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舉步不前嗎?一起去攀登這座大山吧!

2021-02-17 行旅之途

前段時間,攀登者的播出吸引了大量的影迷前去觀看,它講述了一個我們中國的故事,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一個集體主義榮譽的故事,一個奉獻國家無私忘我的故事,一個勇於犧牲錚錚鐵骨的故事。不由讓我們心底的激起一股股熱血~

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組建,開赴珠峰,挑戰從北坡登頂的壯舉。

珠峰於我們普通老百姓而言,還是有一些距離的,既然不能登珠峰平熱血,那就讓尋藝帶大家看看這一座高山吧~

看到這張圖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下就被抓住!反正尋藝是被它中間的雲煙帶來的神秘感一下就吸引住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徵服的大山——天門山。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嵩梁山,是張家界永定區海拔最高的山,北距城區8公裡,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主峰1518.6米,1992年7月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天門洞南北對穿,門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拔地依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門戶,從此而得名天門山,已有1754年歷史。山頂相對平坦,保存著完整的原始次森林,有著很多極為珍貴和獨特的植物品種,森林覆蓋率達90%。其間古樹參天,藤蔓纏繞,青苔遍布,石筍、石芽舉步皆是,處處如天成的盆景,被世人譽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園和天界仙境。

天門山的索道是從城市上空穿越直至天門山頂,其實尋藝是有點恐高的,但是這陣勢鮮有聽聞,必須要來瞧一瞧呀,於是克服了恐高。天門山是世界最長的高山客運索道,依山借壁,恢宏壯觀。在登上天門山的時候,沿途的風景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天門洞以其接地通天的態勢,成為人們心中通天的門戶,而通往天門洞的盤山公路也因此被稱為「通天大道」。更為神奇的是,在公路竣工的時候,人們驚奇地發現,這條順山勢修建的通天大道剛好99個彎,暗合了「天有九重,雲有九霄」之意。通天大道以進山時的標誌門為起點,一直通達天門洞腳下,全長10.77千米,但就在這麼短的距離裡,它的海拔卻從200米急劇提升到了1300米,大道兩側絕壁千仞,空谷幽深,180度的急彎此消而彼,層層疊起,「堪稱天下第一公路奇觀 」。

天門山為張家界海拔最高的山體,巍然聳立於張家界市區邊沿,宛然張家界的天然畫屏,成為張家界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景觀,也是張家界最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地標,充分展現了張家界山水的神奇和雄渾壯麗。更因為天門山是張家界最早載入史冊的名山,也是張家界地區文化積澱最為深厚的名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高人隱士傳奇無數,充滿神秘色彩的民間傳說更是在當地家喻戶曉,天門山在張家界歷史發展過程和地方文化構成內容之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天門山被譽為張家界的文化之魂,精神之魂和山水精華的象徵。

鬼谷棧道位於覓仙奇境景區,因懸於鬼谷洞上側的峭壁沿線而得名。棧道全長1600米,平均海拔為1400米,起點是倚虹關,終點到小天門。與其他棧道不同的是,鬼谷棧道全線既不在懸崖之巔,也不在懸崖之側,而是全線都立於萬丈懸崖的中間,給人以與懸崖共起伏同屈伸的感覺。

站在棧道上俯瞰群山,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油然而生。由於天門山是國家森林公園,植被特別豐富,加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以,在這條棧道上更能找到一種在乘坐直升飛機飛越熱帶雨林大峽谷的感覺,這平時只能在電影裡看到的場景,在這裡能讓你身臨其境。

天門山玻璃棧道,懸於天門山頂西線,長60米,寬1.6米,最高處海拔1430米。是湖南省張家界天門山景區繼懸於峭壁之上的鬼谷棧道、憑空伸出的玻璃眺望臺。2011年10月1日,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新建的玻璃棧道正式對遊客開放。玻璃棧道是張家界天門山景區繼懸於峭壁之上的鬼谷棧道、憑空伸出的玻璃眺望臺、橫跨峽谷的木質吊橋後打造的又一試膽力作。為了讓遊客零瑕疵的透過玻璃橋看到美麗的風景,上橋的遊客均要求戴上鞋套,以保持玻璃橋的透明和乾淨。玻璃棧道的刺激震撼,可與舉世聞名的美國大峽谷玻璃走廊「天空之路」媲美,因而有了東方「天空之路」的美譽。

2015年4月25日,全球首條在山體隧道內安裝的電梯——正式開通運行。

穿山電梯全程在山體隧道中運行,從天門洞底直達山頂,共12段,扶梯梯級運行總長度為897米,提升高度340米,總跨度為692米,有16臺30米超大高度重載公交型自動扶梯、3臺20米大高度重載公交型自動扶梯,擁有單向3600人/小時的輸送能力。

天門山穿山電梯是世界上施工最艱難、技術要求最高、提升高度最高、梯級總長度最長、最具創意的扶梯工程,堪稱全球範圍內電梯工程的奇蹟,也是景區特色交通的又一奇蹟。


怎麼樣,這座大山有讓你為之心動嗎?它不像珠峰那樣需要你每一步都鼓足勇氣,也不像珠峰那樣讓你舉步維艱,但它險要依舊,風景依舊。

讓我們為自己做一次攀登者!

一起去徵服星辰大大海吧!

相關焦點

  • 從《攀登者》看懂,原來這才是毫無距離的愛
    ,一起散步,一起旅行,總之什麼都一起左手牽右手,永遠不放開,堅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有的人所期待的愛情,是心靈的緊密結合,靈魂的碰撞,就像《攀登者》中的方五洲和徐纓,彼此明明相愛,卻有一座大山,橫隔在他們之間,讓他們很近卻又很遠。
  • 貴州西部的這座大山把母愛永遠銘刻在心
    世間萬物皆是上天給予的恩賜吧,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長,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萬物息息相通,我們感謝蒼天給了我們人類的生生不息。天為父,地是母,大山是子女,河流是乳汁。滄海桑田,地殼運動,大山浮出水面,形成千姿百態屹立不倒,像仙子下凡、像飛鳥走獸等形狀各異,關注著人間的一舉一動。
  • 《攀登者》穩了!
    吳京沒有讓我失望,《攀登者》所有主創沒有辜負影迷的期待,《攀登者》穩了!這是薛菇涼看完電影後的第一感受。且不說這部登山冒險題材片從類型上就很具有中國特色,別樹一幟,整個故事從主線到分線,線線輔佐,各有起推動故事、催化情節的作用。
  • 考察紀實∣臺灣南湖大山紀行之三
    這是因為山嶽環境在3000m上下,其林相與天氣氣候有非常顯著的不同。臺灣本島海拔高度超過3000m的山峰多達268座,其中又以「五嶽」、「三尖」、「一奇」,最負盛名。「三尖」是指三座山頂呈金字塔狀的尖銳山峰,分別是中央尖山(3705m)、大霸尖山(3492m)和小霸尖山(3208m)。
  • 葉康淇參演建國70周年獻禮大片《攀登者》,與攀登男團一起攀登
    還在持續增漲中哦。​作為這部電影參演的小演員之一的淇少當然也不會錯過啦!你以為剪個頭髮就結束了嗎?哈哈哈,這樣的淇少,你get了嗎?收到籤名照的那晚,淇少開心的睡不著覺,這不僅是對他拍攝的獎勵最後祝《攀登者》票房繼續飆升!!​​​​
  • 14部《攀登者》登珠峰的電影 冒險徵服
    好了,言歸今天的專題內容,最近珠峰攀登商業旺季,有去無回的也不少。有錢的人去珠峰體驗徵服的味道,想徵服自然,生死兩茫茫,給珠峰製造越來多垃圾。商業登峰運動,對來攀登的人是自我挑戰徵服高山, 對夏爾巴人是供養和生存。大家看後都會思考, 山還是那座山,她依然還在。
  • 電影舉步不前,電視劇不如當年,僅剩流量仍在
    可以說85花在獲得了巨大的流量之後,到了該要獲得些獎項填充的時候了,但結果卻是85花在電影上依然是舉步不前。如今還有了限薪令的打壓,讓不少電影更傾向於選擇年輕的演員,周冬雨今年一連奪得金像獎、百花獎和金雞獎三大影后桂冠,完成三金影后大滿貫,不僅奠定了自己在90後小花中的地位,甚至一舉超過了所有85花電影獎項的含金量之和。
  • 《攀登者》: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座,難以跨越卻又不能不面對的高山
    國慶三部大片中,《攀登者》是我最後刷的,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了。 《攀登者》是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
  • 電影《攀登者》雪山的取景地原來在這裡,美得震撼令人心生嚮往
    不過話說回來,今年國慶節一定要去電影院看一場地方。在這個意義非凡的70周年裡,有三部點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比如《我和我的祖國》,你一定不能錯過。不過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卻是另外一部電影的取景地哦,它就是由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井柏然等眾多明星主演的《攀登者》,這部電影主要是根據以攀登珠穆朗瑪峰真實事件改編來的,主要是以我們中國領土主權問題展開的一個事件。
  • | 攀登者 | 中國攀登珠峰罹難者名單
    珠穆朗瑪峰 ( Mount Everest )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這是每個登山者都希望能登頂的山峰,但是攀登風險很大。從1922年至今有300多人喪生。最近一次死亡率為零的一年是1977年,這一年只有兩個人到達了山頂。大多數死亡歸因於雪崩 ,滑墜, 冰川崩塌,暴曬,凍傷或其他與山地條件有關的健康問題。但有些遇難者遺體尚未找到,因此無法獲知死亡具體原因。1960-2019中國攀登者珠峰遇難者名單
  • 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你我其實都是「攀登者」
    作為世界屋脊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絕對是全世界各國登山、探險愛好者這一生都想去徵服的終極目標。而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相信你也曾聽過那些徵服世界最高峰的或勵志或驚險的傳奇故事。但《攀登者》所講述的這次中國登山隊攀登珠峰的歷史事件,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卻要更加震撼,甚至至今還在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
  • 為國攀登,寸土不讓,你怎樣看吳京,張鐸主演的《攀登者》?
    「因為山在那裡」這是1923年,英國知名探險家喬治·馬洛裡和記者的對話,這就是他的回答。」而留下了名言的他卻最終也沒能登上峰頂,第二年,他在寒冷徹骨的珠峰徹底失聯。 上世紀50年代,尼泊爾境內的南坡,英國和瑞士登山隊在這裡成功登上珠峰。
  • 《攀登者》:中國人連飯都吃不飽,為什麼還要去攀登珠峰?
    於是在1975年的那次登頂珠峰行動中,中國登山隊乾脆在「第二臺階」處架設了一座6米長的簡易金屬梯,這座梯子也被稱為「中國梯」,截止2008年,它幫助了13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順利翻越了「第二臺階」,實現了自己的珠峰夢(之所以截止到2008年,是因為當年這個梯子被撤下來放進了拉薩的珠峰登山博物館)。
  • 北京有座火車站,隱藏在大山中,每天僅有3趟車,但名字有點搞笑
    北京有座火車站,隱藏在大山中,每天僅有3趟車,但名字有點搞笑現在國內的交通非常發達,國人外出旅行的可選擇性也多了。以前想要出去一趟,是不容易的,但是放到現在這些都不是難事,幾乎每個城市的交通都很發達,國內的景點也比較多,所以,我們現在想要去自己想要到達的景點旅遊,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了。也許早上你還在鄉村,但是到了中午,我們就已經距離家幾千裡之外的城市了,不得不讓人感慨現在的生活發展之快,這些足以是讓人覺得非常驚訝的。以前想要去哪了,那簡直就是無法到達的事情,但是,現在想去哪,都是分分鐘搞定的。
  • 八千米高山攀登費用再次提高,高海拔攀登離我們更遠了嗎?
    這是一座讓所有登山人魂牽夢縈的一座山,在眾多雪山之中,雀兒山就是「天生麗質」、「鶴立雞群」的代表。 它之所以定位於初級雪山,並不是因為這座山多麼簡單,而是因為它具備了高海拔雪山的基本特徵,而對攀登的技術性要求不是太高,適合普通的初級愛好者參與。
  • 扒一扒:戶外攀登電影有哪些(下)
    卡瓦格博是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是藏傳佛教的朝拜聖地,在當地的文化裡,山有自己的生命,有著不能染指的聖潔。   然而,在外人尤其是登山者的眼裡,「卡瓦格博」只是一個不過只有6740米,幾乎不被列如專業級登山者清單的高度。然而,就是為了徵服這個高度,1991年1月3日中日登山隊在攀登卡瓦格博峰時遭遇雪崩,17名隊員無一生還,山難震驚中外,成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難。
  • 人心中的成見才是最難攀登的山峰
    好啦,還是說回《攀登者》這部作品吧!珠穆朗瑪峰很難攀登,但最難攀登的,還是成見這座山峰。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攀登者!那麼我們再看看這部電影的片名,攀登者,作為一個偏正短語,重點是「攀登」還是「者」?毫無疑問當然是後者,也就是人,所以這部電影從片名就在告訴你,這不是一個登山的故事,這是一個「人」的故事。如果是一個登山的故事,還叫什麼「攀登者」啊,叫《攀登》不就好了。
  • 《攀登梅魯峰》:天才與瘋子的結合體,抉擇與傳承的永恆
    梅魯峰的美景,人類在它面前是那麼的渺《攀登梅魯峰》是一位攀登者自己做導演,製作的一部關於三位攀登者一起徵服梅魯山的紀錄片,獲得了第31屆聖丹斯電影節觀眾選擇獎。這是劇中人物的自嘲,對於攀登者來說,死亡是必須直面的主題,抉擇是永恆的命題。
  • 攀登者:從故事背景到愛國情懷,我們看的是什麼?
    故事背景:一座對中國充滿偏見的大山《攀登者》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1957年,蘇聯邀請中國一起聯合攀登珠峰,中國最後接受了蘇聯的邀請,並在1958年的時候,和蘇聯一起制定了攀登珠峰的行動計劃。這是《攀登者》的小心機:國家面前,沒有大人物小人物,每一個人,都是英雄。
  • 《攀登梅魯峰》從未有人成功的攀登,這一群年輕人會成功嗎?
    在我此生無法企及的高度,他們揚手迎接朝陽;我看著他們,內心充滿了感動,總有一些人,要代替這世上大多數的人去看看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你或許會認為這些人活得任性,不拿生命當回事,可是他們卻告訴你,他們是行走在生死邊緣,從不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