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歲月:李夢霽《魯迅妻子朱安:一生欠安》(上)朗誦 路芳

2021-02-07 薇電臺

多彩美文  專業誦讀 

[點擊上方藍色「美文美聲」添加關注]

朱安和魯迅

◆ ◆ ◆

﹣點擊下方音頻收聽節目﹣

《魯迅妻子朱安:一生欠安

(上)


作者:李夢霽

    

1

 

下花轎時,我掉了繡花鞋,是兇兆。

 

光緒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我的大喜之日。

 

五年後,我又見到他。嶙峋得清冷,而倨傲。

 

月色悽寒。

 

蓋頭久久沒掀,燈花大抵瘦了,他坐在太師椅上,翻書,不語。我瞥見牆角的一隻蝸牛,一點點向上爬,很慢,仿佛時間。

 

五年前,父母之命,我便成了周家的媳婦,年底完婚。他是江南水師學堂的學生,書香門第,祖父是京官,犯了錯,鋃鐺入獄,家道也便中落。我家為商,我長他三歲,似是一樁好姻緣。

 

魯迅


成親在即,他卻要留洋日本,耽擱婚期。臨別,我隨周家人送行。他對我說,「你名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周家無女,從那時起,我就自認是周家的人。讓他安心,讓家安寧,是我畢生所願。

 

我等了五年。等待有朝一日,一路笙歌,他來娶我。

 

可是,他遲遲不歸,杳無音信。

 

聽婆母和親戚說,他成了新派青年,囑我放腳,進學堂。我四歲纏足,母親言,好人家的女子都是三寸金蓮,大腳醜陋鄙俗,不成體統。今我二十有餘,又談放腳,徒遺笑柄。自古迄今,女子無才便是德,身為女人,開枝散葉,打理家務才是分內之事,讀書識字非正業。朱家傳統,容不得我挑戰。說到底,我不過是個小女子,舊時代的小女子。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婚禮時往大如船的鞋裡塞棉花,沒成想,下轎時竟掉了,欲蓋彌彰。

 

朱安


牆角蝸牛仍在奮力上爬,夜緩緩地淡了。我想起那年渡口,他對我說,家有一女即是安。彼時的他,舉手投足都是文弱書生氣,不似如今,稜角分明。我心內有點憎恨起日本來,是日本之行讓他改變。我預感到世道變了,只是不知道這新世道,容不容得下一個我。

 

洞房花燭夜,彼此默然的一夜。一沉默,就是一輩子。

 

三天後,他再度離家,去日本了。


魯迅返回日本

 

2

 

宣統三年,也就是一九一一年,滿清垮臺。

 

我的婚姻,已經走過第五個年頭。

 

先生回國兩年來,先後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和紹興中學堂當教員,現在是紹興師範學校校長。他從不歸家過夜,偶爾行色匆匆地回來,懷抱許多書,我看不懂。他和婆母說話,說「國民革命」、「中華民國」,大抵是些國事,知我不懂,便不對我說。我沉默地聽,寂靜地看,他時而激昂,時而悲憤的模樣,我很喜歡。他是做大事的人。

 

我出街,街頭巷尾的茶館都是「革命」的說法,人們好像與從前不大一樣。像先生般不束辮子的男人多起來了,女人也漸漸地不裹腳,天下亂了。先生似乎小有名氣,路過酒肆藥鋪,常聽到「周樹人」的名字。我是驕傲的,因我是周樹人之妻。我亦是疼痛的,守著有名無實的婚姻,枯了華年。

 

朱安和魯迅


先生是摩登人物,對這新氣象,自然是喜悅的。我卻是個舊人。貼著「包辦婚姻」,邁著三寸金蓮,被風雲突變的世道裹挾著,顫巍巍地撞進新時代,往哪兒走?我不知道。

 

晌午,我回娘家。

 

先生去北平了,我不識字,託小弟寫封信。

 

先生樹人: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望納妾。

妻朱安

一九一四年十一月

 

先生未復,聽說動了怒,說我不可理喻,不可救藥。

 

正如下花轎時掉鞋,在他面前,我如履薄冰,卻總是弄巧成拙。我是愛他的,甚至允許他納妾,可他不懂。只有婆母疼惜我,打理周家上下多年,我不像周家媳婦,更似周家女兒。一九一九年,先生為了事業舉家北上赴京,我於是離了這江南水鄉,離了娘家。一別,竟是一世。

 

1912年周家合影,後排左為周建人、右為周作人,前排左起:羽太芳子(周建人妻子)、周母魯瑞、羽太信子(周作人妻子,懷抱的嬰兒是周作人長子周豐一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我的人生依附於丈夫,他是大器之才,命運繫於國運。我的一生,便在天翻地覆的歷史洪流中,顛沛流離,支離破碎。

 

人生盡處是荒涼。

 

3

 

北平,只有老鴰憔悴的哀叫,日子裡滿是乾枯的味道。

 

我們住在二弟周作人處,弟媳信子是日本人,作人留洋日本的時候「自由戀愛」而結合。她思想進步,又懂寫字,深得先生喜愛。來到北平我才知,先生聲名竟如此顯赫。來訪者絡繹不絕,有學生,也有大人物。每遇客訪我都居於後屋,他應該不想我出面待客。先生由內而外都是革新,只有我是他的一件舊物。


 

這一天,我在後屋的時候,作人走進來。

 

「大嫂,你怎麼一個人在這?」

 

我笑了笑,沒有答。

 

「大嫂,真是安靜之人啊,這麼些天都沒聽你講過話。」他的聲音裡有舊日時光的味道。

 

我想了想,說:「作人,你教我認字吧。」

 

「好啊!聽大哥講,我只當你頑固不化。既然你追求進步,我斷然全力助你。」

 

於是,他寫下八個字:質雅腴潤,人淡如菊。「這八個字形容大嫂,恰如其分。」

 

後來,每當先生待客,作人便來後屋教我寫字,有時也與我交談。十幾年的婚姻,我心如枯井。作人似是井底微瀾,讓形容枯槁的時日芳草萋萋。

 

魯迅


「大哥現在教育部供職,也在北大教書,不叫周樹人,叫魯迅,是著作等身的大文豪,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大嫂,你雖是舊式婦女卻不愚鈍。你很聰慧,大哥他不接受你或是先入為主的偏見,以為婚姻自主就是好。

 

「事實上,你也看到了,信子是我自己選擇的妻,她揮霍無度又常歇斯底裡,大哥一味崇洋,未免太過激進。

 

「大哥是成大事之人,歷史恰到岔口,所謂時勢造英雄,他定會青史垂名。社會規範劇變,總有人成為犧牲品,龐然歷史中,小人物的疼痛無足輕重。歷史會忘了我們的。」

 

「……」

 

斑駁的時光疊疊錯錯。在北平八道灣的四年,是我人生中唯一的陽光。無論如何冰冷漠然的人,在暗如淵壑的生命裡,總有一次,靠近溫暖,靠近光明。生是修行,緣是塵路的偈誥,因這來之不易的剎那芳華,我忘記哀傷,忘記幽怨,得你,得全世,得一世安穩。


魯迅


◆ ◆ ◆

作  者


李  夢  霽

李夢霽,1994年盛夏生於太原。現就讀於廣州。大學年級級長,屢獲獎學金及國內某排名前20大學保研資格。立志海外碩博就讀。知名自媒體專欄作者。10歲起,發表文章百篇。辯手,在廣東省辯論賽、粵港辯論等大型賽事中屢獲殊榮。公益人,組織參與志願服務眾多,現在公益機構實習等。


朗 誦 者


路   芳

天津廣播電視臺播音指導、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全國百優節目主持人、天津廣播電視臺十佳播音員;天津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天津市第十屆市委委員、第十一屆專門委員會委員。曾獲中廣學會播音作品一等獎、論文金筆獎、廣播劇金鹿獎。曾主持「海河夜話」、「京劇大戲院」等名牌節目;2007年創辦的「溫馨家園」談話類節目獲得業內外好評。歲月如水,洗盡浮華,幾十年的播音主持生涯,形成路芳清新淡雅、知性溫婉的風格。



後 期 制 作


危    羚

危羚,高級編輯,第五屆全國廣播電視「百優理論人才」獲得者,中宣部、教育部「千人計劃」入選專家。曾受邀在多所高校講授廣播課程多年,出版多本專著、廣播專業教材。

美文美聲    聲音盛宴

[ 微信號:meiwenmeisheng ]


  長按掃描二維碼添加關注!

投稿郵箱:wdtmwms@qq.com

(薇電臺美文美聲首字母)

相關焦點

  • 深情歲月:李夢霽《魯迅妻子朱安:一生欠安》(下)朗誦 路芳
    多彩美文  專業誦讀 [點擊上方藍色「美文美聲」添加關注]◆ ◆ ◆﹣點擊下方音頻收聽節目﹣《魯迅妻子朱安
  • 李夢霽:朱安,一生欠安
    但這次推送了李夢霽的這篇《朱安,一生欠安》,並且附加了購買二維碼,主要原因有下面幾點。1.李夢霽是「美讀」旗下簽約作者,我也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是一家人,因為我的第一本書也是交給了「美讀」,所以昨天美讀Boss找到我時,我同意了。
  • 魯迅原配朱安,一生欠安
    筆墨這端,歲月那頭《一生欠安》文學史上最具爭議的名人情感寫真,角度新穎,直抵人心。
  • 魯迅妻子朱安 一生欠安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魯迅.
    魯迅妻子朱安 | 一生欠安文|李夢霽01下花轎時,我掉了繡花鞋,是兇兆。
  • 她叫朱安,一生無愛無性,一世欠安!
    最讓人唏噓的是,這兩個女人有同一個丈夫,他名聲顯赫,從學生課本到政治新聞,他的名字從未遺漏,他就是魯迅。而右邊那個被人稱作他虧欠一生的女人,是他的原配夫人朱安。魯迅不願回去,就回電讓姑娘另嫁他人。魯迅的母親生怕魯迅娶個日本媳婦回來,就佯裝病重,讓魯迅速歸。結婚那天,魯迅非常不開心,他裝了條假辮子,木偶一樣行著大禮。等他接開女方的蓋頭,心內的最後一絲期望也消失無蹤,這個深目長臉寬額裹著小腳的女子是他的妻子,一個被舊制度摧毀又被新思想拯救的人的伴侶,從頭到腳都是封建的痕跡。
  • 一生欠安
    作者:李夢霽,摘自新書《一生欠安》 朱安,紹興人,一九0六年奉母命嫁與周樹人,一九一九年隨夫定居北京,寄寓周作人處,一九二三年周氏兄弟決裂後被迫遷居。周樹人原配妻,一生顛沛,未得善終。我,就是朱安。下花轎時,我掉了繡花鞋,是兇兆。 光緒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我的大喜之日。五年後,我又見到他。嶙峋得清冷而倨傲。月色悽寒。 蓋頭久久沒掀,燈花大抵瘦了,他坐在太師椅上,翻書,不語。我瞥見牆角的一隻蝸牛,一點點向上爬,很慢,仿佛時間。
  • 李夢霽:愛你,才願陪你面對那個傷口
  • 李夢霽: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
    【噹噹影響力作家評選】火熱來襲,誠邀各位讀者為《一生欠安》作者李夢霽投票!
  • 元配妻子朱安:我和魯迅形同陌路!
    她是朱安,浙江紹興一戶封建人家的女兒,家人給她取名為安,希望她平安,也希望她安守本分,然而,她恪守婦道一生,遂了娘家和婆家的願,她自己卻最終都不得安寧。魯迅的母親,一個封建社會的婦人,秉著女人應該在家裡服侍丈夫和婆婆的本分這樣的觀點,不經過魯迅先生的同意就給朱家下了聘禮,要娶的是朱家的大女兒朱安。如果按照封建社會的審美標準,朱安真的是極佳的兒媳婦人選,不識字但是識大體,溫順,會做飯做家務。
  • 從魯迅原配朱安的一封信說起!
    不承認王蘊如(周建人第二任妻子)在周家的地位倒也罷了,畢竟周建人的原配妻子羽太芳子,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的親妹妹。但不承認許廣平在周家的地位,完全是同情守活寡的朱安(魯迅原配)。這是讓許廣平咬牙切齒的。許廣平出身名門,祖父做過清朝封疆大臣,父親做過副省長,親戚裡個個名望了得。
  • 朱安: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要保存保存我啊
    提到魯迅夫人,多數人只知道許廣平女士,卻不知在魯迅身後還有一個叫朱安的女人。朱安雖然是魯迅的妻子,但卻有名無實,她為魯迅空守了41年,最後孤獨地長眠於北京西直門外保福寺處。朱安與魯迅是同鄉,祖上曾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朱安,雖然識字不多,但是懂得禮儀、性格溫和、待人厚道。
  • 朱安一生守活寡,她卻得到了魯迅全部的愛,許廣平她憑什麼?
    魯迅在遇到許廣平前已經結婚了,他的結髮妻子叫朱安。用魯迅的話來說,朱安就是他的母親硬塞給他的一個禮物。因為年幼喪父,魯迅從小看著母親為了他們幾個孩子含辛如苦,所以他對母親十分的敬重,在他看來,只要母親開心,他寧願放棄愛情,所以他雖心有不滿不甘,但還是接受了無愛的婚姻。
  • 魯迅去世,朱安叫許廣平「許妹」、並邀請她同住,許廣平沒有答應
    1936年10月19日,民國大文豪魯迅先生去世,時年56歲。而魯迅先生的離世,卻把幾個從來不怎麼打交道的女人牽扯在了一起。她們便是:魯迅的母親、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和魯迅的同居女朋友許廣平。因為,魯迅去世後,朱安給許廣平寫了一封信,在信中稱呼許廣平為「許妹」,希望許廣平可以帶著孩子來和自己會合。
  • 1936年魯迅身亡,妻子朱安「獨守空房」41年,她竟說出了這種話
    哪怕是到了21世紀,魯迅的文章依然那麼犀利,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如果要說起魯迅的私人生活,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屬他和許廣平的愛情故事了。但其實許廣平並不是魯迅的第一任妻子,在此之前魯迅就有過一位妻子。這位妻子可以說是非常盡職盡責,一直都在默默的陪伴著魯迅,但是這種陪伴非常特殊,魯迅將她娶回來以後,就讓這位妻子獨守空房,而她這一守就是四十年。
  • 人因垂老漸知秋:魯迅原配朱安的寂寞身後事
    原創 陳漱渝 文學報作為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一生落寞,恪守傳統規矩等待著永不回家的丈夫。她被魯迅巨大的聲名所困,卻常年悽清度日,以至喊出了「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要保存保存我啊」的話語,最後孤寂離世。學者陳漱渝梳理了朱安逝世前後的一些事件,有同情憐憫而相助的人,也有為了利益糾葛鬧上門的人,這件件小事,並如今讀來令人感慨不已。
  • 1936年,魯迅深夜而亡,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句著名怨言
    魯迅雖然早早的看懂了這個罪惡的舊社會,並且還深有體會,但他自己也沒能擺脫掉時代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記。魯迅也是一個被舊社會封建婚姻所迫害的人。魯迅一生有兩個妻子,一個是他的妻子朱安,另一個是他的學生許廣平。在那個舊社會,三妻四妾本不算什麼,但魯迅和那些人並不一樣。
  • 朱安
    朱安,會做針線,擅長烹飪,不識字,小腳,知禮儀,性格溫和,待人厚道。1899年,親朋為朱安尋到議婚的對象:一名周姓前任官員的長孫。周老爺因為科場賄賂入獄,家道中落。他的長孫十八歲,在南京一間新派學堂念書。紹興傳統以妻子比丈夫大兩三歲為佳,所以兩人算是般配,缺憾是家道中落的周家經濟頗為拮据。
  • 李夢霽:永誌不忘,小姑娘
    喜訊:祝賀作家李夢霽榮獲「影響力作家文學貢獻獎」並出席「噹噹第十一屆書香節暨影響力作家頒獎典禮」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有幸受邀,參與「噹噹第十一屆書香節暨影響力作家頒獎典禮」。永誌不忘,小姑娘◆ ◆ ◆作者|李夢霽
  •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功名利利,積勞成病不過都是過往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而那些苦苦追求而一生的人,最終也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最初的差異也就在這裡開始顯現。有人生來活在大富大貴之家,天生過著眾星捧月的生活,優渥無比;有人生於貧困之家,吃不飽穿不暖;正是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1936年魯迅亡故,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出那一句著名怨言
    魯迅的結髮妻子是一位名叫朱安的傳統女人,但魯迅並不喜歡她。他不喜歡朱安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兩人思想不能統一。因為這個婚姻是魯迅母親做主的,魯迅無法違命,只能娶了朱安。去東洋留過學的魯迅,接受的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先進思想,而朱安只是一個沒出過紹興,沒見過世面的小腳女人,兩個本來不登對的命運就此糾纏在了一起,這便也是朱安痛苦一生的開始。