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醫護:莫小文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中心衛生院院長
推薦人(單位):瓊中衛計委
投票編號10
-海南日報記者郭暢通訊員陳歡歡
「去年8月,莫醫生調到瓊中紅毛鎮中心衛生院工作,我們也還是要從縣城去紅毛鎮找他。找他看病我們才放心!」8月31日下午2時,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中心衛生院,找院長莫小文問診的患者已經排起了小長隊。
「莫醫生就是個閒不下來的人,雖然他是院長,但一點架子都沒有。」說起莫小文,站在診室門口的小護士宋珠打開了話匣子。她說,在病人眼中,莫醫生是親人;在同事眼中,他又像是一位「大家長」;但更多的時候,他會一頭扎進醫書裡,像是個書呆子。
「我們都是慕名前來的,村裡人說莫醫生醫術高,我就帶老伴過來找他。」在中醫科,紅毛鎮坎茂村的王大娘與同來就診的紅毛鎮什寒村村民閒聊著。
醫術高,源於口口相傳。莫小文從事中醫工作已31年,經驗豐富。平時在醫院坐診,他都熱情地把手機號碼告訴患者,一個電話,一個簡訊,莫小文都會細心解答。
「上周末凌晨3點多,有位患者半夜突然腹痛,打電話向我求助,詢問病情後,我教她做了些簡單處理,建議她到縣城醫院掛急診號,不能在家拖延病情。」莫小文說,作為一名中醫,雖然不常與患者一起迎戰死神,但自己同樣感到責任重大。
那一夜,他等到了清晨5點鐘,直到患者到達瓊中人民醫院,打來電話報平安,他才安然入睡。
「工作調動後,很多患者特意跑到紅毛鎮找我,記得有個年輕小夥子,還特意幫我申請了微信號,說這樣方便聯繫。」莫小文笑著說。
「好大夫」是這位患者幫莫小文起的微信名,大家常常拍圖片、發視頻,向他諮詢問題,莫小文都耐心解答,醫院的實習醫生曹傳建提到老師莫小文,很是敬佩。「人們常說『醫者父母心』,我從莫醫生身上看到了這種品質。」他說。
「從醫的這些年,也不是每個病人都支持我、理解我。」莫小文回憶,2011年,一位家長帶著患有重感冒的孩子來看病。他去過多家醫院求診,卻始終沒有好轉。這次,看見莫小文開出的中藥費僅30多元時,突然大聲質疑他「不專業」。
原來,這位家長覺得30多塊錢的藥肯定無法治好孩子的病。
「藥不在貴,在於療效。」經過耐心的解說,家長情緒稍稍平穩一些,拿著配好的中藥回家了。沒想到過了兩天,這位家長又一次來到醫院,專程向莫小文表示歉意及感謝。
「花最少的錢,用最少的藥,也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一原則,莫小文堅持了31年,也因此和每一位患者從「陌生人」轉變為「親人」。
「到基層工作,感覺身上的壓力和責任更重了。」莫小文到紅毛鎮衛生院工作整整一年,見到了很多貧困百姓前來問診,為了解決百姓看病不便的問題,他常常不定期地帶領衛生院的醫護工作隊,到紅毛鎮各村莊開展健康義診、健康宣教等活動。
「他就是我們的『大家長』,一年來,帶我們跑遍了紅毛鎮的50個自然村和附近新偉農場的18個連隊,聽到村民的道謝聲,看到村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覺得基層工作變得更有意義,自己也更有成就感了。」紅毛鎮中心衛生院醫生周桂飛說。
「他最疼愛的就是那些寶貝醫書了,除了日常吃飯睡覺,簡直就是個『書呆子』。」在妻子符金鳳眼中,莫小文看書就像是照鏡子,手裡總是捧著中醫學書籍,走到哪兒看到哪兒,「他常常念叨,行醫要嚴謹,所以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
正是憑著這股鑽研勁兒,2016年1月,莫小文考取了中醫副高職稱,這在海南少數民族地區還是較為少見的。對此,莫小文謙虛地說:「我就是一名普通醫生,幫患者減輕痛苦、治好疾病,才是硬道理。」
責任編輯: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