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2021-01-10 奕天讀歷史

樓蘭古國,地處羅布泊西北角。當時的羅布泊,水域面積廣闊,為樓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時,在樓蘭古城不遠處,孔雀河也靜靜的流淌而過。沙漠之中,有水源就可以成為綠洲,而樓蘭也就成了沙漠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樓蘭有美麗的古城,還有美麗的女子,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原的天子卻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盛產美女的沙漠綠洲。

到了公元前176年晚秋,漢文帝主政時期,一名匈奴使者的到來,才讓樓蘭第一次為漢朝皇帝所知。

匈奴使者告訴漢文帝,說冒頓單于為了懲罰擅自侵擾漢境,破壞漢和匈奴友誼的右賢王,就讓右賢王率兵去徵討月氏。現在,他們已經攻滅了月氏,迫降了沿途的樓蘭、烏孫等26國,西域已經合併為了一家。

冒頓的意思很明確,雖然上次右賢王被漢軍打跑了,可是現在我們統一了西域。漢朝以後就不要再打西域的主意了。

文帝聽了使者之言,面部抽搐了幾下,但還是壓住了怒火,吩咐犒賞使者。這件事也就這麼過去了。

漢朝,經過文景之治數十年的休養生息,漢武帝劉徹繼位親政,徵伐四方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武帝聽一名投降的匈奴人說,被匈奴攻打西遷的大月氏,一直想報當年與匈奴之間的世仇。於是,漢武帝決定聯合大月氏一起攻打匈奴。

說幹就幹,前138年,西漢使團在張騫的率領下,從長安出發了。可惜的是,張騫剛出漢境沒多久,就被軍臣單于所獲,被困匈奴十餘年。直到前129年,張騫才逃離了匈奴,一路坎坷到了大月氏。

只是,讓張騫失望的是,大月氏的國主早已換人,而且還是一位女國主。這位女國主早已淡忘了大月氏與匈奴之間的仇恨,所以,沒有答應與漢朝一起攻打匈奴的請求。

張騫在大月氏住了一年,遊說無果,只能回國。中途,又被匈奴所俘。直到前126年,軍臣單于去世,匈奴內亂,張騫才有機會逃回了漢朝,帶回了他在西域的所見所聞。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並沒有因為張騫未達成使命給與處罰,反而為張騫帶回的消息,給與了重賞。

到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此前,衛青、霍去病數次出擊匈奴,已經迫使匈奴渾邪王投降。所以,這次張騫的西行之路非常通暢,順利到達了樓蘭等國。

雖然這次張騫出使西域,同樣沒能實現聯合西域諸國一起攻打匈奴的目的,但是,張騫卻為漢朝規劃了一條綿延萬裡的商路,即古絲綢之路。而樓蘭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要衝。

從敦煌出發,出玉門,第一站就是到樓蘭,所以,這條路也被成為樓蘭道。在樓蘭,絲綢之路又分為了南道和北道,再通往西域諸國。樓蘭隨之成為了商道要衝,自然而然引起了漢武帝的重視。

張騫還繪聲繪色的描述了樓蘭美女之美,肌膚如雲朵般雪白,眼睛如湖水般湛藍,金燦燦的頭髮披灑而下,而那腰肢細如拂柳……只聽得漢武帝和眾大臣,如痴如醉。

等張騫講述完畢,漢武帝做出了一個英明而偉大的決定,朕一定為諸卿拿下樓蘭。大臣們聽聞,紛紛鼓掌、振臂歡呼。不過,武帝轉念一想,還是先禮後兵,先派使團和商隊吧。眾大臣又表示贊同。

於是乎,一年多則十餘個使團,少則五六個使團,帶著成千上萬的牛羊、財物,出玉門關,途徑樓蘭,奔向西域諸國。而西域的國家也紛紛派使團,途徑樓蘭,跟隨漢使到長安拜謁進貢。樓蘭也因此迅速成為了塔裡木盆地中,人口過萬的強國之一。

正如唐代大詩人王昌齡詩中所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有了利益,就會有紛爭,終於要開打了。

漢武帝使用外交手段成功籠絡了西域諸國,這可氣壞了匈奴烏維單于。而漢史出使西域的第一站就是樓蘭和姑師,於是,烏維單于要求兩國沿途截殺漢朝使團、商隊。

姑師王是個明白人,知道大漢、匈奴兩方都不能得罪。而樓蘭王卻是個棒槌,認為只要緊抱匈奴的大腿,必然高枕無憂。樓蘭王就主動要求姑師派人,兩國組成聯合巡邏隊,截殺漢使。剎那間,一度繁華的絲綢之路成了「千裡隴原,一片赤地」的荒漠。

消息傳到了長安城,漢武帝怒了。可是,李廣、霍去病已逝,衛青也已年老多病。貳師將軍李廣利還要再等幾年才會得到重用,而李陵才年僅十來歲。到底派誰去呢?霍去病的老部下趙破奴進入了漢武帝眼帘。

很快,趙破奴率領馬步兵萬人,悄無聲息的出發了。而趙破奴的嚮導兼參謀,是一位屢遭樓蘭劫殺,受盡屈辱的漢使,名叫王恢。

趙破奴率軍出了玉門關,原以為會先跟匈奴大軍來一場惡戰。結果,匈奴兵早已經被衛青、霍去病打的嚇破了膽。聽說霍去病的老部下率軍前來,紛紛逃之夭夭。

王恢又告訴趙破奴,樓蘭僅有居民萬餘人,軍隊不足3000人,武器就是普通的刀、弓,根本沒有強弩、長戟之類的武器。趙破奴聽聞,立刻來了精神,我也做一回當年的冠軍侯。

當天,趙破奴率700輕騎,突襲樓蘭。漢兵如閃電一般,衝進了樓蘭城,呼嘯著殺入了王宮。樓蘭王帶著滿腦袋的問號,成了階下囚。接著,趙破奴又攻下姑師,其他西域諸國紛紛望風而降。

自此,樓蘭被漢朝控制,樓蘭王成了漢臣,樓蘭國則開始使用漢字。漢武帝也大封功臣,趙破奴受封浞野侯,王恢則獲封浩侯。

不過,樓蘭王投降了漢朝,日子卻並不好過。匈奴在漢軍撤走之後,立刻發兵攻打樓蘭。樓蘭王無奈,只能主動投降。樓蘭王降了,倒是給匈奴出了個難題,下次漢軍來襲,匈奴必須救援。

可是,匈奴早已經被衛青、霍去病追著屁股打,給打怕了。匈奴人猶豫了,這……最後,匈奴右賢王告訴樓蘭王,想要不挨打,那就表面服從漢朝,但暗地卻要聽匈奴的。

樓蘭王聽罷,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原來你也怕大漢軍隊呀,還來嚇唬我。不過,樓蘭弱小,樓蘭王只得說,這個辦法好。

為了表示誠意,樓蘭王將長子派往了匈奴做質子,又將次子送往了長安為人質。不過,樓蘭此舉可讓漢武帝有點生氣了,首鼠兩端,找個機會還得接著收拾樓蘭。

到了前104年,漢武帝命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徵大宛。樓蘭王在匈奴右賢王的指使下,不僅不提供糧草,還派軍隊偷襲漢軍。而李廣利也是個草包將軍,最後搞得全軍覆沒。

好了,這下漢武帝有出氣的藉口了,立刻派玉門關軍正任文趕赴樓蘭,逮捕樓蘭王。樓蘭王倒是很識趣,見任文來了,絲毫沒有抵抗,乖乖的承認錯誤。最後,又對任文說,如果非要明確表態跟隨誰,請求帶領全體國民遷到漢地居住。

面對如此坦誠的樓蘭王,漢武帝也只能是一臉的苦笑,算了,算了,就這樣子吧,你還是留在樓蘭吧。不過,漢武帝為了加強統治,之前就已經開始將長城分別從酒泉和居延一路修到了玉門。甚至,還從玉門關,沿著樓蘭道,一路修築長城到了樓蘭古城。

漢武帝一直忙碌著加強對西域的統治力,而匈奴也並沒有閒著,時不時騷擾一下。老樓蘭王夾在漢與匈奴之間,苦不堪言,終於病倒去世了。

此時,親漢的樓蘭大臣們,紛紛要求將在漢朝做質子的二王子迎回繼承樓蘭王之位。可是,當這一請求擺到了漢武帝的龍案之上,可難為倒了漢天子。樓蘭二王子因為在長安城內,勾引美貌少婦,刺死了少婦的丈夫,被處以了宮刑。

樓蘭二王子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了,死活不肯回樓蘭。漢朝只能如實通知了樓蘭。樓蘭群臣無奈之下,擁立了三王子繼位。可惜是,三王子繼位沒幾天就病死了。樓蘭國的命運,這次要被徹底改寫了。

匈奴狐鹿姑單于聽聞樓蘭王位再次空缺,迅速派人將樓蘭大王子安歸送回了樓蘭,並繼承了王位。

安歸深受匈奴影響,回到樓蘭就將老樓蘭王的後宮,自己的後媽們全部納入了自己的後宮。在老樓蘭王遺孀的挑唆下,安歸徹底倒向了匈奴。

新樓蘭王安歸開始大肆屠殺漢使,以及大宛、安息等國派往漢朝的使臣。受樓蘭影響,龜茲也開始公開叛漢,殺害漢使、屯田校尉等。這些作為等於公開向漢朝宣戰。

樓蘭四王子尉屠耆因為不滿安歸的所作所為,藉機逃離降漢,並向漢武帝控訴安歸的種種惡行。不過,當時的漢武帝已經垂垂老矣,特別是在經歷了對匈奴作戰不利,巫蠱之禍太子被殺,以及李廣利投降匈奴之後,已經失去了鬥志,開始反思自己。樓蘭因此也暫時躲過了一劫。

可是,漢朝的天威猶在。樓蘭王安歸在四弟尉屠耆降漢之後,天天生活在漢軍來襲的恐懼之中,進入了癲狂狀態。他肆意殺戮,窮兵黷武,引得樓蘭民怨載道。

前87年,漢武帝劉徹去世,八歲的漢昭帝劉弗陵繼位,霍去病之弟霍光掌權。霍光雖是權臣,卻忠於大漢,所以,他時時刻刻都惦記著懲罰讓漢朝顏面掃地的樓蘭國。不過,他卻還在猶豫,畢竟數萬大軍遠徵西域,曠日持久,勞民傷財,且結果未知,與休養生息的國策相悖。

正在霍光猶豫之時,一位名叫傅介子的駿馬監上書,願意出使大宛,引進良種軍馬。漢昭帝和霍光欣然同意,並且要傅介子路過樓蘭等國時,嚴厲責備他們殺害漢使的行為。傅介子倒也毫不推脫,欣然應允。

原本,傅介子做好了被劫殺的準備,可是,這次樓蘭王安歸卻偏偏接見了他。安歸與王后一起,將傅介子迎入了王宮。而傅介子則毫無畏懼,僅帶了一名貼身衛士,談笑風生而入。在將安歸訓斥了一頓之後,傅介子竟然頭也不回的走了。凌亂中的安歸,估計也忘記了派兵追殺傅介子。

之後,傅介子在從大宛返回的途中,又訓斥了龜茲國王,斬殺了住在龜茲的匈奴使者。

傅介子了解了樓蘭、龜茲兩國的情況。返回漢朝後,他向霍光建議由他去刺殺兩國的國王就可以了,不用派大軍徵伐。傅介子的建議,得到了霍光的支持。

傅介子以漢天子賞賜安歸為由,約安歸到樓蘭城外相會。安歸經受不住財富的誘惑,應約而來。傅介子則趁機讓早已埋伏好的兩名漢朝勇士,同時躍出,利刃交胸,刺殺了樓蘭王。

樓蘭的眾隨從見安歸已死,紛紛各自逃竄。傅介子則趁勢衝進樓蘭城,佔領了王宮。為了安定人心,傅介子宣布是漢天子派他前來誅殺多次叛漢的樓蘭王,與其他人無關;而流亡長安的四王子尉屠耆,將會成為新的樓蘭王。

消息傳到了長安,為了與被殺的樓蘭王安歸劃清界限,劉弗陵改樓蘭國名為鄯善,並給尉屠耆刻了新的印璽。同時,又將一名宮女封為昌邑公主,嫁給了尉屠耆為王妃。之後,漢昭帝派人攜帶著大量的輜重,送尉屠耆回國就任。

新樓蘭王尉屠耆,為了避免被匈奴騷擾,請求漢朝派軍前往樓蘭附近屯田。在他返回的第二年,又將都城從樓蘭古城,遷往了西南方向330公裡的扜泥城。

尉屠耆算是做了一個正確的決策。此後,樓蘭古城成了漢朝屯田軍隊的衛所,由漢朝控制。而鄯善國,再也不用夾在漢與匈奴之間,苦苦的求生存了。


相關焦點

  •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據史料和考古發現,樓蘭是新疆塔裡木盆地的一個古國,西漢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樓蘭古國是印歐人種,人口一萬四千人,還沒有今天的一個鄉鎮大。樓蘭人以畜牧業為主,農業為輔,與若羌接壤,緊鄰敦煌。
  • 樓蘭到底做了啥,竟讓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從軍七首》中的第四首。 詩中「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意思並不是說中原王朝與樓蘭國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滅掉對方,而是借用了「傅介子斬樓蘭王」的典故,表達了邊關將士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豪邁氣概。當時在樓蘭和唐朝打仗的是吐蕃而非樓蘭國,這一節千萬不可弄錯。
  •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究竟做了什麼,令中原人如此憎惡?
    樓蘭古城遺址如果外國遊客想要一睹其芳容,還需要繳納30萬元的定金。所以,樓蘭古國的遺址,至今世界上不超過5萬人看過。樓蘭是漢朝時期西域的一個小國,到底有多小呢?據史記記載,在西漢時期,樓蘭國共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將近3000人。可能相當於如今的一個鎮那麼大。在很多的詩中,曾這樣的描述過樓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不破樓蘭終不還」,陽奉陰違兩面三刀,怪不得中原皇帝非要滅它
    他的心中滿是保衛祖國、開疆擴土的雄心壯志,寫出了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言壯語,此後的數千年,這句詩也是建功立業的代名詞。詩中的「樓蘭」是古時的一個小國,在北魏時期就已經滅國了。樓蘭牆垣而唐朝距離北魏有百年之久,為什麼還有「不破樓蘭終不還」這種說法呢?樓蘭到底做了什麼事,導致中原的皇帝非要消滅它呢?
  • 古詩說「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究竟是個什麼地方?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邊塞詩,也正是因為這首詩,讓後世的很多人對詩中的樓蘭非常感興趣。樓蘭古國在歷史上的名聲是很響的。尤其是它的突然消失,更是讓後世人對這個神秘古國充滿了好奇,樓蘭遺址的出現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可以說,樓蘭古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為著名的一個。當然,王昌齡這首詩中提到的「不破樓蘭終不還」只是一個典故,因為樓蘭古國在唐朝時期早已經不存在了,實際上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消失了,至於消失的原因則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 李白:願將腰下劍,只為斬樓蘭。樓蘭到底做了什麼,非要滅了它
    01樓蘭古國的神秘面紗是近代才被發現,而關於樓蘭的詩句卻大量地出現在中國古詩詞中,神秘的樓蘭為何讓中原文化如此掛念漢武帝很為難,按理說把長安的質子放回去當樓蘭王肯定要好過匈奴那麼的質子回去做樓蘭王,可是這放回去兩國肯定會再起刀兵。原來,在長安為質的樓蘭王之子在長安屢有不法,被漢武帝給閹了,受了與司馬遷一樣的徒刑——宮刑。把太監送回去當國王,這面子雙方都過不去。
  • 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彼時孟浩然正因為得了癰病快好了,與王昌齡見面很高興,可沒想到因為誤食海鮮病情加重因此喪命,在此期間王昌齡還結識了李白等大量詩人。四十七歲王昌齡路過亳州,被亳州刺史所殺。附王昌齡詩《出塞》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樓蘭美女何許人也?樓蘭古國從繁榮到消亡到底經歷了什麼?
    樓蘭美女復原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王昌齡樓蘭美女何許人我們平時形容一個的女人的美麗一般用什麼詞?至於這些樓蘭美女到底是什麼身份,為何埋葬於沙土?我個人倒是更願意把她想像成樓蘭古國的一位絕世的公主或女王,她生前到底經歷了怎樣的一生,又有何種神奇的經歷,這些問題只能留給後來的專業考古專家去探索了。
  • 解讀王昌齡《從軍行其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後兩句,由場景的描寫轉到描寫將士們,身經百戰的將士們,雖然環境險惡、戰爭殘酷,但都有一顆為國捐軀的愛國之心,都有不打敗敵人誓不罷休的英雄精神。描寫戰爭,卻沒有絲毫對戰爭和敵人的畏懼,表現出的是一種豪邁、雄壯,甚至連一絲悲壯都沒有。前後四句詩,通過描寫邊關的廣袤、戰場的殘酷、將士的豪邁,完美地呈現出一首壯美的英雄讚歌。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詩表現的是將士們駐守邊關的宏偉壯志: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以至於磨穿了盔甲,但是,不打敗西部的敵人是誓不回還的。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是綿延千裡的雪山;越過雪山,是河西走廊中的孤城,再往西,就是軍事要塞玉門關了,這是當時西北邊陲戍邊將士生活和戰鬥的環境。
  • 羅布泊裡修文物,不「復」樓蘭終不還!
    ▲圖片來源於網絡2000多年前,樓蘭古城商賈雲集,是絲綢之路上一個繁盛的文明古國,但不知什麼年代,這個繁榮一時的樓蘭古國神秘地消失在羅布泊無人區。夏天,地表氣溫最高達到60多℃,每隔兩三天還有黃沙滾滾的沙塵暴來襲,他們毫無畏懼;無人區缺水,每天要開車從200多公裡外運送,洗臉、洗澡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享受,他們咬牙堅持……他們懷揣必勝的信念,不完成修復任務,再苦再難也絕不收兵!
  • 樓蘭何罪只有,為何漢朝不破樓蘭終不還,原因在於它處的地理位置
    樓蘭與侖頭至龜茲平行一線。貳師將軍伐大宛,過鹽水,至侖頭,是其路線乃由羅布北岸過樓蘭西行。貳師伐大宛,在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 102年)。時樓蘭尚未南遷,適當大道之衝,故常主發導。今由樓蘭遺址之發現,及古道之獲得,更可證明。是漢初通西域之路線,乃經鹽澤西行也。
  • 樓蘭古國為何一夜消失了科學家找到幕後黑手,人類的警鐘已敲響
    ,其中樓蘭古國是最著名的代表,古人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樓蘭佔據著極為有利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迅速,在短時間內成為可以媲美中原文明的一個古國。可是,樓蘭的輝煌只持續了八百餘年,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盛極一時的樓蘭走向消亡呢?
  • 回歸故土——樓蘭
    歷史上,樓蘭國的名字出現是在公元前130至前120年,消失則是在公元前77年。也就是說,歷史上,樓蘭國存在前後不過短短五十年,距今已有兩千年。 樓蘭地處現在的新疆,對現代人而言,它陌生,荒涼,和羅布泊一樣神秘。 樓蘭是漢武帝時出使西域的張騫發現的,之前世人並不知曉此地,沒人敢踏進這片茫茫大漠,不知此處住了什麼人,如何生活。
  • 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是戰爭還是自然災害?
    樓蘭古國位於新疆羅布泊西部,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絲綢之路的年代,樓蘭古城通過商業致富,使樓蘭人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借著絲綢之路傳入樓蘭,給樓蘭帶來了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樓蘭古國成為了當時西域三十六國中的一個獨立的國家,然而在存在800年之後卻神秘的消失不見。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究竟是外敵的侵入還是自然災害的毀滅?
  • 樓蘭古城為何突然消失?
    因為新疆的氣候十分乾燥,常年不下雨,所以這座空城中的許多文物都完好無損地保存到了今天,這座空城,就是著名的樓蘭。根據《史記》的描述,樓蘭人在公元前3世紀時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當時的樓蘭受月氏的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被匈奴所管轄。樓蘭在西漢時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將近3000人。  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  在漢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存在這樣一個神秘的古國。漢代偉大的探險者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將樓蘭帶入了中原人們的視線。
  • 紅糖心棗與樓蘭的故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698—757年),唐朝大臣及著名邊塞詩人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魂牽夢繞的樓蘭印象,因為樓蘭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大家庭一員。本文的故事來自一個探險家的日記,翻譯加工整理而成。
  • 10首邊塞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盛唐優秀的邊塞詩有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是因為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
  • 獨家 消失的樓蘭
    中國國家地理合作攝影師,知名旅行攝影師、螞蜂窩旅行家專欄特邀作家陳志文老師深入那個幾乎無人不知,卻又幾乎無人見過的國度——樓蘭,為我們帶來第一手獨家資料。我們相處的很好,像親兄弟一樣。我和他們一起走戈壁、進沙漠。來來去去的,一起在無人區裡「摸爬滾打」了5年。那裡的黃沙,那裡的冷風,我永遠也不會忘記。2010年,我當時正在羅布泊地區做關於水土變遷的相關考察,這個選題涉及到歷史上的人類變遷過程。當時的羅布泊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宇建議我去樓蘭看一看。於是,我和這個「明星般」的古代都市,相遇了。
  • 科技復原古人樣貌:曹操的臉看久感到不適,樓蘭女子像極一女明星
    我國就曾經用過現代技術多位古人的樣貌,如辛追夫人、曹操、樓蘭女屍等,其中曹操的樣貌著實讓人膽顫,而樓蘭女屍的樣子卻和我們現在的一個明星有些許相似之處。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會對曹操這個人有所了解,他是一代梟雄,在216年建立了三國時期魏國的政權,還曾經寫過很多著名的詩歌,其中有很多句子,很多人現在還會背,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