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視角 | 費裡尼的一小步,現代電影的一大步

2020-08-08 cinewoo

甜蜜的生活

導演: 費德裡科·費裡尼
編劇: 費德裡科·費裡尼 / 恩尼奧·弗拉亞諾 / 圖裡奧·皮內利 / 布魯內洛·龍迪 / 皮埃爾·保羅·帕索裡尼
主演: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 安妮塔·艾克伯格 / 阿努克·艾梅 / 伊馮·弗奴克絲 / 瑪加莉·諾埃爾
類型: 劇情 / 喜劇
重映日期: 2020-07(上海國際電影節)

作者 | closer

業餘電影愛好者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

人文主義的復甦


自然光、非職業演員、紀錄片式的拍攝方法......如同喬託(Giotto)對文藝復興繪畫所做的那樣,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不僅改變了人們對「現實」的理解,也永久性地改變了拍攝電影的方式。它的影響是歷史性的。戈達爾(Jean-Luc Godard)曾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設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 , 1945)。」沒有新現實主義就沒有法國新浪潮,更不會有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一系列電影浪潮。即使到了現在,打開任何一部當代義大利電影,如《奇蹟》(Le meraviglie, 2014)和《幸福的拉扎羅》(Lazzaro felice, 2018),你會發現,新現實主義仍然存在於它們的血液中。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 (1945)

到了1950年代中期,新現實主義的第一代旗手羅伯託·羅西裡尼(Roberto Rossellini)和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已經過了創作高峰期,火炬傳到了更年輕的一代義大利電影人手中,其中便包括費德裡科·費裡尼(Federico Fellini)。他在50年代扛起了新現實主義的大旗,推出「孤獨三部曲」,兩次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震驚了世界影壇。

《大路》(1954)

《騙子》 (1955)

《卡比利亞之夜》 (1957)

「孤獨三部曲」繼承著新現實主義的傳統,關注的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這些人無力地對抗著命運,雖然受盡磨難,但依然對未來抱著希望。這一時期的費裡尼影片充滿了對受盡苦難的下層人民的同情,因為他理解在戰後的廢墟中生存下去有多麼困難。拋開所有的電影技巧,「孤獨三部曲」再次表明新現實主義在本質上是一種人文主義,是一種悲天憫人的人本精神。這樣來看,新現實主義之所以發軔於義大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深深根植於同情弱者的基督教傳統精神,而義大利正好處於這種精神的中心。

費德裡科·費裡尼(Federico Fellini)

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新現實主義在60年代初就突然過時了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審視一下,費裡尼發生了什麼變化?


羅馬眾生相

費裡尼的分水嶺


我們將目光轉向《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 1960)這部費裡尼個人作品的分水嶺。首先,費裡尼關注的對象不一樣了——不再是窮苦的底層人民,影片主角變成了追逐名利的年輕記者馬切羅。這部影片首先是他個人的精神之旅,影片跟隨著他在日與夜之間來回跳躍,穿過狂歡的夜店,目睹了狂熱的宗教集會,參與了上流社會的奢靡晚會......馬切羅越發地對名利場感到厭惡,並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夢想著能成為一個作家,做出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但一切到最後都以精疲力盡收場,他依然沒有走出羅馬的燈紅酒綠。

《甜蜜的生活》 (1960)

《甜蜜的生活》還是一幅永恆之都羅馬的眾生相,透過馬切羅之眼,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新現實主義時期的生活苦難,而是上流階層的精神空虛和底層人民的精神愚昧。對於前者,影片中有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馬切羅的朋友斯坦納他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開著藝術沙龍,還有一大群文藝圈的朋友——這個人好像已經懂得了生活的奧秘,擁有馬切羅所羨慕的一切。馬切羅將他視為自己的榜樣,自我審視之後決心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然而不久之後卻驚訝地聽到了斯坦納自殺的消息。原來在光鮮的外表之下,連這位戴著光環的智者其實也是一副空殼。這讓我們想到之前他對馬切羅所說的,最悲慘的生活都好過在一切都被精確計算過的社會裡受保護的生活——毫無疑問,他所指的就是現代人的生活。

《甜蜜的生活》 (1960)

而對於底層人民的精神愚昧,影片將其表現為信仰的盲目。信仰在新現實主義電影中是一種貫穿始終的精神力量。在羅西裡尼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中,一位基督教神父被納粹折磨之後英勇就義。而在15年後的《甜蜜的生活》中,幾名小女孩對外宣稱她們見到了聖母瑪利亞顯靈,於是成千的信徒蜂擁而至,卻不知背後另有人操縱。聞風而動的還有媒體,其中包括了馬切羅。他無動於衷地看著瘋狂的信徒們跟著信又開河的女孩們,追著「聖母」跑來跑去——信仰變成了一場鬧劇、一種狂熱。

《甜蜜的生活》 (1960)


「上帝死了」

新現實主義的退位


到這裡,我們也許能發現了費裡尼轉變的原因,而這也正是新現實主義終結的原因——在50年代末期,義大利正處在經濟復甦時期,兩次世界大戰成為了過去,人們的物質生活重新豐裕起來,舊的社會矛盾為新的所替代,像新現實主義那樣的關注苦難的題材就變得不合時宜了。所以可以發現,真正發現改變的是整個社會圖景,而費裡尼敏銳地捕捉到了這種變化。他深刻地體會到在浮華奢靡的物質外表之下,是現代人精神的空虛和墮落。

這並非什麼新的發現。早在19世紀末,尼採(Nietzsche)就預言了歐洲在基督教式微後將面臨的現代性危機。這場危機在20世紀60年代才真正開始顯露出來,費裡尼和安東尼奧尼(Antonioni)不約而同地發現這場危機是一場嚴重的精神危機。直到現在,這場危機依然如故。物質上的重建期早已結束了,可精神上的重建呢?《奇遇》(L'avventura, 1960)雖然看起來與《甜蜜的生活》全然不同,但主題卻是相似的:精神的空虛、溝通的失敗。上帝死了留下一片空虛,現代人還有什麼能作為精神支柱的呢?

《奇遇》 (1960)

可無論是費裡尼還是安東尼奧尼,都無法宣稱自己找到了確切的解決答案。這個問題遠遠大過電影,也大過藝術本身。

這人類之不幸,卻成就了電影之幸。在1960年的坎城電影節上,費裡尼的《甜蜜的生活》和安東尼奧尼的《奇遇》包攬了這屆電影節的金棕櫚和評審團大獎。在同一時刻,出身於新現實主義的兩位義大利電影大師衝破了這一電影運動的界限。新現實主義正式宣告謝幕了,悲天憫人的人文主義讓位給了對內心和精神的絕對關注,現代電影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內心化時代。


*本文原創首發於cinewoo公眾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directed by

相關焦點

  • 中國公安一小步,中國電影一大步
    只不過,這一小步,是被無數創作者在背後奮力推動,一點點往前蹭出來的。但是,抱怨總是於事無補的,如果沒有人冒險嘗試打破邊界,邊界永遠不會自己擴大,自我審查也將永遠存在於每個電影人的心中。2013年的《毒戰》就是一次意義重大的破壁。在有著豐富人脈的海潤影業董事長劉燕銘的支持下,警匪片「大佬」杜琪峯和銀河映像團隊,製造出了禁毒題材的一股清流。
  • 第一部在外太空拍攝的電影,阿湯哥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在玩了地球上的所有極限運動之後,湯姆克魯斯(TomCruise)是全球電影史上最熱衷於挑戰《不可能的任務》的人,他將自己的野心擴展到了「外太空」!這一次,他將與美國NASA nASa合作,將自己送到「空間站」拍攝電影58歲的湯姆克魯斯是好萊塢動作片中的天王,除了《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中的6部作品外,他的代表作品還包括《捍衛戰士》系列、《末代武士》、《神隱任務》和的《明日邊界》。每一部諜戰電影或科幻電影,湯姆克魯斯都能給他的粉絲帶來最華麗視覺盛宴!
  •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於是繼續往前走,當走到立便器跟前時,又看到立便器上面也有一個小紙牌,小紙牌上寫著「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我放眼環顧四周,看到不同地方還有不同的標語提示,如:1:隨手衝一衝,乾淨又輕鬆。2:馬桶不是大胃王,吞了異物會抓狂。3:情不在切、貼心就成,紙不在多、夠用就行。4:走遍天下,衝倒不平。
  • 史上第一部在外太空拍攝的電影!阿湯哥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愛冒險的天性,加上對「拍出最真實畫面」的一股執著,湯姆克魯斯和他的團隊每拍一部電影都是在玩命啊!最近期一次的意外,就是拍攝《不可能的任務:全面瓦解》,他跳躍在兩棟高樓之間的這一幕。因為降落點太低,湯姆克魯斯的腳踝用力撞擊牆壁,骨頭瞬間碎裂!
  • 他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撰文〡葉克飛《登月第一人電影海報》《登月第一人》是尼爾·阿姆斯特朗授權的傳記,還有一部同名改編電影。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登陸,阿姆斯特朗從「鷹」號登月艙走出,小心翼翼地將左腳踏上月球表面。這一場景創造了世界收視紀錄,有6億人觀看了現場直播。
  • 宇宙人的「一小步」,如今終於成為所有歌迷的一大步
    宇宙人的「一小步」,如今終於成為所有歌迷的一大步50年前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陸月球,50年後宇宙人第一次登陸臺北小巨蛋!小航天員獻「順澤宮冠軍帽」 + 「一飛沖天攻蛋成功」蛋糕 好運加持11/23門票開賣 宇宙人火力加滿 持續航向下個10年!
  • 費裡尼的「異想世界」
    2020年是義大利電影大師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費裡尼被認為是20世紀影響最廣泛的導演之一,他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並稱為現代藝術電影的3位大師,鑄就了上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
  • 「我的一切都在電影裡」——費裡尼誕辰百年紀念放映
    塔可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的義大利殿堂級導演。他參與見證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興起和高潮階段,也親自締造了義大利現代電影的輝煌成就。費德裡科·費裡尼以其獨特的電影風格與審視人生的視角在義大利影壇乃至世界影壇上獨樹一幟,也助其五獲奧斯卡。
  • 【電影大師系列8】費裡尼
    該片與費裡尼在1954年拍的《大路》、1955年的《騙子》合稱為「孤寂三部曲」。本片獲得第3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第10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影片通過少年蒂塔的視角,講述1930年代義大利裡米尼小鎮居民關於愛情、政治、家庭、成長的故事。1975年4月9日,該片獲得第4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 和費裡尼一起在電影和現實中夢遊
    我們常說,電影是夢幻的世界,但是真正能夠在電影當中製造完美夢境的人只有費裡尼一人。他曾經說過,「夢是唯一的現實」,在他的電影世界裡,夢境和現實之間並沒有什麼特別清晰的分界,夢境就是他的現實,而現實也是他的夢境。無論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有做夢的時刻、快樂的時刻,也有絕望的時刻。費裡尼能夠通過攝影機,能把人們內心的共鳴激發出來。
  • 九部向費裡尼致敬的電影
    這與費裡尼的名言「我的目的很單純,我希望我的電影對每個人都能有所啟發,好埋葬我心中無休止的雜念。」一脈相承。在世界電影史上,這種帶有自傳性質,表現切身體驗,敘述個人經歷的風格被人們稱作「費裡尼風格」,評論家將這種電影敘事方法視為偉大的創新,視為其對現代主義電影的一大貢獻,《八部半》更是詮釋這些言論的一個典範。
  • 比利·懷德悼念費裡尼:不會再有費裡尼的電影了
    威廉說:「更糟的是,不會再有劉別謙的電影了。」現在是,不會再有費裡尼的電影了。我是先看了他的電影,再認識他本人的。我是在看了《大路》(La strada,1954)之後才發現竟然有他這麼一號導演的,那部電影讓他大受矚目,而他太太在電影中的演技非常精彩。
  • 費裡尼電影大師展 | 百年誕辰紀念放映
    如果說我有受過別人影響的話,那應該是卓別林的《城市之光》,那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我讓卡比利亞在劇終時眼中閃著希望看著鏡頭,情況一如《城市之光》裡卓別林對劇中流浪漢的處理。影片看點:朱麗葉塔·馬西納坎城封后,費裡尼二摘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全新4K修復。
  • 《親愛的初戀》:甜美單純的一小步
    不知該說是諷刺還是大膽,但《親愛的初戀》最大的特點,應該在於扣除男主角是同志的設定,本片與百分之九十的青春浪漫校園電影並無太大差別。是沒錯,以一部美商八大積極宣傳的浪漫喜劇來說,這已經是難得的一大步,也不可否認,男主角的身份的確為本片製造了類型罕見的懸念,但除此之外,舉凡故事情節設定,或者依需要出現的轉折,乃至正向到宛若宣導短片的調性,皆讓本片雖然主角性別/性向不同,終究還是選擇以公式代替突破,熟悉感多於巧思,也讓片尾高潮,遺憾地成為全片最讓人莫名錯愕的片段。
  • 向大師致敬 | 費裡尼回顧展十大經典片單揭曉
    這是費裡尼的一次人性實驗,他模糊了善惡邊界,襲承新現實主義風格,有意削弱詩意之氣,以騙子的視角入手,在展現花樣騙術的同時,犀利揭示了義大利社會貧窮差異的現實,突顯勞苦大眾悲哀的生存境遇。影片中,費裡尼耗時兩周拍攝一場二十分鐘的派對戲,利用超過要求十倍的鏡頭數量,刻畫並抨擊上流社會糜爛眾生相。本片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百年費裡尼」電影導航:一本正經地拍攝不正經
    那理由就多啦——從電影史的角度來講,研究「新現實主義」撇不開費裡尼,研究歐式藝術電影撇不開費裡尼,研究喜劇、意識流、純電影、「歐洲頹廢派」等等都離不開費裡尼……而對於電影從事者以及電影愛好者來說,費裡尼的電影無論從技術,從手法,從創作創新乃至其電影世界觀,都足以值得我們從頭學到尾的了。
  • 信用卡|積分價值顛覆一大步,開放生態一小步
    那麼,為何說廣發「尊旅卡」是信用卡行業又一「變革」的訊號?因為從「尊旅卡」的玩法來看,不僅是從「用戶利益」和「用戶思維」出發,也是銀行改變「C端用戶——B端商戶——銀行」三者連接方式和利益格局,盤活存量資源的歷史性一小步。
  • 上影節費裡尼回顧展經典片單揭曉
    費裡尼自編自導的成名作,也是他個人半自傳電影。這是費裡尼的一次人性實驗,他模糊了善惡邊界,襲承新現實主義風格,有意削弱詩意之氣,以騙子的視角入手,在展現花樣騙術的同時,犀利揭示了義大利社會貧窮差異的現實,突顯勞苦大眾悲哀的生存境遇。影片中,費裡尼耗時兩周拍攝一場二十分鐘的派對戲,利用超過要求十倍的鏡頭數量,刻畫並抨擊上流社會糜爛眾生相。本片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電影 甜蜜的羅馬:——記費裡尼逝世20周年
    19歲剛到羅馬時,費裡尼對自己的欣喜若狂不加掩飾:「我第一眼看到羅馬就有家的感覺,那個時刻宛如重生,而那一天才算得上是我真正的生日,如果不是忘記了確切的日期,我肯定會把那個日子當作生日來慶祝。」多年以後再追憶,他對這一人生轉折點輕描淡寫:「我好像沒有什麼要解釋的。我生在裡米尼,然後我來到了羅馬,接著結了婚,再後來就到了電影城工作。」
  • 上海電影節致敬大師費裡尼,回顧展十大經典片單揭曉
    費裡尼在義大利奧斯提亞城重建了具有其家鄉裡米尼小鎮風光的攝影場地,耗時半年進行拍攝。他開創性地利用強烈的情感回憶建立敘事模式,展現荒誕的詩意和華麗狂歡式的人文氣息。費裡尼的弟弟裡卡爾多·費裡尼在片中出演配角。本片是電影大師庫布裡克十佳電影之一,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以及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