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原配朱安: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

2021-02-07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春節感恩回饋讀者,微博@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主頁搶紅包


她把他當做這一生都要忠誠的伴侶,可他只把她當做盡孝的方式。


作者:蔡小小小小米(富書籤約作者),來源:簡書



1878年紹興城朱戶人家添一女嬰,取名為「安」,希望一生可以安寧。


朱安生活的環境就是中國最傳統的家庭,信仰「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會詩詞也要會針補」的「神論」。


所以這個叫朱安的女子從小就被培養成一個目不識丁卻能縫會補也會燒的一手好菜的巧姑娘。


一轉眼朱安都已經成了21歲的老姑娘了,這就愁壞了她的爹娘:這麼大的姑娘還嫁不出去最容易被人說閒話了。


朱安


還好有親戚的幫助,為老姑娘朱安尋得一門親事。


男方是周姓前任官員的長孫,今年18歲在南京一間新派學堂念書,雖然家裡是窮了一點但還算的上是體面人家,而且在紹興的慣例女方比男方大三歲是最好的,這樣又何樂而不為呢?


就這樣雙方同意了這場「天造地設」的婚姻,並訂於1901年完婚。


女方是老姑娘朱安,男方是誰呢?


他就是被毛澤東評價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魯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1901年二人準備完婚,卻傳來魯迅拿到了赴日本留學的獎學金的消息,這一下老姑娘朱安又得「待字閨中」了。


雖然二人的婚事暫時完成不了了但朱家人卻也很快就釋然了:魯迅這個準女婿的身份地位越來越高了,對朱安來說以後嫁出去了也會有面子。


魯迅


魯迅,他的文學活動就是在日本開始的,不久他就寫信給母親帶話給朱家說要朱安放腳並讓她去學堂學習。


這著實讓傳統人家朱家難辦,不裹腳的姑娘怎麼能出去見人呢?


女子學習也沒用啊,更讓他們擔心的是這麼「新潮」的女婿還會願意這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麼?


很快魯迅就收到一封母親的信聲稱自己病危,讓他速速回國。


魯迅焦灼難耐很快就動身回到了家中,卻意外發現這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為的就是讓他完婚。


魯迅,沉默不語。




1906年7月6日,二人終於完婚了。


婚禮是按照舊式程序來操辦的,魯迅裝了一條假辮子,一身的中式禮服。


因為魯迅提倡新思想,周家人也知道魯迅的秉性,怕他在婚禮上做出什麼「不合規矩」的事,就一起來勸誡魯迅。


然而讓大家傻眼的是魯迅從頭到尾都是恭恭順順的模樣,沒有什麼異常的舉動。


也許是魯迅對於母親的一片孝心吧,又或者魯迅真的接受了。



婚禮的那一天,他顯得分外寧靜。


啪啪啪,隨著爆竹的歡響,新娘子出來了,看起來不怎麼高很輕瘦,所以禮服顯得很不合身。


在族人的歡呼和司儀的致詞中魯迅面無表情的挑去了新人的蓋頭,第一次正面打量他的「魯夫人」:面色黃白,尖尖的下頜,嘴唇有點薄就顯得臉比較大,前額太亮又顯得有些微禿。


因為沒有感情,所以對於魯迅來說談不上什麼失望或者盼望。


閒人退去,只留下這對「夫妻」,魯迅只是一味的靜坐不語,朱安小心翼翼的說「睡吧」,魯迅依舊一言不發,他不是沒聽到,是不想搭理這位「周夫人」。


一個不愛她的人是朱安怎麼叫都叫不醒的。


可對於朱安來說,她等一天等的太久了,從訂婚等到魯迅赴日留學,從赴日留學等到今天的完婚,整整五年餘載,卻只換來了魯迅的「沉默是金」。


完婚第二天,按規矩魯迅應該帶著朱安一起去祠堂拜祖,但是魯迅卻根本沒提也沒去,也許這是他無聲的反抗吧。


後來魯迅家的傭工王鶴照回憶說,婚後第二天看見少爺魯迅臉上染了印花被的青料顏色,有可能是魯迅夜晚把頭蒙在被子裡哭了。


是因為沒有人懂自己的世界還是因為要被迫的接受這樁婚姻,魯迅這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哭了。


晚上魯迅去了書房睡覺,獨留朱安一個人在新房做各種揣測。


作為一個目不識丁的女子自然不能夠理解文人的情懷,若要說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惹得大先生生氣,那也是不可能的自己才嫁過來兩天而已,可是大先生為什麼一句話都不願和自己說?


朱安不知道。


婚後第三天,魯迅就動身去了日本,朱安又等,這一等就是三年。


人的一生,能禁得起多少個三年的等待?


對於魯迅來說,朱安算什麼呢?


也許就像他說的,「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我母親送我的禮物,我只負有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可憐的朱安只被當做禮物,她只有名義上的「魯夫人」罷了,魯迅對她也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來盡對母親大人的孝心。


可是對於朱安來說,「我生是周家的人,我死是周家的鬼。」


她把他當做這一生都要忠誠的伴侶,可他只把她當做盡孝的方式。




朱安曾努力過來討好魯迅。


有一次魯迅說有一種水果很好吃,朱安連忙附和,「是的是的,我吃過是挺好吃的。」


可朱安根本不知道那其實是日本的水果,她連聽都沒聽過。


一番討好沒有博得魯迅一點好感反倒令他更反感這個目不識丁的女人了。



1923年夏,魯迅與兄弟周作人反目成仇,遂提出了搬家,不知道是想藉此機會讓朱安主動離開還是真心實意的考慮朱安的處境,魯迅詢問了朱安的意見,「你是回娘家還是跟隨我們一起?」


朱安是「周太太」,當然是跟著魯迅一起走。


朱安跟著魯迅一起搬到了新家——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21號,朱安以為這一次的不離不棄可以感動大先生,並能和他住在一起,卻不想二人依舊過著分居的日子,形同陌路。


一天晚上朱安為魯迅鋪好了被子說睡吧,哪知道魯迅很生氣的一把抓過來被子給掀了,絲毫沒有顧及朱安的感受。


搬入新家後的朱安掌管家中的經濟大權,可每天與魯迅的對話都是重複的三句話,無非就是:「吃晚飯吧」、「吃早飯吧」、「洗洗睡吧」之類的。


此外魯迅為了減少和朱安的接觸,甚至將一隻箱子和箱蓋分兩處擺好,一處放洗好的衣服另一處放髒的衣服。


對此,朱安默然忍受:因為深愛大先生,所以尊重大先生的一切安排。


有一次朱安看見魯迅在教鄰居家的一對姐妹在做操,身體扭動起來分外好看,趁魯迅不注意的時候她也跟著做了起來,哪料到被魯迅回頭看見了,一臉厭惡。從那以後,朱安再也沒有跟著做操。


魯迅雖然對朱安冷漠無情,但是每同外人說起來,朱安總是說,「大先生待我挺好的,他每次買點心回來問過婆婆後都會再拿過來問我的。」


一點點的關心讓朱安銘記於心,也許在朱安看來這是一種小愛吧。可其實呢,朱安只是不想讓別人說大先生的閒話,她的內心是沒有人懂也沒有人願意去懂的。


朱安說,


我是先生的遺物。跟了先生一輩子,沒有享受過正常女人該有的生活,孩子也沒有。我只有一個名分。我與先生的書稿一樣,毫無生命,只是先生的遺物。




因為大先生對自己不理不睬,所以在曾經朱安回娘家探親時寫了一封信給在北京的丈夫,建議他納妾,一來生活有人照應,二來也希望能生下一男半女來延續香火。


雖然朱安的建議在當時是個社會常規,但她發出這封信也真要鼓足勇氣,她請自己的兄弟幫忙寫信。


可是信到了北京,只引起魯迅更強的反感,除了在日記中斥之為「頗謬」,就沒有回信。


讓自己的丈夫去納妾,和別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丈夫,這是需要下多少決心才能做出的決定。可是卻被魯迅當做「頗謬」。


她的良苦用心他不懂,他的無奈她也不懂,彼此都不懂的婚姻,怎麼會不累呢?



後來在一次和周太太(魯迅生母)聊天的時候,朱安說:「我夢見大先生領了一個小孩子回家」,說的時候她有些焦急和惶恐,可是周太太卻不以為然。


那個時候魯迅和許廣平的事已經公開了,對於年事已高的周太太來說,有個孫子在膝下就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了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怎麼會不歡喜呢?


朱安通情達理能理解周太太的心情,可是她又何嘗不想有個孩子,但大先生連一句話都不和她自己說,哪還有什麼孩子呢?


但朱安不死心,她還想等魯迅,她堅信自己這隻蝸牛會有爬上牆頭的一天,可傳來的消息讓她措手不及:許廣平懷孕了


以為自己努力是可以得到大先生的垂愛,可現在自己好像什麼都沒有了,也許自己本來就是一無所有的吧。


魯迅與許廣平


可朱安是個心地善良凡事都能看開的女子,很快她就想通了:大先生的兒子也是我的兒子。我也可以照顧他,等我百年了他也可以為我送終。


是善良還是對魯迅愛的蔓延還是被逼無奈去接受這個事實?


總之,她視許廣平為姐妹視周海嬰為己出。


在後來魯迅逝去的當月,朱安還寫信給周海嬰(魯迅和許廣平的兒子)說,「你同你母親最近有沒有照相。寄一張來,我好想念的。」



1936年魯迅去世,朱安和周太太的生活就由許廣平來負擔,周作人偶爾也會接濟。


不久周太太去世後,朱安就拒絕繼續接受周作人的「幫助」,不為什麼就因為大先生生前和他反目了,所以不想再接受。


沒了周作人的接濟朱安生活還可以繼續下去,但生活的清苦是可想而知的:


每天是一些面饅頭配自己醃製的鹹菜,營養自是跟不上的。甚至有時候物價飛漲導致這樣的飯食也難以保證,可即使是這般的艱苦朱安也絕不接受大先生不喜歡的人的贈與。



因為是魯迅的原配,所以朱安的清苦生活很快就引來了社會的關注,各界人士也紛紛為她捐款。


可是朱安卻分文未取:「寧自苦,不願苟取。」


朱安知道大先生的一生清高有節氣,她不想因為自己一時的溫飽而丟了大先生的顏面。


不久許廣平被捕,朱安的生活徹底斷了經濟來源。周作人就建議賣掉些許魯迅的書畫來生存,朱安迫於生活的窘迫潦倒同意了。


後來在北京的記者聽到消息立馬趕過來,到的時候,朱安正在吃飯:鹹疙瘩和白粥。


朱安正要起身招呼就迎來一頓責罵:


你作為原配本應該保護好魯迅先生的遺物,你怎麼能賣掉?你想過魯迅先生的感受嗎?你有考慮過他老先生的在天之靈嗎?


我也是他的遺物。你們怎麼不考慮保護我,你們保護保護我啊!


朱安顯得些許激動,語罷讓人心酸不已。


朱安傳



1947年6月29日,朱安孤獨的去了。


在她臨終的時候還留下話說想要和大先生葬在一起,可惜沒有遂願。


她的墳墓被按照許廣平的意思埋在了西直門外保福寺處,墓碑都沒有。


她在這個世上活了69個春秋,卻孤獨的過了40多個漫長朝暮,就連死時身邊都沒有一人。


她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卻從未抱怨;


她忠誠於她的丈夫卻從未得到些許憐愛;


她為他空守41年卻從未有過夫妻之實。


她把自己比做蝸牛,只要等就會有結果卻換來他與她的琴瑟和鳴,她說自己是他的遺物卻到死都不能和他埋在一起。


等了一生的朱安


在這場包辦婚姻中,朱安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她主動迎合魯迅,可魯迅卻絲毫不解風情。


她願意等他,等他,卻到他死都沒有說一句愛她。


因為愛他,所以愛屋及烏善待許廣平和周海嬰;


因為愛他,所以到死也想和他葬在一起守護他;


又因為愛他,才把自己當成是他的「遺物」。


可朱安這麼真情真意的付出卻什麼也沒有換來,是愛的太痴還是愛的太固執?


有一首詩說的很美: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罷了。


作者簡介:蔡小小小小米,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籤約作者,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簡書@蔡小小小小米


賞飯加微信:158589503(備註廣告),部長微博@小明牛哲學 

 👇微博熱搜文章《結婚要盡晚,離婚要趁早

相關焦點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01她,一個21歲的老姑娘1878年紹興城朱戶人家添一女嬰,取名為「安」,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01她,一個21歲的老姑娘1878年紹興城朱戶人家添一女嬰,取名為「安」,希望一生可以安寧。朱安生活的環境就是中國最傳統的家庭,信仰「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會詩詞也要會針補」的「神論」。所以這個叫朱安的女子從小就被培養成一個目不識丁卻能縫會補也會燒的一手好菜的巧姑娘。
  • 看哭了,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祝願她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01她,一個21歲的老姑娘1878年紹興城朱戶人家添一女嬰,取名為「安」,希望一生可以安寧。朱安生活的環境就是中國最傳統的家庭,信仰「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會詩詞也要會針補」的「神論」。就這樣雙方同意了這場「天造地設」的婚姻,並訂於1901年完婚。女方是老姑娘朱安,男方是誰呢?他就是被毛澤東評價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魯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1901年二人準備完婚,卻傳來魯迅拿到了赴日本留學的獎學金的消息,這一下老姑娘朱安又得「待字閨中」了。
  • 魯迅死後,一生無性無愛的妻子,終於說出一句著名的怨言!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魯迅先生的家的那位為他獨守空房幾十年的夫人的事。看看朱安是怎麼傾訴著心中的苦悶,說出一句著名的怨言的。魯迅先生和他的第一位夫人朱安和他在1906年那年,在他母親的包辦下他們成婚了。他的夫人朱安並不是大美人,她給人帶來的感覺像是一個發育不全的人。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攜企網】
    光緒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我的大喜之日。五年後,我又見到他。嶙峋得清冷,而倨傲。月色悽寒。蓋頭久久沒掀,燈花大抵瘦了,他坐在太師椅上,翻書,不語。我瞥見牆角的一隻蝸牛,一點點向上爬,很慢,仿佛時間。五年前,父母之命,我便成了周家的媳婦,年底完婚。他是江南水師學堂的學生,書香門第,祖父是京官,犯了錯,鋃鐺入獄,家道也便中落。
  • 魯迅妻子朱安 一生欠安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我想起那年渡口,他對我說,家有一女即是安。彼時的他,舉手投足都是文弱書生氣,不似如今,稜角分明。我心內有點憎恨起日本來,是日本之行讓他改變。我預感到世道變了,只是不知新世道,容不容得下一個我。洞房花燭夜,彼此默然的一夜。一沉默,就是一輩子。三天後,他再度離家,去日本了。02宣統三年,也就是一九一一年,滿清垮臺。
  • 守著婚約孤獨病逝的汪靜宜:7歲與林彪定親,終身無愛無性無後代
    1907年12月5日,湖北黃岡林家大灣林姓人家,一生功過無限的林彪出生了。第二天,8公裡外的林父好友汪友誠家的女兒也出生了。林汪兩家交好,汪父見林彪與女兒汪伯梅只相隔一天。於是提議兩家結親,林父當即答應。
  • 43歲名媛孫瑩瑩離婚,結束3年無性婚姻:「柏拉圖式的愛情」騙多少人!
    2015年,孫瑩瑩嫁給了這個比好小6歲的土豪李仕凡。剛結婚的時候,孫瑩瑩時常在社交網站秀恩愛,還曾節目裡說,老公非常愛她。多少婚姻就死於無性生活,無性就是無愛的潛臺詞。如果婚姻是好的,那一定是兩人努力的結果;如果婚姻不太好了,那可能是其中一人偷懶了。
  • 84 年前魯迅深夜離世,獨守空房41年小腳妻子,一句怨言道盡一生
    婚禮這一延期就是7年,朱安已經28歲了,這七年她一直呆在周家,任勞任怨,沒有提起要成婚的事。但是朱父開始急了,自己的女兒已經28歲了,在那個年代一個女人28歲是沒有人會要的,所以他找到周父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意識到理虧的周母找了個理由把魯迅從日本給騙了回來,這下子魯迅終於沒辦法,在回來沒幾天後就成婚了。
  • 男人當和尚,女人守活寡:中年夫妻的婚姻,正在忍受「性」的折磨
    十幾年的感情早已淡漠,從紅著臉表達愛意的熱戀情侶,變成了爭吵時撕破臉皮的陌生人。夜晚的欲望燃燒殆盡,躺在身邊的也不是愛人,是床伴。不得不問,性,是婚姻中的必需品嗎?有人作答:沒有性,何來愛情?所以性,決定了愛情,男人無性,女人就無愛。中年夫妻的婚姻,正在忍受「性」的折磨。
  • 魯迅髮妻,婚後41年無性無愛,無兒無女,臨終前的一句話令人落淚
    1878年,浙江紹興一戶姓朱的商人家中添了個女孩,朱家人給她取名"安",希望她一生平平安安。長大後的朱安,雖然沒有博學多才,但懂得許多基本的禮儀,對人也十分厚道。1899年,朱安21歲,這在當時已經算是「高齡姑娘」,所以朱家人很是著急,到處為她物色好人家。
  • 1936年魯迅深夜身亡,獨守空房41年的髮妻,哭著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故鄉》。很多了解魯迅都是從學生時代開始,這篇《故鄉》便耳熟能詳,當我們越了解魯迅,發現魯迅並不是傳說,也不是神話,他也是一個人,人難免會有七情六慾,在魯迅的文章中也能看到魯迅的許多影子。
  • 朱安一生守活寡,她卻得到了魯迅全部的愛,許廣平她憑什麼?
    魯迅在遇到許廣平前已經結婚了,他的結髮妻子叫朱安。用魯迅的話來說,朱安就是他的母親硬塞給他的一個禮物。因為年幼喪父,魯迅從小看著母親為了他們幾個孩子含辛如苦,所以他對母親十分的敬重,在他看來,只要母親開心,他寧願放棄愛情,所以他雖心有不滿不甘,但還是接受了無愛的婚姻。
  • 大齡單身女俞飛鴻和林志玲被問隱私問題:無愛無性婚姻就幸福嗎?
    關掉濾鏡後,41歲和49歲的兩大美女,比拼的就是氣質,顯然49歲的俞飛鴻更勝一籌。2009年,俞飛鴻在宣傳自導自演的電影《愛有來生》時,被拍到和一位中年男士在一起,該男士對俞飛鴻周到體貼、呵護有加,這位男士就是竇文濤,他也是《愛有來生》的首映禮主持人。
  • 李宗仁妻子:活了102歲,守70年活寡,在婆婆葬禮被二房污衊
    1990年,母親李秀文100歲生日宴時,李宗仁獨生子李幼鄰念及母親這輩子為父親所受的委屈,不禁感嘆道:「我的母親已經活了100歲,可她卻是守活寡整整70年啊!」李秀文的苦,李幼鄰自小都看在眼裡,他知道正是因為父親的不負責任,才讓母親這一生受盡委屈。
  • 魯迅小腳夫人朱安:獨守空房41年,在魯迅身亡時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是魯迅和他的妻子朱安的愛情故事,雖說是夫妻,她卻獨守空房41年。魯迅是我們所熟知的大文豪,是以筆為武器,喚醒人們愛國情懷的戰士。他與許廣平的愛情故事也是被世人所熟知。許廣平當時的大多數女子不同,她自小做任何事情都有著自己的主見,她不願意裹腳並且希望自己能夠像男子一般在學堂上課。
  • 她叫朱安,一生無愛無性,一世欠安!
    最讓人唏噓的是,這兩個女人有同一個丈夫,他名聲顯赫,從學生課本到政治新聞,他的名字從未遺漏,他就是魯迅。而右邊那個被人稱作他虧欠一生的女人,是他的原配夫人朱安。1906年,魯迅在日本留學,母親讓他回國,說給他找了個媳婦。這個媳婦就是朱安。朱安的家庭祖上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她雖不識字,卻很懂禮儀,性格溫和,賢慧順從,是個過日子的人。可這不是魯迅想像中的愛情和婚姻。
  • GF拒絕婚前性行為,計劃28結婚,我至少還得守六年活寡
    她拒絕婚前性行為,說計劃28結婚,我聽了兩眼一黑,因為至少還得守6年活寡
  • 顧曼楨和祝鴻才結婚10年,無性無愛的婚姻,根本無法長久
    為了給兒子榮寶一個完整的家庭,顧曼楨選擇和祝鴻才登記結婚,這一妥協,就是10年,很難想像,一個女人整日裡面對著一個曾經欺負過自己的男人,該有多麼恐懼和作嘔?顧曼楨和祝鴻才的10年婚姻,無性無愛,兩個人只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更準確地來說,顧曼楨是為了孩子,而祝鴻才雖然對顧曼楨有想法,卻又不得不忍受住衝動。這樣的婚姻,很難長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