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淺談中國書籍設計的藝術特性,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

2021-01-13 吃貨的大嘴巴

書籍藝術本身的含義,它傳遞的是文化,而不單純是商品。書籍設計絕非局限於外表包裝或內文的簡單裝飾的層面。近年來,國內書籍設計藝術的進步和發展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並且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設計師們從單一的裝幀走向書籍整體設計概念的轉換,在觀念上是極具實質意義的進步。因此,研究中國書籍設計作品的藝術特性對於如何進行書籍設計,以及探索個人的設計語言都具有借鑑和啟迪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國內書籍設計藝術的進步和發展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並且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設計師們從單一的裝幀走向書籍整體設計概念的轉換,在觀念上是極具實質意義的進步。書籍藝術本身的含義,它傳遞的是文化,而不單純是商品。書籍設計絕非局限於外表包裝或內文的簡單裝飾的層面。

一、注重書籍設計的藝術性與功能性

  藝術性與功能性是書籍設計中互為作用、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不具備功能價值的藝術性,不過是華而不實的裝飾,不可能得到讀者的首肯。設計師在求取書籍藝術賞心悅目的同時,更要重視信息內容的閱讀表達,符合閱讀規律。但是同樣,沒有藝術性、只有功能性的書籍單調、乏味,不能調動讀者的興趣。

  書籍的藝術性是一種感染力,感染力是書籍設計的攻心戰略。藝術性強的書籍設計具有強烈的個性魅力,能夠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來引起讀者對書籍的閱讀和珍藏。在設計中運用富有概括性與創意性的圖片、色彩、版式、文字等元素,表達出能夠襯託和美化書稿內涵的藝術形式,通過滲透在書籍中無處不在的美,使原本平淡的書稿頓覺生動起來,同時也使讀者在閱讀書籍內容的同時,視覺上獲得一種審美的享受。

可見,書籍設計以可視性、可讀性、便利性、愉悅性為設計的基本原則,不管是流行的暢銷書,還是珍藏的禮品書,書籍的個性都是功能和審美的結合。

二、強調書籍設計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隨著我國出版體制的改革,設計師們已經開始注重書籍整體性設計的把握,書籍設計的美感和形式法則不斷地發生變化,使得近年來書籍設計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的書籍設計是一個立體的、多側面、多層次的系統工程,是一項整體而系統的設計。在視覺上的整體,並不是構成它的所有成分簡單的相加,而是一個全新的整體美。這種整體美,是把書籍設計中的文字、圖像、色彩、材質等各個要素在整體結構中加以配置和運用。各要素在整體架構中煥發出被單元符號更大的表現力,並以此構成視覺形態的連續性。例如吳勇設計的《典藏開明書店版-名家散文系列》就是整體設計的典型例子。該書是中國青年出版社建設40周年之際出版的一套禮品書,共16本。這套書的原版本都很薄,設計力圖通過整體的設計使它在當代文化中再現魅力。從書籍的開本,到封面、封底、書脊的設計,以及內文版式、天與地、切口等等無一不呈現出設計的魅力與和諧。注重細節的處理,封面上用的是老字體,從各書中精選一段經典的文字,印在樸拙的低襯上,恍惚是在讀舊時的報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本書的文字、構造、語言可能會因文化背景、國家以及時代不同而有所區別,書籍的外觀也可能因設計的不同而形式多樣,但都應遵循相同的整體性原則,體現書籍整體的藝術氛圍,要求設計者從審美的角度進行構思確定書籍的設計形式,各個部分在美學上保持一致,提升書籍的功能性以及獨特的文化韻味,並將圖書作為一個整體,營造出最符合書籍內容風格的藝術氛圍。

三、書籍設計中定位設計理念增強

書籍設計的定位是對一本書的特定消費市場,以及對書籍內容構成的各要素等一系列眾多問題,進行科學嚴謹的調查分析後作出的預期判斷與確定。書籍定位對書籍的整體設計的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是後續衡量設計的重要標準。「和讀者坐在一把椅子上來對話,不要居高臨下,也不要主觀臆想,實實在在地去了解他們想讀什麼書,我們就出什麼書」,這種所謂「讀者想讀的書」實質上就是設計一本成功書籍的開始。

  2007 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真相》,這裡記錄了數十位慰安婦的悲慘經歷,以及她們因為那段經歷而被改變了的人生。這數十位老人的悲慘經歷,其實只是日軍侵華期間所有慰安婦的一個縮影,她們的苦難,實際上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苦難。黑色封面,鮮紅的真相二字,一塊稀疏的紗布,紗布擋在真相上卻溢出滿眼的鮮血,有些人必須承認,有些真相必定不會被遺忘。這是一本記實的史料書籍,是中國人永遠不能抹去的記憶,也是一個永遠的書籍市場,是思想文化和商業的完美結合。

四、體現本土文化的傳承

當五花八門的設計混淆著人們的視覺時,那些洋溢著質樸、沉穩書卷氣的古典書籍開始讓人懷念。中國傳統書籍的設計中不乏優秀的表現形式,除了特有的一些版面編排形式,旋風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裝訂方式也值得研究。當代的書籍設計師早已開始對尊重傳統文化和設計創新突破有了新的多元的認識和探索,通過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技術融合,創造出新的書籍樣式。

  書籍裝幀設計是非常強調民族性和傳統特色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也不是簡單地生硬搬弄傳統要素,而是要創造性地重組它們,再現它們,使之有效地轉化為現代人的表現符號並符合原著的內容要求。日本著名設計師杉浦康平先生說過:「一本書就是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不是靜止的,它是流動的,它要富有生命力,這樣才能夠打動讀者。」

  我們的書籍設計有著悠久的歷史,應該結合中國的傳統和國情,運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把握書籍設計的藝術語言,有節奏、有章法地進行創造性設計,做立足於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設計。作為中國設計師須不斷刻意求新,形成既有本土文化內涵又適應時代需求的中國自身獨有的書籍語言風格。

相關焦點

  • 書籍裝幀設計中傳統藝術的運用,看完真的漲知識!
    20世紀初,我國傳統書籍開始了向現代書籍裝幀設計形態轉變,以魯迅、錢君匋、豐子愷、陶元慶等人為代表,堅持將西方的製版、印刷及裝訂技術與中國傳統書籍文化相結合,注重書籍裝幀藝術的民族化發展,不斷將傳統文化藝術元素融入書籍設計之中,開拓了中國民族圖書裝幀藝術的現代化道路。
  • 書籍裝幀設計之封面封底設計
    有些書有環扉頁(或環襯),環扉之後,有一個護頁,護頁有時候不印東西或只染一個底色,護頁之後是扉頁,有些書還有書函(或叫書套)。這就是設計思想的最佳體現。   藝術性:裝幀設計是不是繪畫、攝影、書法、篆刻等其它門類藝術的綜合產物。它能涉及的內容繁多,為了更好的為書籍的內容服務,就要使用與其相適應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來體現。並儘量使其成為一件富有特色和個性的獨立藝術品。
  • 創新中國空間設計藝術大賽 逸硯空間設計陳佳儒斬獲三獎
    「創新中國空間設計藝術大獎(C+獎)」是中國建築裝飾協會用心打造的重要賽事,以「關注創新、創意、發揚工匠精神、營造美好生活」為宗旨。此項賽事將為新時代設計師開創一條新道路,並成為設計師傳達其理念和創意的舞臺,在短時間內就迅速躍升為亞洲區指標性設計賽事。
  • 「書」的好看的皮囊——淺談日本近代書籍裝幀設計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才會有意識的從內容入手去搜集書籍,但是,一個令人心動的裝幀設計無疑是給書籍內容加了不少分。有個有趣的現象是,中國古代的書籍裝幀,在封面設計上卻並沒有太大的花樣。這使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中國古代的書籍如果合上頁,就封面設計來說,都是大同小異的。反觀全球的書籍設計歷史,封面設計的歷史遠沒有繪畫、工藝美術源流那樣的五彩繽紛。
  • 優秀的書籍封面設計,讓你不看書都難
    # 書籍封面設計Book Design封面設計主要分為兩大類書籍和雜誌,其中以書籍的封面設計為多。世界各地每天都出版很多書籍,封面的表現對於書籍來說非常重要。雖然國內出版業對於書籍裝幀設計越來越重視,也出現很多讓人欽佩的作品,但和傳統深厚的歐美國家比較起來,還是有明顯差距。
  • 藝術百科-藝術設計之設計論壇
    3D畫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在二維平面上模擬三維空間效果一直是人類視覺藝術的焦點問題,尤其是自文藝復興以來,解決該問題成為藝術進步和藝術史書寫的重要標準之一。
  • 《中國藝術設計年鑑2020-2021》藝術作品·論文徵稿
    成都眾人美術館學術委員會先後與線裝書局、北京燕山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黃河水利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單位聯合承擔《中國藝術設計年鑑》的編纂工作,至今連續出版七卷(2013–2019卷),共收錄了上萬餘幅作品,得到近千餘所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及文創企業的大力支持。
  • 表演藝術海報設計國際展
    此展雲集了14位世界超一流設計大師,這是如此眾多的國際設計大師首次在中國聯袂展覽,展品囊括了各位大師不同階段的一百多幅經典表演藝術海報。在中國最頂級的表演藝術殿堂——國家大劇院裡展出世界級的表演藝術海報,展覽品與展覽場兩者相得益彰,這場海報視覺藝術盛宴,是人們近距離感受全球設計大師經典作品的絕佳機會,也是中國設計創意界萬眾矚目的頂級設計交流盛會。
  • 簡約至上的產品設計(1)簡單的哲學
    本專題的內容,從我們的標題就可以看出來,是屬於產品設計的系列專題,並且是脫離了基礎設計層次的進階系列。在這個「簡約至上」、「極簡主義」、「少即是多」等理念大行其道的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領悟這些理念背後的深意呢?更多的設計者們,或許只是把這些理念當做自己的偷懶的擋箭牌,再或者只是追求表面的簡單而已。
  • 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公布設計單元名單_湃客_澎湃新聞-The...
    除了頂尖畫廊帶來多元化的現當代藝術作品,我們很榮幸宣布西岸博覽會創立之初的「設計單元」也將強勢回歸,在西岸藝術中心B1館展出獨具匠心的設計作品。此外,觀眾還將在現場感受到引入沉浸式裝置概念的藝術、時尚跨界潮品,藉由更多樣性的觀展視野,了解藝術與設計間的新趨勢。
  • 清華考研環境藝術設計
    《世界現代設計史》 王受之著中國青年出版社手繪部分:設計與表達(張漢平)、室內設計資料集(鄭曙暘)、室內空間表現摹本(趙國斌)、景觀設計-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趙國斌)【2】考試時間分為初試和複試,初試大概時間12月底,複試大概時間次年3月中。
  • 世界頂級設計大師的設計理念
    世界公認的優秀設計,都在這兒了。01 憑什麼配得上世界三大設計師稱號?福田繁雄,來自日本,卻被西方世界稱為「 平面設計教父 」。上面這幅海報不知道有沒有inker看過?在岡特·蘭堡的海報中可以看出包浩斯思想的影響,提倡簡約、理性的設計,具有較強功能主義而反對無用的浮華裝飾。同時,二戰後在歐美流行起來的觀念形象設計流派也是岡特·蘭堡設計的背景環境。大量使用物品的象徵意義,他也被稱為「視覺詩人」。
  • 【設計】 2015年「湖南之星「「中南星獎」設計藝術大獎評比作品徵集
    湖南.中南.最具權威性的設計藝術大獎2015年「湖南之星」「中南星獎」設計藝術大獎評比作 品 徵 集 各市(地)相關設計協會、院校、設計團體、公司及自由設計師: 「湖南之星本屆「湖南之星」將於2015年11月在長沙評比 (「中南星獎」2015年12月在廣西省桂林市舉行)。凡是參加本屆「湖南之星」評比作品全部參加「中南星獎」評比。(所有參加「湖南之星」、「中南星獎」評比作品在設計者自願的條件下,推薦參加「中國之星」設計藝術大獎,「世界之星」包裝類設計大獎評比,具體事項另文通知)。
  • 一周藝術人物|為《辭海》設計字體的他影響了一代代設計人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北京 | 中國首位AGI成員、清華大學教授餘秉楠87歲辭世,影響過一代又一代設計人1992年,餘秉楠是首位進入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的華人設計師。他在書籍設計與字體設計都有非凡的成就,將網格系統與西文設計帶到了中國。餘秉楠1933年出生於上海,1956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然後經過中國文化部的考核,餘秉楠被選派到民主德國學習。餘秉楠是新中國第一代選派的留學生。
  • 中國現代書籍裝幀設計開拓者之一
    《死水》是最能代表聞一多思想、藝術風格的詩作 關於詩集的創作背景, 據崔健的《中華名著簡讀》 1922 《死水》聞一多著 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藏 全詩共五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節)
  • 淺談 空間設計 理念
    關於美,關於設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淺談下我對設計的理解看法。 設計,本應天成,遵循自然原始,避免刻意、堆砌。 應該在大自然中感悟到韻律和節奏,從由實體轉向空間,從靜態空間到流體和連續空間,最後達成戲劇性空間,設計的空間充滿著動態方位誘導,透視和生動明朗的創造,動態是創造性地,尋求表現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動本身。
  • 治癒系小宅設計,將空間融入自然、人文與藝術美學
    在瓦比薩比設計的巧妙表達中,這個燒焦的木材工作區促進了與自然世界更深層的聯繫。這間小屋是由英國索爾茲伯裡的畫廊和雕塑公園新藝術中心委託建造的,雕刻得像一塊優雅的寶石,且其裝飾非常注重細節。建築師亞當·普斯佐爾科夫斯基(Adam Pszcholkowski)為他的家人和朋友設計的華沙微型住宅,採用膠合板和白色HPL面板構成了寬敞窗戶。「我選擇白色是因為它具有現代和永恆的特性。」建築師這樣說。
  • 廣西首屆書籍設計藝術展開展
    廣西首屆書籍設計藝術展近日在廣西美術出版社美術館開展。展覽展出廣西出版70年來優秀書籍裝幀藝術作品。從1952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書《農村對唱》到摘獲「世界最美的書」金獎的《訂單——方圓故事》等,展品代表了廣西書籍設計藝術界最高水平。
  • 設計歷史:撲克牌的藝術
    我們開車的汽車,我們郵箱裡的廣告,你剛剛下載的新專輯的封面藝術,所有這些都在教授他們自己的小設計課程如果我們願意的話,我們可能會學到一些東西。今天的主題是打牌。在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能找到至少一種包裝,這意味著它們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無處不在的設計的完美例子。我們將會重新審視為什麼它們如此完美地設計,並在此過程中學習一些歷史。
  • 【藝術設計】Brut Cake
    在19世紀初,有個藝術流派叫做Art Brut,這個學派的人特別喜歡未經洗禮或者未受真實生活所限制的一些創作表現。我深受這個藝術風格的影響,特別喜歡很原生態、很粗曠、很生猛地去表達你自己靈魂的創作表現。我的創作很多是受這個藝術派別的啟發,所以我就把Brut作為我的一個創作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