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心皈命禮:
伏波苗裔,閬苑飛仙,領袖諸真,為重陽之高弟,精融丹液,開後學之津梁,梳三髻以示,誓不忘師,戰千魔以能,備臻大道,惟一點丹田,暖擁遂三千,薄海神周濟度,無窮靈奇莫罄,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全真領教,丹陽抱一上仙,無為普化天尊。
馬鈺名從義,字宜甫,後更名為鈺,字玄寶,小字山侗,號丹陽子,人稱「馬丹陽」、「丹陽真人」。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其母孕時夢見麻姑賜丹一粒而吞之,覺而分娩,時金太宗天會(1123—1135年)元年(1123年)五月二十日子時。生時體有火色,七日方消,手握雙拳,百日乃舒。
自幼誦讀儒經,年弱冠而能歌賦。然不溺功名,尤喜針灸療法。父甚愛之,讓其看管家中庫存的財物。丹陽常施之以濟人而無私心,得「輕財好施」之名。同時,對道家思想亦頗感興趣,兒時就能誦乘雲駕鶴之語,夢從道士登天;及長,亦願學長生不老之術,喜詩好酒,怡然自樂而不屑於世務。曾自賦云:「抱元守一是功夫,懶漢如今一也無,終日銜杯暢神思,醉中卻有哪人扶。」鄉人皆不解其意。
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陽自終南山來寧海傳播全真道,見面一句:「終南不遠三千裡,特來扶醉人,宿緣仙契有知己之尋耳。」令丹陽大吃一驚,遂拉妻子孫不二拜於王重陽足下,以王重陽為師,出家資為其築庵,名曰「全真庵」,從此,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全真道正式建立。
此後,王重陽授以金丹秘訣,仙道方術予丹陽,使其漸漸得道。一日,重陽欲攜其西遊,丹陽初為家事所累,難以下定決心,經王重陽不斷開化,遽以家資付與兒子庭珍等,與王重陽偕為水雲之遊。據說,丹陽夢中作詩曰:「燒得白,煉得黃,便是長生不老方。」重陽遂更其名曰鈺,字玄玉,號丹陽子。
丹陽追隨王重陽,先居崑嵛山煙霞洞,次居文登蘇氏庵;又居寧海金蓮堂,後達汴梁(今河南開封)王氏旅社。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羽化,丹陽集資將其遺蛻葬之京兆劉蔣村,築庵居三年,「修真功,積真行。服紙麻之服,食耕糧之食。隆冬祁寒,露體跣足,恬然不之顧,唯一志於道。」孝滿,東歸寧海,矢心向道,遂往來於京兆(今陝西西安)山東間布教傳道。
丹陽守道,安貧慈下,不用人一錢,不接人一物。世人贊曰:「啟迪全真,發揮玄教也。」丹陽待人接物謙虛謹慎,廣收弟子,認真布道,努力宏揚道教之真精神,將王重陽創建的全真教進一步宏揚光大,「其安心定性則清虛淡泊,其接物導人則慈愛愷悌,由是遠近趨風,士大夫爭相欽慕而師友之」,於是全真教「遇仙派」誕生了,丹陽遂成為全真教「遇仙派」的創始人。度化了於志道、李大乘、楊明珍、曹調、劉真一、李志遠、李道謙、孫德等一大批弟子。
其著述有《洞玄金玉集》《丹陽神光燦》《漸悟集》,及其弟子王頤中收集編輯的《丹陽真人語錄》等書。因其對後世的影響,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其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武宗加封為「丹陽抱一無為善化真君」。世稱「丹陽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