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朱安,一生無愛無性,一世欠安!

2021-02-28 靖江出發


她叫朱安,一世欠安。



這是一組現實中具有強烈對比的照片,左邊一家三口幸福美滿,而右邊的女子卻至死孤身一人。

最讓人唏噓的是,這兩個女人有同一個丈夫,他名聲顯赫,從學生課本到政治新聞,他的名字從未遺漏,他就是魯迅。

而右邊那個被人稱作他虧欠一生的女人,是他的原配夫人朱安。

1906年,魯迅在日本留學,母親讓他回國,說給他找了個媳婦。這個媳婦就是朱安。朱安的家庭祖上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她雖不識字,卻很懂禮儀,性格溫和,賢慧順從,是個過日子的人。

可這不是魯迅想像中的愛情和婚姻。魯迅不願回去,就回電讓姑娘另嫁他人。魯迅的母親生怕魯迅娶個日本媳婦回來,就佯裝病重,讓魯迅速歸。

結婚那天,魯迅非常不開心,他裝了條假辮子,木偶一樣行著大禮。等他接開女方的蓋頭,心內的最後一絲期望也消失無蹤,這個深目長臉寬額裹著小腳的女子是他的妻子,一個被舊制度摧毀又被新思想拯救的人的伴侶,從頭到腳都是封建的痕跡。

就像魯迅對朋友說的: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給我的一個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新婚的第一夜,她獨守空房。第二晚、第三晚同樣如此。沒有人知道朱安那幾天是怎麼熬過來的。婚後四天,魯迅重返日本。

從那天起到再相見,朱安一個人在老家侍奉婆婆13年,毫無怨言。



1919年,魯迅在紹興的家出售給了大地主,朱安的婆婆帶著全家北上投奔他。全家團聚,朱安卻仍舊跟著婆婆住在一起,魯迅自己住一間房。

他不愛朱安,卻也不能休了她。在當地如果女人被休,會備受歧視的。魯迅雖然不愛朱安,她畢竟不是壞人,他不想把她逼向絕路,只能把她供養起來。

魯迅只能維持原狀,朱安也只能忍受一切。



四年後,魯迅和弟弟周作人分家。他給了朱安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是要回娘家還是跟著自己搬家?

朱安沒有猶豫的選擇留在北京,她再也沒有回過那個生她養她的江南水鄉。

朱安在周家,不像魯迅的原配,倒很想魯迅母親的一個貼身女傭。她把老太太照顧得舒舒服服,燒飯洗衣縫補,她什麼都能做。與老太太也能說上話,她是把老太太當親娘一樣照看著。

總希望她的這些努力能夠換來魯迅的回眸,但是她錯了,不愛就是不愛。朱安不知默默流了多少淚,年輕的身體在寂寞中,一天天衰老。



然而一個人的出現讓魯迅和朱安各自的平衡都被打破了。那個人叫做許廣平。

年輕有才華的許廣平和魯迅一見如故。許廣平和朱安不一樣,她沒有舊時代的封建溫柔,卻有著新時代的新銳思想。因為共同的文學理想,她和魯迅迅速成為知音。她讓魯迅知道自己也能夠有愛情,也讓朱安明白這輩子都不可能和丈夫實現真正的婚姻。

她說,「我好比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辦法了,我沒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沒用。」他的溫柔和體貼,只肯揮灑在那個叫許廣平的姑娘身上。

後來魯迅定居上海,在那裡他和許廣平過起了溫馨滋潤的小日子;而朱安仍舊守在婆婆身邊,感受老北京的風沙與乾燥。



朱安曾經做過一個噩夢,夢裡魯迅帶來了一個孩子。後來這個夢成真了,已知天命的魯迅做了父親,許廣平高齡產子。她的婆婆十分高興。

不過正如婆婆當初看中朱安是因為她的善良一樣,她終究接受了這個現實,把許廣平當做姐妹,把他們的孩子視如己出。


1936年,魯迅去世。後來,婆婆也離開人間。此時的她在北京顯得孤立無援。許廣平仍會負責她的開銷,但她卻過得清苦,不想讓自己太累贅。

後來她接受別人的建議,準備變賣魯迅留在北京的藏書。當魯迅的老朋友從上海匆匆趕來勸說她的時候,長時間無人理睬的她情緒終於爆發了。

你們總說魯迅遺物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雖然這麼說,但她還是精心為逝去的丈夫保管她的心血。

一個人的院子是寂寞的,她想念許廣平和她的孩子,她是真愛那個孩子。她膝下無兒無女,身旁更是空無一人。這樣的一輩子,真的太寂寞。想到大先生在這世上還是有血脈的,她感到一絲寬慰,她願意全力去愛護。


1947年6月,她獨自一人離開人世。對她來說,辛苦的一生終於結束了。

去世前她曾滿面淚水的說,她想葬在大先生旁邊。然而她的墓並沒有完成她的遺願,甚至連墓碑都沒有。

她一生最想要實現的身份至死都沒有成真,但沒有誰能夠否認她就是魯迅的妻子。

從嫁給魯迅的那天起,她就註定了孤獨。也許,她更希望的是,大先生是個普通人,他能把她當成一個愛著的女人。而不是如此對她視若無睹,讓她度過悽苦的一生吧。

魯迅的一生仍是自由的,他仍在追求自己的愛情。然而朱安,卻用一生去賭一個回答。當然,她輸了。

而朱安又何錯之有?她身上屬於女子的美好品性直到今天都不能否認,她的善良隱忍溫柔與成全都讓人佩服又心疼。

假如朱安再活一次,希望她能活在現代,擁有一個可以自己做主,完全屬於自己的人生。

她叫朱安,一生欠安。

(來源卡娃微卡,如有侵權及時聯繫)

相關焦點

  • 李夢霽:朱安,一生欠安
    但這次推送了李夢霽的這篇《朱安,一生欠安》,並且附加了購買二維碼,主要原因有下面幾點。1.李夢霽是「美讀」旗下簽約作者,我也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是一家人,因為我的第一本書也是交給了「美讀」,所以昨天美讀Boss找到我時,我同意了。
  • 魯迅原配朱安,一生欠安
    筆墨這端,歲月那頭《一生欠安》文學史上最具爭議的名人情感寫真,角度新穎,直抵人心。
  • 魯迅妻子朱安 一生欠安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魯迅妻子朱安 | 一生欠安文|李夢霽01下花轎時,我掉了繡花鞋,是兇兆。
  • 魯迅死後,一生無性無愛的妻子,終於說出一句著名的怨言!
    看看朱安是怎麼傾訴著心中的苦悶,說出一句著名的怨言的。魯迅先生和他的第一位夫人朱安和他在1906年那年,在他母親的包辦下他們成婚了。他的夫人朱安並不是大美人,她給人帶來的感覺像是一個發育不全的人。黝黑的皮膚,個子矮小,還有三寸金蓮。這倒沒什麼,關鍵是她胸無筆墨,所以她和魯迅很難建立共同語言的。傷心至極,又極其同情朱安的魯迅,於結婚的第四天和弟弟走上了旅日求學之路。
  • 深情歲月:李夢霽《魯迅妻子朱安:一生欠安》(上)朗誦 路芳
    朱安和魯迅◆ ◆ ◆﹣點擊下方音頻收聽節目﹣《魯迅妻子朱安:一生欠安》妻朱安一九一四年十一月 先生未復,聽說動了怒,說我不可理喻,不可救藥。 正如下花轎時掉鞋,在他面前,我如履薄冰,卻總是弄巧成拙。我是愛他的,甚至允許他納妾,可他不懂。只有婆母疼惜我,打理周家上下多年,我不像周家媳婦,更似周家女兒。一九一九年,先生為了事業舉家北上赴京,我於是離了這江南水鄉,離了娘家。一別,竟是一世。
  • 守著婚約孤獨病逝的汪靜宜:7歲與林彪定親,終身無愛無性無後代
    林家還給汪伯梅改了名字,從那以後,她叫汪靜宜。這個名字連同她的婚約一起,無形中制約著她的一生。1925年,林彪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之後開啟事業的巔峰。他告訴汪靜宜,叫她另尋人家,不要耽誤了自己。在林彪看來,自由戀愛是他個人的權利。可他哪能體會一個女子從少不更事等到青春不再的心酸?曾經聽過這樣一段話:看過世界的男人只愛一個女人,看過世界的女人只愛自己。作為男子,林彪可以志在四方。
  • 一生欠安
    作者:李夢霽,摘自新書《一生欠安》 朱安,紹興人,一九0六年奉母命嫁與周樹人,一九一九年隨夫定居北京,寄寓周作人處,一九二三年周氏兄弟決裂後被迫遷居。一別,竟是一世。「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我的人生依附於丈夫,而我丈夫他是大器之才,他的命運繫於國運。我的一生,便在天翻地覆的歷史洪流中,顛沛流離,支離破碎。人生盡處是荒涼。
  • 深情歲月:李夢霽《魯迅妻子朱安:一生欠安》(下)朗誦 路芳
    :一生欠安》(下)作者:李夢霽 斑駁的時光疊疊錯錯作人與先生決裂。先生講新國文,久居北平,京腔很重,有時糾正她,她便撒嬌似的說「講乜嘢(粵語,即說什麼)?」先生笑,眉山目水間的情意展延,是我從未見過的溫暖。 女孩幾乎天天造訪,先生比任何時候都快樂。他放心我不識字,日記和書信都放在臥房桌上。我於是知道,女孩叫許廣平。她給先生寫很多信,濃情蜜意溢於言表。我不明白,大抵又是新人做派。
  • 朱安一生守活寡,她卻得到了魯迅全部的愛,許廣平她憑什麼?
    魯迅在遇到許廣平前已經結婚了,他的結髮妻子叫朱安。用魯迅的話來說,朱安就是他的母親硬塞給他的一個禮物。因為年幼喪父,魯迅從小看著母親為了他們幾個孩子含辛如苦,所以他對母親十分的敬重,在他看來,只要母親開心,他寧願放棄愛情,所以他雖心有不滿不甘,但還是接受了無愛的婚姻。
  • 經典組一等獎 | 我叫朱安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獨地去世了,身邊沒有一個人。許廣平,筆名景宋。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教和廣州話翻譯,與魯迅在白雲路租房同居;10月與魯迅到上海正式同居。1929年,生子周海嬰。我叫朱安。
  • 魯迅原配朱安: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
    所以這個叫朱安的女子從小就被培養成一個目不識丁卻能縫會補也會燒的一手好菜的巧姑娘。一轉眼朱安都已經成了21歲的老姑娘了,這就愁壞了她的爹娘:這麼大的姑娘還嫁不出去最容易被人說閒話了。閒人退去,只留下這對「夫妻」,魯迅只是一味的靜坐不語,朱安小心翼翼的說「睡吧」,魯迅依舊一言不發,他不是沒聽到,是不想搭理這位「周夫人」。一個不愛她的人是朱安怎麼叫都叫不醒的。
  • 有一種渣女叫朱安
    她放腳時,應該都四十多歲了,都不嫌晚。朱安當時才二十出頭。《邪不壓正》裡的女主角,也是在努力放足……如果朱安做到了這兩點,魯迅還對她那麼冷漠,那的確是魯迅的不對。但事實上就像周建人說的那樣:哥哥的信,都白寫了。朱安根本不聽。魯迅先生最恨欺騙,但他的婚姻大事,卻都是欺騙。先是母親欺騙了他。當時他在日本,收到電報:「母病,速歸。」
  • 她是瑪麗蓮夢露的偶像,卻無性無愛多年,26歲含恨而終
    她是瑪麗蓮夢露的偶像,卻無性無愛多年,26歲含恨而終!她是瑪麗蓮夢露的偶像,卻無性無愛多年,26歲含恨而終!,雖然她情緒激動到說不出一句話,卻還是被人知曉身份,她就是珍哈露,一個被後來的瑪麗蓮夢露崇拜的偶像。
  • 顧曼楨和祝鴻才結婚10年,無性無愛的婚姻,根本無法長久
    一年後,顧曼楨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叫榮寶。好心的林生和金芳夫妻倆救出了顧曼楨,可是,好景不長,顧曼璐就去世了,祝鴻才對兒子榮寶根本不管不顧,交給了一個下人周媽管教。祝鴻才不在家的時候,周媽經常對榮寶又打又罵,作為母親的顧曼楨實在無法看著親生兒子受這般虐待。
  • 看哭了,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祝願她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所以這個叫朱安的女子從小就被培養成一個目不識丁卻能縫會補也會燒的一手好菜的巧姑娘。朱安一轉眼朱安都已經成了21歲的老姑娘了,這就愁壞了她的爹娘:這麼大的姑娘還嫁不出去最容易被人說閒話了。閒人退去,只留下這對「夫妻」,魯迅只是一味的靜坐不語,朱安小心翼翼的說「睡吧」,魯迅依舊一言不發,他不是沒聽到,是不想搭理這位「周夫人」。一個不愛她的人是朱安怎麼叫都叫不醒的。可對於朱安來說,她等一天等的太久了,從訂婚等到魯迅赴日留學,從赴日留學等到今天的完婚,整整五年餘載,卻只換來了魯迅的「沉默是金」。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希望一生可以安寧。朱安生活的環境就是中國最傳統的家庭,信仰「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會詩詞也要會針補」的「神論」,所以這個叫朱安的女子從小就被培養成一個目不識丁卻能縫會補也會燒的一手好菜的巧姑娘。閒人退去,只留下這對「夫妻」,魯迅只是一味的靜坐不語,朱安小心翼翼的說「睡吧」,魯迅依舊一言不發,他不是沒聽到,是不想搭理這位「魯夫人」。一個不愛她的人是朱安怎麼叫都叫不醒的。可對於朱安來說,她等一天等的太久了,從訂婚等到魯迅赴日留學,從赴日留學等到今天的完婚,整整五年餘載,卻只換來了魯迅的「沉默是金」。
  • 朱安
    原來,朱安為討新郎喜歡,因此穿了雙大鞋,裡面塞了很多棉花,沒想到剛上場就敗露了。一陣忙亂之後,鞋又重新穿上了。姑娘終於從轎子裡走了出來。她身材不高,人顯得瘦小,一套新裝穿在身上,顯得有些不合身。在族人的簇擁和司儀的叫喊聲中,頭蓋被揭去了。周樹人這才第一次打量他的新娘。姑娘的面色黃白,尖下頦,薄薄的嘴唇使嘴顯得略大,寬寬的前額顯得微禿。
  • 樹木希林:43年無性無愛還被丈夫家暴,晚年全身患癌,結局感人
    自己的丈夫夜夜都對她施加以暴力。 而且43年的時間都無性無愛,最後的晚年也死於了癌症。 很多的人包括筆者我對她的這一生都感到十分的悽涼。 但是她對於自己丈夫的愛情卻是讓很多人都汗顏。
  • 大齡單身女俞飛鴻和林志玲被問隱私問題:無愛無性婚姻就幸福嗎?
    >,竇文濤就是其中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和她傳過緋聞的人。後來參加《康熙來了》節目,毒舌小S當然不會放過她。小S很直接地問她:「單身了這麼久,那生理問題怎麼解決呢?」其實,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無愛無性婚姻對女性的傷害更大。數據顯示,中國夫妻離婚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冷暴力,無愛無性就是一種典型的婚姻冷暴力。歌手蔡琴,就曾經歷過10年無愛無性的婚姻。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01她,一個21歲的老姑娘1878年紹興城朱戶人家添一女嬰,取名為「安」,希望一生可以安寧。朱安生活的環境就是中國最傳統的家庭,信仰「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會詩詞也要會針補」的「神論」。所以這個叫朱安的女子從小就被培養成一個目不識丁卻能縫會補也會燒的一手好菜的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