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與現代的碰撞,藝術因設計而新生

2021-01-18 PChouse

  2018年【敢創.科勒亞太藝術展】亮相【設計中國北京】

  (2018年9月20日,北京)北京是中國最大的設計力量聚集地,匯聚了超過25萬家國際性和本土的建築及室內設計工作室。首屆「設計中國北京」作為「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給首都設計界奉上了一場世界級的設計盛宴。2018年9月20日至9月25日,全球廚衛領先品牌科勒KOHLER聯袂「設計中國北京」,於全國農業展覽中心展開了一場為期6天的【敢創.科勒亞太藝術展】,以經典產品及當代藝術作品演繹了老北京與新藝術交匯的別樣風情。

  以探索多元文化為主題,【敢創.科勒亞太藝術展】攜手13位來自亞太和中東地區的藝術家,採用科勒工廠原材料創作出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通過發人深思的全面視角,詮釋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家們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展廳呈現了融入京城文化的中國風,中央正紅色背景牆上勾勒著白牆大宅院,得名於埃及豔后克萊奧帕特拉的科勒經典之作歌萊(CLEO)浴缸,以尊貴雅致的配色詮釋高貴典雅的皇家氣質,金色的鳥籠中擺放著的藝廷系列龍頭無疑是對現代衛浴的設計藝術最好的詮釋:拆解、重構、再創造,細細品味那一份雅致脫俗。現場所陳列的科勒精選藝術系列臺盆,也最佳地體現了科勒將設計與藝術完美融合的理念。

  此次展會上,由品牌冠名的「科勒·設計中國北京論壇」,邀請40逾位國內外設計大師以「靈感、自然、工藝與科技」為主題進行分享。9月20日下午舉辦了一場科勒專屬設計論壇,3位設計大咖先後為現場觀眾帶來精彩演講。

  中國臺灣著名設計師、中國室內設計界領軍人物邱德光先生

  新加坡LTW DESIGNWORKS設計公司負責人、亞太酒店設計協會會長林豐年先生

  國際著名設計師、中國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梁建國先生

  邱德光先生的「新裝飾主義」實踐、林豐年先生關於「林氏設計」的幾大主張、梁建國先生的「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理念,3位設計大咖分享了他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對於設計概念的全新思考。在厚積薄發的演講和熱烈互動的討論後,讓現場觀眾對於未來設計發展方向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回顧科勒一路走來的藝術之路,從1920年代科勒藝術系列被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到1974年,科勒在美國邀請「駐廠藝術家」們參觀工廠,並用科勒的原材料製作藝術品;再到科勒從2013年就一直堅持做到現在的藝術展項目,這每一步都體現了科勒對於藝術二字的探索、執著與堅持。

  【觀展指南】

  本次參展的年輕藝術家們分別來自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尼西亞、中國香港、日本、中國臺灣、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越南和阿聯。歷史上,這些地區和國家已有不同族群共享一方,如今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更多的新族群匯入其中,不同的族群融合又分離,彼此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文化的多元性最終清晰。如何面臨這樣的挑戰與機遇,每位藝術家通過作品給出了自己獨特的答案,也詮釋了多元文化對各自國家的影響。

  玻璃的無盡想像

  韓國藝術家Serim Lee的作品【若無其事】,使用玻璃纖維、瓷磚、木材和樹脂等材料,不同材料均代表不同文化,乍一看它們在一個整體中和諧共存,細看之下卻發現作品一側有個洞,一棵黑樹從中長出,象徵多元文化給當代韓國社會帶來的挑戰。

  力與美交融之鐵

  越南藝術家Lap Phuong帶來鐵板作品【寧靜新生】,靈感源於海洋和章魚的關係,探討了「天圓地方」的概念,表現越南人對天地的敬重。作品包含了形狀、顏色、現代材料和傳統鍍金漆的種種對比元素,代表了越南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身份認同問題。

  瓷中見日常

  新加坡藝術家Tan Shao Qi的彩色陶瓷作品【整合】,將「多元」的主題追溯到新加坡的早期歷史,以牡丹圖案代表中國文化,蠟染畫代表馬來西亞,指甲花代表印度,碎花圖案代表歐亞混血,河流的隱喻則體現了新加坡社會的凝聚力所在。

  對細節有狂熱追求的泰國藝術家Eiair,以自己名字命名作品【Eilian】。這件組合陶瓷與螺紋、螺母、螺栓的作品,將日常用品進行功能重組,表示自身的一部分包含新文化,並受到主體文化身體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有多樣的文化、語言和信仰。藝術家Uji Handoko Eko Saputro的作品【色彩的繁榮】,以陶瓷鍍銅體現不同人物之間的關聯,構成一個整體並呈現集體的力量,而傳統文化在吸收不同文化和民族智慧後,就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

  千揉百捶是陶土

  中國香港藝術家姚俊樺將當地泥土和廢棄陶泥混合在一起,泥漿在乾涸過程中形成龜裂,象徵既有文化在交融中被打破。泥牆中間拳頭砸下的印跡,來自他個人的多元文化故事:作品名稱【直勾直】,是姚俊樺修習泰拳第一課時學到的招式。學習中他發現,跟泰國師傅之間雖然語言不通,但肢體互動可以打破語言障礙,打破不同文化的隔膜。

  中東地區素以文化大融爐著稱,來自阿聯的藝術家Taqwa Al Naqbi在她的作品【種族淵源】中,用不同設計模塊代表從北非傳到遠東的多樣文化,這些文化經過不斷融合已然成為一體。

  中國臺灣藝術家吳育霈則以作品【圓】來傳達多元文化的概念。圓在中華文化中,常常象徵的是一種圓滿、完整的意涵,因此在造型設計上,以圓來表現,整體是一個大圓,大圓裡頭包含著不同大小的圓。此設計的靈感來自於臺灣在過去的歷史中,包含著多樣的文化,彼此間獨立卻又互相融合。

  來自日本衝繩的藝術家坂爪康太郎與本地的一位陶工合作,倆人使用一整塊黏土創造作品【雙螺旋】,在溝通與合作中理解衝繩地區複雜的歷史與現實問題,希望能夠將兩種不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融為一體。

 

  至柔至剛在青銅

  來自中國杭州的藝術家大川以青銅和不鏽鋼打造的藝術作品【若水】,源於「至柔至剛」的理念,與中國古代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學思想相似,他表示:「面對多元文化的衝擊,中國文化像水一樣去包容它,像詩一樣與其共生」,

  生活在澳大利亞雪梨的Oliver Tanner用鋼和銅作為材料,探索有機形態的塑造。作品【交織】描述了四種對等又不同的空間運動軌跡,象徵不同社會群體通過運轉、成長、交織,最終形成獨立又互相聯繫的關係,這也是多元文化和社區的現狀。

  質樸之木

  馬來西亞藝術家Anniketyni Madian的作品【Limba Sukang】,靈感源於婆羅洲的伊班傳統紡織,富有個性美和現代感,體現了馬來西亞各民族有自己獨特而鮮明的文化身體,而這個國家一直從不同人群中汲取不同文化的滋養。

  菲律賓體現了另一種多元,這個國家由許多小島組成,島嶼中生活著種類繁多的民族。藝術家Genavee Lazaro的作品【群生】是一個向外輻射的水晶簇,主晶體群由菲律賓國樹紫檀木製作而成,旁邊的小晶體群則由彩繪粗陶製成,象徵菲律賓不同民族求同存異、和諧共存。

  「設計中國北京」不僅是一個展會,更是思維碰撞的平臺,為設計之路探索新的發展方向。正如展會的主題「靈感、自然、工藝和科技」所昭示的,【敢創.科勒亞太藝術展】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這些相互交織的想法,展示了科勒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敢創.科勒亞太藝術展 —— 北京站

  展期:2018年9月20日(周四)-9月25日(周二)(6天)

  地點: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11號館 E16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16號

相關焦點

  • 打造經典新生 | 斯沃琪SKIN IRONY超薄金屬系列耀目上市
    全新SKIN IRONY超薄金屬系列以經典復古與現代優雅的材質碰撞,打造經典新生。向今天、明天及未來致敬!步入古典建築風格的發布會現場,來賓在這裡感受了三幕的沉浸式演出:對話經典、現代與經典的碰撞、重塑經典。
  • 經典藍色的現代藝術 vivo S6多瑙河書寫音樂靈魂
    2020年,作為vivo面向年輕用戶群體推出的5G手機,vivo S6身上我們看到了經典的藍色、音樂與現代科技產品相結合,聲樂與視覺相互交融的藝術魅力。「留白」+卡紙藝術下的多瑙河 一曲浪漫的藍色音樂作為一種成熟的藝術形式,卡紙藝術通過層層堆疊,造就出夢幻般的紙雕感,當它與攝影師專業的「留白」拍攝手法結合時,vivo S6多瑙河的漸變色愈加璀璨。
  • 音樂劇《搖滾紅與黑》:一次「經典與現代的碰撞」
    原創 程夢雷 上海戲劇音樂劇《搖滾紅與黑》(Le Rouge et le Noir—L'Opéra Rock)改編自司湯達的經典小說《紅與黑》,也是這部百年巨著首度改編音樂劇。在還原文學經典劇情的基礎上,音樂劇用現代搖滾的音樂呈現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
  • 《西遊記女兒國》片尾曲即將奏響 流行碰撞經典
    片方發布電影片尾曲《女兒情》MV先導短片,當傳奇愛情故事遇上美妙經典旋律,全能音樂才子Henry用音符講述著他與這首歌的不解之緣,短短1分鐘已然賺足期待。音樂續寫愛情 Henry暖心詮釋西遊《女兒情》作為《西遊記》中唯一一段愛情故事,電影《西遊記女兒國》對經典的重釋一直備受期待,力邀Henry動情改編家喻戶曉的《女兒情》作為片尾曲,更是勾起無數人的情懷,全民回味唐僧與女兒國國王間朦朧而真摯的唯美情感。
  • 神秘而高貴 vivo S6爵士黑演繹經典與科技的碰撞融合
    進入2020年,vivo S6將黑色再度升華,演繹了一場現代經典爵士黑與科技產品的碰撞融合。 黑色是最深的顏色,神秘而具有力量感。它莊重而又高雅,具有高貴、穩重、科技等意象,幾乎是所有顏色中最為強大的一種。正是由於黑色的這種特性,使得經典的黑色頗受設計師青睞。
  • 南構日曆體│時間與字體藝術的碰撞
    在字體藝術的這條道路上註定與時間相碰撞。據了解,中國曆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存在,而真正的日曆產生大約是在一千一百多年的唐順宗永貞元年,記載著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言行,但時間也是較為久遠。今天的這款字體,它問世不久,卻結合了日曆的風格充滿個性,一起了來欣賞南構日曆體吧!
  • 【現代家具】世界經典的家具設計,看完這篇才算入門!
    1937年他進入老沙裡寧主持的著名設計學府---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貝爾託亞在克蘭布魯克學院學習三年。與小沙裡寧、伊莫斯等優秀設計師的共事與合作對他的設計生活影響非常大。這把鑽石椅(mesh chair)僅僅是簡單的鐵網,下面焊接上兩個金屬的腳,就是椅子了。因外形似鑽石狀而得名,極具雕塑感。
  • 翡翠耳環,傳統概念與現代藝術的碰撞
    翡翠耳飾固定、懸掛在耳朵上依靠兩種方法,一是依靠翡翠雕刻出來的尖鉤,另一是依靠金屬尖鉤。在民國早期首飾金屬加工能力和技巧不是很發達的時候,翡翠耳飾固定在耳朵上主要依靠翡翠雕刻出來的尖鉤,但因翡翠雕刻出的尖鉤體積非常小,很容易斷裂,所以在民國後期金屬尖鉤開始盛行,並逐漸替代翡翠雕刻出的尖鉤,成為翡翠耳飾固定在耳朵上的主要方式。
  • 藝術與靈魂的碰撞
    一件優秀的藝術品的誕生是藝術與靈魂的碰撞。沒有思想的人就是一副軀殼,藝術也是一樣。所以思想造就了藝術的靈魂,靈魂是所有事物的精髓所在,正因如此一切才有了生機,而藝術的精髓也正在於此。藝術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用生命去詮釋!
  • 電音文化碰撞藝術經典 營造夜時尚頂級派對空間
    【太平洋家居網 設計頻道】CLUB SIR.TEEN,源於北京。  寧波作為新徵程的第一站,特邀新冶組設計團隊擔綱設計。  項目名稱:CLUB SIR.TEEN 拾叄先生寧波店  設計單位:深圳市新冶組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主案設計:陳武  參與設計:新冶組設計顧問團隊  項目面積:1700㎡  竣工時間:2017年10月  項目位址:寧波市海曙區和義大道購物中心1036號  主要選材:雲朵拉灰石材,拉絲古銅鈦金
  • ​如「影」隨「型」 BEANPOLE 跨界合作演繹時空碰撞
    回歸初心,融合經典與現代生活方式,使復古元素煥發新生,這是BEANPOLE 的品牌哲學;融匯西方藝術,堅守自己對現代性的觀看視角
  • 木製家具設計專業-韓國弘益大學藝術設計研究生院現代家具設計
    弘益大學木質家具設計弘益大學是韓國知名的一所私立大學,也是韓國頂尖的藝術院校之一,培養了很多世界知名的校友,包括安尚秀、李相鉉、千載昊、趙漢善等,弘益大學是韓國優秀的綜合性大學,其中在藝術領域尤為突出,尤其是以美術、設計專業名聲響亮,世界著名的藝術學府之一,所以弘益大學受到了很多學生的關注, 弘益大學建立於1946年,位於韓國首爾,是韓國的一所重點大學,在多個領域享有卓越的成就.
  • 經典爵士樂,優雅天鵝湖:vivo S6定義現代經典黑白
    爵士黑機型配色——現代經典黑與簡單的單色黑不同,從vivoS6爵士黑機型中可以看到不同質感和情感的對比:光滑中帶有纖維感,沉著中激動的情緒,不同的部分或吸收或排斥光線後,產生了不同的情感,灰黑色或深黑色。
  • 爵士樂邂逅現代經典黑:vivo S6一場科技與音樂的相遇
    正是由於黑色的這種特性,使得經典的黑色頗受設計師青睞。進入2020年,vivo S6將黑色再度升華,演繹了一場現代經典爵士黑與科技產品的碰撞融合。攝影師利用留白的藝術手法,將vivo S6爵士黑帶入了一個水墨世界。黑色水墨的意象停留於水面,vivo S6的到來打破寧靜,水墨逐漸纏繞於爵士黑的機身,講述了一個黑色水墨與現代經典黑相互交融的故事。
  • 藝術設計:淺談中國書籍設計的藝術特性,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
    因此,研究中國書籍設計作品的藝術特性對於如何進行書籍設計,以及探索個人的設計語言都具有借鑑和啟迪的現實意義。近年來,國內書籍設計藝術的進步和發展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並且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設計師們從單一的裝幀走向書籍整體設計概念的轉換,在觀念上是極具實質意義的進步。書籍藝術本身的含義,它傳遞的是文化,而不單純是商品。書籍設計絕非局限於外表包裝或內文的簡單裝飾的層面。
  • 89平米現代北歐風格小戶型,粉藍配色藝術的碰撞!
    近幾年都特別流行現代北歐風裝修,今天分享的是89平米的小戶型室內裝修,採用的是粉色和藍色的大膽結合,效果也非常的棒~01客廳首先是客廳空間,電視機牆面是粉色的,沙發背景牆和陽臺窗簾都是深藍色,在視覺上形成了一點衝擊,大膽的碰撞在一起
  • 逛潮流藝術玩具展,助力本土新生勢力的成長
    新快報訊 12月19日-20日,以廣州市廣電旅遊局為特別指導單位的潮巨匠藝術玩具展在廣州開幕,這一場雲集國內頂級潮玩展商與IP、個人設計工作室、境外藝術玩具設計精品的盛會  值得一提的是,大會特別邀請中國內地、港臺地區及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多位知名設計師,圍繞潮巨匠藝術玩具展特設主題「逆行2020 潮你而玩」進行創作。
  • 與現代設計碰撞 《魔道祖師》動畫實力演繹「古風時尚不止cosplay」
    人物的衣服和髮型等,都在古風的基礎上加入了不少現代元素;配色、款式、配飾選擇上也都頗有講究。如此走心的設計,難怪不少觀眾希望能夠看到「實物化」。 終於,古風與時尚碰撞,《魔道祖師》動畫以創新思維,從具有時尚元素的魏無羨、藍忘機、雲夢江氏、蘭陵金氏造型為靈感來源,同時選取具標識性且粉絲喜愛的角色特點,與時尚設計師夕又米合作推出了四款珍藏定製款非賣品服裝
  • 什麼是後現代藝術
    新一代的藝術家已經徹底打消了在藝術風格上進行「創新」的企圖和野心,他們毫無愧色地抄襲前人的成果,大大方方地搬用現成的風格。於是,80年代的西方藝壇出現了各種舊瓶裝新酒的藝術樣式,批評家為此發明了各種名目:新表現主義、新抽象主義、新波普藝術、新幾何主義、新構成主義、新概念藝術等等。只是加了一個「新」字,過去的變成了新生的,他人的變成了自己的。只是換了一套行頭,現代藝術各流派便又再次粉墨登場。
  • 瑞典南部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在匆忙的旅行腳步中 參觀一所藝術畫廊 讓時光靜止 享受內心充盈的片刻安寧 瑞典南部馬爾默市(Malmö)和哈蘭省(Halland)濃厚的藝術氛圍一向為人稱道,知名藝術建築物不勝枚舉,各種現代藝術流派爭奇鬥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