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在我們讀書的餓時候,魯迅先生的文章總會出現在語文課本上,他的文章犀利深刻,用詞也頗為凝練生動,因此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他的人生也比較傳奇,先是從醫,後又棄醫從文,成為了一名作家,他的筆就像一把刀,時刻在剖析著我們的人生,也時刻在剖析著當時的社會現狀,可謂是筆尖戰士,而他的平生也轟轟烈烈,頗為精彩。
在他絢爛的55年人生裡,魯迅一直走在民族前列,用筆桿子為這個民族吶喊助威,他去世後,身上披著一面錦旗,上面印著「民族魂」,這三個字足以概括他的人生和態度。
大家不知道的是,文學家人士魯迅,感情生活竟然這麼波折。
魯迅的結髮妻子是一位名叫朱安的傳統女人,但魯迅並不喜歡她。他不喜歡朱安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兩人思想不能統一。因為這個婚姻是魯迅母親做主的,魯迅無法違命,只能娶了朱安。去東洋留過學的魯迅,接受的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先進思想,而朱安只是一個沒出過紹興,沒見過世面的小腳女人,兩個本來不登對的命運就此糾纏在了一起,這便也是朱安痛苦一生的開始。
接受過新思想的魯迅,看到這位小腳妻子後,當時就提出了讓她放足的想法,無奈被舊思想洗禮的朱安沒有答應,於是他對這位更加冷淡了,平常的態度也是不冷不熱,說話也客客氣氣,但從不會碰她一下。在魯迅認為,既然自己沒有碰過朱安,那她完全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去留。於是他在安靜的一個下午對她說,自己和朱安之間沒有感情,這段愛情從一開始就是被迫的,如果朱安選擇離開,那他就會風光送朱安出了這道深宅大院。
令他沒想到的是,朱安竟然哪裡也不去,只是默默地待在兩人婚後的小院子裡。
接受的是三從四德的傳統教育,一心只想著伺候好丈夫就能讓丈夫正眼看的朱安,不敢也沒能力去外面的世界走一遭,自己裹著小腳哪裡也不能去,重活也幹不了,出了門就是死路一條,何況那會的社會對女人極不友善,一出門又會面臨各種風言風語。她心理清楚得很,一旦結了婚,自己只能依附於這個丈夫生活。
而魯迅也明白,在朱安眼裡,丈夫就是天,如果一旦和她離婚,她會感覺到人生受了侮辱而想不開,到時候各種傻事都有可能做。在那個年代,那個女人被離婚,是一件受到萬人辱罵的事情。所以他思考了很久,最終由於心軟,沒能和朱安離婚,但雖然沒有離婚,兩人卻過的是正兒八經的離婚生活。
兩人在一起,一天也說不上一句話,晚上兩個人也是分房睡,這樣的沉默的生活過了有十多年後,魯迅的世界突然有了光彩,但同樣朱安的世界失去了光彩。
1925年,魯迅的學生許廣平進到了這個宅院,來到了他和魯迅的身邊。看到丈夫的神採飛揚,朱安設什麼都明白了,眼前的這個女人才是魯迅的最愛,自己只是魯迅的名義妻子。後來,丈夫魯迅和許廣平公開生活在了一起,兩人還生了個孩子,朱安的世界更為落寞。
1936年,魯迅先生因病逝世,他走後上萬人自發送行,來送這位精神領袖最後一程。幾天後,朱安將魯迅生前的藏書保存起來準備印發出售,這時候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位小腳女人,一聽到她要賣魯迅的書,立馬跑到朱安的住處阻止他賣書,並說要保存魯迅先生的藏書,這時候,只見朱安激動地說:「我也是先生的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啊」。
這是朱安說過的最著名的一句話,可見她心理是有多麼酸楚。魯迅先生在的時候,她就被當作影子忽略掉,先生走後,所有人都在關心魯迅的藏書,卻沒人關心魯迅明媒正娶的而這位妻子,她的一生,足以被孤獨籠罩。
以前的舊社會,女子地位十分低下,很多女性的命運千篇一律都是悲慘的,像朱安這樣的傳統女性雖然沒有落得被人拋棄的下場,卻一聲落寞孤獨,她遇見魯迅,是幸運還是不幸?沒人能說得清楚,但我們知道,時代在發展,那些裹小腳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願女同胞都能摒棄枷鎖,找到真愛。
參考文獻:《作為愚民的朱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