種方式展現她認知的視角,映射創作時的真實感受,以此表達心靈深處的渴望、期盼與嚮往。也許,正如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康蕾在評價張天語的作品時所說:「女性的敏感、青春的痛楚與美好、個人的驕傲、脆弱、勇往直前和糾結與倔強……所有屬於她的個性和情感中矛盾的地方在作品都有交織和呈現。」
代表作《火》
對於藝術而言,如果某幅作品重構後可以闡述全新的故事,那麼這種創作便是成功的。在《貓蝶圖》中「跨界」元素的結合,也再一次讓我們看到這個年輕畫家,在多元創作下的野性、自如、宣洩與解脫……
代表作《貓蝶圖》
據張天語介紹,出於對內心的窺探,在創作中將儘量保持作品的開放性,極大發揮觀者的想像空間,力求將流動意識中固有的碎片融入畫作之中,通過情感映射使畫面趨於飽滿。
代表作《蛾》
代表作《蝶》
以下為本報記者對張天語的專訪。
記者:天語老師您好!您看起來年齡不大,但您的作品在業內知名度很高,獲得的評價也很高,作品風格看起來充滿了生命的張力,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可以和大家介紹一下您是怎麼走上藝術這條道路的嗎?
張天語:謝謝,當然可以。我家裡三代都從事美術行業,對我而言,或許沒有選擇的餘地,從小便開始耳濡目染,在進入央美學習後,對藝術慢慢有了更深的認知。
記者: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令你比較糾結的情況?
張天語: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應該多少都會遇到些糾結的事吧。我遇到最大的糾結,是選擇哪個具體的專業進行深造,還有如何在家庭所給予我的藝術教育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叛逆」和「逃離」,這也是我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
記者:可以詳細介紹一下您的作品風格嗎?
張天語:好的。我認為記憶是一種相見的方式,所以我的作品中有很多記憶裡發光的瞬間,我喜以通過司空見慣又難以名狀的不同物象來表現超越現實的圖景,它們之間的結合可以傳達出旺盛的生命力。一直以來我都把隱喻性作為我作品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構成因素,這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似乎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而我致力於削弱過分沉重的比喻,希望讓作品儘量保持單純的繪畫性,同時賦予圖像以個人的心理投射,使畫面趨於完整和飽滿。
記者:在您的作品中有許多關於馬和貓等動物的特寫,這是為什麼呢?
張天語:是的,我個人喜歡貓、馬等動物,還有自然的花花草草,這些有生命力的東西,創作的內容就自然而選擇了這些元素。但我整個的創作過程,是完全不打草稿的,一開始只是有非常模糊的靈感,然後從一個「角落」開始,一點點創作,再一點點修改。我的創作過程是不完美的,很多環節是由我的直覺、情感和精神狀態所掌控的,我認為這對我而言非常重要。我儘量保持作品的開放性,力求表現流動的意識所固有的碎片性和多元化的形態。
(天語在疫情期間餵的流浪貓)
記者:我注意到您已經開了個人工作室,請問您開工作室的出發點是什麼呢?
張天語: 原因其實挺簡單的,就是想要有一個私人空間去創作,工作室對於藝術家而言是很本能的需求,和住所不同,工作室對我自己來說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場所,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創作和生活,也可以作為逃離人群的庇護所。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熱鬧的。
記者:那下半輩子就準備一心做學術研究嗎?
張天語:學術肯定是要搞的,為了下半輩子能踏實搞學術,好好畫畫,所以當前還是需要先好好生存,有個穩定的事業是王道(笑)。其實對於我來說,畫畫並不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相比於工作它更像是我的生活,是我的一種日常行為。我不是很想將畫畫當作特別高大上的事,它是我的人格中延展出來的一部分,如果你之前看過我的畫,然後來認識我,相熟之後就會覺得「哦,是的了,天語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記者:您是怎麼看待藝術這件事的?
張天語:藝術反映的是社會的狀態,直白來講藝術是跟著時代主流走的。未來可能隨著事物的邊界逐漸模糊,藝術也會相應的和其他領域產生交融,例如媒介和感知形式的改變、社會傳播途徑的變化之類的,推陳出新,好玩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吧,這一點我還是蠻期待的。
記者:感謝您接受本次採訪,期待未來看到您更多的精彩作品。
張天語:謝謝您的關注,我努力。
附:
張天語簡介
生於河北省
2013~2017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第二工作室,獲學士學位
2018~2019年交換學習於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設計大學
2017~2020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第二工作室 師從康蕾,獲碩士學位
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主要個展:
個展《禮物》(央美青年空間,北京,2019年)
個人藝術項目《Sicheres Haus·安全屋》(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Karlsruhe,Lichtshof,德國,2019年)
個展《甜蜜遊戲》(中央美術學院主樓展廳,北京,2018年)
主要群展:
「乘風破浪」畢業生作品展(西單大悅城,2020,北京)
「不安的嚮往」2020屆畢業生藝術展(朝陽大悅城,2020,北京)
「上下文」中央美院、清華美院部分畢業生畢業作品邀請展(悅美術館,2020,北京)
「地緣」2019國際當代女藝術家作品雙年展(網絡展)
「美·遇」中央美術學院第八屆研究生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2019,北京)
「循循展·小徑分叉的花園」(芳草地畫廊,2019,北京)
抽相·悸動的形式—當代抽象藝術展(東視聖軒美術館,2019,北京)
大藝家夏季展(藝諾美術館,2019,上海)
「HER ART」她藝術·卸妝時代(M50大田畫廊,2019,上海)
「後生」——油畫系研究生聯展,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展廳,2019 北京
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今日美術館,北京,2016)
中國美術館「再長徵」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2016)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寫生匯報展「瑞金,瑞金」(北京,2016)
「iShow」甜品計劃(鳳凰藝都畫廊,北京,2015)
漸入內心—藝術考察匯報展(中央美術學院,北京,2014);
青春 · 足跡--中央美院學生主題創作展(中央美術學院,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