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一個人要想賺錢,需放下「三樣東西」

2021-01-13 知書知史

許多人在賺錢上走進了誤區,以為賺不到錢就是不努力,沒有天分,其實是放不下太多的東西。

有人是因為放不下遊戲,有人是因為放不下面子,有人是因為放不下家庭等等,那到底我們該放下哪些東西,才能讓自己賺到更多錢呢?稻盛和夫的智慧或許能給到你答案。

兒時的日子很悲慘,不但患上了難以治癒的疾病,學習成績也很差,甚至連初中升學考試都會失敗,因為學習成績太差,公司選擇畢業時甚至發不起薪水。

但因為放下了一些東西,他的人生開始了逆襲,創立的兩家企業都變成了世界500強,積累了巨額的財富,成為了日本著名的經營之聖。

為了搞清楚他的放下智慧,我再一次把他最著名的書《幹法》《活法》《心》《成法》讀了幾遍。

放下僥倖心

要想弄明白他為什麼要放棄智慧,我又把他最有名的書《幹法》《活法》《心法》《成法》讀了幾遍。在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有一個清晰的觀點,就是要想賺錢,就必須放下「三件事」。他希望我們不要僥倖,不要貪心賺錢,這樣才有可能賺到錢。稻盛和夫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想法,雖然這個公司很差,但是很多人都離職了啊,只要自己隨便花點時間工作,不就能得到更高的薪水了嗎?

但事實上,他越隨便,公司就越撐不住,最後連工資都發不起。

生活中,如果一個人有一顆僥倖的心,不管他從事什麼行業,通過什麼渠道賺錢,他都不會想到通過某種方式和努力來賺錢,而是喜歡碰運氣,這樣就很難賺錢了。

例如,現在給 ab兩人一個非常明確的賺錢機會, a選擇了踏實努力,抓住賺錢的機會, b選擇了不經意間在這上面碰碰運氣,就像考試一樣,準備得越充分,賺錢就越容易。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賺大錢,請一定不要僥倖,把一切事情都計劃好、準備好。

但是轉嫁僥倖這件事並不容易,我們怎麼能做得更好呢?運氣好的人一般都不會太願意多付出,我們只要讓自己盡全力去做就好了。像是你平常完成一項工作,就隨便做做,偶爾玩玩手機,但是現在要把手機放下,關掉,排除一切幹擾源去做。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足夠多,即使是僥倖也來不及,相反,你會繼續全身心的投入去努力。

放下自私

他希望我們能放下自私的心,這樣才能真正賺錢。

對於稻盛和夫來說,他一生的行為準則就是不自私,無私,這也給他帶來了很多好處。

當他剛開始創業時,就有一批員工為了加薪而血本無歸,稻盛和夫不但不氣餒,反而心平氣和地站著與人交流。

請求加薪的人也很吃驚,沒想到自己都做得太過頭了,稻盛和夫反而還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也確實給出了合理的方案,這也讓他們下一步的工作很認真,為京瓷創造了巨大的利益。

這社會,如果真要持續賺錢,就必須懂得合作,而合作的前提是信任,如果你不懂得利他,每一件事都是自私的,誰會相信你和你合作呢?

利他行為看起來好像是自己在吃虧,但是最終的結果肯定比自私要好得多。但是自私是人類的本能,我們要如何改變自私,使之無私呢?

方法:從小利他開始

完全利他做是很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從利他開始,從小做起。

比如說跟顧客談判,讓你吃虧的顧客,你肯定不會高興,也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是如果讓你吃虧一點,顧客多一點好處還是可以做到的,我們從這個程度開始,就可以越來越做到利他。

放下抱怨

他希望我們不要發牢騷,這樣才有可能賺到錢。

就連稻盛和夫也吃過這種苦頭,當他知道自己第一份工作連工資都發不起,整天抱怨,什麼也不想做,可是他不但沒有掙到錢,反而整個人精神萎靡,陷入了一種負氣,如果再這樣下去,他一定賺不到錢。

總是有一些人把抱怨當作發洩,但卻不知抱怨會在你內心悄然埋藏一顆負能量的種子,越埋藏越多,當你體內有足夠的負能量時,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負面的,連行動的信心都沒有,就不可能有錢。

方法:正向思考法

要懂得放下抱怨,那具體該怎麼做呢?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抱怨就是讓我們習慣性的看到事物消極的一面,只要我們有意識的去尋找事物積極的一面,就可以做到放下抱怨。

就像今天摔了一跤,抱怨的人也許會覺得自己運氣太差,走路都能摔跤,但是我們用積極的思維方法來思考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例如,雖然摔跤了,但是想到最近比較困惑的一個問題,或者是這個摔跤讓自己知道身體素質需要加強,這是件好事啊。

2021年到來之際,給喜歡讀書的朋友推薦一套對我影響很大的書,希望也能幫到正在覺醒的你!

稻盛和夫信奉中國的佛教,所以他始終會讓自己保持平和、仁愛的心態。

《心法》一書,是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他深受王陽明的心學、佛學及儒家思想所影響,結合他的人生經歷,解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三個哲學問題。

《活法》一書,是稻盛和夫的「道」, 正所謂大道至簡,大道相通,大道無我,大道利他。本書一一細述了成功之道、經商之道、為人之道及用人之道。

《幹法》一書,是稻盛和夫的「術」。術的意思,就是具體的執行方針,在這本書中,稻盛和夫「苦口婆心」地講述了他的工作觀,並為做好工作,經營好企業提供了具體的方法。

《心法》+《活法》+《幹法》,這不是雞湯,而是一套醍醐灌頂的人生頂級實踐智慧,點擊下方「去看看」購買,一起從「心」開始2021年的豐盛人生

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普通人,這三本書都能讓你開竅,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少走一些彎路,避免做無用功。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在什麼時候發生變數,最好的方式,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價值,能看到優勢的人,才能具備成功者的思維,而《幹法》《活法》《心法》這一套書就能彌補你的思維短板。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如果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需要懂得放下這「3樣東西」
    其實,很簡單,關鍵的因素就在於一點:懂得放下一些東西,從而輕裝上陣。為了了解他的致富智慧,我又讀了他最著名的書《幹法》、《活法》、《心法》。終於從書中發掘了稻盛和夫的賺錢」秘訣「,主要是懂得放下」3樣東西「。所謂的」3樣東西「是哪些?稻盛和夫在他的書中明確指出,要想賺錢,需要放下「三樣東西」,別不信。
  • 稻盛和夫:想要小錢生大錢,先放下3樣東西,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很多人都執著於賺錢,誰不愛財呢?人有好財,必有好色,無可厚非!但許多人不但沒有掙到錢,反而走進了賺錢的誤區,以為「賺大錢,發大財只是少數幸運兒的專利」,其實這不過是窮人不稱職的藉口而已。或許稻盛和夫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 稻盛和夫:若想改變現狀,拼命賺錢不可行,需要有這三種「心」
    ——稻盛和夫《心》這是日本最負盛名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當一個人深處逆境,急迫想要改變現狀時,拼命和努力都不能從根本上逆轉逆境,關鍵在於這三種「心」。1、持久之心稻盛和夫說:「持久的力量能讓『平凡』變得『不平凡』。」堅持一段時間不難,難得是一直堅持。持久地做一件事,最後一定會得到一個驚人的結果。
  • 造物者稻盛和夫的氣質
    當我2018年在視頻上看到稻盛和夫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眼淚奪眶而出。老人家在諄諄地告誡我們這些鐵粉:你今天已經不簡單了,你今天已經很重要了,你今天已經有成就了,你今天已經是企業家了,但是我要告訴你,你必須放下一切已知的東西,你必須一切從零出發!這樣你才可以找生命成長的路徑,才可以找到企業成長的路徑。 您能放下嗎?
  • 稻盛和夫:一個人發財前,多半會出現3個徵兆,佔一點就恭喜了
    稻盛和夫:一個人發財前,多半會出現3個徵兆,佔一點就恭喜了人人都有發財的美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無可厚非。然而一個人如何變富,這是一門學問,人在發財前,多半會出現一些徵兆,普通人如果抓住了這些徵兆,並且順藤摸瓜,在有朝一日就能變得富有。窮人對於懶惰最好的藉口就是:「發財只是少數幸運兒的運氣罷了!」希望你不是這樣的人。
  • 稻盛和夫:懂得這三條處世之道,想不發達都難
    人們都喜歡與君子打交道而非小人,君子的處世之道,從古至今都值得我們學習,而稻盛和夫老先生就是這樣一位令人尊敬的君子。稻盛和夫老先生一生創辦了兩家500強企業,還創辦了私塾。他的《心》是對我今年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這本書匯聚了稻盛和夫老先生一生的經驗,一字一句間匯聚了老先生成功的秘訣。
  • 稻盛和夫:為啥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越多,富人則恰恰相反?
    稻盛和夫曾經講過一句很有啟發性的話,「凡是家裡堆了好多東西的家庭都比較窮,而富有的家庭不輕易買東西,家裡東西非常少。你什麼東西都覺得有價值,都捨不得扔的時候,說明你很窮。」這就是「富人思維」,稻盛和夫可以說是日本最著名的「富人」之一,因此他說的這句話,其背後確實包含有某種規律,或者心理上的因素。在窮人看來,越是富有的人,越是有條件買東西,所以,家裡的東西就會越多。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也就是「窮人思維」。
  •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摧毀掉你的三個錯誤(建議收藏)
    連馬雲都多次拜訪稻盛和夫,並說到:「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學和觀點我特別讚賞。」博士也想上廁所了,繞路太遠,心想:「他們能水上漂,我做為博士還不行嗎」這個博士怕丟臉,也不問,直接就往水上走,結果掉水裡了。後來才知道水裡有木樁,這位博士只要放下面子,簡單的一問也就不會丟這個醜了。
  • 稻盛和夫患癌治癒後卻選擇出家,妻子表示支持,馬雲:我也想出家
    後來京瓷逐漸走上正軌,有一天司機開車接稻盛和夫去公司,正好朝子也要出門,便叫她一起上車,沒想到朝之竟大發雷霆,對稻盛和夫說:「你要做到公私分明,不要因為我是你妻子就隨意動用公共資源,我走著去就好了。」這句話頓時讓稻盛和夫啞口無言,公司不是他一個人的,裡面還有很多員工,這件事之後他一直保持著「利他之心」,這也為他日後創辦第二電信和成功拯救日航做了鋪墊。並且在稻盛和夫65歲時,毅然決然的選擇出家皈依佛門,妻子跟他進行了一番語重心長的溝通之後,表示對他的支持。後來在馬雲拜訪稻盛和夫時打趣地說:「我也想出家,可是我妻子不同意!」
  • 稻盛和夫(心)(成法)
    稻盛和夫(心)(成法)這是我看的稻盛和夫的第三本和第四本書由於這兩本書具體思想主旨都一樣我就一起我描述學習的體會心得。稻盛和夫的價值觀:也是哲學本質(作為人何為正確)以及極致的利他思維最初創辦企業是為了自己到後來學習反思,從利己到利他造福員工實現全體員工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到造福社會來經營企業,所以稻盛和夫能成為經營之神自己創建了兩個世界500強以及挽救後來的日航三個,稻盛和夫自己說就是用作為人何為正確,致良知, 敬天愛人,利他之心以及哲學來經營企業和來改變人生。
  • 中國女記者敬酒,稻盛和夫卻遞給她喝過的酒杯,助理:這是認可
    年少懵懂,電車逃票被抓在《活法》中,稻盛和夫寫道:「究竟要選擇兩條路中的哪一條,當你猶豫彷徨時,我建議你遠離自我利益,選擇那條充滿荊棘的道路,因為這是人生「本來應該」走的路——我們就是要選擇這樣愚直的、艱辛的生活方式。」
  • 稻盛和夫:經營四聖之一,創立兩家世界500強企業,馬雲3度求教
    馬雲對稻盛和夫非常尊敬,曾經親自登門拜訪,還3次親自請他到杭州阿里巴巴總部來做客講授管理之道。稻盛和夫透露了3點自己的管理之道。第一次:2008年,稻盛和夫告訴馬雲,企業要保持謙虛態度,留有足夠的現金。
  • 《幹法》|稻盛和夫:工作的方式,決定了你一生的成就
    科學家出身,企業家出名,哲學家等身,一身而三任,不得不說,稻盛和夫本人就活成了世界奇蹟。但成功不是一蹶而就,在稻盛和夫23歲初入職場時,他也曾哀嘆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幸和苦難一次又一次降臨到我的身上,我今後的人生將會是怎樣的呢?」
  • 有些笑容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職場崩潰不妨學學稻盛和夫的智慧
    所以如果你正處在逆境之中,稻盛和夫的經歷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今天我也分享3條稻盛和夫的處世哲學,當你撐不下的時候不妨去試一試。做人做事,都要心懷「利他心」稻盛和夫在小時候是個孩子王,當別的小孩受到欺負時,他常常會挺身而出,即使在明知實力不行的情況下也要上前,時常被人打趴下。因為他那時就明白一個道理:有私心的人,當不了孩子王。
  • 稻盛和夫:一個締造兩家五百強企業,屢次創造「奇蹟」的男人
    如果提到美國的金融巨頭,我們會聯想到洛克菲勒、扎克伯格、股神巴菲特等,但如果提到日本的「經營之聖」就一定要提到稻盛和夫,這是一個歷經了無數坎坷和挫折卻最終堅持下來並取得成功的人,而他的人生經歷和哲學,也成為了無數人心目的偶像。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說,稻盛和夫是他的偶像,他的書也給予了自己很大的啟迪。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窮人長嘆:知道得太晚
    作為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成就已經可以用光芒萬丈一詞來形容了,而作為哲學家和思想家,稻盛和夫也獨有建樹,他曾說: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稻盛和夫認為,一個人的出身和過去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只要我們願意付出,未來完全可以被改變。因此稻盛和夫自己就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從一窮二白的窮小子,邁向成功的企業家。二、不問未來,今日思維真正聰明的人,不問未來。
  • 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都在默默做「三件事」,希望你也在做!
    如果你要問我,在日本最喜歡哪位企業家,那我一定會說:「稻盛和夫」。雖然他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神」,但他的名氣不止在日本,甚至可以說享譽全球。因為他不僅被稱為實業家,慈善家更是知名作家。稻盛和夫出生在戰火紛飛的鹿兒島,少年時因為身體不好差些夭折,又因為家庭貧困甚至幾度輟學,可他卻在每次遭遇不幸時都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那就是他的老師們。
  • 稻盛和夫:工作的意義為什麼不是掙錢?這是我見過的最好解釋
    ——稻盛和夫這不是在說漂亮話,而是稻盛和夫用他的一生經歷總結出來的人生智慧。稻盛和夫是被稱為經營之聖,曾創辦2家世界500強,又以「門外漢」的身份將瀕臨破產的日航救活,使其重回500強懷抱。與其說是稻盛和夫的成功,不如說是稻盛和夫哲學思想的成功,稻盛和夫的哲學就是他的成功方法論和經營之道,是經過事實驗證的哲學。人為什麼而工作?
  • 稻盛和夫:想走出困境,並不在於你多拼命,而在於這三種心
    當面臨困境時,很多人都想改變現狀,但是,無論怎樣努力,還是不能跳出這一局,不能破局。在這些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心。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所繼承的那種「心」。近來我讀過稻盛和夫的書,在讀的早期,總覺得玄之又玄,但經過幾年的苦讀,再讀一讀稻盛和夫的書,的確是深受啟迪。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嘆:我知道得太晚了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感嘆:我知道得太晚了…稻盛和夫在一次公開說話時,他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那就是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反而越多,而越富有的家庭,家裡卻沒多少東西。事實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的一樣,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東西,而越富有的家庭,家裡反而井井有條,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典型的富人思維,當然稻盛和夫也是日本最富有的人之一,對此,他給出了三條解釋。一、真正的富人,不會把時間浪費於買東西上不少人認為有錢了,就要大手筆地花,買很多東西,反正不缺錢,用不著顧慮,其實這是窮人才有的思維,真正能富三代的人不會產生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