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人命危脆。朝夕有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
註:人的生命很脆弱,朝夕之間都可能有大變故,無常無時無刻不如影隨形,死亡隨時可能到來。生命無常,修行從當下開始,沒有明天可以期待。
一輩子真的好短,有多少人說好要過一輩子,可走著走著就剩下了曾經。又有多少人說好要做一輩子的朋友,可轉身就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有的明明說好明天見,可醒來就是天各一方。
若干年後,我們都將無法選擇地離去,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們徹底變成了虛無。我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我們執著一生,帶不走一分虛榮愛慕。今生,無論貴賤貧富,總有一天都要走到這最後一步。
蓮花生大士在教言作過比喻:有個人不慎墜落懸崖,慌亂中抓住了崖壁的一把草,身下是萬丈深淵。這時出現一隻白老鼠和一隻黑老鼠,兩隻老鼠輪番叼走一棵草,他手中的草越來越少。正在這時,他看到旁邊有棵果樹長滿了水果,他津津有味品嘗著水果的甜美,完全忘記了自己身處險境。
我們的壽命就像是那把草;黑白兩隻老鼠比喻白天和黑夜,它讓我們的壽命不斷減少;身邊的水果,比喻世間的名聞利養;身下的萬丈懸崖,比喻死後的三惡趣。簡單來說,我們的壽命眼看就要走到盡頭,若還一味沉迷在妙欲的點滴快樂中,那麼一旦生命徹底結束,等待自己的就只有一條路——墮入惡趣。
世間人對「死」字特別忌諱,平時連想都不敢想、連提都不願提,一旦無常落到了頭上,只能哭哭啼啼、萬般不舍地撒手而去。
如果你害怕死亡,明白人生裡裡外外的事無一不是無常,無常就會變成動力,你也會覺得餘下的人生不能白白浪費,必須好好用來修行,最後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樣獲得了無生無死的把握,縱然死亡來臨也絲毫無懼。
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開示:「做為一個修行人要把死字寫在額頭上。」不是祖師不慈悲嚇唬我們,而是一般眾生對無常二字很難生起深切的感受!尤其是福報大、名利雙收又處在順境中的人,覺得無常好像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而往往等無常到來時才有所觸動卻為時已晚!現值末法時期,天災人禍日益增長,想佛、憶佛、念佛、是永遠最美好的話題、是念佛行人永遠不變的課題,是阿彌陀佛發下四十八大願、投向眾生出離苦海永恆的救生圈。
《因緣品》中云:「明日死誰知,今日當精進。彼死主大軍,豈是汝親戚?」意思是:今天死,還是明天死,誰知道呢?也許明天我們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明天不死,你有什麼把握?你和閻羅王和閻羅獄卒們是不是親戚啊?是不是已經商量好了?是不是他們跟你說「你放心,今天你不會死,明天也不會死,等你退休了,老了,到八九十歲的時候,我們再來接你」?如果不是這樣,那你有什麼把握?你憑什麼知道今天不會死,明天也不會死?我們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所以應該將每一剎那、每一時刻都當作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這樣才能精進學修,不生懈怠。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既是解脫的機會,也是墮落的機會。若是把握好了,我們就會解脫;若是把握不好,我們就會墮落。因此我們不應該總往後推,推到下個月、明年,推到三年、四年甚至幾十年以後再修行,而要在當下的每一剎那中去把握生命,精進修行。如果我們總是考慮幾十年以後的事,我們就會忽略眼前的每一剎那。若是我們在解脫成就之前死去,就永遠失去解脫成佛的機會了。
無常修好了,它能指引你進入佛門,能使你斷惡行善,直至明心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