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80、90後的人都對這樣一部電視連續劇耳熟能詳,它就是《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甚至有人一連四部一集都沒落下,這部電視劇捧紅了張國立、張鐵林、王剛這個「鐵三角」組合,其中大忠臣紀曉嵐與奸臣和珅鬥智鬥勇的情節,影響了一代人。
看到電視劇中經常是紀曉嵐與和珅鬥智鬥勇,都讓我們以為紀曉嵐、和珅是一個檔次的官員。
那麼,歷史上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先看看這兩位官員的履歷。
紀曉嵐,本名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再看看我們的和大人,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從段落上看,紀大學士已經落了下風,更何況從官職上呢。
紀曉嵐在清朝的官位最高至從一品,而和珅善於迎合乾隆帝的心意,體察聖心,再加上情商較高,圓滑無比,故而仕途上順風順水,官職在正一品。
千萬不要以為和珅的面容是跟影視劇王剛老師的形象是一樣的哦。
其實,下面這個才是真正和珅的容貌,用現在的話來講,可謂丰神如玉,妥妥一枚大帥哥,甚至傳出和珅是乾隆帝男寵的野史,大家聽聽也就好了,不必當真。
總之,紀曉嵐在上朝的時候是不可能與和珅並排站位的。
而且,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還頗為融洽,並非是像電視劇中那樣天天鬥來鬥去。
而且,紀曉嵐比和珅大了二十幾歲,老婆也多得很,為啥呢?直白點講,就是性慾很強,「日御數女」,有次,乾隆帝留他加班,沒辦法呀,紀曉嵐回不了家,完成不了「日御數女」的要求,乾隆帝還賞了他兩個美貌的宮女「供其使用」。
可見,紀曉嵐與和珅根本構不成敵對關係。
那麼,歷史真正與和珅針鋒相對且職位相當的人是誰呢?
沒錯,正是劉墉,也正是那部更加出名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劉墉,劉羅鍋。
別看他是個駝背,這個人可不一般,咱們看看他的履歷。
劉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
劉墉在民間被人稱為劉羅鍋,但其本人是否真的是駝背卻不可考,但是其官聲極佳,被百姓譽為當代包拯。
劉墉本是名門之後,深受祖蔭,但是在和珅這樣的權臣之下,也只能是&34;,表現出其為人和為官的另一面:面對和珅專寵於乾隆,劉墉只好靜默自守,滑稽模稜取容。
可見當年的和珅勢大,連劉墉這樣的正一品大員也要避其鋒芒。
然而,有句話叫「樹倒猢猻散」,劉墉從來沒有放棄過清廉自守的為官準則。
嘉慶時,劉墉在朝中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珅在乾隆死後也失勢,劉墉被嘉慶帝委派專職審理和珅貪腐一案,展現出不畏權勢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奏報朝廷。
嘉慶隨即處死和珅。
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所以,民間有句戲稱叫做: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從紀曉嵐、和珅、劉墉三人的履歷來看,不能單一地評論誰的權力大,誰的權力小,畢竟每個人輝煌的時期不一樣,連我們平常人的人生都有高潮有低谷,試問人間誰能倖免?誰能一直有輝煌的人生呢。
說這三個人的故事,一方面是為了告訴大家影視作品和歷史上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另一方面,通過了解歷史人物的經歷,來警示自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早日實現自己的輝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