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讀詩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021-02-19 央廣網

月落烏啼霜滿天,冬天也是讀詩天~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每天一首詩詞,讓孩子的枕邊有更遼闊的世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詩表現的是將士們駐守邊關的宏偉壯志: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以至於磨穿了盔甲,但是,不打敗西部的敵人是誓不回還的。

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是綿延千裡的雪山;越過雪山,是河西走廊中的孤城,再往西,就是軍事要塞玉門關了,這是當時西北邊陲戍邊將士生活和戰鬥的環境。可是為什麼特別提到青海和玉門關呢?這跟當時的民族戰爭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個吐蕃,一個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和突厥的交通,而青海正是吐蕃和唐軍經常交戰的地方;「玉門關」外,就是突厥的勢力範圍了。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千古名句。戍邊時間漫長,戰事頻繁,戰鬥艱苦,敵軍強悍,邊地荒涼,所以「百戰」導致「穿金甲」,只不過儘管磨穿了金甲,將士的報國壯志卻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更加擲地有聲、雄壯有力。 

終於解決了!如何在微信裡正確地回復「在嗎?」,這答案我服!

不坑友不坑偶!離婚了,你的債我可以不背!

今天起,這些飛機上終於可以玩手機了!

素材提供:娛樂廣播《睡前故事》(公號:央廣睡前故事) 

童聲:常皓翔 

朗誦:董浩

講解:董樂

本期編輯:馬媛

相關焦點

  • 解讀王昌齡《從軍行其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後兩句,由場景的描寫轉到描寫將士們,身經百戰的將士們,雖然環境險惡、戰爭殘酷,但都有一顆為國捐軀的愛國之心,都有不打敗敵人誓不罷休的英雄精神。描寫戰爭,卻沒有絲毫對戰爭和敵人的畏懼,表現出的是一種豪邁、雄壯,甚至連一絲悲壯都沒有。前後四句詩,通過描寫邊關的廣袤、戰場的殘酷、將士的豪邁,完美地呈現出一首壯美的英雄讚歌。
  • 10首邊塞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邊塞詩是描寫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一般來說它起源於漢魏六朝時代,到了唐朝進入黃金時代。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充滿開拓精神,很多文人都投身邊疆,以求建功立業。因此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也湧現出大量的邊塞詩人。
  • 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作多為離別、邊塞和宮怨,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他的詩量、題材等雖然沒有李白高適和岑參那麼多,但是詩的質量很高,可謂濃縮是精華。彼時孟浩然正因為得了癰病快好了,與王昌齡見面很高興,可沒想到因為誤食海鮮病情加重因此喪命,在此期間王昌齡還結識了李白等大量詩人。四十七歲王昌齡路過亳州,被亳州刺史所殺。
  • 古詩說「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究竟是個什麼地方?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也正是因為這首詩,讓後世的很多人對詩中的樓蘭非常感興趣。樓蘭古國在歷史上的名聲是很響的。尤其是它的突然消失,更是讓後世人對這個神秘古國充滿了好奇,樓蘭遺址的出現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可以說,樓蘭古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為著名的一個。當然,王昌齡這首詩中提到的「不破樓蘭終不還」只是一個典故,因為樓蘭古國在唐朝時期早已經不存在了,實際上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消失了,至於消失的原因則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究竟做了什麼,令中原人如此憎惡?
    樓蘭古城遺址如果外國遊客想要一睹其芳容,還需要繳納30萬元的定金。所以,樓蘭古國的遺址,至今世界上不超過5萬人看過。樓蘭是漢朝時期西域的一個小國,到底有多小呢?據史記記載,在西漢時期,樓蘭國共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將近3000人。可能相當於如今的一個鎮那麼大。在很多的詩中,曾這樣的描述過樓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王昌齡很經典的一首詩,全篇28個字鏗鏘有力,讀來盪氣迴腸
    大唐的泱泱大氣孕育了浪漫的詩仙和沉鬱的詩聖,也成就了萬裡疆場上無數人的封侯夢。每當讀到「大漠沙似雪,燕山月似鉤」,就會感受到一種悽美和孤寂;再次吟誦起王昌齡的一首經典,也會領略到邊塞詩中的豪情。從軍行唐代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黃沙百戰穿金甲 《天道》新資料片3日上線
    豪傑跨服亂戰,霸戰豐厚獎勵,「無雙亂舞」戰場為你帶來全新的PVP戰鬥體驗;龍淵劍池、劍池行宮,兩大新地圖正式亮相,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深邃,若巨龍盤臥;更有神裝現世,助玩家「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樓蘭到底做了啥,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從軍七首》中的第四首。 詩中「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意思並不是說中原王朝與樓蘭國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滅掉對方,而是借用了「傅介子斬樓蘭王」的典故,表達了邊關將士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豪邁氣概。當時在樓蘭和唐朝打仗的是吐蕃而非樓蘭國,這一節千萬不可弄錯。
  • ...裡最霸氣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全唐詩》裡收錄了許多經典的作品,而且風格多樣,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流派,可謂是應有盡有,只要是你能夠想到的,那麼在裡面都可以找到;所以想要了解唐詩,這部經典的詩集,那是不容錯過。唐詩也是最具有代表性,儘管它距離我們有著上千的歷史,可是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依舊還是會被感動。
  • 江湖遺音(十二) 百戰成詩 家國天下——記國風遊戲「王者榮耀」角色歌《百戰成詩》
    江湖遺音(十二)百戰成詩 家國天下——記國風遊戲「王者榮耀」角色歌《百戰成詩》     今有後浪少年,承先祖之風骨,思華夏之宏願。     數「王者榮耀」愛我家國,吟《百戰成詩》護我山河!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一首——《百戰成詩》。      《百戰成詩》是近年頗為流行的國風遊戲「王者榮耀」的角色歌曲。「王者榮耀」的世界,是一處魔道肆虐的大陸,百餘位不同歷史時代的英雄匯聚在這裡,共同斬妖除魔、匡扶正義。      《百戰成詩》生動描摹了各路英雄的心聲,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家國天下。
  •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據史料和考古發現,樓蘭是新疆塔裡木盆地的一個古國,西漢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樓蘭古國是印歐人種,人口一萬四千人,還沒有今天的一個鄉鎮大。樓蘭人以畜牧業為主,農業為輔,與若羌接壤,緊鄰敦煌。
  •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張騫還繪聲繪色的描述了樓蘭美女之美,肌膚如雲朵般雪白,眼睛如湖水般湛藍,金燦燦的頭髮披灑而下,而那腰肢細如拂柳……只聽得漢武帝和眾大臣,如痴如醉。等張騫講述完畢,漢武帝做出了一個英明而偉大的決定,朕一定為諸卿拿下樓蘭。大臣們聽聞,紛紛鼓掌、振臂歡呼。不過,武帝轉念一想,還是先禮後兵,先派使團和商隊吧。眾大臣又表示贊同。
  • 五首愛國主義古詩詞,字字激昂澎湃,讀之讓人熱血沸騰
    愛國更是一種崇高的信仰,在歷史上湧現出一大批愛國詩人,在他們筆下,領略不一樣的愛國情操。《從軍行·其四》唐·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從軍行》系列中第四首詩。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是大唐強盛的時代,王昌齡這個熱血青年,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果斷投筆從戎,踏上了出塞出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表明了邊塞將士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熱情,已經誓死報效國家的氣概,這兩句被世人所傳唱。
  • 想 和你一起
    想 和你一起 作者 主播/花舞花飛 想和你一起背上行囊 讓你的手牽著我的手 從太陽升起時出發 走過田野 山川 河流 到太陽落下時到達
  • 樓蘭美女何許人也?樓蘭古國從繁榮到消亡到底經歷了什麼?
    樓蘭美女復原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王昌齡樓蘭美女何許人我們平時形容一個的女人的美麗一般用什麼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這些詞用在這個女人身上似乎有些單薄和俗套。」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曹植的《洛神賦》中所描述的凌波仙子倒是貼切。樓蘭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但是大多數人更感興趣的更集中在樓蘭美女這個詞上。樓蘭美女何許人也,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其實樓蘭美女並不是一個,正確的說應該是幾個。
  • 紅糖心棗與樓蘭的故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698—757年),唐朝大臣及著名邊塞詩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魂牽夢繞的樓蘭印象,因為樓蘭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大家庭一員。本文的故事來自一個探險家的日記,翻譯加工整理而成。
  • 樓蘭古國為何一夜消失了科學家找到幕後黑手,人類的警鐘已敲響
    ,古人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突然消失大多與戰爭和瘟疫有關。有證據表明,在當時的樓蘭,曾經流行過一種致命的瘟疫,醫療技術的落後使得樓蘭國對此瘟疫束手無策,很多人在這場瘟疫中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