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何不輔佐曹操?

2020-12-25 文史春秋錄

曹操是三國時代最重視人才的霸主,還沒起兵的時候曾經問袁紹。假如以後天下大亂該如何平定天下?袁紹回答依靠我家四世三公的影響力奪取河北,憑藉河北四州雄厚的實力自然可以統一天下。袁紹反問曹操呢?曹操回答會集合天下人的智力,不管到哪個地方都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等時機成熟自然可以一統天下。所以後來可以看見曹操每到一個地方都儘可能收集當地的人才為他所用,在荀彧、郭嘉、董昭、賈詡、司馬懿、張遼、徐晃、張郃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半壁江山,為後來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諸葛亮智力天下無雙,曹操有很多機會招攬諸葛亮,但兩人卻失之交臂成為畢生對手。很多朋友以為諸葛亮是因為在曹營沒有位置所以投奔劉備,這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但不全面,以下才是真正的原因。

年少的陰影

諸葛亮一家人原本是青州琅琊的士族,當年曹操當濟北相時曾經和諸葛家打過照面,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後來黃巾之亂爆發,曹操奉命募兵攻打當地黃巾賊。與其說黃巾賊是一群賊寇還不如說是一群流民,這群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再加上官府的剝削不得已才落草為寇。而且衣衫襤褸,手上也沒有像樣的武器,和曹操率領的官軍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

曹操身為擊敗黃巾賊後面臨如何處置的問題,部分人建議可以賣給周邊的士族做苦力、奴隸,只要保證這些人有一口飯吃肯定不會造反。而曹操認為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士族的力量太過龐大到處草菅人命。假如讓士族人再得到這群壯士,很可能會動搖國家根本,隨即力排眾議將黃巾賊全部處死、坑殺。曹操這個行為被很多人效仿,一時間血流成河,為年幼的諸葛亮留下了陰影。

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想染指徐州只是苦於沒有機會,後來曹操的父親路過徐州時被徐州將士殺人奪寶,曹操以為父報仇的名義進攻徐州,戰勝後大肆屠城洩恨。後來曹軍糧草不濟,曹操不願意從別的地方徵糧,而是繼續以戰養戰搜刮徐州百姓的物資,致使很多百姓餓死,甚至在最困難的時候曹操還用人肉充當軍糧。諸葛亮對曹操這些事門清,雖然年少但也知道善惡,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排斥曹操。

諸葛亮的志向

另一個就是諸葛亮的志向,他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管仲是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的謀士,當年齊桓公剛剛上位,齊國只是東方一個平平無奇的國家。齊桓公有野心且願意改革,管仲為齊桓公制定了很多經濟政策,幾年時間就讓齊國變得無比富足,軍備也非常強。管仲以經濟、軍事雙管齊下,接二連三吞併、控制周邊國家,成功把齊國變成大國,把齊桓公推上霸主的位置。

樂毅出身於魏國名將世家,祖上連續幾代人為魏國做了很多的貢獻,家族權力很大。新上任的魏王不僅沒有好好利用樂家這麼強大的助力,反而忌憚、削弱樂家的地位和影響力,故意讓有才能的樂毅做一個運糧官。燕王知道後非常開心,多次派遣使者和樂毅交涉,願意任命樂毅為燕國大將軍,授予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爵位。樂毅被燕王的誠意打動加入燕國,當時齊國擴張搞得周邊國家壓力很大,樂毅親自聯合其他國家組成聯軍,自己任聯軍的總指揮攻打齊國。最終齊國被樂毅打下70多座城池,擴張的勢頭被樂毅死死遏制。

而那個時代雖然是亂世,但名義上還是漢朝,曹操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只是一個輔政大臣,並不是君主!換個角度來說,他和諸葛亮的定位是一樣的,都是輔佐君主的賢士,只不過曹操的手段更黑更狠辣。諸葛亮要找的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君主來實現自己的報復,自然不會選擇曹操。

劉備平臺對他來說更好

況且對於曹操平臺來說,劉備這個平臺才是諸葛亮最好的選擇。曹操因為起兵很早,再加上出身士族的優勢,其實在諸葛亮出山的那一刻,曹魏集團內部的勢力劃分已經定型。以荀彧、荀攸為首的潁川派謀士,以司馬懿、董昭、辛毗為首的河北派謀士,以賈詡、鍾繇、陳群為首的中立派謀士。他們三方牢牢掌控曹魏集團各個要職,儘管諸葛亮有能力有信心能夠在曹魏取得一席之地,但話語權並不高。諸葛亮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盡情施展才華,權力無限大的平臺,很顯然曹營不適合他。

而劉備的出現讓諸葛亮眼前一亮,劉備是漢室宗親,身上天然具備東漢王朝的光環。而且他還禮賢下士名氣在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明主。再加上劉備現在正在低谷期,手上沒有得力的謀臣,早前因為司馬徽、徐庶等人的包裝,劉備已經對自己膜拜萬分。只要加盟劉備,那肯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以盡情施展才華。橫向對比下,諸葛亮自然會放棄輔佐曹操,而是選擇輔佐劉備。

小結

原本劉備空有名氣但沒有效益,折騰半輩子一無所獲。而諸葛亮有才華但沒有合適的平臺,在別的地方也是明珠暗投。但就這麼特殊的兩個人碰撞到了一起瞬間產生了化學反應,諸葛亮幫劉備制定發展戰略、用一場赤壁之戰摧毀了曹操的野心,麻痺江東後果斷吞下荊州、益州,最後傾盡全力在漢中戰場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這些事單獨拿出一件事來可能是普通的諸侯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但諸葛亮卻在短短十二年時間就做到了!可想而知他的能力有多強,他和劉備配合有多順利。正驗證了那句話,有了一個好平臺才能讓個人盡情施展才華,團隊才會走得更遠。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名震三國,卻為何被曹操無視?你看看曹操是怎麼評價法正的
    三國時期的曹操,對人才的點評和解讀非常精準,比如跟郭嘉談論完畢後,便脫口而出:能讓我成就大業的,就是此人!
  • 諸葛亮文武雙全,精於內政又懂軍事,為何不自己創業卻輔佐劉備呢
    論軍事才能,諸葛亮在三國時期也是數一數二的,別的不說,就說那個天下無敵、心狠手辣的司馬懿,司馬懿一生從無敗績,七天急行軍斬孟達,如快刀斬亂麻,一年平定遼東,如急風驟雨,築京觀顯功績,殺曹爽,平淮南,司馬懿出盡風頭,但是,司馬懿遇到諸葛亮,只能是手下敗將,司馬懿一生中只輸給諸葛亮一個人,司馬懿在滷城之戰被諸葛亮打得大敗,魏軍被蜀軍斬殺甲首三千,蜀軍還獲得玄鎧、角弩等戰利品數千,從此司馬懿不敢正面與諸葛亮交戰
  • 諸葛亮為何不去輔佐曹操,而是跟隨劉備?原來背後另有重大隱情!
    讀三國,不禁生出這樣一個疑問?諸葛亮隱居隆中,刻苦鑽研兵法,懷抱濟世之才,何以不去輔佐當時實力最強的一代梟雄曹操呢?
  • 曹操、孫權,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誰不屬於三國時期
    三國 東漢 近來,網上流傳一道非常火的歷史題,曹操、劉備、孫權和諸葛亮四人,哪一個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以公元220年分界,可以把當時的天下英雄分成三類:純東漢時期、東漢末年三國初年時期(簡稱"漢末三初時期")、純三國時期。
  • 三國最強十大軍師:諸葛亮為何排不進前五,看看他前面都有誰?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井噴的時代,除了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及八虎騎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軍師。那麼,他們在東漢末年到三國這個大舞臺上,鬥智鬥勇,不亦樂乎。本文選出了正史上,三國最強的十大軍師,他們都是誰呢?諸葛亮排第幾呢?
  • 諸葛亮一心匡扶漢室,為何他要輔佐劉備,卻不去加入漢獻帝的朝廷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以他對蜀漢政權的忠心,還有匡扶漢室的決心,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讚譽。
  • 三國時期,諸葛亮真的勝於司馬懿嗎?
    三國時期因為戰亂頻繁,這個時代是謀臣和武將的時代,他們可以拿天下作為棋盤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比如人稱"毒士"的賈詡,是他掀開了亂世的序幕。還有周瑜,世家子弟出身卻不浮誇,精通音律也曉暢軍事,一場赤壁之戰奠定了他名將的歷史地位。
  • 誰才是三國時期真正的高人?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戰火延燒。一部《三國演義》就是一座江湖,它將真實的三國藝術地加工和再現,英雄輩出,激起浪花無邊。那麼,誰才是三國時期真正的高人呢?劉備?他知人善用,手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赫赫有名,光耀史冊。劉備從一個小縣城新野起家,縱橫捭闔,幾年時間就佔據三分天下的蜀漢地盤,讓對手喘不過氣來,不能不說高。孫權?禮賢下士,穩穩地蟋踞江南富地,自得其樂,不能不說高。曹操?
  • 三國時期最聰明的8個人,諸葛亮也只能排第3,第1無人不服
    三國時期: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個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時期,出現很多英雄豪傑,最出名的莫過於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他的手下更是人才濟濟
  • 曹操那麼愛惜人才,但為何不去拉攏諸葛亮?甚至還罵諸葛亮為村夫
    但我覺得三國歷史上真正愛才的是曹操,曹操才是三國歷史上最愛才的人。兩個表現可以說明曹操更愛才。首先,曹操選人無論貧賤,不計出身。只要是人才,我曹操可以不計較你的出身。曹操手下的謀士荀攸、郭嘉、賈詡等人,都是貧寒子弟,他的愛將張遼、徐晃、典韋等人,也都卑賤出身。
  • 三國五大謀士排行榜,三國時期最強的五位軍師
    與諸葛亮較計賽謀,定下假途滅虢等計策,最後終於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排第三名的是曹操謀士司馬懿,「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能決定天下局勢其實並不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謀士、軍師等人。這些人都堪稱是各個勢力的「中樞神經」,負責處理陣營中的大小事務,而其中能力最為突出的幾人則被稱為頂級智囊,三國時期排的上號的幾大戰役或者政治事件都出自他們之手。
  • 三國時期賈詡,智計無雙才能不輸諸葛亮,三國時期最長壽謀士之一
    三國時期是我們多數人較為熟悉的一段歷史時期,因為它被編成演義,拍成電視劇反覆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三國時期有很多出色的謀士,但是達到臥龍鳳雛司馬懿這個等級僅寥寥幾人
  • 三國第一謀士,比諸葛亮厲害,名聲不如司馬懿,被稱為「毒士」
    羅貫中的三國對三國這段歷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沒有三國,那麼三國這段歷史肯定不為後人所熟悉。小說畢竟是小說,不能算是正史。小說和真實的歷史肯定是有區別的,畢竟小說會在情節的描述中加入一些虛構的成分。相反,正史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從東漢末年開始,天下大亂。直到晉朝建立,三國亂世才告結束。
  • 四大系列之三國四大謀士,諸葛亮、郭嘉、司馬懿、周瑜
    三國是我國歷史上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出現了一大批名臣良將,受《三國演義》影響,三國是現代人最喜歡的一段歷史時期。三國時期,名臣良將紛紛登場,都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其中謀士和名將是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群體,三國眾多的謀士中哪幾個可堪稱為最強呢?
  • 三國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曹操不登門請他出山?
    ID:shuosanguo三國時期,群雄並起。諸葛亮是群雄之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現代文學家魯迅就曾經用8個字來評價諸葛亮:「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說諸葛亮聰明得跟妖孽一樣。在真實歷史中,諸葛亮比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的諸葛亮形象,更加強悍。
  •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
    而放在真實歷史上,雖然諸葛亮沒「找曹操借箭」,但「草船借箭」也確有「真實素材」:《魏略》記載,三國年間,曹操孫權在濡須口(今安徽無為)廝殺,「東吳大帝」孫權親自乘大船來探看曹軍水寨,接著就被曹操一頓亂箭招呼,以至於孫權「座駕」上插滿了箭,差點就沉水裡,緊跑慢跑才脫身,「白撿」一船箭回來……此情此景,也令多少票友們紛紛替曹操嘆氣:這「曹阿瞞」怎麼就這麼不會算帳呢
  • 誰是三國時期最長壽的人?熬死曹操諸葛亮的司馬懿其實並不算高!
    不過司馬懿在三國時期獲得如此殊榮也並不奇怪,因為三國時期的國人平均壽命本來就不怎麼長,據易中天教授所說,三國時期的平均壽命為26歲,就連劉備都說過,自己:「年過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說明活了63歲的他,在三國時期已經算是佼佼者了。
  • 5本穿越到三國曹操陣營的歷史小說,輔佐曹操平定諸侯,統一天下
    大家好,我是鵬哥,今天推薦5本穿越到三國曹操陣營的歷史小說,輔佐曹操平定諸侯,統一天下第一本:《三國之宅行天下》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書評:,三國穿越類,曹操陣營,主角從一個現代小白到成為魏國文臣之首的進化史
  • 三國第一世外高人, 活得比諸葛亮還久, 戲耍曹操, 捉弄孫策
    >說到三國,大家就會想到諸葛亮,他的空城計實在是險象環生又妙不可言,周瑜對諸葛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更是讓人唏噓,而中華上下足有五千年,不少歷史人物都已深入民心,但是我們記住的都是一些有經典事跡,並且建功立業的古人,還有一些喜歡隱居山林的神人卻不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