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說了隱士屆內的楷模,最會發朋友圈的陶淵明同學。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隱居時間比陶淵明更早,並且名聲比陶淵明更大。只不過他後來出山了,很多人就忘記了他曾經也隱居過的事實。
說到出山你應該能想到,對,他就是諸葛亮。
如果說陶淵明是整天發朋友圈,那諸葛亮就是天天上微博熱搜。
陶淵明是看淡紅塵,主動歸隱;諸葛亮是借隱居為跳板,尋求更大的抱負。
你道如何,小隱帶你穿回東漢末年,一窺究竟。
【諸葛亮的家世】
諸葛亮,琅琊人氏,字孔明,號臥龍或伏龍。
這個號可不得了,要知道龍在中國的象徵意義,不是什麼人都能叫龍的。
漢代已算寬容,放在明清時期,你衣服上繡條龍,很可能當場抓起來砍頭。
為啥?你是不是要謀反?皇上是龍,你還敢繡龍?
所以你要隨便叫阿貓阿狗什麼臥龍、飛龍的,旁人肯定不服。但這個詞安在諸葛亮身上,沒有人敢不服。而且中華上下五千年,說起臥龍,那就只有諸葛亮一人,沒錯,他就是這麼牛。
說起諸葛亮的家世,也算官二代了:
【諸葛亮的爸爸是區長級。】
諸葛亮父親名諸葛珪,青州泰山郡丞,可惜在諸葛亮8歲時就去世了。
【諸葛亮的叔叔,跟省長稱兄道弟,而且這省長還有中央背景。】
諸葛亮的叔叔叫諸葛玄,跟荊州牧劉表是好朋友。劉表排起輩來還算漢獻帝的叔叔,跟劉備是一樣的。
【諸葛亮大姐夫家是襄陽市大族,大姐夫和他兄弟都當到了市長。】
諸葛亮的姐夫叫蒯祺,蒯氏家族當時在荊州很有勢力。
【諸葛亮大哥是鄰國大官,還是領國總統比較寵幸的心腹。】
諸葛亮哥哥是諸葛瑾,是東吳老大孫權最信任的人之一。
諸葛家族是琅琊望氏,在哪裡都吃得開,只要諸葛亮願意,隨時都能當大官,可他偏偏不屑。
靠叔叔靠姐夫靠哥哥得來的官我不要,要做就要讓別人請我過去做!
抱著這樣的心思,諸葛亮開通了微博,加V認證:臥龍。
然後就開始了他一邊種田,一邊讀書,一邊宣傳自己的生涯。
【諸葛亮躬耕的日子】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三國志·蜀書》中也記載: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所以說,諸葛亮確實是親自種過田的。因為種田這個經歷,也讓諸葛亮得了一個外號:諸葛村夫。後來他的敵人曹操、王朗就天天在微博上這麼罵他。
諸葛亮家世顯赫,他本可以像那些X二代一樣開跑車、泡酒吧,但他卻選擇了種地,可見其心志。
當然,依照他家的那個條件,諸葛亮實在不必像陶淵明一般「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很多髒活累活安排給下人就好了嘛,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讀書上。
所謂隱居只是一個噱頭,他在放長線,如同姜太公直鉤釣文王一樣,諸葛亮也在等待屬於自己的文王出現。
諸葛亮的隱居生活十分愜意,不用擔心沒酒喝,也不擔心沒飯吃。
除了讀書,他就是到處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等人。
(徽曰:「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三國演義》)
這些人在和諸葛亮交往的過程中,被諸葛亮的才學和人格魅力所折服,成為了諸葛亮的死忠粉,經常免費給諸葛亮打廣告。
徐庶雖然在曹營,但他偷偷上網發微博:驚!據說得他就能得天下!這個人是……
然後崔州平就轉發了這條微博:若問軍師哪家強,南陽臥龍諸葛亮!
然後石廣元轉發:為人不識諸葛亮,不如辭職回藍翔!
孟公威也轉發:臥龍諸葛亮,你值得擁有!
這麼一來二去的,諸葛亮的名氣就大起來了。驚動了當時也是著名的一個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他慧眼識英才,認定諸葛亮必成大器。
諸葛亮當時一來年輕氣盛,二來為了抓人眼球,他就在微博上宣傳自己好比是戰國的管仲、樂毅。(「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諸葛亮傳》)
管仲是什麼人?齊國名相,幫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樂毅呢?燕國名將,連下齊國70多座城,把齊國打的就剩條褲衩了。
當時沒人信諸葛亮能比上他倆。比如關羽就發微博反駁:這小子也太狂了吧!
(時雲長在側曰:「某聞管仲、樂毅乃春秋、戰國名人,功蓋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過?」——《三國演義》)
直到著名大V水鏡先生轉發了這條微博說:我看哪,管仲樂毅還不夠,諸葛亮這小子,將來起碼也是姜子牙和張良啊!
(徽曰:「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眾皆愕然。——《三國演義》)
這下子微博轟動了,諸葛亮一舉上了熱搜,並且長居不下。
【諸葛亮出山】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這邊諸葛亮在山裡愜意的過著日子,或駕小舟遊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於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好不快哉。
而那一邊,劉備剛被騙走了徐庶,又被曹操殺得大敗,心情低落,只好刷刷微博解悶。
這時他看到了熱搜上的諸葛亮,心想正好自己缺個軍師,諸葛亮這麼厲害,我得趕緊去抱個大腿,晚了又被曹操這小子搶走了!
於是他帶上關羽和張飛,趕去拜訪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粉絲多了,牌也大,一共去了三次才碰到。(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諸葛亮傳》)這便是著名典故「三顧茅廬」的由來。
諸葛亮終於等到了自己一直在等的那個人。
他看出來劉備求賢若渴,確實是自己的明主,於是死心塌地地跟隨了劉備。發了條微博:我名花有主啦,我跟了劉備,你們就別找我了!劉備轉發了微博,還附上了一個大大的愛心:愛你麼麼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前出師表》)
曹操一直關注著劉備的微博,看到劉備跟諸葛亮互相關注了,就發了個朋友圈,只對曹營人可見:這個諸葛亮,很厲害嗎?
徐庶:我跟他比,就好像螢火蟲和月亮的光芒。
郭嘉:樓上加1
荀彧:樓上加1
賈詡:樓上加1
程昱:樓上加1
曹操:老子真是白養你們了!
【諸葛亮的評價】
從諸葛亮27歲出山,到54歲病逝五丈原。可以說,他的一生是純粹的一生,高尚的一生,捨棄了低級趣味的一生。
戰略上:聯吳抗曹,保持鼎立之勢二十餘年。
軍事上:南徵孟獲,北伐中原,雖然陳壽在《三國志》中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但唐名將李靖力挺諸葛亮稱「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
政治上:內外靖平,撫慰百姓,制定禮儀,蜀中百姓無不畏而愛之。
人格上:這是諸葛亮最大的魅力所在,他的私德和人品都完美無瑕。
(昔管仲奪伯氏駢邑三百,沒齒而無怨言,聖人以為難。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平致死,豈徒無怨言而已哉!)
當年管仲剝奪了伯氏三百戶食邑,伯氏沒有怨言,這已經是聖人的程度了;而諸葛亮依法懲治廖立、李嚴(後來改名平)之後,兩人聽到諸葛亮的死訊,一個嚎啕大哭,一個抑鬱致死,可以說古今無人能出其右。
歷來功高震主的人,鮮有善終,唯獨諸葛亮,經歷兩代君王,卻不受猜忌,劉備甚至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翻譯過來就是,「如果阿鬥這小子有出息,你就幫他一把;要實在帶不動,你就自己當皇帝算了。」這份信任和君臣之情,再找不出第二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
史書記載:及卒,如其所言。
以一國丞相之軀,獨攬大權十餘年,全部家當只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薄田,讀來能感受到諸葛亮一片拳拳之心,怎能不令人痛哭流涕!
無怪陸遊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死後,蜀中百姓自發在路邊祭祀,在微博上紛紛點蠟燭,各大門戶網站頭條都是黑白配色: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享年54歲!
最後朝廷下了半旗,立了武侯廟,香火千年不絕,這樣的待遇也是罕見的。
詩聖杜甫在四川有個小草堂,他看著諸葛亮曾經呆過的這塊土地,翻看著諸葛亮的微博,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詠懷古蹟》
當年,諸葛亮跟劉備出山時,囑咐自己弟弟諸葛均好好種地,將來他功成名就,還要再回山裡歸隱。(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三國演義》)
只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桑樹和小童都在,只是等不到熟悉的那個身影回來了。
殷芸(471—529)的《小說》,曾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桓溫徵蜀,猶見武侯時小吏,年百餘歲。溫問:「諸葛丞相今誰與比?」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
有一種遺憾叫:你在時,我不覺得怎樣,你走後,才發覺沒人能代替你。
不知54歲的諸葛丞相,在五丈原病逝前的那一刻,會不會夢回南陽,夢到他心心念念的隱居生活,夢到侍立的小童,夢到那片承載著夢想的地方。
這世間始終你好。
長按關注尋隱獸,帶你尋淡飯粗茶,隱十裡桃花,把酒話桑麻。
隱娘辛辛苦苦碼出來的,歡迎轉發到朋友圈,但是公眾號轉載要打招呼哦,愛你~
戳「閱讀原文」可查看往期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