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繼龍
倭肯河,是家鄉的母親河。七臺河市區的倭肯河水系有主流倭肯河,支流七臺河、挖金鱉河、萬寶河、茄子河、中心河、龍湖河……母親河歷經滄桑,見證了七臺河這座小城的興盛繁華,發展變遷。 河水潺潺,攜手童年走遠,卻時常撥動我回憶的心弦。
春天,乍暖還寒,柳梢綠小。「毛毛狗 」蓬鬆鬆,毛茸茸,滑溜溜,摸起來有小狗皮毛光滑的感覺。為了採大個的「毛毛狗 」,我們寧願步行幾裡地,去山邊採回枝條插進水瓶,可以觀賞很長時間。楊樹、柳樹發芽了,可以用枝條做一種叫做「叫叫」的哨子。折根枝條,輕輕地、小心翼翼地把樹皮和枝條分離,不要讓樹皮破損,用剪刀把枝條的空囊剪成幾段,便分成了音高不同的幾個「叫叫」。
但是,如果「叫叫」有破損。或者吹氣孔不去一點兒皮,「叫叫」是吹不響的。幾個小夥伴兒聚集在一起,把做好的「叫叫」都拿出來比試一番,看看誰的更響,誰的更有創意。我找來比較粗壯一些的枝條,做出了類似豎笛的「叫叫」,聲音低沉、悠揚,竟然可以吹出簡單的旋律,羨慕壞了幾個小夥伴兒。
夏天,滿校園的格桑花(家鄉人稱之為:掃帚梅)、柳桃樹把校園打扮得像個新娘子。花叢、樹叢中可少不了我們這些捉蜂捕蝶,愛玩捉迷藏的小傢伙兒。用紙折出「東南西北」,用它來捉蜜蜂。用蜘蛛網自製粘網捉蜻蜓、蝴蝶。儘管屢次被老師偷襲,挨抓,可我們怎能抵擋玩的樂趣,結果是花叢被踐踏得不成樣子,出現了一條條偏僻的小徑。
天一熱,我們這些孩子心中就充滿了探險的衝動。找個篩子,來到河邊用腳在水裡一陣急踩,再用篩子一兜,一個個肥碩的大泥鰍被捉住。回家用大鐵鍋燉上,味道好極了!
母親河,成了我們的快樂的天堂。酷暑難耐,我們三倆一夥兒,有的帶個汽車內胎當作遊泳圈;有的找塊泡沫當遊泳床;有的乾脆帶個大塑料盆,坐在裡面划起了「小船」;水性好的還可以在水裡捉魚。儘管都很快樂,但是危險還是很大。特別是對於我這樣剛開始玩水的孩子。
那次,我在水裡玩「水中漫步」,不知不覺走進深水區,轉眼間沒了脖,雙腳陷進淤泥裡,拔不出來,退不回去,水大口大口地嗆進嘴裡。幸好,我急中生智,拼命向前一竄。借著水的浮力,我竟然遊出好遠,不過一陣後怕還是讓我頭皮發麻。
母親河用甜美的乳汁澆灌著田地。瓜地對孩子們永遠充滿誘惑,微風時常帶來誘人的瓜香。幾個不錯的夥伴兒一拍即合,經過一番密謀,我們行動了。月黑風高,瓜地旁的小道上,出現了幾個表面若無其事,其實各懷鬼胎的傢伙兒。
經過「於妞兒」的偵察,他說沒有發現有看瓜的人,只發現一個大人,那人說他也是來偷瓜的,而且他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看瓜人住的窩棚附近的瓜特別大、特別甜!一聽到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天真的我們信以為真,按耐不住了。
趴在地上,孩子們一人一個地壟溝,向窩棚附近匍匐前進。摸到香瓜,忍住瓜香的誘惑,咽下口中的唾液,摘上幾個,爬回去藏在路旁隱蔽的地方,繼續去找更大更甜的瓜。突然,幾道手電刺眼的亮光照在我們驚呆的臉上。我們被抓了個現形。大家驚訝地發現,抓我們的竟然就是那個在道邊自稱也要偷瓜的大人!
村邊有個打石廠。打石廠的巖縫裡,有紅色的泥巴和白色的泥巴,也有紅白相間的泥巴。這些泥巴做出的泥塑,顏色鮮亮,抗曬不裂。河溝裡還有一種黑色的泥巴,這種泥巴黝黑透亮,也是孩子們的至愛。打石廠和河溝裡成了孩子們的「寶地」。閒暇時,孩子們經常用紅泥和黑泥做出想要的玩具。各種手槍是我當年的「佳品」,做出的玩具經過打磨,閃閃發亮,形象逼真。
夏夜,還可以守候在礦山的矸石山上,期待著那一分驚喜。照明燈亮起的時候,螳螂、海陸空、地拉古……驅光的飛蟲接踵而至,抓也抓不完。海陸空可以油炸,至今仍然是七臺河燒烤的美味!
秋天,滿山的野果子、野菜、蘑菇、榛子、松籽,饞死個人!
學校離山近,小夥伴們中午放學,經常上山採高粱果解饞。紅撲撲、香噴噴、甜滋滋的高粱果一進口就化了,味道好極了! 可惜的是,近處的高粱果幾乎被採光了,這直接導致我和夥伴們上學遲到。每次我們兜裡揣滿高粱果時,一回學校,肯定遲到。儘管老師的批評讓我們痛心徹骨,可是高粱果還是那樣好吃!
大山裡美味遍布。木耳、蕨菜、黃花菜、蘑菇……採也採不完。榛子成片成片地長,讓人流連忘返,顧此失彼。蘑菇有榛蘑、松樹傘、猴頭、香菇……有一次母親帶著三個孩子上山採蘑菇。我們遇到了成片成片的榛蘑,多得口袋裝不下,我和哥哥只好用褲子紮上腿來裝。我竟然意外地在樹上採到了一個猴頭蘑菇,都說猴頭蘑菇是一對兒一對兒地生長,可是就是沒找到那一個。
回家用猴頭蘑菇燉了一鍋疙瘩湯,那個猴頭竟然也被我吃到了,不過爸爸也說他吃到了,現在也沒有弄明白:只有一個猴頭蘑菇,到底是誰吃到了呢?有時在蘑菇下面還可以抓到一群群的蝸牛。把蝸牛帶回家後,放在罐頭瓶裡,經過一夜,它們竟然紛紛逃跑到了菜園裡、圍牆上,各奔前程。有的僥倖活命,有的只能把曬乾的身體留在了圍牆上。
冬天,滿世界都穿上了白盔銀甲。坐上爬犁,趕著黃狗,逛完這坡逛那坡 ,狗拉爬犁的樂趣無窮!也可以找個大斜坡,幾個夥伴先坐上爬犁,力氣大的在後面一推,爬犁就順坡飛弛而下,耳邊全是風聲和尖叫聲,孩子們既緊張又興奮,那感覺就是個爽!
找來大小合適的木板和鐵絲做滑冰鞋。木板用鐵鋸處理成和自己的腳大小一致,然後在木板下面嵌上鐵絲方便滑行,在木板前面釘上幾根鐵釘當剎車,穿在腳上便成了冰鞋;也可以用一塊鐵板做成刀刃,幾塊木板做支撐面,兩根鐵筋做手杖,便製成了「單腿驢」。結冰的小溪、養魚池都是滑野冰的好去處。一群群小夥伴各自結夥兒,玩得熱火朝天!爬犁、「單腿驢」、冰鞋給我們童年帶來無盡的樂趣!
家鄉七臺河,四季如歌,耐人尋味。不惑之年,拾起童趣,仍然讓人浮想聯翩!
作者簡介:徐繼龍,校園作家,七臺河市作家協會會員,司儀協會主持人。代表作品:文集《紅衛河畔》,《七臺河市中小學生鄉土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