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邊塞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020-12-27 最美詩畫

邊塞詩是描寫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來說它起源於漢魏六朝時代,到了唐朝進入黃金時代。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充滿開拓精神,很多文人都投身邊疆,以求建功立業。因此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也湧現出大量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來欣賞10首邊塞詩,來看看大唐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

1、《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盛唐優秀的邊塞詩有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是因為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

2、涼州詞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3、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這首詩的的大意是我巍巍大唐的獵獵旌旗在陰山飄揚,突厥胡人膽敢來犯定叫他有來無還。作為子民我願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4、塞下曲

唐代: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本詩雖區區二十個字,卻寫出了當時的實情:單于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率軍潰逃,將軍在「大雪滿弓刀」的奇寒天氣情況下準備率軍出擊。一逃一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像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5、塞下曲

唐代:李益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這首詩通過東漢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貴三個名將的故事,謳歌了將士們激昂慷慨、視死如歸、堅決消滅來犯之敵的英雄氣概和勇於犧牲的精神,反映了當時人民要安邊定遠的心願。全詩情調激昂,音節嘹亮,是一首激勵人們捨身報國的豪邁詩篇。

6、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

唐代: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徵,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全詩四層寫來一張一弛,頓挫抑揚,結構緊湊,音情配合極好。有正面描寫,有側面烘託,又運用象徵、想像和誇張等手法,特別是渲染大軍聲威,造成極宏偉壯闊的畫面,使全詩充滿浪漫主義激情和邊塞生活的氣息,成功地表現了三軍將士建功報國的英勇氣概。

7、從軍行七首·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這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

8、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裡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這首詩作於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載)舊曆六月。當時,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師西徵,李副使(名不詳)因公從姑臧(今甘肅武威)出發趕赴磧西(即安西都護府)軍中,岑參作此詩送別。這首詩熔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並且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其口語化的詩歌語言,讓人感到親切灑脫。

9、胡歌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宮錦醉纏頭。

關西老將能苦戰,七十行兵仍未休。

岑參這篇作品以自己邊地所見把「黑姓蕃王」與「關西老將」作鮮明對照,表現了漢、蕃兩族將領的苦樂不均,這樣,這首詩就上升到了政治層面,使詩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10、軍城早秋

唐代: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後來又向西南地區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公元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秋天,嚴武鎮守劍南,率兵西徵,擊破吐蕃軍七萬多,收復失地,安定了蜀地。這首詩就是作於同吐蕃交戰之時。

相關焦點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詩表現的是將士們駐守邊關的宏偉壯志: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以至於磨穿了盔甲,但是,不打敗西部的敵人是誓不回還的。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是綿延千裡的雪山;越過雪山,是河西走廊中的孤城,再往西,就是軍事要塞玉門關了,這是當時西北邊陲戍邊將士生活和戰鬥的環境。
  • 解讀王昌齡《從軍行其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三年的時間裡,王昌齡寫了大量邊塞詩,《塞下曲》、《從軍行》幾乎首首是精品。這此詩作奠定了王昌齡作為邊塞詩第一人的地位。《從軍行》組詩共七首,描寫了邊關、戰場、戰士,有場景描寫,有心理描寫,是唐朝邊關狀態的真實歷史再現。其中第四首因後兩句而更加著名,成為經典名篇。
  • 唐詩中最振奮人心的邊塞詩,寫下了一個堅定決絕的「誓言名句」
    及至後來南北朝的邊塞詩、隋朝的邊塞詩到盛唐時期邊塞詩都是一脈相承。唐詩中的邊塞詩繼承了先秦兩漢魏晉詩歌的凜然慷慨之風,結合唐詩所獨有的韻律節奏和藝術表現手法,將邊塞主題的詩發展到巔峰。讀之有壯闊蒼涼的意境、也有豪情激烈的志氣。
  • 古詩說「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究竟是個什麼地方?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也正是因為這首詩,讓後世的很多人對詩中的樓蘭非常感興趣。樓蘭古國在歷史上的名聲是很響的。尤其是它的突然消失,更是讓後世人對這個神秘古國充滿了好奇,樓蘭遺址的出現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可以說,樓蘭古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為著名的一個。當然,王昌齡這首詩中提到的「不破樓蘭終不還」只是一個典故,因為樓蘭古國在唐朝時期早已經不存在了,實際上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消失了,至於消失的原因則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 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彼時孟浩然正因為得了癰病快好了,與王昌齡見面很高興,可沒想到因為誤食海鮮病情加重因此喪命,在此期間王昌齡還結識了李白等大量詩人。四十七歲王昌齡路過亳州,被亳州刺史所殺。附王昌齡詩《出塞》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黃沙百戰穿金甲 《天道》新資料片3日上線
    豪傑跨服亂戰,霸戰豐厚獎勵,「無雙亂舞」戰場為你帶來全新的PVP戰鬥體驗;龍淵劍池、劍池行宮,兩大新地圖正式亮相,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深邃,若巨龍盤臥;更有神裝現世,助玩家「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究竟做了什麼,令中原人如此憎惡?
    樓蘭古城遺址如果外國遊客想要一睹其芳容,還需要繳納30萬元的定金。所以,樓蘭古國的遺址,至今世界上不超過5萬人看過。樓蘭是漢朝時期西域的一個小國,到底有多小呢?據史記記載,在西漢時期,樓蘭國共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將近3000人。可能相當於如今的一個鎮那麼大。在很多的詩中,曾這樣的描述過樓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樓蘭到底做了啥,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從軍七首》中的第四首。 詩中「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意思並不是說中原王朝與樓蘭國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滅掉對方,而是借用了「傅介子斬樓蘭王」的典故,表達了邊關將士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豪邁氣概。當時在樓蘭和唐朝打仗的是吐蕃而非樓蘭國,這一節千萬不可弄錯。
  • 邊塞詩中融情於景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到唐代,一批詩人十分擅長描寫邊塞徵戰生活,後人稱他們為「邊塞詩人」,形成了「邊塞詩」,代表人物有:高適、岑參、王昌齡。這些詩人常用融情於景的的表現手法,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這種手法的運用使詩歌蘊藉悠遠、情豐意密。邊塞詩中所呈現的景物飽含詩人的情感,即詩中意象。詩人常常選取的邊塞意象有哪些呢?
  • 五首愛國主義古詩詞,字字激昂澎湃,讀之讓人熱血沸騰
    愛國更是一種崇高的信仰,在歷史上湧現出一大批愛國詩人,在他們筆下,領略不一樣的愛國情操。《從軍行·其四》唐·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明了邊塞將士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熱情,已經誓死報效國家的氣概,這兩句被世人所傳唱。《少年行·其二》唐·王維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據史料和考古發現,樓蘭是新疆塔裡木盆地的一個古國,西漢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樓蘭古國是印歐人種,人口一萬四千人,還沒有今天的一個鄉鎮大。樓蘭人以畜牧業為主,農業為輔,與若羌接壤,緊鄰敦煌。
  •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古國,地處羅布泊西北角。當時的羅布泊,水域面積廣闊,為樓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時,在樓蘭古城不遠處,孔雀河也靜靜的流淌而過。沙漠之中,有水源就可以成為綠洲,而樓蘭也就成了沙漠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於是乎,一年多則十餘個使團,少則五六個使團,帶著成千上萬的牛羊、財物,出玉門關,途徑樓蘭,奔向西域諸國。而西域的國家也紛紛派使團,途徑樓蘭,跟隨漢使到長安拜謁進貢。樓蘭也因此迅速成為了塔裡木盆地中,人口過萬的強國之一。正如唐代大詩人王昌齡詩中所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有了利益,就會有紛爭,終於要開打了。
  • 這幾首慷慨豪邁的古詩,寫盡男兒家國情懷
    「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梁啓超責任和擔當,乃是家國情懷的精髓所在,好男兒當以國家之興亡為己任。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古代詩人的家國情懷。白馬篇(魏晉·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 紅糖心棗與樓蘭的故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698—757年),唐朝大臣及著名邊塞詩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魂牽夢繞的樓蘭印象,因為樓蘭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大家庭一員。本文的故事來自一個探險家的日記,翻譯加工整理而成。
  • 樓蘭古國為何一夜消失了科學家找到幕後黑手,人類的警鐘已敲響
    ,古人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有證據表明,在當時的樓蘭,曾經流行過一種致命的瘟疫,醫療技術的落後使得樓蘭國對此瘟疫束手無策,很多人在這場瘟疫中喪生。而且,樓蘭特殊的地理位置雖然讓他們的經濟飛速發展,卻也招來鄰國的嫉妒,所以很有可能樓蘭在某一次戰爭中戰敗,整個國家隨即不復存在。
  • 江湖遺音(十二) 百戰成詩 家國天下——記國風遊戲「王者榮耀」角色歌《百戰成詩》
    江湖遺音(十二)百戰成詩 家國天下——記國風遊戲「王者榮耀」角色歌《百戰成詩》     今有後浪少年,承先祖之風骨,思華夏之宏願。     數「王者榮耀」愛我家國,吟《百戰成詩》護我山河!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一首——《百戰成詩》。      《百戰成詩》是近年頗為流行的國風遊戲「王者榮耀」的角色歌曲。「王者榮耀」的世界,是一處魔道肆虐的大陸,百餘位不同歷史時代的英雄匯聚在這裡,共同斬妖除魔、匡扶正義。      《百戰成詩》生動描摹了各路英雄的心聲,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家國天下。
  • 樓蘭美女何許人也?樓蘭古國從繁榮到消亡到底經歷了什麼?
    樓蘭美女復原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王昌齡樓蘭美女何許人我們平時形容一個的女人的美麗一般用什麼詞?樓蘭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但是大多數人更感興趣的更集中在樓蘭美女這個詞上。樓蘭美女何許人也,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其實樓蘭美女並不是一個,正確的說應該是幾個。考古隊在通往樓蘭古城通道上發現了一大批奇特而壯觀的古墓,最令人詫異的是在古墓中發現了幾具保存完好的風乾女屍。這些女屍經過現代科技復原後展現給世人的是一個個精緻的美人,她們大都臉型精緻小巧,鼻如玉柱,口如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