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人才都去哪了?看看諸葛亮棄用的人才都有哪些

2021-02-23 說三國

ID:shuosanguo

蜀漢後期人才都去哪了?看看諸葛亮棄用的人才都有哪些

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用人的格局、手腕不如曹操、孫權、劉備。很多人說蜀漢後期人才凋零,但仔細數數,被諸葛亮冤殺、棄用的人才真是不少,組成一個獨當一面的軍團都綽綽有餘。

李嚴、魏延:被耽誤的主將

李嚴和魏延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但在諸葛亮設計的組織架構中都成了輔助性的角色。魏延前期被劉備任命為漢中太守,還有一定的獨立性,等到諸葛亮坐鎮南鄭指揮北伐時,魏延已經降格為一個先鋒的角色了。

李嚴擔任犍為太守時,曾經獨自率領地方武裝五千人,打敗盜賊馬秦、高勝發動的數萬人叛亂。李嚴還曾經擊退過越巂郡蠻夷首領高定對新道縣的進攻,因功被劉備晉升為輔漢將軍。但到了諸葛亮時代,具有獨立領兵能力的次席託孤大臣李嚴,身份也降格成了後勤運糧官。

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累得鞠躬盡瘁,卻對手下有能力的大將不放手、不放權,實際是浪費了蜀漢有限的人才。像親徵南中這種事,李嚴、魏延完全可以獨立搞定。

劉封:被冤殺的先鋒

劉封是劉備集團中期成長起來的少壯派將領,也是劉備的養子。劉封先隨諸葛亮、趙雲、張飛的「二路兵團」進攻益州(當時二十餘歲),又隨劉備、法正進攻漢中,年紀不大,戰功不少。後來劉備派劉封配合孟達一起,攻佔上庸郡。

劉封沒有救援關羽,原因有很多,比如沒有接到上級指令不敢擅動、上庸本身也不太平等等。但是當劉封拒絕孟達的勸降,回到成都後,居然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被劉備殺了。諸葛亮擔心劉封過於剛猛,今後劉備去世後難以控制駕馭,所以藉機除掉劉封。這真是親者痛仇者快了,因為諸葛亮的內心不強大加上莫須有的罪名,就讓蜀漢白白損失一員虎將。

彭羕:被逼死的軍師

龐統、法正去世以後,蜀漢一直沒有很好的軍事參謀人才,好像諸葛亮唱獨角戲。蔣琬、費禕長於政務,不善軍事,馬謖又言過其實,街亭一戰留下千古罵名。其實蜀漢有一位軍事才能突出的人才,卻沒有得到諸葛亮的認可和重用,最終還被逼死了,他就是彭羕。

彭羕出身不高,但來頭不小,龐統、法正都非常認可他,共同向劉備推薦彭羕。劉備取得益州後,任命彭羕為益州治中從事(州牧、別駕之後的第三把手)。劉備多次讓彭羕宣講傳授軍事,給眾將領指點教授,每次都讓劉備很滿意。劉備集團中軍事指揮能力最強的就是法正、龐統了(諸葛亮在這兩位去世前主要負責行政後勤),他們都認可的人,水平必然不一般,更何況素來識人有眼光的劉備自己也看好彭羕。

可就是這樣一位軍事人才,諸葛亮一直看不上他,說彭羕心大志高,難保以後會做出什麼來。在諸葛亮的影響下,劉備對彭羕逐漸疏遠,後來把他調動到偏遠的江陽郡擔任太守。

失落的彭羕,找馬超發牢騷,對馬超說了一句「你負責外面,我負責裡面,天下可以輕鬆平定」。沒想到被馬超檢舉揭發,彭羕在獄中向諸葛亮認錯辯解,都沒有用,最後被誅殺,年僅三十七歲。好端端的人才沒有用武之地,被逼得走投無路,真是浪費。

向朗:被棄用的大管家

向朗是諸葛亮第二任丞相長史(第一任王連病死)。向朗軍政能力出色,是不可多得的大管家,諸葛亮出徵南中,就由向朗統領善後事務。而且,向朗品行端正,和後來的丞相長史楊儀相比,能夠與人和諧相處,共創事業。如果向朗一直擔任諸葛亮長史的話,肯定不會有後來魏延、楊儀火併的事,自毀蜀漢梁柱。

諸葛亮棄用向朗的原因是,馬謖丟失街亭後一度逃亡,向朗和馬謖感情較好,知情不報。諸葛亮知道以後非常憤怒,罷免了向朗的官職。因為向朗資格老,過了幾年,向朗又被任命為光祿勳這樣的高級閒職。諸葛亮死後,向朗被劉禪任命為左將軍(劉備曾經擔任的官職),劉禪立皇后、立太子都是由向朗代理丞相持節主持。向朗活到了247年,比諸葛亮晚死13年。

用人不能求全責備,向朗知情不報固然有錯,但人才難得,風頭過去了,該用的還是要用,可惜諸葛亮的「道德潔癖」是不會允許他這麼做的。

諸葛亮固然選了一些不錯的人才,包括蔣琬、費禕、姜維等等,但蜀漢本來是小國,人才基礎不夠大,更需要不拘一格選人才,大膽放手用人才。

除了壓制魏延、架空李嚴、冤殺劉封、逼死彭羕、棄用向朗之外,對吳壹不夠重用、對馬謖處罰過重(罪不至死)、對黃元逼迫太深(劉備夷陵戰敗後,漢嘉太守黃元因為素來和諸葛亮不善,聽說劉備重病,怕諸葛亮找自己算帳,居然舉兵造反了)、對楊儀魏延矛盾處理不妥,也都是諸葛亮用人中存在的問題。人無完人,諸葛亮自己太優秀了,對人才的使用總是略顯不足。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ID:shuosanguo

合作聯繫QQ:122414540

相關焦點

  • 蜀漢後期真的人才凋零?被諸葛亮浪費的人才足夠組建一個超強軍團
    很多人說蜀漢後期人才凋零,但仔細數數,被諸葛亮冤殺、棄用的人才真是不少,組成一個獨當一面的軍團都綽綽有餘。但到了諸葛亮時代,具有獨立領兵能力的次席託孤大臣李嚴,身份也降格成了後勤運糧官。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累得鞠躬盡瘁,卻對手下有能力的大將不放手、不放權,實際是浪費了蜀漢有限的人才。
  • 諸葛亮知道劉禪沒本事, 留下4個文武人才, 可惜全都意外身亡
    因為前半部有關羽張飛等眾多英雄好漢,百戰百勝威風八面,聽著盪氣迴腸,十分痛快。到了後半段,蜀國人才凋零,只剩下諸葛亮一個小老頭孤掌難鳴,要麼打不贏,好不容易打個勝仗也那麼費勁。後來看了史書《三國志》才知道,真實歷史與《三國演義》大有不同。五虎上將也並非評書中那麼金光閃閃天下無敵,劉備諸葛亮死後,蜀國也並非無人可用。
  • 如果諸葛亮多活30年,蜀漢還會滅亡嗎?
    而蜀漢呢,在諸葛亮死後,到姜維掌權期間,一直處於保守階段。雖然有蔣琬,費禕,董允等人的扶持,但蜀國國力一直處於低谷,再加上後主劉禪胡鬧,不理朝政,寵信宦官。基本上自保都是問題。 所以諸葛亮如果繼續活著,對蜀國來說十分重要。諸葛亮為蜀漢相父,又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所以在總結前期失敗的教訓後,必將勵精圖治,不斷積蓄國力。
  • 三國蜀漢的三傑、四相和五虎將都是誰,為什麼到後期蜀國無人了
    蜀國的人才在前期雖然比曹操手下能人輩出的情況差點,但好歹也能出不少文臣武將,但到後期卻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以至於讓人諷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 【逆向思維】三國蜀漢各名臣中,誰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三國演義》中,都刻意地將姜維描寫成了諸葛亮的傳人這一角色。那事實上,諸葛亮死了之後,曾先後有蔣琬、費禕、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那究竟誰才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那個人?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的遺志是什麼,其實無非以下幾點:首先,維持荊州,益州,原從三大勢力的平衡,通過各種手段來轉移國內政局矛盾,從而鞏固蜀漢國內的政局穩定。
  • 諸葛亮死後的蜀漢憑什麼熬了三十年才滅亡?
    蜀漢後期,姜維的北伐使得蜀漢國力耗損巨大,宦官黃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老臣張翼都開始反對姜維北伐,姜維感到壓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儲備軍資,繼續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黃皓,但因劉禪十分寵信黃皓而無能為力。
  • 三國蜀漢各大名臣中,誰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接班人?
    其後來主持的多次北伐更讓後人認為其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傳人。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三國演義》中,都刻意地將姜維描寫成了諸葛亮的傳人這一角色。那事實上,諸葛亮死了之後,曾先後有蔣琬、費禕、董允行使了丞相的職權。那究竟誰才是真正繼承了諸葛亮遺志的那個人?
  • 為何司馬懿兒子都是人才,諸葛亮兒子平庸無能,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並以魏滅蜀之戰轉移國內的視線,並且一戰消滅了蜀漢,由於控制住了鍾會的叛亂,享受了魏滅蜀的戰果,在他手中滅亡了一國,也算得上功績,所以司馬昭也是一個有很能力的人。再看看諸葛亮的兒子,諸葛亮有個養子叫諸葛喬,是他哥諸葛瑾的次子,由於諸葛亮早年沒有兒子過繼來的,但去世得很早,25歲就因病去世了,一生就當了駙馬都尉,沒有任何事跡留下來,要麼是他真的沒啥能力,要麼就是他真的沒有事跡留下來,就是普通的一個人。
  • 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是正確的嗎?都不值得稱讚
    不過,亂世出英雄,正是因為這樣的亂世出現,才造就了之後王朝的大一統,更是出現了數不勝數的人才。這些人才中,很多都是名留青史的。比如說人們熟悉的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在三國這樣的亂世中,人才是接連不斷的出現,即使是三國後期,同樣如此。諸葛亮在蜀漢的前期和後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初的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此後蜀後主劉禪即位,諸葛亮就成為了託孤大臣,這時候的蜀漢是由諸葛亮做主。
  •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將,無論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縱觀諸葛亮的一生,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以後,聯合東吳孫權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奪荊州、益州、漢中;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劉禪繼位以後前後五次北伐中原,諸葛亮為蜀漢政權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員大將,無論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 曹操那麼愛惜人才,但為何不去拉攏諸葛亮?甚至還罵諸葛亮為村夫
    只要是人才,我曹操可以不計較你的出身。曹操手下的謀士荀攸、郭嘉、賈詡等人,都是貧寒子弟,他的愛將張遼、徐晃、典韋等人,也都卑賤出身。而且在用人上,曹操不管你是主動投靠來的,還是被俘虜來的,甚至是曾經以我為敵的,只要你有才能,不計前嫌,都能得到重用。
  • 諸葛亮最大的敗筆,讓蜀漢走向滅亡,就是因為培養了三個人
    現如今看來,諸葛亮對蜀漢的貢獻是不可小覷的,更為重要的是,諸葛亮在後期有篡位的實力,但是直到諸葛亮病逝,都沒有這樣做。諸葛亮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也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中,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假如諸葛亮沒有能力,恐怕劉備也不會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劉備第三次前往拜訪諸葛亮後,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了,便隨著劉備出山。
  • 不一樣的諸葛亮:不善於選賢任能,不注意人才培養,不懂揚長避短
    所以當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政期間,蜀漢政權內,除魏延、楊儀、蔣琬、費禕、姜維等寥寥數人外,似乎再沒有多少人可用。與劉備在世時的人才濟濟,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李儼曾是劉備白帝城託孤時,與諸葛亮同受遺詔的兩輔政大臣之一,才能和資格都可以與之匹敵。因此招致諸葛亮的妒忌,最終還是被抓住一點過失,廢為平民,直至流放終生。因這種原因被廢的賢才能人,並非李儼一人,廖立也是。 二、不注意對人才的培養 有的論者指出,諸葛亮總是不肯給人壓擔子。
  • 蜀漢最低調的大將,撐起蜀漢半壁江山,此人不死,鄧艾進不了成都
    謀聖鬼谷子的話,確實非常有道理。在三國時期,蜀主 劉備 身上,其實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多地方,劉備其實也是參照了鬼谷子的戰略。劉備,起初是在涿州積蓄力量,人脈。後來,便結識關張趙,最後請出諸葛亮這個軍師,再到後來吞併益州,招兵買馬,合理分配人才,同時引進許多人才如:法正 ,劉巴,向寵,諸葛亮,龐統,霍峻等人。
  • 諸葛亮給後世留下很多成語,都有哪些?
    總有人說歷史上的諸葛亮根本沒有《三國演義》吹的那麼神,不是什麼英雄。其實沒有《三國演義》,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真正的英雄。諸葛亮在後世的「粉絲」有很多都是重量級的,比如晉武帝司馬炎、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帝,乾隆帝則稱諸葛亮為三代(商夏周)以下第一流的人物。
  • 曹操為曹丕留下了哪些人才遺產?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
    ID:shuosanguo曹操為曹丕留下了哪些人才遺產?他們又為何沒能阻止司馬懿的一家獨大?曹操是留下了一筆優秀人才遺產來輔助曹丕的,這些人才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用以對付司馬懿。他們真正的作用,就是協助曹丕治國,因為這些人才中就包含著司馬懿。至於在三十年之後,年近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只是曹魏政局變化所導致而已。那讓我們看看,曹操在死後給曹丕留下了哪些優質人才,而這些人才為何又無法在30年後阻止司馬懿的政變行動呢?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四位人才,劉備得其三為何仍然失敗?
    諸葛亮和龐統是劉備的軍師,他們前後加盟劉備將他向巔峰,而姜維更像是後起之秀,活躍於蜀漢後期。很多朋友認為,曹操得到司馬懿相當於得到一個大助力,曹丕得到司馬懿直接登上帝位。但劉備集團得了諸葛亮、龐統、姜維三人最終還是逃不過被殲滅的命運,懷疑是三人能力問題又或者是劉備能力問題。其實都是也不完全是,更多的是時機問題。
  • 其實諸葛亮還有個目的,讓趙雲都感到心寒
    而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裡,出於戰爭的需要,謀略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史書對於謀略的描寫,大多都較為淺顯和簡單,實際上,很多謀略都是錯綜複雜的,遠不像史書上簡簡單單的記載的那樣,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 諸葛亮手下大將很多,哪些人能夠守住街亭呢?唯有這四人可以
    而失敗的罪魁禍首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就是諸葛亮的心腹愛將!那麼假如諸葛亮派其他人去守衛街亭,能守得住嗎?馬謖馬謖其實也並非是一無是處之人,他還是比較有才學的人,而且常常和諸葛亮討論謀略,深得諸葛亮的喜歡。劉備去世前,曾經告誡過諸葛亮,說馬謖是個言過其實之人,不過在諸葛亮看來,當時的蜀漢經過荊州、夷陵兩場大敗,人才損失嚴重,像馬謖這種已經算是很好了!
  • 蜀漢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輔佐劉備,兒子和諸葛亮齊名
    在古代歷史上,虎父無犬子,有很多父子均為名將,名留青史。對於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說到最厲害父子名將,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馬騰、馬超父子,關羽、關平父子,夏侯淵、夏侯霸父子,孫堅、孫策父子等。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董和、董允父子,則是蜀漢的一對父子名將。雖然在整體名氣上,董和、董允父子比不上馬騰、馬超父子,關羽、關平父子,夏侯淵、夏侯霸父子,孫堅、孫策父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