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那麼愛惜人才,但為何不去拉攏諸葛亮?甚至還罵諸葛亮為村夫

2021-02-23 心靈看歷史

三國歷史上,有人說最愛才的是劉備,為了諸葛亮,不惜三顧茅廬、低三下氣、放下架子。但我覺得三國歷史上真正愛才的是曹操,曹操才是三國歷史上最愛才的人。兩個表現可以說明曹操更愛才。

首先,曹操選人無論貧賤,不計出身。只要是人才,我曹操可以不計較你的出身。曹操手下的謀士荀攸、郭嘉、賈詡等人,都是貧寒子弟,他的愛將張遼、徐晃、典韋等人,也都卑賤出身。

而且在用人上,曹操不管你是主動投靠來的,還是被俘虜來的,甚至是曾經以我為敵的,只要你有才能,不計前嫌,都能得到重用。比如,陳琳原是袁紹謀士,曾寫過檄文,痛罵過曹操祖宗三代,可是陳琳被俘後,因愛惜其才華,曹操對他,照用不誤。

其次,曹操喜歡人才已經到了不計人品的地步。他曾三次廣發《求賢令》,其中的一條就是強調,只要你能力強,哪怕你有過劣跡,我也既往不咎,照樣重用。

「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其實,我們從他的各種詩詞中也可以看出他愛才。比如《短歌行》,這首詩中曹操反覆詠嘆了對於人才的渴慕,尤其是最後的「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意思是「我和周公一樣求賢若渴啊,大家都來歸附我!」

實際上,曹操在起兵之初就認定「得人才者得天下」。所以,當曹操在得到忠義的關羽後,想千方設百計的去拉攏,對關羽各種「賄賂」,一會送金銀珠寶,一會送漂亮女人,還封關羽為偏將軍、漢壽亭侯,送他赤兔馬。

但結果呢?我們都知道,關羽始終不為所動。最後關羽幫曹操殺了顏良,解了「白馬之圍」,就不辭而別了,當然,去找他的好兄弟劉備。而關羽「逃走」的時候,曹操的心腹大將張遼就跟曹操說,不能放過關羽,否則養虎遺患,於是請求去擒拿關羽。

不過此舉被曹操當場拒絕:「彼各有主,勿追也。」由此可見,曹操是寧願留下關羽這個強敵,也是不肯殺害他的。曹操對關羽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種種跡象表明曹操是個愛才之人,但問題是,如此愛才的曹操,為什麼從來沒去找過諸葛亮?正史上根本沒有記載曹操去拜訪諸葛亮。

按道理,諸葛亮才是三國時期最具才華的人才,他神機妙算已經近似妖的地步了,這種人才,曹操應該去極力拉攏才對啊。但事實上呢?曹操不僅沒有去找過諸葛亮,而且還罵諸葛亮是「諸葛匹夫」「諸葛村夫」,這是為何呢?

當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野史的記載。雖然正史沒有記載曹操去找過諸葛亮,不過野史倒是記載了曹操請諸葛亮的事跡。野史上說,曹操也曾「三顧茅廬」找諸葛亮。

第一次,在諸葛誕的推薦下,曹操派了使臣帶了許多金銀財寶去請諸葛亮出山。結果遭了白眼,使者到諸葛家一看,門前有一副對聯:「求知己者請進,送珠寶者莫入。」結果使者連諸葛家門都沒進去,就被趕了回來。

第二次,曹操親自修書表達求賢之心讓諸葛誕帶去求請。據說這次諸葛亮有些動心,不過事有不巧,其父當晚病逝,諸葛亮便回復要等49天孝期滿後再考慮。又一次完美錯過。

第三次,據說曹操向親自去請諸葛亮下山,不過劉備已捷足先登,只能捶胸頓足,懊悔不已。

當然,關於曹操請諸葛亮的故事,有各種版本,還有版本演化成了一句歇後語叫「曹操請諸葛亮——沒誠心。」

無論是哪個版本,總歸一句話:不可信。都是民間編造出來的。因為曹操請諸葛亮真的不太可能。

首先,曹操根本不知道諸葛亮。眾所周知,諸葛亮沒出山之前,基本都在荊襄一帶活動,而曹操當時主要在北方爭雄爭霸,可能真不知道。假如曹操知道,看曹操對徐庶的方法就知道,那是一定要爭取過來的,決不會令其投向劉備的。等到曹操知道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已經追隨劉備了。

其次,曹操有點看不上諸葛。從曹操稱諸葛亮為「諸葛匹夫」「諸葛村夫」,就可以看出來曹操大有蔑視諸葛亮的意思。而且曹操和諸葛亮相差二十多歲,曹操比諸葛亮大26歲。在曹操眼裡,諸葛亮就是個宅男,小年",資歷淺、沒權威。就算曹操聽說有這麼一號人物,也絕對不會向劉備那樣放低姿態,上門求賢。

最後是諸葛亮也不可能追隨曹操,因為諸葛亮有擇主之能。諸葛亮這個人心高氣傲,要麼就是人中之龍,要麼就不出山。不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已是一域之主,擁有一定的勢力和能人智士了。而這時候諸葛無論是投靠哪一家,都只能做個普通的謀士,少有機會能獨掌大權,以展其才。

所以,諸葛亮不可能跟著曹操的。但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相當於一個創業者,需要諸葛亮。而諸葛亮也只有在劉備這樣的公司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

這就是為什麼曹操沒去找諸葛亮,諸葛亮也沒去找曹操的原因了。最主要的是曹操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他也不會去。或許,這就是命運!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是村夫?別再被《三國演義》忽悠了,真實身份你肯定想不到
  • 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何不輔佐曹操?
    曹操是三國時代最重視人才的霸主,還沒起兵的時候曾經問袁紹。假如以後天下大亂該如何平定天下?袁紹回答依靠我家四世三公的影響力奪取河北,憑藉河北四州雄厚的實力自然可以統一天下。袁紹反問曹操呢?曹操回答會集合天下人的智力,不管到哪個地方都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等時機成熟自然可以一統天下。
  • 諸葛亮罵死王朗的驚天真相
    「漢賊不兩立」的忠奸之辨在特殊時代可以恢弘志士之氣,也可能使後人無法心平氣和地討論某些事情。今天,我們就持平論之,談談文學和歷史中的「武鄉侯罵死王朗」。01 史書本無陣前事諸葛亮罵王朗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很多朋友甚至可以全文背誦王司徒與丞相這一段精彩的論戰臺詞,但歷史上是沒有諸葛亮罵王朗這件事的。
  • 三國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曹操不登門請他出山?
    綜合而論,諸葛亮簡直就是以一己之力,強行為蜀漢政權續命了40年。在這裡我們設想一下,如果請諸葛亮出山的是曹操而不是劉備,那麼諸葛亮和曹操強強聯手,再加上曹魏強大的實力,豈不是很快就能統一天下?在1800多年前,交通和通訊條件都非常差,一直在北方一帶活動的曹操,極有可能不知道有諸葛亮這號人物的存在,他怎麼可能去請一個不存在的人物?二、曹操手下有大把的謀士,不遜色於諸葛亮
  • 說說諸葛亮的罵街藝術之罵死王朗
    其實不然,像《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罵死王朗的臺詞、舌戰群儒的臺詞,那都是非常典型的罵街套路,但措辭講究,文鋒犀利,看後不僅讓人大呼過癮,還能念念不忘。那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來解析一下諸葛亮罵街的這些個套路們。
  • 諸葛亮為何不去輔佐曹操,而是跟隨劉備?原來背後另有重大隱情!
    諸葛亮隱居隆中,刻苦鑽研兵法,懷抱濟世之才,何以不去輔佐當時實力最強的一代梟雄曹操呢?有人猜,可能是怕曹操看不上他一個鄉野村夫吧!這麼想就錯了,其實曹操用人一向是不拘一格的,例如他手下的張遼、張郃、徐晃等人都是降將,謀士郭嘉、程昱也是尋常讀書人。既然如此,諸葛亮為何沒有早早出山輔佐曹操,而是一直等到27歲方隨四處逃亡的劉備赤手打天下呢?這其中究竟有何隱情?
  • 羅貫中為何杜撰諸葛亮罵死王朗,真實歷史原來這樣
    三國演義裡有一個很精彩的片段,諸葛亮罵死王朗,故事肯定是虛構的,那麼羅貫中杜撰這樣一個故事的意圖何在?
  • 諸葛亮不選曹操和孫權,為何偏選劉備?從龐統的經歷可以看出端倪
    很多三國愛好者都有一個疑問,諸葛亮出山時,為什麼選擇落魄的劉備?為什麼不選擇實力更強的孫權和曹操?以諸葛亮的智力,加上孫權或曹操的實力,前景一定很美。至於諸葛亮為何對孫權和曹操不屑一顧?歷史上的諸葛亮也並非是像《三國演義》那般神奇,對於不缺人才的孫權和曹操來說,諸葛亮即使去了,也無法受到重用,必須得熬資歷,心高氣傲的諸葛亮未必有那個耐心。而劉備這邊就不同,求才若渴,去了就能拿到一個好位置,劉備還是處於創業期,還能分到股份,正合諸葛亮這位有理想有志氣大好青年的意願。
  • 王司徒是怎麼被諸葛亮罵死的?
    很多人都看過這段諸葛亮罵死王司徒的視頻,但是大多可能還不是很清楚王朗到底是怎麼死的。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和學習一下諸葛亮的辯論術,也為死得不明不白的王司徒討一個公道。在研究諸葛亮VS王朗的案例之前,有必要先對諸葛亮的辯論技巧做一個概括。
  • 王朗真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嗎?
    結果這話倒是說了,可不但沒有說的諸葛亮投降,反而被諸葛亮大罵一頓,以至於「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三國演義》在民間影響深遠,王朗之死又是以回目出現的,所以一般人都認為王朗之死就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歷史上的王朗並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那麼,王朗是怎麼死的?在王朗的性格當中,有可能被人罵一頓就會「氣滿胸膛」而死嗎?還有,小說家為什麼會寫成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呢?
  • 諸葛亮從山野村夫到蜀漢丞相,論如何成功推銷自己.
    《三國志·蜀書》中也記載: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所以說,諸葛亮確實是親自種過田的。因為種田這個經歷,也讓諸葛亮得了一個外號:諸葛村夫。後來他的敵人曹操、王朗就天天在微博上這麼罵他。這邊諸葛亮在山裡愜意的過著日子,或駕小舟遊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於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好不快哉。而那一邊,劉備剛被騙走了徐庶,又被曹操殺得大敗,心情低落,只好刷刷微博解悶。這時他看到了熱搜上的諸葛亮,心想正好自己缺個軍師,諸葛亮這麼厲害,我得趕緊去抱個大腿,晚了又被曹操這小子搶走了!
  •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
    所以,曹操「送箭」這事兒,放在三國時代的水戰裡,那都是常規操作,而且打起來真要命,通常不「白送」。那為什麼曹操不放火箭呢?因為比起「說打就打」的普通箭簇來,「火箭」在那時,就太費事兒了。三國時代也確實有「火箭」,通常是把泡過「火油」的艾草布帛系箭頭上,點燃後用弓弩發射出去。公元228年的蜀魏陳倉之戰上,魏將郝昭就發射「火箭」,燒掉了蜀漢諸葛亮的攻城雲梯,叫諸葛亮嘗到了慘痛一敗。可放在西北陸戰上,這「火箭」好用,放在水氣重的江面上,當時的火箭卻容易熄。所以基本不用。
  • 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為何諸葛亮如此安排,不這麼做,劉備死定了
    其實,在最開始安排任務時,諸葛亮安排到張飛這裡就沒打算往下安排了,但在眾目睽睽下,唯獨關羽沒有任務,面子實在是掛不住,於是就和諸葛亮爭論,為何不給他派任務。諸葛亮激將道,我怕就算給你派了這個任務,你也不可能完成。關羽性格大家都知道,極其驕傲,聽到這話,當時就急眼了,怒吼道:就不可能有我關某不能完成的任務!
  •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究竟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出祁山,罵死王朗,也發生在斯年,他已七十有六矣,看來延遲退休真得有個度。人會不會被罵死,這要問診專家;不過,言作為兵器之一,古已有之。在那個刀兵為王口水為河的時代,玩不起就輸了。  一  歷史大視野中的王朗,口碑倒是不錯!
  • 漢中之戰,夷陵之戰,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你看看孔明真實的身份
    而後,劉備又迅速拉攏趙雲(搞定自己人身安全),後來在徐州時又說動麋竺(從而搞定,軍資問題)。再到後來,劉備又提拔魏延,從而迅速壯大他的團隊,並且讓魏延死心塌地為他效力。通過簡單的幾個案例分析,我們便能看出,劉備這個人極善使用人才。他的手法,往往讓人防不勝防,簡直比曹操的用人理念,「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還要高明,還要透徹…
  • 諸葛亮名震三國,卻為何被曹操無視?你看看曹操是怎麼評價法正的
    三國時期的曹操,對人才的點評和解讀非常精準,比如跟郭嘉談論完畢後,便脫口而出:能讓我成就大業的,就是此人!
  • 趙云為何字子龍?諸葛亮、曹操、孫權、張飛為何字···
    編者記得幾年前上學的時候,河北省正定、臨城兩縣甚至還引發了趙雲故裡之爭。關於趙雲是哪的,史書自有定論,不做討論,本文主要介紹下三國著名人物的表字來源,如趙云為何字子龍,諸葛亮為何字孔明,曹操為何字孟德,孫權為何字仲謀,張飛、關羽為何字······介紹人物的「字」之前,先解釋一下為何會有「字」。
  • 《三國演義》第139回 哭知音諸葛亮弔孝
    都讓人家諸葛亮給破了。您想這周瑜能不生氣嘛。作為攜手破敵的一個戰友來說呀,你周瑜不應該把劉備逼得那麼緊,逼得那麼急。你把劉備由荊襄趕出去~~劉備上哪兒去呀。再者說人家~~有人家的安排打算。也就是說有人家自己的戰略部署啊。諸葛亮~~出茅廬的時候就已經說了,必須把荊襄得過來,站住腳,然後進取西川。他連這地盤兒都沒了~~你讓劉備哪兒去呀?當然諸葛亮不能這麼輕易把荊襄讓出來了。
  • 魏延有反骨,諸葛亮為什麼不殺他?諸葛亮:沒他,我打不贏這位猛將
    諸葛亮死前甚至留下遺計殺了魏延。 在正史中,諸葛亮對待魏延雖然不算壞,但也絕不算好。為何說諸葛亮對他不算壞呢?這是因為諸葛亮還算是重用魏延的,在北伐中,每次都以魏延為先鋒。在官位和爵位方面,也從來不吝惜。魏延立下戰功後,諸葛亮更是將他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而曹操年輕時最大的願望不過是做個徵西將軍。而魏延卻做到了,由此可見,他對魏延有多麼重用。
  • 諸葛亮的老婆那麼醜,他有沒有納妾?
    圖: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黃承彥諸葛亮一時愕然,按說黃承彥乃襄陽名士,且是荊州牧劉表的連襟,他能主動提出把女兒嫁給一介村夫諸葛亮,也算是對這個前途遠大的青年才俊的一種提攜。但問題是,他這個女兒不是黑頭髮黃皮膚,而竟然是黃頭髮黑皮膚,這模樣放到現在其實很時尚,有人還特意染黃頭髮嗮黑皮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